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般民事诉讼时效是三年。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更多
法律依据如何确定民事诉讼时效的法律知识,欢迎关注诉讼服务专题栏目。

法律依据如何确定民事诉讼时效
关于法律依据如何确定民事诉讼时效的法律知识,是属于证据与材料,具体详细内容解释如下:我国一般民事诉讼时效是三年。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法律依据如何确定民事诉讼时效》相关普法知识
民事诉讼时效的起算点该如何认定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的 67 条完美 总结(2014 年版)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的 67 条完美总结(2014 年版) 一、一审相关时效(28 项) 普通 2 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的 67 条完美 总结(2014 年版) 民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