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导读:我国劳动法对其基本原则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主要包括三大基本原则。1、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1、劳动是公民的权利。2、劳动是公民的义务。2、保护劳动者...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导读:我国劳动法对其基本原则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主要包括三大基本原则。1、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1、劳动是公民的权利。2、劳动是公民的义务。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我国劳动法对其基本原则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主要包括三大基本原则。
一、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
(1)劳动是公民的权利
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的权利,主要体现在:
①对公民来说意味有就业权和择业权在内的劳动权
②有权依法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和用工单位
③有权利用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就业保障条件,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
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平等地录用符合条件的职工,加强提供失业保险,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职责。对国家来说,其实我们应当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必要的保障。
(2)劳动是公民的义务
劳动者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就必须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其中最主要的义务就是完成劳动生产任务。这是劳动关系范围内的法定的义务,同时也是强制性义务。
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这项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劳动法在对劳动关系双方都给予保护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处于弱者的地位的劳动者,适当体现劳动者的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本位,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
(2)平等保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各类劳动者的平等保护,特殊劳动者群体的特殊保护。
(3)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它存在于劳动关系的缔结前、缔结后或是终结后都应纳入保护范围之内。
(4)基本保护:对劳动者的最低限度保护,也就是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
三、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配置是否合理的标准是能否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双重价值取向,劳动法的任务在于对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进行规范。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即指社会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各个用人单位之间的配置,而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处理好劳动者利益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不同的法律法规,其实都是有自己的原则。在劳动关系中,除了会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外,其实同时还会受到《劳动法》的调整。至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上文总结了三点。虽然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比较相似,但实际二者内含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的。
劳动合同法基本原则
《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法原则所谓合法,就是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2、公平原则所谓公平,是指劳动合同的内容其实我们应当公平、合理,就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劳动合同的双方公正、合理地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法原则所谓合法,就是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首先,劳动合同的形式要合法。比如除非全日制用工外,劳动合同需要以书面形式订立,这是《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形式的要求。如果是口头合同,当双方发生争议,用人单位要承担不签订书面合同的法律后果;其次是劳动合同的 内容要合法。
2、公平原则所谓公平,是指劳动合同的内容其实我们应当公平、合理,就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劳动合同的双方公正、合理地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是法律的价值选择之一,也是社会公德的体现。
3、平等自愿原则这个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平等原则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从属之分,不存在命令与服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另一方面自愿原则是指订立劳动合同完全是出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真实意志,是双方协商一致达成的,任何一方不得把 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根据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强迫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4、协商一致原则协商一致要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合同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劳动合同是合同的一种类型,也受到自由意志协商一致的制约。在订立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要仔细研究合同的每项内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解决分歧,达成一致意见。
5、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民事法律原则中的帝王条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具体到《劳动合同法》,简单地说就是订立劳动合同要诚实,讲信用。《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其实我们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 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其实我们应当如实说明。这些都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