双方父母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应如何解决(父母房产继承权过户问题)
导读:您有权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胜诉后可申请强制执行。离婚案件中,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可向未承担抚养义务的一方追索抚养费。费用数额和支付期限先由双方协...
双方父母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应如何解决
导读:您有权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胜诉后可申请强制执行。离婚案件中,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可向未承担抚养义务的一方追索抚养费。费用数额和支付期限先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公正裁决。一、双方父母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应如何解决
您可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最终获得胜诉,则有权请求该院强制执行。在离婚案件中,如子女归由某一方进行直接抚养,那么未承担抚养义务的另一方应按规定负担起部分或全部的抚养费用。关于抚养费用数额的确定以及支付期限的长短问题,首先应由涉及双方进行协商处理;若经协商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则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公正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其实我们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
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
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九条
抚养费的数额,其实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其实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
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其实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其实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其实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二、双方父母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如何解决
若在离婚过程中,对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问题难以达成共识,作为父母,可寻求司法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裁决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事宜。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未满两周岁的子女,应优先考虑由其母亲亲自抚养;
而对于年龄已经超过八岁的子女,则需充分尊重他们的真实意愿,同时结合父母双方的经济状况,综合判断并作出公正合理的抚养权判决。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其实我们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双方父母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应如何解决”,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父母房产继承权过户问题
先联系房产所在地公证处进行预约,所有的继承人均需到场。房产继承公证一般需要提供以下证件材料:1、到被继承人所属派出所开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或提供被继承人医学死亡证明。2、到死者所在单位或派出所开具继承人身份证明。3、继承人的身份证明。4、被继承的房产证或其他证明文件。5、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遗嘱遗嘱继承的情况。一、父母房产继承权过户问题
先联系房产所在地公证处进行预约,所有的继承人均需到场,如果是国外或者外地的继承人无法到场的,公证委托当地亲友代为办理。房产继承公证一般需要提供以下证件材料:
1、到被继承人所属派出所开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或者提供被继承人医学死亡证明;
2、到死者所在单位或者派出所开具继承人身份证明;
3、继承人的身份证明;
4、被继承的房产证或其他证明文件。
5、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遗嘱遗嘱继承的情况。
如果法定继承人不只一个,而房产只过户给其中一人的话,需要其他人的书面同意,表示放弃对房产的继承。
二、诉讼继承公证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房产继承诉讼管辖地确定为不动产所在地,即被继承房产所在地法院管辖。继承人是多人的,一部分继承人作为原告,另一部分继承作为被告参与诉讼。房产继承诉讼一般需提供以下证件材料:
1、到被继承人所属派出所开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或者提供被继承人医学死亡证明;
2、到死者所在单位或者派出所开具亲属关系证明;
3、继承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如果是外籍继承人需要提供经过公证书予以认证;
4、被继承的房产证或其他证明文件。
5、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遗嘱遗嘱继承的情况。
如果继承人之间对于房产过户没有异议其实可以形成调解书,如果无法对于房产的继承达成一致的,由法院判决。
三、两种继承方式进行分析及比较
一般来说,如果继承人之间没有纠纷,法律文件齐全,急需办理继承手续的,其实可以优先选择继承公证办理房产继承手续。公证继承的好处是出证时间会比较快。
如果继承人之间分歧较大,无法协商一致;或由于继承人年老体弱、居住在国外、外地等情况,自行去派出所或者单位取证困难的,我们的建议聘请律师通过法院诉讼途径解决。
如果继承人之间没有纠纷,对于取得继承的法律文件也不迫切的,还是我们的建议通过诉讼途径办理。现在上海的很多法院有诉前调解程序,办理流程顺利的话一般在一个月到二个月之间也能办理完结,调解结案的话,诉讼费用其实可以减半收取。
四、到房产交易核心办理房产继承所需提交资料
1、房屋所有权证书;
2、继承公证或者法院调解书、判决书;
3、继承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4、房屋所有权登记申请书收件窗口领取。
若继承人不能亲自办理,需提交委托书或公证书及受托人身份证及复印件;若继承人未成年,需提交监护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遗嘱是单方面的法律行为。不需要征求继承人的同意,而且由于遗嘱继承不同于一般的法律行为,遗嘱必须由遗嘱人本人亲自做出意思表示,他人不能代理。继承是指死者生前所有的于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制度。
父母房产继承牵扯到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早晚都会遇到的问题,上文已经详细的问大家解答了关于父母房产继承权过户的问题,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解决大家生活中遇到的麻烦,避免大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节省时间精力和金钱,如果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大家还是找专业的律师询问解决。
双方父母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应如何解决相关拓展阅读
父母房产继承权过户问题
... 导读:您有权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胜诉后可申请强制执行。离婚案件中,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可向未承担抚养义务的一方追索抚养费。费用数额和支付期限先由双方协...更多双方父母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应如何解决。相关推荐
-
结婚年龄的底线:国家有哪些规定 结婚年龄的底线是多少
导读 : 女性的合法结婚年龄为20岁。法定结婚年龄指的是法律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男女双方不到这个年龄就不能结婚,只有达到或高于这个年龄才能结婚,至于结婚的最高年龄,则无限制。婚姻关系的性质和特点,要求男女当事人必须达到适婚年龄。女性的合法结婚年龄为20岁。法定结婚年龄指的是法律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男女双方不到...
2025-04-21 564 -
跨文化婚姻登记规范 跨文化婚姻的探索
导读 : 根据民法典规定,涉外婚姻登记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在我国注册结婚、双方没有配偶、年满法定婚龄、双方没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如果双方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则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如果双方没有共同国籍,则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或国籍国缔结婚姻的,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涉外婚姻登记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在我国注...
2025-04-21 385 -
车贷未偿还可以转移给配偶吗 丈夫去世房贷可以转给配偶吗
导读 : 夫妻之间不需要进行过户手续,只需更改车主姓名,不需要更换车牌号码。因为夫妻之间属于共同财产,只不过是登记在谁的名下的问题,不存在所有权转移。夫妻之间发生机动车所有人变更,需夫妻双方带着各自的身份证持外地身份证的还需带办理一年有效期的暂住证、结婚证夫妻户口如在一起的,携带户口簿即可,还需带结婚证、机动...
2025-04-20 382 -
离婚财产的分割原则是什么 离婚财产分割的原则是什么,分割财产应该遵守哪些原则
导读 : 离婚时遗产的分配由具体情况决定。如果在结婚登记之前一方继承的财产没有明确表示归双方所有,那么这些财产将成为该方的个人财产,离婚时归该方所有。而如果在婚后继承的遗产没有明确表示归个人所有,那么这些财产将被视为双方的共同财产,离婚时双方有平等的处理权。离婚时遗产的分配由具体情况决定。如果在结婚登记之前一...
2025-04-20 317 -
离婚时结婚证丢失,如何解决 离婚时如何解决因结婚证丢失而产生的纠纷
导读 : 首先,如果两人的结婚证丢失了,他们需要携带户口簿和身份证,前往原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或者其中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补领结婚证。接着,他们需要办理离婚登记或提起离婚诉讼。如果不补领的,需要到婚姻登记机关开具婚姻状况证明,然后在办理离婚。首先,如果两人的结婚证丢失了,他们需要携带户口簿和身...
2025-04-20 389 -
离婚申请的针对群体 针对怎么申请自动离婚
导读 : 针对特殊人群的离婚和复婚办理,规定如下:若双方中有一人为国内公民,另一人为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或华侨,双方需自愿离婚并复婚。若双方都为国内公民,则要求在国内(内地)办理离婚登记。针对特殊人群(如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和华侨)的离婚和复婚办理,规定如下:若双方中有一人为国内公民,另一人为...
2025-04-20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