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法规是由什么制定的(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制定主体是国务院,一般以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规...
感谢大家在这个行政法规是由什么制定的问题集合中的积极参与。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具体的例子和实践经验,以帮助大家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我国行政法规是由什么制定的
法律分析: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制定主体是国务院,一般以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等形式组成,发布行政法规需要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八十九条 第一款 作为 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第九条 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第五十六条我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第五十七条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应当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第五十八条 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第五十九条 行政法规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单位应当将草案及其说明、各方面对草案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和其他有关资料送国务院法制机构进行审查。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向国务院提出审查报告和草案修改稿,审查报告应当对草案主要问题作出说明。
第六十条 行政法规的决定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十一条 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第六十二条 行政法规签署公布后,及时在国务院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
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有什么区别?
行政法律法规与行政规章的区别:行政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而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以及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第八十条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第八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好了,今天关于“行政法规是由什么制定的”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行政法规是由什么制定的”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相关推荐
-
劳动仲裁解除劳动合同所需时间 劳动仲裁流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导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劳动仲裁委员会收到劳动仲裁申请之日起一年内应当作出劳动仲裁裁决,并通知当事人具体到解除劳动合同的仲裁时限,当事人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后,通常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仲裁申请的受理与登记;2.案件的审查与准备;3.开庭审理;4.作出裁决在实...
2025-04-18 568 -
如何解决土地纠纷 遗产继承纠纷如何解决
导读 : 解决土地纠纷通常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包括协商、调解、诉讼和行政途径首先,当事人应尝试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争议,这是最为简便快捷的方式此外,也可以向乡村土地纠纷调解委员会或社区调解机构申请调解,依靠第三方帮助化解矛盾如果协商和调解未能成功,可以选择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明确争议的具体事实和法律依据,并提供...
2025-04-18 622 -
离婚诉讼的生效时间 离婚调解书生效时间是什么时候
导读 : 离婚诉讼的生效时间取决于当事人的上诉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98条,一审判决自宣判之日起生效但是,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可以在收到判决书的十五天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这种情况下,原判决不会立即生效,而需等待二审结果若未提起上诉,则一审判决自宣判之日起成为法律事实法律依据:《中华...
2025-04-18 631 -
行政拘留对求职的影响 无证驾驶拘留影响后代政审
导读 : 行政拘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一种行政处罚,对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的个人采取的强制性措施尽管行政拘留不属于刑事处罚,但在求职过程中,雇主可能会将其视为考察应聘者道德品质和信用状况的一个参考因素具体而言,行政拘留对求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招聘过程中,部分企业可能会询问或...
2025-04-18 126 -
为什么著作权主体会有区分呢 著作权有什么作用
导读 : 著作权主体的区分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同主体在创作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例如,自然人作为作者,通常是直接参与创作并贡献智力成果的个体;而法人或其他组织,则可能是在一定的组织架构下进行创作,或是通过委托、雇佣等方式获取著作权此外,不同主体在法律上的地位和责任也存在差异自然人以个人名义行使著作...
2025-04-18 526 -
债务重组的定义 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包括什么
导读 :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遇到财务困难时,通过与债权人协商一致,采取延长还款期限、减少债务金额、降低利率或其他方式,对原有债务关系进行调整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债务人摆脱临时的财务困境,维持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同时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债务重组可以通过协议形式实现,也可以在法律程序框架下进行,如企业破产法...
2025-04-18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