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盗窃的概念与认定是怎样的(【合检普法小课堂】盗窃罪解读)
入户盗窃的概念与认定是怎样的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入户盗窃,是指非法进入...
入户盗窃的概念与认定是怎样的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
入户盗窃,是指非法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盗窃的行为。
现代社会较为普遍的对“户”的理解界定为周围有遮掩物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用于生活的场所为“户”。“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等包涵在在刑法的“户”的范畴内,由此可知,“户”并不局限于居住的房间,封闭的院落、独立的阳台等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场所,与居住的房间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均应认定为“户”。在用做出租屋的楼房内,“户”的外延应相对缩减,租客租用的房屋内才能认定为“户”,公共阳台、楼梯间等公用场所不应认定为“户”。
入户盗窃的认定
(一)入户进行盗窃是否必然构成入户盗窃
入户盗窃通常是作为量刑上的一个从重处罚的标准来考量的。为更利于维护作为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双重屏障的“户”,入户盗窃对盗窃数额不作要求。然而,入户进行盗窃是否必然构成入户盗窃呢?笔者认为,认定入户盗窃时,必须注意“入户”的非法性。行为人在未获取户主同意的前提下,非法进入他人住所,实施了盗窃行为,就应该认定为入户盗窃。但如果行为人是合法进入他人住所后实施了盗窃,通常是亲属、朋友之间实施的小额盗窃行为,其行为通常对户内人员的人身威胁较小,应认定为普通盗窃。有学者认为,认定入户盗窃应关注“入户”的目的性,即如果行为人基于其他非法目的进入他人住所并临时起意实施了盗窃行为的,不应认定为入户盗窃。
笔者认为,入户盗窃着重的是对“户”的保护,无论行为人基于何种目的,只要其系非法“入户”并实施了盗窃行为,就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的主观上基于何种目的,往往仅有行为人自己的供述可供参考,如对入户的目的进行细分,进而对一些非法入户进行盗窃的案件不认定为入户盗窃,容易放纵犯罪。有观点认为,入户盗窃对人身权的危害仅发生在户内有人的情况下,若户内无人,其对公民人身权的危害则小得多,对生命健康权这一最重要的人身权的潜在危害基本忽略不计,因此应当视同一般盗窃处理,户内无人且数额较小时,不应当构成盗窃罪。笔者认为,对于行为人而言,当其实施非法“入户”这一行为时,其主观恶意就明显更深于实施普通盗窃,其一旦“入户”,就可能侵犯公民的住宅安宁权、隐私权抑或生命健康权。如果行为人入户实施盗窃时户内无人,中途户主归家,那么行为人仍可能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与户内始终无人的情况是一致的。故无论户内是否有人,均应对实施非法入户进行盗窃的行为认定为入户盗窃。
(二)间接入户盗窃的认定
间接入户盗窃表现为利用自己身体以外的工具入户盗窃。比如行为人亲自手持竹竿从窗户伸入他人户内钓走财物;比如用遥控电子工具到他人户内盗窃财物;比如通过训练动物到他人户内盗窃财物。虽然这些行为直接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但没有直接侵犯户内安宁权,不构成入户盗窃法益保护的范围,所以利用身体以外的工具“入户”的不能认定为入户盗窃。
(三)入户盗窃共犯问题
1、间接正犯入户盗窃的认定
间接正犯指没有亲手实施而利用他人实施犯罪的行为,如利用不知情的第三人、未成年人或完全精神病人入户盗窃。从入户盗窃法益保护角度来看,间接正犯的主观目的为利用行为人入户且侵害了户内的财产权和安宁权,客观上也实现了这一损害结果,行为人由于缺乏主观故意而不承担责任,所以间接正犯承担入户盗窃的刑事责任。
2、教唆犯入户盗窃的认定
教唆他人入户盗窃不论是从主观目的还是行为手段方式,均构成了对他人“户”内的财产权和安宁权的侵犯。教唆者和被教唆者达到的都是同一目的的行为,所以即使被教唆者入户只盗窃了一元钱,教唆犯也具备构成入户盗窃的要件,应认定为入户盗窃。另外被教唆的是完全精神病人,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教唆者对于该精神病人达到支配的程度,这时教唆者要作为间接正犯承担入户盗窃的刑事责任,反之,如果被教唆人是不完全精神病人的,入户盗窃在不完全精神病人精神正常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教唆者对于该精神病人并没有到支配的程度,且存在意思联络,这时教唆者和被教唆者都承担入户盗窃的刑事责任。
(四)户内特殊环境对入户盗窃的认定
户内的人由于自身的原因,明知入户盗窃者实施犯罪行为却无力阻止,如弱智障者、老弱病残,被害人目睹行为人盗窃,却无法阻止入侵者的行径,此种行为应一律认定为入户盗窃。但是,如果是入户盗窃者对被侵害人虽未采取暴力或暴力相威胁等手段而是实施一些特殊的手段造成的被害人无能力发现和反抗的状态,而进入户内盗窃的行为,比如,用事先准备好的“迷烟”将户内的人吹昏后,再实施入户盗窃,这属于入户抢劫的造成被害人不能反抗的强制方法,是抢劫罪的其他手段之一,所以认定为入户抢劫,而不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
(五)入户盗窃既遂与未遂区分标准
我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所以人们一般以着手后是否得逞做为判断既遂和未遂的标准。盗窃罪既遂的通说为“失控加控制说”,行为人已经实际取得财物就为既遂的标准,所以有学者指出:“既然刑法的目的是保护合法权益,那么刑法分则条文在每一个罪设置上所意欲保护的合法权益(客体)是否发生实际损害,当然就成为犯罪既遂认定的根本标准。在犯罪构成理论中,对每一种犯罪所能造成的具体权益损害的刻画,便成为司法操作中识别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准。在确定犯罪既遂的各种具体类型时,均应当以行为规律性地必然会对具体权益引发的某种实害为着眼点,只不过实害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因此,认定犯罪既遂的一个决定性前提就是准确领会并合理解释刑法在各具体罪名中所意欲保护的客体的内容。以此为标准,便可以解开刑法学界一些长期争论不休而终无定论的问题。”
要区分入户盗窃既遂与未遂的区别点就是要找到入户盗窃的着手,是以入户为着手还是以入户后开始挑选财物为着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从整体来看,入户似乎是入户盗窃的着手,但是如果入户后发现户内没有财物,就没有侵害财产的现实危害发生,这时把入户作为盗窃罪的着手会扩大刑事处罚范围,而以入户后开始挑选财物为着手挑选财物是指已发现财物且正在选取中,还没有实际取得,在实施这种挑选财物的行为时才具有发生盗窃罪构成要件的现实的危险,所以应当以入户后开始挑选财物为着手,并以实际取得财产为既遂,不论盗窃数额的大小,都发生了法益侵害的结果,应认定为犯罪既遂。入户后没有实际取得财物,即便侵犯了他人的安宁权也不能认定为既遂,应认定为盗窃罪未遂。根据我国盗窃罪既遂标准“失控加控制说”,入户盗窃控制了财物,比如,入户后隐匿了财物,入户后将小物件拿到手上就可为入户盗窃的犯罪既遂。被害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比如,大物件如电视机搬出户外为入户盗窃的犯罪既遂,将入户盗窃所得的财物扔到户外楼下,打算下楼后再去转移,这时被害人已经失去了对该物的控制,不论行为人事后是否取得也认定为入户盗窃的犯罪既遂。
对于盗窃中的入户盗窃行为,法律中直接规定为犯罪,也就是说此时不用考虑到具体的盗窃数额,只要实施了入户盗窃的行为,那就可以直接认定构成盗窃罪。至于对入户盗窃罪的认定,具体需要考虑到户的范围和入户目的的非法性才行。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可以咨询蓝箭律师网相关律师。
入户盗窃的概念与认定是怎样的拓展阅读
【合检普法小课堂】盗窃罪解读
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型机关创建,提高检察队伍专业化,合阳县检察院开展的“一月一罪名”学习活动,由张东副检察长作“盗窃罪解读”拉开帷幕。
说起盗窃,大家都不陌生,下意识想到的就是偷偷摸摸拿走他人的财物,那么盗窃他人毒品、违禁品的;“江湖骗子”以“施法驱邪”为由,在你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偷梁换柱取走财物的……这些也算盗窃吗?构成盗窃罪吗?学习完这堂“盗窃罪解读”课,就了解了。
课堂解读
课堂上运用幻灯片的形式,采取案例解读,从盗窃罪的法条规定、构成要件、入罪标准、想象竞合、法条竞合及犯盗窃罪需承担的法律后果等方面展开讲解,让参加学习的干警对“盗窃罪”相关内容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特别是对盗窃犯罪中持凶器盗窃、扒窃及一些特殊规定结合相关案例进行详细讲解:如盗窃他人通过抢劫、盗窃、诈骗等非法手段获取的财物,盗窃他人持有的毒品、违禁品等;家庭成员勾结外人盗窃自己家或近亲属的财物;实施骗术,转移注意力取走财物,也就是常见的“掉包计”,这些行为均以盗窃罪论处……
通过以案释法的学习,干警们纷纷表示,此次罪名讲解学习内容全面、讲解透彻,对深化理解提升案件质量及办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合检君普法
盗窃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一款规定: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第三条第二款规定: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
第三条第三款规定: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的,应当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
第三条第四款规定: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应当认定为“扒窃”。
以上就是关于入户盗窃的概念与认定是怎样的(【合检普法小课堂】盗窃罪解读)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
河南承揽合同纠纷的维权方法 承揽合同纠纷是什么意思
导读 : 在河南地区,承揽合同纠纷的维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当事人应仔细审查承揽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其次,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调解或仲裁如果仍未能解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对方的过错以及所遭受的损失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2025-04-15 507 -
黄浦区保证金纠纷案件如何收费 案件受理费收取标准
导读 : 黄浦区保证金纠纷案件的收费问题,主要需要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来确定一般来说,法院在处理保证金纠纷时会涉及到诉讼费用,这些费用包括但不限于案件受理费、保全费、执行费等具体收费标准通常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来确定,较为常见的是按比例收取或者按照固定数额收取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保证金纠...
2025-04-15 673 -
广元劳动法相关问题及解答 劳动合同需要注意的问题
导读 : 在中国,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必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工作内容、工资待遇等事项若用人单位未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可以依据该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企业应当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如有违规行为,员工可...
2025-04-15 528 -
子女抚养权委托律师收费标准 劳动仲裁律师费收费标准
导读 : 子女抚养权委托律师收费标准通常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律师的经验和所在地区的物价水平来确定在中国,律师收费一般分为咨询费、非诉讼代理费和诉讼代理费等具体到子女抚养权案件,若委托律师代为代理,通常会涉及诉讼代理费或非诉讼代理费收费标准可以采取计时收费、总额收费或者其他方式,需在委托协议中明确约定此外,部分...
2025-04-15 149 -
处理不服仲裁裁决的方法 仲裁受理范围
导读 : 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进行救济:第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仲裁庭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该仲裁裁决申请撤销必须基于裁决违反了法律规定或者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理由第二,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八...
2025-04-15 337 -
通化苹果树租赁的赔偿问题 租房都需要问哪些问题
导读 : 关于通化苹果树租赁的赔偿问题,我们可以从合同法和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中找到答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应依约履行义务,维护出租人的财产权益如果出现违约行为,如未按约定支付租金、擅自转租或损坏租赁物等,出租人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具体到苹果树的租赁,如果承租人因不当使用导致苹果树...
2025-04-15 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