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央视曝光注销校园贷新骗局,信息是如何泄露的?(校园贷究竟是福是祸?)

信息泄露是一些无良的商家,他们会把客户信息泄露出去。还有很多是一些银行员工的失职,将很多银行用户信息在网上进行贩卖,导致很多校园网络诈骗犯得到信息,方便对学生进...

如果您有关于大四学生陷校园贷怎么办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

央视曝光注销校园贷新骗局,信息是如何泄露的?(校园贷究竟是福是祸?)

央视曝光注销校园贷新骗局,信息是如何泄露的?

信息泄露是一些无良的商家,他们会把客户信息泄露出去。还有很多是一些银行员工的失职,将很多银行用户信息在网上进行贩卖,导致很多校园网络诈骗犯得到信息,方便对学生进行诈骗,还有黑客盗用人家手机**用户信息。

校园贷究竟是福是祸?

8月20日,长沙一网络贷款平台向39名大学生提起诉讼,要求他们偿还贷款,同时支付四倍银行利率的罚息。这些被起诉的大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在借贷时都是在校大学生,大三、大四学生居多,目前大多已经失联。

那么校园贷究竟是福是祸?

众所周知大学生们消费娱乐的需求旺盛,在干事创业方面动力十足,但是苦于手头紧,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所以信用消费的意愿十分强烈。因而,众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看到了校园信贷的这块肥肉,向学生们抛来了“橄榄枝”。确实,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了校园网贷app和大学生信用卡,确实能够满足学生的消费欲望,享受了刷卡时代的轻松生活,让生活变得so easy ,不管是钟爱的电子产品还是化妆品还是出国游,都可以一键搞定,再也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同时,也确实有创业团体利用贷款来创业,解决了创业资金问题。

但是,时间长了,人们也开始发现了信贷app的各种猫腻。首先,是门槛低,只需学生证就可以办理,3分钟审核,隔天就放款。难怪有的学生说,这服务和放款速度真是赶上了亲爹亲妈。但是网贷毫无责任的放款背后却隐藏杀机。如客户信息被盗用,平台审核员与借款人勾结,冒用他们信息骗取贷款,导致信息被盗用,个人信用不安全。其次就是利率猫腻,虽然声称利率同比各大银行较低,但是有20%的管理费,这管理费的利息是始终存在的。再次,就是为学生下设消费陷阱,还不上贷款就拿告诉老师相威胁,居心叵测,没有一点业界良心。

如今,学生网贷被叫停,正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拯救校园的信贷市场变得十分必要。这其中,除了追查相关主体监管缺失以外,更应该思考的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与当前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问题,社会在需要金融贷款的同时,也需要一份信用责任,需要一个安全的信贷环境,社会期待和需要的是更多的责任金融和良心金融平台。

再此,笔者也想提醒广大的大学生们,有借必还是传统,超前消费可以但不能过度消费,借钱消费但是不能冲动盲目消费,与其拆东墙补西墙,还不起贷款,就不如不贷款,否则伤害的不光是你自己还有含辛茹苦地父母。所以要学生们要谨慎消费、绿色消费,踏实消费。

今天接到一个电话,说我以前注册过校园贷,说现在国家不允许了,让我注销,而且要在他们指导下注销?

注销校园贷?假的!在社会征信越来越受重视的当下。每每听到“贷款”“额度”“信用”这些词都容易让人神经紧张,许多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躲过了“校园贷”却没躲过“注销校园贷”。行骗手段注销校园贷诈骗手法分为两类:一种是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骗子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一种是针对无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骗子则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这类诈骗的套路主要分几步:

1. 伪装成“贷款平台客服”主动联系,骗子冒充“贷款平台客服”身份,并能准确说出受害人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学校名称、甚至消费记录等,获取受害人信任,进而实施诈骗。

2. 编造理由让你陷入恐慌。骗子利用受害人担心“网贷影响征信”的心理,以“注销网贷账户需先清空信用额度”为由,诱骗受害人受害者进“额度清零”操作——即到各大网贷平台,将贷款额度进行全部提现。

3. 转账到账后,即被拉黑骗子声称“网贷注销后将全额返还”,诱骗受害人将从网贷平台提现的借款全部转入其提供的“清查账户”(即骗子的个人账户)中。受害人转账后,骗子便会将受害人拉黑。

正确做法

第一:接到此类电话时保持冷静、提高警惕,因为不存在注销网贷账户的操作,只要你按时还清贷款,就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同时切记个人征信是无法人为修改的。

第二:对于存疑的事项,要登陆官方平台或咨询官方客服。

第三:一旦被骗,要保存相关材料,立即报警。

大学校园缘何成了网贷“收割场”

● 在互联网+新业态的影响下,互联网消费信贷快速崛起,使用网络贷款平台支出日常消费已成大学生常见的消费方式

● 消费者应当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费,不要“以卡养卡”“以贷还贷”,更不要“短借长用”,合理发挥信用卡等消费类贷款工具的消费支持作用

在互联网+新业态的影响下,互联网消费信贷快速崛起。有媒体报道称,使用网络贷款平台支出日常消费已成大学生常见的消费方式。疫情期间,往常依靠生活费、兼职打工来偿还网贷的大学生,因为没了“收入”,债务接近“爆雷”。

有专家认为,网贷是当前最常见的金融消费方式,要进一步加强对网贷利弊的宣传,把理财消费作为大学生必修课;在打击非法网贷平台的同时,尽快出台细则,规范正规网络平台面向大学生的贷款行为,如设定贷款最高限额、避免多平台借贷等。

疫情期间入不敷出

拆东墙补西墙还贷

2019年11月,广发银行发布的《95后人群信用卡消费场景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在互联网+新业态的影响下,互联网消费信贷快速崛起。各大电商推出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如花呗、任性付等,因其申请门槛低、手续简单、使用便利等特点,深受热爱网购的年轻人喜爱,是许多“95后”首次尝试信用消费时使用的产品。

“但是疫情期间都在家里住,爸妈就没有给生活费,然后花呗的还款就衔接不上了,最后还是靠爷爷给的零花钱还上的。”刘畅说,“在家这几个月,我刻意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网购,不过等开学一切又回归正常生活状态的时候,还是会继续使用花呗。”

相较于刘畅的“轻松”应对,去年刚刚毕业的杨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杨海表示自己刚毕业没多久,又生活在北京,房租和生活成本压力比较大,“北京租房都是‘押一付三’,我一般都是靠信用卡提前刷的,然后每个月发了工资再去还信用卡。但是因为疫情,小公司效益不好,我被辞退,信用卡就不能按时还款了。找工作、过日子也要花钱,经济压力太大了。我没办法,只能在几个大型的借贷平台上分别借一点钱,临时周转一下”。

谈到网络贷款,贵州某高校大四学生小姜说,它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差。“花呗目前还有3000多元没还上,今年待在家里没有生活费,借了不少同学和亲戚的钱,总算没有‘爆雷’。”小姜说,网贷一接触就甩不掉了,像个无底洞。

对于这样的还款方式,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治标不治本,1万元的信用卡欠款其实并没有还清,“只不过是将本月的欠款推迟到下个月去了。此外,持卡人也需要给代付平台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还1万元大概需要75元”。

银保监会消保局也曾发布风险提示文件指出,消费者应当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费,不要“以卡养卡”“以贷还贷”,更不要“短借长用”,合理发挥信用卡等消费类贷款工具的消费支持作用。

精准推送网贷广告

贷款额度不断提高

据艾瑞咨询2020年6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零售消费洞察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结构中,超过50%的“90后”月消费高于2000元,超20%的“90后”月消费高于3000元。

以某外卖客户端为例,在其付款页面会允许多种支付方式,最上方的分别是“工行信用卡立减6.6元”,客户端自有品牌美团的“月付:可减2.5元,随机立减 最高88元”;而在另一家外卖的客户端的“我的”页面,在“我的钱包”选项中也支持“借钱”功能,最高可借10万元,并且用红色框出“高额”,在整体页面中十分鲜艳。

“在使用支付宝付款时,会提醒你优先选择花呗付款,或者是告诉你花呗付款有红包,吸引用户开通花呗功能。”刘畅说,即使是在一些主流网络消费贷款平台,也会主动向用户推送一些贷款优惠或消费优惠的信息,“如果使用频率高,贷款额度还会不断增加,我的一些同学这一两年贷款额度都有所提升”。

中国 社会 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 科技 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认为,诸如花呗、借呗一类的平台都属于支持分期业务,还是比较正规的,“同时对大学生的额度审批也是较小的,不会造成太大的风险和还款压力,更需要注意的是那些违规的网络借贷平台”。

据了解,一些网贷平台宽松的审批和超出个人还贷能力的放贷额度为大学生埋下了隐患。据专家介绍,目前市面不少网贷产品宣称每日利息不到0.05%,让人以为利息很低,但实际上这种日利率对应的是18%的高额年利。

对此,不少受访者表示,网贷平台为了利润,刻意培养用户超前消费习惯,并引导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以信用为担保透支个人账户。这些正规的、大型的消费网贷平台,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渗透到校园里,透支着年轻人的活力。

“秒注册额度高,用身份证秒放款”是很多网贷平台的主要宣传口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给你的感觉是想借钱根本不需要求人,只需要你随便下个App就能有钱花。”刘畅说。

超前消费日益流行

网贷平台亟待规范

所谓“校园贷”,简单说就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发放的小额贷款。在校园网贷平台,在校大学生只需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到一笔信用贷款。

一般来说,校园网贷途径可分为三类:一是本地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比如“名校贷”“我来贷”等提供的借款服务;二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菠萝袋”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三是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

客观而言,校园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资金需求,比如创业或合理消费。然而,一些校园网贷平台不规范操作、个别大学生无节制消费等因素叠加,导致网贷机构暴力催款、个别学生因无力还款酿成悲剧等问题出现。

“正是负债非常高的这类学生所出的问题,才导致大家对校园贷产生消极印象。从实际情况看,这类学生虚荣心强、花钱无节制,家长的责任心也不强。”杨梅说,“有些学生对个人征信认识不足,不在乎可能会产生大量的逾期记录,而这些逾期记录会导致征信变差,影响他们以后的金融生活。”

面对问题频出的校园贷,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强监管。整治校园贷等网贷以及相关清退工作,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推进。但这类问题为何依然存在,尹振涛认为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尽管我国的监管规定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明晰,但是目前市场上存在这样的需求,“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一些借款人,包括学生在内,没有足够的金融知识去辨别这些借贷平台的风险,或是出于种种原因,尽管他可能对这些借贷平台有一定的基本了解,但又没有其他途径可以获得借款,只能通过这些借贷平台借钱。很多从这些平台借钱的学生或年轻人,可能根本不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甚至借钱的目的和花销方向也不一定是合理合规合法的;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没有能力即时发现每一个不良借贷平台,有很多小平台在互联网上是非常隐蔽的,目前只能做到在了解相关情况后进行相应的处置,属于“事后”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关于校园贷平台的政策法规其实出台了很多,现在主要是执行的问题。”尹振涛分析认为,监管机构需要“主动发现”这些不良借贷平台,可以采取一些高级 科技 手段,在发现了之后通过工商、银监会等机构进行查处;同时,还需要“被动发现”,借款者发现线索后,要积极进行举报和投诉。发现不法平台后需要严惩,以提高其违规违法成本,从而震慑这些不法分子。

新型骗局应运而生

诱导注销网贷账户

一场疫情不仅打乱了正常的 社会 生产秩序,也催生了“注销网贷账户电信诈骗”等骗局。7月8日,360金融旗下反诈实验室联合360手机卫士发布的《2020上半年注销网贷账户电信诈骗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上半年注销网贷账户骗局激增,4月环比增长178%。受害者从大学期间注册过网贷账户的群体扩大至上班族等,其中63%此前未注册过网贷账户,约50%被诈骗多个网贷平台额度。

随着国家对违规校园贷的持续打击和不断宣传,现在一些学生和其他群体也逐渐意识到了个人金融信用的重要性,于是一些骗子集团瞅准“机会”设下了所谓注销校园贷的骗局。

“我一听全部都是自己的信息,就慌了。对方表示可能是我的个人信息被盗用了,说要帮助我弄清楚这个事,于是让我加他QQ。”孙芳说,在加了QQ后,对方再次给她发来了一系列工作证以及借贷单等信息。

“看到这些信息,我更加信以为真,然后便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孙芳回忆说,最后下载某金融App借贷了5000元转入对方的银行卡账户。“其后,我想向对方确认一下自己的征信是不是没有问题了,却发现已被对方拉黑,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孙芳说,像她一样受骗的人还有很多,她加入的一个群里就有1000多名受害者,被骗金额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意识到被骗后,孙芳赶紧报警,但是警方立案后说这类情况很难追得回来,很多相同情况的案件都是不了了之。

《报告》指出,被骗子利用最多的信息涉及身份证号、家庭地址、就读学校及专业、电话号码等,这导致不少受害人误以为自己被注册了网贷账户,急于撇清关系,由此落入陷阱。《报告》显示,有63%受害者此前从未注册过网贷账户,而此类小白用户对网贷账户注销流程知之甚少,更容易上当受骗。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遇上这类注销校园贷诈骗后,维权的难点在于,犯罪分子通过诱骗受害者去网贷平台贷款后再转入指定账户,虽然诈骗犯罪的行为可以认定,但是受害者的贷款却是以个人名义获得的,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还款或者处理,那么将影响受害者个人征信,甚至还要承担法律责任,而受害者如何证明贷款是受骗子诱骗,不是自己的主观意愿,也是一个难题。同时,如果追究诈骗犯罪的法律责任,尤其是一些涉及面广、涉案金额大的案件,司法程序的处理过程相对漫长,而且被骗的钱能否追回、能追回多少也不得而知。

对此,360金融反诈实验室提醒,个人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为个人建立的“信用档案”,其中的信贷信息主要记录个人通过商业银行借贷还贷行为,网贷App账户注销和个人征信无直接关系,并且任何第三方无权获取征信信息。以“大学生网贷账户影响个人征信”“降低征信安全系数”为由恐吓诱导注销网贷账户的说辞都是诈骗。

大学生求职不成怎么就背上培训贷了?

求职不成还背了“培训贷”

时隔一年,已经毕业的刘闻和她的同学仍在“维权”。

2016年6月,西安外事学院文学院的大三学生在学校里参加了一场职业宣讲会。前来宣讲的是专做UI设计等培训课程的机构——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以下简称“优逸客西安分公司”)。公司许诺:经过培训,公司可以帮忙向合作的各大企业推荐她们,包找到底薪3500元以上的工作。

刘闻和另5名同学跟这家机构签了协议。事后她们却发现,允诺的工作推荐“变了味儿”,她们还因此背上了上万元的贷款。而花费了长达5个月的时间学习后,找工作还得指望自己。

在刘闻等人看来,该机构的培训拿出去不管用,无限次的推荐很敷衍,而且,迈进贷款的大门坎儿,钱早早就打给了机构,即使和机构在后续的就业推荐上存在纠纷,自己也无法从债务中抽身。

但在培训机构看来,问题出在“众口难调”和“学生理解上的错位”。

值得关注的是,刘闻称,令她们对该机构深信不疑的原因,是该宣讲会由校方相关人员牵头举办。优逸客西安分公司还与她们的学校建立了“大学生互联网就业实训基地”,在机构的官网上,这也被写进了“合作院校”一栏。

记者核查发现,该机构的宣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夸大,其介绍的多家知名合作企业否认存在所谓的合作,有的明确表示,“这种推荐与学生自己投简历的效果并没什么区别”。

无论如何,这些学生还得如期把欠款还完。实际上,因为找工作遇上了“培训贷”的情况,并非个案。

今年10月,还有人总结出一份多达92家的“骗子公司”名单。截至记者发稿时,其中多数公司仍在继续推广上述业务。

零学费培训原是学生贷款

刘闻一直记得,在宣讲时,优逸客西安分公司的工作人员营造了一种“学了这个专业(UI设计),月薪会很高,工作都会很好找”的感觉。

她说,机构的老师当时承诺,5个月培训结束后,会确保学生们能通过培训考试。学生可以因此享受该机构和其他企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进而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课程的“定金”是100元。刘闻和5名同学相继缴纳并预约了下一批次的培训。然而,培训课程结束后,她们都没找到和培训内容对口的工作。甚至有一名同学,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直到今年6月才最终“尘埃落定”。

她们觉得被骗了,“机构根本没履行当时的承诺”。刘闻表示,虽然签订的就业服务协议上写明,“甲方有义务根据乙方的学历层次、学习成绩和个人素质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系统、严格的评定,为评定合格学员提供与之匹配的单位面试机会,可不限次数推荐”;而事实上,机构仅仅收集了学生们的简历进行代投递,以及在学员QQ群里发布了几条相关单位的招聘信息。

“变味儿”的还有学费的缴纳。刘闻回忆,签订协议之前,她们曾被告知课程的全部费用一共15800元,因为都是学生,不用一次性交清学费,可以先培训,就业后再还款。

所谓的还款模式是“12+12”:前12个月机构每月替学员缴一定的服务费,后12个月学员每月缴还款。

然而,开课没几天,机构的老师就开始催促他们签订就业服务协议,并在付款方式上勾选“第三方支付”。刘闻和她的同学们这才知道所谓的“先培训,后还款”是要进行贷款。

刘闻说,签订协议的当天,优逸客西安分公司向学生介绍了合作贷款公司贷贷熊,贷贷熊的工作人员来到课堂讲述贷款流程。

刘闻和同学在手机上注册了姓名、学校等身份信息,举着身份证到讲台上一一拍照,上传证件后就完成了贷款审核,“不到两天就通过了(贷款成功了)”。

然而,令她们始料未及的是,签完合同第一周是基础的画画课程,第二周才开始上软件课程。“那时候觉得课程不合适,但已经不能退款了。”事后,她才发现,就业协议中赫然写着“乙方在甲方接受培训课程3日后不予退还学费”。

一起参加培训的,还有刘闻的同学王佳。王佳介绍,老师曾明确承诺“终身推荐就业”,还告诉她,如果就业后觉得经验不足,可以回培训班进行免费培训。而实际上,找工作的时候她才发现应聘单位对UI设计的应聘者要求很高,“培训班出身的同学能被一眼识破”。

她回忆,机构的老师曾让他们伪装成经验十足的老员工前去一些企业面试,她们还被机构进行了相关的“模拟面试”。

培训机构“打入”校园

据优逸客西安分公司官网介绍,与刘闻签订协议的优逸客西安分公司只是“优逸客”名号下的一部分,该机构总部为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优逸客”)。

记者以咨询者身份致电山西优逸客。该机构的课程老师表示,参加培训后,会根据学员的就业意向在全国范围内推荐就业单位。一方面通过企业双选会的形式,企业会不定期来培训机构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会根据学员就业意向筛选单位并预约面试,学员可以直接前去参加面试。同时,机构会不限次数地推荐学员:不断追踪学员就业情况,反复推荐。

但刘闻却告诉记者,培训结束后的初期,机构曾在QQ群里发布一些招聘信息,但没过多久就变成了“甩手掌柜”。机构还曾回应追问的学生“应该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找到工作”。

刘闻和王佳均表示,该机构从未对她们进行一对一的推荐。王佳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比较“定制化”的推荐仅有一次:机构老师先在群里询问“谁有空”,她应答后就被告知前去某地。那天,老师带着她和另一个同学去了某公司面试了一些专业问题。后来,她并没收到面试公司的消息,而那也是机构老师和她最后一次关于就业推荐的联络。

对此,优逸客西安分公司负责人张宏帅称,有学员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因为自己的意愿不想立即找工作,但后来又向公司反馈不满,“这是众口难调”“存在一些(理解)错位”。他还强调,机构以技能培训为主,并不以就业为导向。

张宏帅向记者推荐了几名优秀学员,记者联系后发现,他们多数在培训前有一定的学科背景,机构的老师中间联系过他们五六次,询问就业情况,但这些学生最后的工作基本都是自己找的。

刘闻觉得自己被“坑”了。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自己是从学校里得知这个机构的。据她了解,该机构每年不间断地在学校进行宣讲并开设培训课程,平均差不多每四个月就会接纳一批新生。

刘闻的一名学妹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她的班级也被通知前去参加该机构的宣讲会。

王佳告诉记者,这场宣讲会举办的消息来自院系辅导员的通知,学院院长还出现在了宣讲现场帮忙维护纪律,这一度让她们对该机构的培训和允诺深信不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联系上了西安外事学院招生办,对于是否和“优逸客”合作,一位老师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她表示,这个互联网实训是“正常教学”,“专科学生大二开始上,本科生一般毕业那一年上。”大二时要先报名登记,到毕业顶岗或者参加实习就业的大四开始正式上课。

优逸客西安分公司官网称,西安20所高校与优逸客共同建立了设计相关专业,目前西安本地已完成和30所院校的深度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2016年10月17日,一家西安优逸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这家公司与优逸客西安分公司法人相同,联系电话相同,但地址却位于刘闻就读的西安外事学院校内——西安外事学院南校区内缴费大厅二楼201号房间。

而在今年7月25日,优逸客西安分公司注销。这家位于西安外事学院内的公司开始负责包括优逸客西安分公司在内的所有运营业务。

山西优逸客客服及官网称优逸客的合作公司有:百度、小米、北京神州中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龙发建筑公司山西分公司、广而告之、掌游天下等知名企业及公司。

记者找到了上述相关公司。百度及小米人事部的工作人员回复称没有合作;广而告之、掌游天下则明确否认与该机构存在合作关系。

北京龙发建筑公司山西分公司市场部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该机构与优逸客没有合作。他还解释,零基础学员无法通过短期培训学到和平面设计相关的实践内容。“上速成班肯定是不行的。”

这名工作人员指出,他们确实接受过学校或者培训公司推荐的学生,但最终是否录用,与学员的文凭、学历没有太大关系,学生的实力才起主导作用。如果要应聘设计师的岗位,最起码要有2至3年的工作经验。

存在合作的北京神州中联公司建议学生直接投简历,“自己投简历和他们推荐过来其实筛选的机会是平等的,都不能直接进面试,还要看能力及简历是否初步符合。”

  来自贷款平台的“推波助澜”

事发后,刘闻的家人帮助她提前还款。然而,让刘闻气愤的是,提前还款还需要支付一笔违约金:她和同学在今年四五月份先后一次性还清了剩余还款,除了本金和相关服务费,她们还被扣掉了五六百元不等的违约金。

实际上,据刘闻回忆,还款期间,她曾向贷贷熊咨询过3次“提前还款是否影响还款金额”,对方都表示没有区别。事后,贷贷熊和优逸客西安分公司均表示不了解具体情况。贷贷熊还称“应该有违约金,是你们当时没有问。”

王佳回忆,培训之初曾有同学向机构先交了800元,最后这些同学的贷款金额就变成了15000元。“我们根本不知道网贷,只知道学习完后给机构钱,结果在签合同的时候来了贷贷熊。”

事实上,早在去年,就有媒体披露不少公司以教育培训为名,采用虚假宣传的形式,让学生背上高额贷款。而上述的贷款平台彼时也曾出现在报道中。这些来自第三方平台的“助力”,降低了学生报名培训的“门槛”,可最终如约而来的,没有梦寐以求的工作,只有高额的贷款账单。

刘闻告诉记者,贷贷熊曾表示,前12个月是还款的第一阶段,每月由机构缴纳189.6元的服务费;第二阶段每月由学生还款1438.13元,包括1317元本金和121.13元的服务费。

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不提前还款,刘闻应该缴纳的还款总额为19532.76元,包含3728.76元的服务费,24期的服务费高达23.6%。单单计算后12期的本金和服务费,服务费为本金的9%。贷款服务协议上的承诺中明确写道,贷款年利率是6.5%。

此外,虽然借款人是学生本人,但这些学生告诉记者,第一阶段时,贷款方并未从学生账户扣款。这份贷款服务协议中还明确强调,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是否安排学生就业、机构推荐的就业薪酬是否满足本人要求均与本笔贷款无关,均需履行还款义务。

培训机构引入贷款平台,由毕业生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自身入职前的“培训费”,而这些“培训费”直接打入了企业账户。表面上看,学生无需出钱就能先入学培训;但实际上,贷款过程高额的“服务费”被转嫁到了大学生头上。一旦接受“培训”,无论培训机构是否履行承诺,学生自己身上的高额贷款是无法被撤销和削减的。

记者致电贷贷熊官网显示的合作电话,该号码目前已暂停服务。贷贷熊咨询客服表示,贷款机构与培训机构的合作并不是“机构合作后,向培训机构的学员提供贷款服务”。而是当培训机构有学员存在贷款需求,机构会推荐该贷款平台。

律师表示,优逸客的宣传有些夸大,存在与实际履行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和合同约定的不一样,该履行的义务没有履行,违约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学生可以通过诉讼主张对方的违约责任。”

他同时指出,作为校方合作的培训机构进校招生,学校应该保护学生的相关权益。学生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负责就业的老师就要承担注意义务及保护学生权利的义务。

陈方还建议,学生在签署合同时要看清楚内容是不是想要的、跟约定的是否一致、相关的权利和义务、重要的名目是否明确,自己的权益又是否有保障。

目前,刘闻已经回家备考,准备和下一届的毕业生一起重新投入应聘“大军”。几个一起培训的学生,有的当了幼师,有的频繁更换岗位,都与平面设计毫不沾边儿。只有王佳找到了一份听上去相关的工作,但她却表示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培训班里学来的东西一点儿都用不到”。

大学生因一张照片“惹债上身” 莫名被"欠债"2900元是怎么回事?

外地男孩小龙(化名)今年已经读大四了,新年开学后,他就一直忧心忡忡,因为他被一笔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欠款”困扰着。如今,催款的电话时常打到家里,父母也被骚扰得够呛。

“我根本就没有分期购买苹果手机,为什么会有人来催账?”这一切都要从半年多以前,小龙签订的一份“授信合约”说起。

签订“合约”还拍了照

小龙就读于沙坪坝大学城的一所高校,如今已是大四的学生了。小龙是外地人,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父母给的,之前警方经常进入校园做电信诈骗以及“校园贷”方面的宣传。小龙深知父母供他上大学很不容易,因此平时生活还算节俭。

去年6月的一天,小龙在宿舍里休息,有人敲门进来,向男孩们推销一个网络借贷的平台以及商城。

小龙说,当时他并无借钱的打算,而且对此类网络贷款,他也比较警惕。不过,在当时那位“推销员”的游说下,小龙还是签订了一份所谓的“授信合约”。

“当时我也不是很明白这份合约的性质,对方说是一种登记,类似于‘激活帐号’之类的合约……”小龙心想,他并没有借款,只是做“登记”,万一今后遇到困难,有借钱的需求,就方便了。于是他按照对方要求,登记了姓名、电话、家庭住址以及家庭电话等信息。最后,对方还给他拍了一张拿着合约的照片。“那人走时,也没给我说这份合约到底有什么作用。我以为这种资料登记过后就没用了,就把那份合约随手丢了。”

催款电话还以为是诈骗

今年寒假,小龙回到老家后不久,就有一个自称是XX平台的打来电话,对方称小龙在他们商场办理了分期购买手机的业务,分9期购买一部苹果6S手机,如今已经有5期共2700多元未归还。

“简直是胡说,我自己有手机,为什么还要去网上借贷分期购买手机?”小龙认为这是诈骗电话,因为没有在意,听了几句后就果断挂断了。

可自从那以后,催账的电话就不停地打到小龙的家里,对方甚至知道他父母的姓名。同时,小龙的QQ上也收到了催账的信息。直到这个时候,小龙才觉得不对劲。

他静下心来仔细想了想,好像这家“XX商城”有些耳熟。“这不就是夏天的时候,我在宿舍里签订‘合约’的那家商场吗?”

小龙说,可能就是当初签订的那份“授信合约”惹的祸,因为他登记了家里的电话以及父母的姓名等信息,对方才能精准地找到自己家里。

个人信息或被冒用

8日上午,小龙在学校向沙区警方报案。110民警找到小龙时,小龙显得很无奈,因为那份莫名其妙的“欠款”已经有2900多元了。

小龙说,这笔钱对他来说并不多,但他总不能平白无辜地就还钱,而且催账的电话已经对他的家里人造成了困扰,“催账的还威胁把当时的照片,还有我欠钱的事向其他人说!”

其实,小龙的父母很早就劝小龙向警方报案,小龙一直想通过正常的途径解决此事。可无奈他已经找不到当时签订的那份“授信合约”。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和小龙随后联系了这家网上商场的客服,客服人员表示,小龙的信息可能被人冒用,分期购置了手机,因此建议小龙报警。

沙区警方表示,类似的事件在外地曾发生过。由于如今许多网上贷款平台,借贷的条件非常简单便捷,这也给不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机。

因此警方提醒,大学生一定要注意对自己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要轻易泄露。对于各种网络借贷平台,年轻人门更要保持警惕。

目前,此事正在调查中。

校园贷借钱 学生:非常后悔 再不入“坑”

随着“白条”、“ 花呗 ”以及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快速兴起,相关市场也日趋细化,其中,校园 贷款 、校园分期成为各大机构争抢的“香饽饽”。与此同时,个别大学生因此背上高额负债,甚至自杀的案例被媒体报道。那么,平台力推校园贷的现状如何?大学生借来的钱去哪儿了?如借款人无力偿还,平台又将如何 催收 ?

近日,一则“大学生负债数十万自杀”的消息,让校园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再引热议。

在此之前,校园贷作为备受资本青睐的一种商业模式,其不断传出的大额融资消息,也使其多次站在了创投市场的风口。

“负债数十万自杀”这个极端案例的背后,大学校园贷款生态到底是怎样的?逾期率又如何?

对于学生逾期不还的情况,贷款平台除通过父母及学校解决外,情况严重的甚至还会诉诸法律。

一位分期平台的校园代理表示,在他审核的200单中,贷款需要提现的人数与贷款直接在互联网上购物的人数大致持平。

●学生:非常后悔,再不入“坑”

“现在非常后悔。以后一定合理消费,再也不想和这类网络分期贷款平台产生交集。”武汉某高校大三学生李好(

2015年,由于提前用完了三个月的生活费,李好在朋友的推荐下通过趣分期平台贷款3千元。“虽然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但毕竟是因为不合理消费产生了财务紧张,不好意思跟父母再要,于是打算先贷款,之后再分月还清。”李好表示。

据李好介绍,趣分期办理贷款的速度很快,基本上一天之后即可通过认证。就李同学当时提供给趣分期的个人信息,该平台给出了7000元的额度,其中,可提现额度为3000元。这3000元可以直接转入用户绑定的 支付宝 账户。

查阅趣分期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发现,趣分期的贷款额度分V1、V2、V3三个等级,额度分别为3000元、7000元、9000元。其中,申请V1等级只需要线上认证,包括填写支付宝芝麻信用授权、学籍认证、父母等信息;V2等级则需上门审核,即学生在网上申请后填写学校及宿舍信息,趣分期的校园代理会上门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核;V3等级也是由校园代理上门审核,不过所需资料则更多,包括成绩单,最近3~6个月支付宝流水情况等。

“就我所代理的学校而言,同学们贷款还是相对谨慎的。虽然通过趣分期贷款比银行容易,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主动借款都持谨慎态度,会在签约前对利息及还款流程认真核实。”趣分期武汉某高校校园代理林某

虽然最后顺利还上了趣分期的贷款,但李同学仍觉后悔。他告诉记者,由于受家庭教育影响,向“别人”借钱一直是压在他心里的一块石头,想与朋友倾诉却又说不出口。而经过这件事后,他决定好好反思自己生活方式上的问题,以后再不入“坑”。

实际上,在提供父母信息(主要是姓名和****)给趣分期平台以获取贷款额度的过程中,李好非常犹豫。“我并不想让父母知道我用了这种(分期贷款)APP。最后校园代理给我的承诺是,不会打骚扰电话,只要按期还款就不会让父母知晓。”李同学说。

2015年11月20日~2015年12月31日,是林某做趣分期校园代理的42天,在这期间,他所在的学校共完成了200多单的认证申请。

林某表示,在他审核的这200多单中,贷款需要提现的人数与贷款直接在互联网上购物的人数是大致持平的。

●贷款学生并非都能掌握好“尺度”

武汉某高校大四学生马彦(化名)是同学眼中的“购物达人”。他从高中起就在淘宝等购物网站购买物品,是支付宝的深度用户。在分期付款流行的当下,他也不甘落后,很早就使用 京东 白条、蚂蚁花呗等工具。

马彦表示,他使用分期付款功能很大程度上是把它当做信用卡,如今使用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付款还能在京东、淘宝上享受一定的购物优惠,且京东白条30日之内还款或蚂蚁花呗在下月10号之前还款都是不需要利息的。

2015年,马彦在京东打了24次“白条”,共4180元,在支付宝使用蚂蚁花呗共消费约2000元。“贷款消费很容易让我产生一种错觉,我可以随时购买我想要的东西,但还款时仍会吃惊自己欠款这么多。”马彦说。

月入3000,就能申请的信用贷款

平安银行-新一贷

宜信-宜人精英贷

哇财-工薪贷

买房子,买车子,买手机,去旅游…需要钱!金融防骗卫士(jrws110 )猛戳这里,解决你的燃眉之急!

央视曝光注销校园贷新骗局,信息是如何泄露的?(校园贷究竟是福是祸?)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大四学生陷校园贷怎么办”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