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有什么区别(刑拘和行政拘留区别有哪些?)
刑事拘留主要是指,公安机关针对犯罪嫌疑人,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具体根据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的规定。治安拘留又被称为行政拘留,是指公...
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区别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重要的话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将尽力为您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有什么区别
刑事拘留主要是指,公安机关针对犯罪嫌疑人,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具体根据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的规定。治安拘留又被称为行政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对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在特定的情况下予以一定期限拘禁的行政处罚方法。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2条,对于当场被抓获的现行犯罪分子,或者有着重大嫌疑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犯罪分子和犯罪嫌疑人逃跑、毁灭证据或者自杀。需要注意的是,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刑事拘留并不是刑事处罚,只是一种强制的措施。而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是行政法规规定的处罚方法的一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第九十一条 提请批捕和审查批捕的时限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的区别
1、拘留的目的不同。行政拘留的目的,是制裁行政违法的公民,刑事拘留的目的,在于及时制止犯罪人继续危害社会。 2、决定拘留的机关不同。行政拘留是由公安机关依法决定;刑事拘留是由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 3、适用的对象不同。行政拘留适用的对象是违反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的公民;刑事拘留适用的对象是触犯 刑法 构成犯罪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 4、拘留的期限不同。行政拘留的期限为1日以上15日以下。刑事拘留的期限为10日,如遇特殊情况可延长至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延长至37日。
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区别在哪里
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区别如下:
1、拘留的性质不同。行政拘留是对行政违法公民,主要是对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公民适用的一种行政处罚,具有制裁性和惩罚性。刑事拘留是对触犯刑法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适用的一种强制措施,具有预防性和强制性。对行政拘留,被拘留的公民可以向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起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而对刑事拘留,不能提起行政复议,更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不过,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对于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非因自己的过错被拘留的人,可以要求赔偿。对超期限拘留的,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释放或者变更其他强制措施;
2、拘留的目的不同。行政拘留的目的,是制裁行政违法的公民,让他们吸取教训,接受教育,改邪归正。刑事拘留的目的,在于及时制止犯罪人继续危害社会,防止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逃避侦查和审判,实施妨碍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行为,预防其继续犯罪和发生其他意外事件,以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3、决定拘留的机关不同。行政拘留是由公安机关依法决定;刑事拘留是由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
4、适用的对象不同。行政拘留适用的对象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公民;刑事拘留适用的对象是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
5、适用的法律依据不同。行政拘留适用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事拘留适用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讼诉法》;
6、拘留的期限不同。行政拘留的期限为1日以上15日以下。刑事拘留的期限为10日,如遇特殊情况可延长至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延长至37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 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刑拘和行政拘留区别有哪些?
1、性质不同 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保障性措施,是一种诉讼行为,其目的是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本身不具有惩罚性;行政拘留是治安管理的一种处罚方式,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制裁,其目的是惩罚和教育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 2、法律根据不同 刑事拘留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而采用的;行政拘留则是根据《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行政法律、法规而采用的。 3、适用对象不同 刑事拘留适用于刑事案件中涉嫌犯罪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行政拘留适用于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两者有着罪与非罪的界限。 4、羁押期限不同 对于一般现行犯、重大嫌疑分子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是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拘留期限为37日。而行政拘留的最长期限是15日。 综上所述,如今一些不法分子藐视国法,从事违法犯罪的勾当。公安机关可以对其行政拘留,期限不超过十五天。如果是构成了犯罪,采取刑事拘留的话,可以拘留三十七天。在拘留期间,公安机关收集违法犯罪证据,之后由检察院决定是否起诉。《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刑拘和行拘有什么区别
有以下四方面区别:
(1)适用的对象不同: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遇有紧急情况时,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而行政拘留则适用于一般违法的人;
(2)法律性质不同:
刑事拘留不具有惩罚性,只是一种临时的保障性措施,行政拘留是一种处罚;
(3)目的不同:
刑事拘留的目的是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行政拘留是处罚和教育一般违法的人;
(4)羁押期限不同:
普通刑事拘留不得超过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拘留期限不得超过37日,而行政拘留的期限最长为15日。
拘留程序:
公安机关办案人员认为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时,应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注明有关情况和理由,经部门领导审核,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拘留证》。
检察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时,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由检察长决定,再送交公安机关执行;对于情况紧急来不及办理拘留手续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先行将犯罪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同时立即办理拘留手续。由于我国法律规定,拘留由公安机关执行。
因此,对于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犯罪嫌疑人的,应当由公安机关执行,必要时人民检察院可以协助公安机关执行。
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应持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签发的《拘留证》,向被拘留人出示,并宣布对其实行拘留。然后责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证上签字、盖章或按捺指印。被拘留人拒绝签字、盖章或按捺指印的,执行人员应在拘留证上注明。
百度百科-拘留
行政拘留 刑事拘留 治安拘留的区别
法律分析:(1)法律性质和依据不同。
(2)适用对象不同。
(3)目的和结果不同。
(4)羁押的期限不同。刑事拘留的羁押期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治安拘留的羁押期限为1日以上,15日以下。司法拘留的期限为15日以下。
(5)适用的机关不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第八十五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区别
法律主观:
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区别: 1、性质不同 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诉讼行为,其目的是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本身不具有惩罚性;行政拘留是治安管理的一种处罚方式,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制裁,其目的是惩罚和教育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 2、
法律客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事拘留适用的法律依据《刑事讼诉法》。(6)拘留的期限不同。行政拘留的期限为1日以上15日以下。刑事拘留的期限为10日,如遇特殊情况可延长至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延长至37日。(7)拘留能否暂缓执行不同。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40条的规定,在申诉和行政诉讼期间,被裁决行政拘留的人或其近亲属能够找到保证人或者按规定交纳保证金的,行政拘留可以暂缓执行。而刑事拘留没有暂缓执行,但在执行后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变更强制措施。
好了,今天关于“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区别”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区别”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相关推荐
-
行政拘留是否记录在案底中 行政拘留是在看守所还是拘留所
导读 : 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行政拘留作为一种行政处罚,其记录通常会保存在个人档案中,但并不等同于刑事案底公安机关执行行政处罚时,会将这些信息记入当事人的执法记录,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案底此类记录可能影响到某些特定场合,如申请许可或参与政府采购,但不会像刑事犯罪那样对个人信用和权利造成直接限制法律依据:根据...
2025-04-15 324 -
申请强制执行的方法是什么 申请强制执行需要请律师吗
导读 : 申请强制执行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当事人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附带相关证据和材料,以证明其请求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并且被执行人未履行义务其次,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如果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将裁定准许强制执行,并通知当事人然后,法院的执...
2025-04-15 593 -
离职后是否需要自行承担后果 做笔录说假话要承担什么后果
导读 : 离职后是否需要自行承担后果,主要取决于您在雇佣期间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和劳动合同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当劳动关系终止时,员工的权利义务通常随之解除,但若存在违约或过错行为,可能会产生后续责任例如,如果在雇佣期间因疏忽导致公司损失,即使离职后,公司仍可依法追究赔偿责任此外,《中华人民共...
2025-04-15 631 -
丈夫欠债离婚后债务处理办法 丈夫出出轨共同债务怎么办
导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的债务,除非有特别约定外,一般被视为夫妻共同债务离婚后,这些债务仍然有效,且债权人可以选择向任何一方主张权利当债权人向一方主张时,该方应将另一个配偶的财产状况如实告知债权人,以便债权人决定是否追加另一方为被执行人具体处理方式包括:1)...
2025-04-15 432 -
受贿罪委托律师辩护的收费标准 律师费一般收费标准
导读 : 受贿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一项严重罪行,律师在承接此类案件时,通常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复杂程度以及工作量来确定收费标准一般而言,律师的收费可以分为咨询费、辩护费和其他相关费用收费标准可能因地区、律师的资历和案件的特殊性有所不同在受贿罪等刑事案件中,律师的收费通常会高于民事案件,因为刑事案件涉及...
2025-04-15 92 -
工伤劳动仲裁期限是多长时间 无期徒刑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导读 : 工伤劳动仲裁的期限是1年,即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不超过1年的期间内提出书面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劳动者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者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因此,在工伤事件发生后,受伤...
2025-04-15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