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法英经济发展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论文(高二历史基本问题……(在线等答案)高分!)
专题背景:纵观近年来特别是04、05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结构,04、05年全国一二三四套文综试卷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值均分分别是36.5和34分,文科综合考查的是基...
金元外交大棒政策 法律问题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金元外交大棒政策 法律问题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法英经济发展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论文
专题背景:
纵观近年来特别是04、05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结构,04、05年全国一二三四套文综试卷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值均分分别是36.5和34分,文科综合考查的是基础的、主干的、能综合的、现实性强的、有思维价值的学科知识。而美国历史是世界近现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国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典型代表,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史.特别是民主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及对外政策对于整个世界的发展及国际关系的演变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既是高中教学的基础主干知识,又是现实性很强的、涉及中美关系以及能与政治地理学科能综合的知识。06年高考复习备考需加大对此专题的复习。
知识整理:
近现代美国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的美国:美国的独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重点知识:
(一)政治上进行美国独立战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战争爆发原因
①北美大西洋沿岸十三个殖民地经过100多年资本主义发展,统一市场和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民主意识增强,要求推翻英国统治,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根本原因)②北美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人民不不满英国的压榨和束缚,要求摆脱英国经济压制发展资本主义。③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北美人民公开抗英斗争的开始.(导火线)④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商讨对付英军的办法,准备武装斗争。
2、战争主要经过
①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是北美民兵同英军的首次正式交火,标志战争开始。
②第二届大陆会议:整编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③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标志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④1777年的萨拉托加大捷使战争形势出现转折。并开始得到法国、荷兰的援助。
⑤1781年,北美英军约克镇投降。战争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
首先,作为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它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建立了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第二,作为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独立战争对其后的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战争产生积极影响。起重要推动作用。
4、确立共和政体
制订1787年美国宪法,共和政体确立。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
(二)、美国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
美国独立后,通过赎买、武装颠覆或发动战争等手段大力进行领土扩张,夺取路易斯按娜(法属)、佛罗里达(西属)、得克萨斯等广大地区,到19世纪中期,领土已由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在1776年后的100年内,美国领土几乎扩大了10倍。与此同时,许多人移居西部,形成“西进运动”。“西进运动”使西部广大地区得到开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西进运动”给当地印第安人带来灾难,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三)、经济上进行工业革命: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独立后的美国正赶上自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并在工业革命中得到迅速发展。19世纪中期,美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国家的独立,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保障;美国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民纷纷涌入,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善于创新,采用和推广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大大促进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四)、对外殖民活动
1、加紧对拉美的控制和侵略:美国利用与拉美比邻的有利条件,加紧对独立后的拉美国家进行殖民渗透。1823年,提出不允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事务的“门罗宣言”,极力排挤英国,企图统治整个拉美。
2、追随英国侵略中国:这一阶段,由于国力的限制,在对外政策上主要是追随英国。这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中表现尤为突出,如1844年强迫中国政府签定《望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伙同俄国以“调停”为名,暗中支持英法,从中渔利。
重点解析:
1.对《独立宣言》的认识:《独立宣言》提倡“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否定封建等级制和君主制,否定英国对殖民地统治的合法性,极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志,成为北美人民争取独立战争胜利的旗帜和纲领性文件。同时,《独立宣言》也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的蓝本,马克思称之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2.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要点:
① 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基础上,带来长期稳定,利于发展;
② 是欧洲启蒙思想的成功实践,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到示范作用。美国率先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制。“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利,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民主共和制”把主权在民理论付诸实践,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三权分立”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其本质所在,故有一定局限性和保守性。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与白人相同的权利等。
二: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的美国:南北统一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重点知识:
(一)、政治上美国内战(1861-1865年)
1、内战爆发的原因: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是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美国独立后,存在两种经济形式,即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这两种经济形式虽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和西部领土的开发,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显露并激化,最后,矛盾焦点集中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②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这成为南北战争发生的导火线。
2、战争经过
①内战开始: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战争。
②战初北方失利(原因:南方准备充分;北方尚幻想和平统一,战备松懈。)
③战局扭转:1862年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后,激起广大民众尤其是黑人奴隶对北方的积极支持,使战场形式很快扭转;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后,北方开始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④北方胜利: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南北统一。
3、战争性质和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
(二)、经济上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向帝国主义过渡
南北战争后,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跃成为经济大国。1894年其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美国逐渐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典型的“托拉斯”帝国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②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③西部领土开发,提供了更丰富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④大量的欧亚移民,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经验;⑤内战后美国政治相对稳定吸引了大量欧洲资本的涌入。
(三)对外政策及活动
1、19世纪末,提出“泛美主义”口号,并多次派军干涉拉美各国内政。组织“泛美联盟”,为独霸西半球创造了条件。同时,推行“大棒”和“金元”并用的帝国主义政策,大量资本输入拉美。通过1898年的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波多黎各、菲律宾,使古巴成为其保护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挫败美国干涉推翻了本国反动统治,是对美国侵略气焰的沉重打击)
2、1899年,对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开始走上独立侵华的道路。
3、在当时欧洲列强的激烈争夺中保持“中立”,但1917年,以反对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为由对德宣战。
重点解析:“泛美主义”、“大棒”“金元”并用政策、“金元外交”政策都是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对外侵略政策。
“泛美主义”是1889年由美国发起在华盛顿召开为美洲国家会议上提出的政策原则,在会上,美国提出了“美洲人民利益一致”的欺骗性口号,鼓吹建立泛美组织,在美国的倡议下,成立了所谓“美洲共和国国家联盟”,于1910年改称“泛美联盟”。这是美国为了攫取西半球霸权迈出的重要一步;
“大棒”与“金元”并用政策是19世纪末20世纪美国在拉美推行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 “大棒”和“金元”并用的政策是指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两种政策交替使用,双管齐下。大棒政策的实质是用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方式干涉拉丁美洲的国家事务,以达到支配拉美各国的侵略目的。西奥多.罗斯福罗斯福他在任美国总统期间(1901-1909年),应付国际关系“嘴里说话要温和些,但手中要提根大棒”,因此得名。
“金元外交”是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在世界各地长期、广泛推行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质是美国政府同美国垄断资本公开结合,通过附有奴役性条件的贷款和投资方式输出资本,以控制他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美国推行金元外交的重点,首推拉丁美洲,其次是东亚,最后是欧洲。该政策是由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于1912年在国情咨文中宣称的,他的对外政策是“以金元代替枪弹”而得名。
三、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美国(20世纪20初——40年代中期):调整与发展时期
重点知识
(一)经济上繁荣、危机相继,并探索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发了横财,战后出现了“柯立芝繁荣”。可是由于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特别是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导致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由国家干预经济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对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上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由国家干预经济,对政治上产生重大影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制度;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
(三)外交上金元外交政策、“中立政策”、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金元外交政策对欧洲在一战后的恢复特别是德国的复兴起了巨大作用。大危机后面对30年你法西斯战争的威胁,美国也采取了纵容侵略的“中立政策”。二战爆发后,美国逐渐卷入了反法西斯斗争,执行“先欧后亚”的政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重点解析 :
1、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作用:新政的实质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曾经说过新政是“是旧民主主义秩序的新应用”。所谓“新”,即是以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取代了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新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2、如何看待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骂他是向富人敲杠,是烤百万富翁;有人说《社会保障法》是从《***宣言》中抄来的。实质上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不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他力图避免国有化形式而保持私有制度,与《***宣言》中的目标有本质的区别。
3.美国的“中立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中立法案,禁止向一切交战国输出武器。193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永久中立法,规定军火禁运使用于一切交战国,美国与交战国的非军火贸易实行现款现自运。中立法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时得到运用。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前后 ,F.D. 罗斯福总统多次向国会提出修改中立法。国会经过长期争论,于1939 年11月3日通过修正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但实行“现购自运”的原则。新法案在武器和物资上支持了英法;在东方则有利于日本而不利于中国,因中国无力自运。1941 年3月11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提出的《租借法案》。中立法至此名存实亡。12月,美国对德意日宣战后,中立法正式废除。
在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英、法等大国采取绥靖政策之时,美国的中立政策使得弱小国家无法获取自卫的武器,使被侵略国家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实际上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所以中立政策实质上是绥靖政策。
四、二战后到今(20世纪40年代中——21世纪初):美国的霸权主义时代
重点知识:
(一)、经济状况: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加强和动摇
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背景下,拥有最雄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副其实的霸主。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对其他货币金融的领导地位,从而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经济霸主地位进一步加强。战后经济经历了稳定、滞胀、复苏及复苏后的繁荣三个阶段。
⑴20世纪40年中——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时期
此时期美国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原因
a、加强国际经济联系
b、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革新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c、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组织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不能把它理解为由国家来进行垄断的资本主义,而是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在经济领域联合或融合。)
d、国内社会局面较稳定;世界形势相对缓和,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e、重视科教,完善国家民主化建设。
f、凭借强大经济优势,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初:经济危机导致经济滞胀,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原因:
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初露端倪。
(西欧、日本与美国贸易竞争不断加强,同时均想改变与美国的从属关系,建立平等伙伴关系,政治上力求摆脱美国控制。竞争中,力量对比变化朝着有利于西欧和日本的方向发展。)
②由于经济危机打击,及对越战争、美苏争霸的消耗,美国经济衰退,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影响:美苏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⑶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复苏、繁荣与发展
改革;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外交政治状况:
1、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及“冷战政策”
原因
①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欧洲世界中心的地位丧失。
②美国经济军事占优势:是战后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掌握了国际金融控制权。通过《关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美国军事跃居世界第一。③美国政治优势及企图:战后初控制联合国,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在美国看来,向全世界扩张,是维持其经济并从而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需要,打开世界市场也是避免从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的需要。
④苏联战后政治军事威望提高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的壮大,美国认为是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必须压制。其霸权计划使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⑤美苏双方都不愿重燃战火。苏联是战后仅次于美国的大国,美国不敢贸然越过战时美苏划定的范围界限。苏联在战时损失惨重,战后苏联希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
霸权主义政策的具体表现:①、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②、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如:“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分裂德国和控制西德。③、力求控制广大的“中间地带”,即亚、非、拉美国家。如:在中国“扶蒋反共”;发动侵朝战争(1950-1953年)和侵越战争(60年代初-1973年)。④、控制联合国,作为自己称霸全球的工具。
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①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演说,是“冷战”信号的公开发出。(意图是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国家联盟。)
②1947年3月,以应付希腊、土耳其危机为由,“杜鲁门主义”出笼,标志“冷战”全面开始。(其实质是公开干涉各国内政,向全球扩张)
③1947年6月,“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提出。这是杜鲁门主义在欧洲的运用,意在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④1949年4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是战后初美国“遏制”苏联,推行“冷战”政策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其建立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体现。
2、美苏争霸及与中国的关系
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严重对立。
②20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期
特点: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20世纪80年代
特点:美对苏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中苏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一波三折,时好好坏。
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原因:①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及其同美国的竞争,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也极大冲击了当时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②第三世界的发展,世界已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3、世界格局多极化(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苏联的解体被美国看成是建立美国霸权的极好机会。美国企图利用其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地位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地采取干涉主义政策,加紧推行其霸权主义。但美国独霸世界的企图遭到包括其他西方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目前,由于欧洲联盟、日本、俄国、中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的对比结构是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和其他几个强国之间形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近期看,美国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重点解析:
1、如何看“冷战政策”的性质?
①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二战后,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蓬勃开展,西方感到这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幻想东欧重建亲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冷战并不单纯是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角度看,苏联希望自己的西邻是同它友好合作的国家,而西方也绝对不会因为东方是一个彼得大帝的俄国而不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就会放弃同它的争夺。这样,东欧就成为双方必争的地区,也就是说,东西方对垒之势是不可避免的。
总之,战后初期的冷战既包含有社会制度对立的因素,也有东西方进行争夺的因素。不过主要是社会制度的矛盾。
2、如何看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含义: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的结合。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内容包括:国有企业的发展;国家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升高;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即加强计划性。
作用: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
弊端:国家财政开支过大,出现财政赤字;1973到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出现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局面,解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减弱;国有化企业效益低,政策性生产损失严重,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新出现私有制的浪潮;出现上述弊端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美国与20世纪世界格局变动的关系及认识
20世纪以来三次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动无不与美国有关:
①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英、美等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这它们在欧洲、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衡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格局的“雅尔塔体系”。
③第三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朝“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认识: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的暂时性,任何格局都将发生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经济力量的对比;任何国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缓和国际关系,只能暂时掩盖诸多矛盾。
高二历史基本问题……(在线等答案)高分!
楼上的都错了,我是高二文科生,让我来告诉你吧
1.地被发现的时代
首先,我们先来阐述一下背景,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产生,西欧人对黄金的重要性开始进一步认识,于是掀起了寻金热,而当时马可波罗写的东方游记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于是,人们对东方开始了向往,极力想去东方寻找黄金,但是,原本的陆路上兴起了一个很强大的帝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把陆上航路给切断了,所以,西欧人迫切的希望开辟新海上航路,来满足自身需要,这个就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这个也是地被发现的时代,也有的历史书上写成:地理大2.人被发现的时代
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开始壮大,他们对目前的政治状况非常不满意,为了取得政权,开始在思想界制造舆论,这就是西欧著名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是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核心,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从而解放了人的封建保守的思想,发现了人的价值,故被称为人被发现的时代
3.天被发现的时代
这个只是文艺复兴的一个影响,在天文学,伽利略自制了天文望远镜,发现了许多的天文行星,于是被称为天上的哥伦布,这个时候,人们对于地球和天文的学说又有进一步的认识,所以才成为天被发现的时代
4.三者关系
我们根据高2的历史主线来就可以把这3者的关系串在一起了,请提问者耐心看完
首先,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外界影响迫使西欧的国家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在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开始壮大,但是还不够发动一场政变,于是资产阶级先开始在文化领域动手,发动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而文艺复兴的一个结果就是天文发现
也可以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的开辟为其提供了经济基础,文艺复兴的思想则是理论依据,而天被发现就没什么关系了
历史问题~
近现代美国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的美国:美国的独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重点知识:
(一)政治上进行美国独立战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战争爆发原因
①北美大西洋沿岸十三个殖民地经过100多年资本主义发展,统一市场和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民主意识增强,要求推翻英国统治,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根本原因)②北美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人民不不满英国的压榨和束缚,要求摆脱英国经济压制发展资本主义。③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北美人民公开抗英斗争的开始.(导火线)④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商讨对付英军的办法,准备武装斗争。
2、战争主要经过
①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是北美民兵同英军的首次正式交火,标志战争开始。
②第二届大陆会议:整编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③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标志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④1777年的萨拉托加大捷使战争形势出现转折。并开始得到法国、荷兰的援助。
⑤1781年,北美英军约克镇投降。战争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
首先,作为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它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建立了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第二,作为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独立战争对其后的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战争产生积极影响。起重要推动作用。
4、确立共和政体
制订1787年美国宪法,共和政体确立。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
(二)、美国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
美国独立后,通过赎买、武装颠覆或发动战争等手段大力进行领土扩张,夺取路易斯按娜(法属)、佛罗里达(西属)、得克萨斯等广大地区,到19世纪中期,领土已由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在1776年后的100年内,美国领土几乎扩大了10倍。与此同时,许多人移居西部,形成“西进运动”。“西进运动”使西部广大地区得到开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西进运动”给当地印第安人带来灾难,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三)、经济上进行工业革命: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独立后的美国正赶上自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并在工业革命中得到迅速发展。19世纪中期,美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国家的独立,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保障;美国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民纷纷涌入,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善于创新,采用和推广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大大促进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四)、对外殖民活动
1、加紧对拉美的控制和侵略:美国利用与拉美比邻的有利条件,加紧对独立后的拉美国家进行殖民渗透。1823年,提出不允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事务的“门罗宣言”,极力排挤英国,企图统治整个拉美。
2、追随英国侵略中国:这一阶段,由于国力的限制,在对外政策上主要是追随英国。这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中表现尤为突出,如1844年强迫中国政府签定《望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伙同俄国以“调停”为名,暗中支持英法,从中渔利。
重点解析:
1.对《独立宣言》的认识:《独立宣言》提倡“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否定封建等级制和君主制,否定英国对殖民地统治的合法性,极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志,成为北美人民争取独立战争胜利的旗帜和纲领性文件。同时,《独立宣言》也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的蓝本,马克思称之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2.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要点:
① 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基础上,带来长期稳定,利于发展;
② 是欧洲启蒙思想的成功实践,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到示范作用。美国率先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制。“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利,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民主共和制”把主权在民理论付诸实践,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三权分立”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其本质所在,故有一定局限性和保守性。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与白人相同的权利等。
二: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的美国:南北统一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重点知识:
(一)、政治上美国内战(1861-1865年)
1、内战爆发的原因: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是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美国独立后,存在两种经济形式,即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这两种经济形式虽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和西部领土的开发,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显露并激化,最后,矛盾焦点集中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②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这成为南北战争发生的导火线。
2、战争经过
①内战开始: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战争。
②战初北方失利(原因:南方准备充分;北方尚幻想和平统一,战备松懈。)
③战局扭转:1862年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后,激起广大民众尤其是黑人奴隶对北方的积极支持,使战场形式很快扭转;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后,北方开始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④北方胜利: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南北统一。
3、战争性质和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
(二)、经济上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向帝国主义过渡
南北战争后,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跃成为经济大国。1894年其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美国逐渐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典型的“托拉斯”帝国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②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③西部领土开发,提供了更丰富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④大量的欧亚移民,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经验;⑤内战后美国政治相对稳定吸引了大量欧洲资本的涌入。
(三)对外政策及活动
1、19世纪末,提出“泛美主义”口号,并多次派军干涉拉美各国内政。组织“泛美联盟”,为独霸西半球创造了条件。同时,推行“大棒”和“金元”并用的帝国主义政策,大量资本输入拉美。通过1898年的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波多黎各、菲律宾,使古巴成为其保护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挫败美国干涉推翻了本国反动统治,是对美国侵略气焰的沉重打击)
2、1899年,对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开始走上独立侵华的道路。
3、在当时欧洲列强的激烈争夺中保持“中立”,但1917年,以反对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为由对德宣战。
重点解析:“泛美主义”、“大棒”“金元”并用政策、“金元外交”政策都是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对外侵略政策。
“泛美主义”是1889年由美国发起在华盛顿召开为美洲国家会议上提出的政策原则,在会上,美国提出了“美洲人民利益一致”的欺骗性口号,鼓吹建立泛美组织,在美国的倡议下,成立了所谓“美洲共和国国家联盟”,于1910年改称“泛美联盟”。这是美国为了攫取西半球霸权迈出的重要一步;
“大棒”与“金元”并用政策是19世纪末20世纪美国在拉美推行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 “大棒”和“金元”并用的政策是指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两种政策交替使用,双管齐下。大棒政策的实质是用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方式干涉拉丁美洲的国家事务,以达到支配拉美各国的侵略目的。西奥多.罗斯福罗斯福他在任美国总统期间(1901-1909年),应付国际关系“嘴里说话要温和些,但手中要提根大棒”,因此得名。
“金元外交”是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在世界各地长期、广泛推行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质是美国政府同美国垄断资本公开结合,通过附有奴役性条件的贷款和投资方式输出资本,以控制他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美国推行金元外交的重点,首推拉丁美洲,其次是东亚,最后是欧洲。该政策是由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于1912年在国情咨文中宣称的,他的对外政策是“以金元代替枪弹”而得名。
三、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美国(20世纪20初——40年代中期):调整与发展时期
重点知识
(一)经济上繁荣、危机相继,并探索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发了横财,战后出现了“柯立芝繁荣”。可是由于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特别是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导致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由国家干预经济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对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上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由国家干预经济,对政治上产生重大影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制度;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
(三)外交上金元外交政策、“中立政策”、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金元外交政策对欧洲在一战后的恢复特别是德国的复兴起了巨大作用。大危机后面对30年你法西斯战争的威胁,美国也采取了纵容侵略的“中立政策”。二战爆发后,美国逐渐卷入了反法西斯斗争,执行“先欧后亚”的政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重点解析 :
1、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作用:新政的实质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曾经说过新政是“是旧民主主义秩序的新应用”。所谓“新”,即是以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取代了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新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2、如何看待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骂他是向富人敲杠,是烤百万富翁;有人说《社会保障法》是从《***宣言》中抄来的。实质上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不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他力图避免国有化形式而保持私有制度,与《***宣言》中的目标有本质的区别。
3.美国的“中立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中立法案,禁止向一切交战国输出武器。193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永久中立法,规定军火禁运使用于一切交战国,美国与交战国的非军火贸易实行现款现自运。中立法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时得到运用。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前后 ,F.D. 罗斯福总统多次向国会提出修改中立法。国会经过长期争论,于1939 年11月3日通过修正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但实行“现购自运”的原则。新法案在武器和物资上支持了英法;在东方则有利于日本而不利于中国,因中国无力自运。1941 年3月11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提出的《租借法案》。中立法至此名存实亡。12月,美国对德意日宣战后,中立法正式废除。
在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英、法等大国采取绥靖政策之时,美国的中立政策使得弱小国家无法获取自卫的武器,使被侵略国家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实际上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所以中立政策实质上是绥靖政策。
四、二战后到今(20世纪40年代中——21世纪初):美国的霸权主义时代
重点知识:
(一)、经济状况: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加强和动摇
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背景下,拥有最雄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副其实的霸主。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对其他货币金融的领导地位,从而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经济霸主地位进一步加强。战后经济经历了稳定、滞胀、复苏及复苏后的繁荣三个阶段。
⑴20世纪40年中——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时期
此时期美国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原因
a、加强国际经济联系
b、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革新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c、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组织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不能把它理解为由国家来进行垄断的资本主义,而是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在经济领域联合或融合。)
d、国内社会局面较稳定;世界形势相对缓和,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e、重视科教,完善国家民主化建设。
f、凭借强大经济优势,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初:经济危机导致经济滞胀,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原因:
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初露端倪。
(西欧、日本与美国贸易竞争不断加强,同时均想改变与美国的从属关系,建立平等伙伴关系,政治上力求摆脱美国控制。竞争中,力量对比变化朝着有利于西欧和日本的方向发展。)
②由于经济危机打击,及对越战争、美苏争霸的消耗,美国经济衰退,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影响:美苏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⑶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复苏、繁荣与发展
改革;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外交政治状况:
1、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及“冷战政策”
原因
①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欧洲世界中心的地位丧失。
②美国经济军事占优势:是战后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掌握了国际金融控制权。通过《关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美国军事跃居世界第一。③美国政治优势及企图:战后初控制联合国,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在美国看来,向全世界扩张,是维持其经济并从而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需要,打开世界市场也是避免从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的需要。
④苏联战后政治军事威望提高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的壮大,美国认为是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必须压制。其霸权计划使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⑤美苏双方都不愿重燃战火。苏联是战后仅次于美国的大国,美国不敢贸然越过战时美苏划定的范围界限。苏联在战时损失惨重,战后苏联希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
霸权主义政策的具体表现:①、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②、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如:“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分裂德国和控制西德。③、力求控制广大的“中间地带”,即亚、非、拉美国家。如:在中国“扶蒋反共”;发动侵朝战争(1950-1953年)和侵越战争(60年代初-1973年)。④、控制联合国,作为自己称霸全球的工具。
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①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演说, 是“冷战”信号的公开发出。(意图是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国家联盟。)
②1947年3月,以应付希腊、土耳其危机为由,“杜鲁门主义”出笼,标志“冷战”全面开始。(其实质是公开干涉各国内政,向全球扩张)
③1947年6月,“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提出。这是杜鲁门主义在欧洲的运用,意在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④1949年4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是战后初美国“遏制”苏联,推行“冷战”政策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其建立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体现。
2、美苏争霸及与中国的关系
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严重对立。
②20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期
特点: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20世纪80年代
特点:美对苏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中苏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一波三折,时好好坏。
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原因:①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及其同美国的竞争,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也极大冲击了当时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②第三世界的发展,世界已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3、世界格局多极化(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苏联的解体被美国看成是建立美国霸权的极好机会。美国企图利用其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地位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地采取干涉主义政策,加紧推行其霸权主义。但美国独霸世界的企图遭到包括其他西方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目前,由于欧洲联盟、日本、俄国、中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的对比结构是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和其他几个强国之间形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近期看,美国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重点解析:
1、如何看“冷战政策”的性质?
①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二战后,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蓬勃开展,西方感到这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幻想东欧重建亲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冷战并不单纯是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角度看,苏联希望自己的西邻是同它友好合作的国家,而西方也绝对不会因为东方是一个彼得大帝的俄国而不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就会放弃同它的争夺。这样,东欧就成为双方必争的地区,也就是说,东西方对垒之势是不可避免的。
总之,战后初期的冷战既包含有社会制度对立的因素,也有东西方进行争夺的因素。不过主要是社会制度的矛盾。
2、如何看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含义: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的结合。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内容包括:国有企业的发展;国家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升高;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即加强计划性。
作用: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
弊端:国家财政开支过大,出现财政赤字;1973到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出现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局面,解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减弱;国有化企业效益低,政策性生产损失严重,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新出现私有制的浪潮;出现上述弊端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美国与20世纪世界格局变动的关系及认识
20世纪以来三次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动无不与美国有关:
①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英、美等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这它们在欧洲、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衡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格局的“雅尔塔体系”。
③第三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朝“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认识: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的暂时性,任何格局都将发生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经济力量的对比;任何国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缓和国际关系,只能暂时掩盖诸多矛盾。
美国外交的“大棒政策”事例
1901—1905年,西奥多·罗斯福在多次演说中,尤其是在1904—1905年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了干涉拉美各国内政的“大棒政策”的依据。他对“门罗主义”做了新的解释,以运用于帝国主义时期。他认为,任何美洲国家拒绝偿还欧洲国家的债务,势必会遭致后者占领美洲国家领土;美国为了维护门罗主义,有责任干预这种冲突,必要时以武力来防止欧洲的武装干涉。他在1904年12月6日致国会的咨文中写道:“在美洲,也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终将需要某一文明国家的干涉;而在西半球,美国之奉行门罗主义,迫使美国……行使一种国际警察的权力。”这在历史上被称为西奥多·罗斯福对门罗主义的“引申”,也就是“老罗斯福主义”。 门罗主义 1902年,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借口索取委内瑞拉政府所欠债务,用海军封锁了委内瑞拉的港口。阿根廷外长路易斯·M·德拉哥立即对此行动发出抗议,说任何国家不得借口追索欠债对债务国进行武装干涉,这便是拉美外交史上著名的《德拉哥宣言》。西奥多·罗斯福借维护《德拉哥宣言》的原则,公开出面干涉,并强迫英、德、意接受美国的仲裁。美国从中渔利,在委内瑞拉乘机扩张美国的势力。 1904年,当多米尼加共和国遭到法、意、德、比等债权国武力索债时,西奥多·罗斯福提出“根据门罗主义的引申”,反对它们的武力恫吓,并派遣海军舰只进入多米尼加领海。1907年,美国和多米尼加签订一项条约,迫使多米尼加将海关、财政交给美国代管。此后,多米尼加便沦为美国的保护国。 与此同时,美国也将古巴变成它的附属国。1901年,美国占领者提出一项《普拉特修正案》, 并迫使古巴制宪会议把它作为“附件”塞入古巴宪法。1903年,美国又将这个修正案的主要条文列入美古条约,使美国获得享有干涉古巴内政的特权。此后,美国根据此项特权,多次肆意干涉古巴内政,实行军事占领,把一个又一个傀儡安放在“总统”的宝座上。 大棒政策 西奥多·罗斯福挥舞大棒,1903年11月在巴拿马城策划了一次政变,促使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而独立。接着,美国与巴拿马签订一项条约,获得了运河开凿权和管理权。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竣工,成了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通道,对美国侵略拉美和亚太地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西奥多·罗斯福的“大棒政策”并不仅仅限于加勒比海地区,在美国与加拿大解决阿拉斯加边界问题时,以及1905年在调解法德的摩洛哥纠纷中,都笼罩着它的阴影。 在大棒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凭借武力,多次公开干涉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1903年,罗斯福参与策划并出动海军支持巴拿马政变。1904年,美国又出动军舰,迫使多米尼加共和国将一切关税交给美国管理。美国推行大棒政策的地区,并不限于拉丁美洲。在解决阿拉斯加与加拿大的边界纠纷中,美国也对英国和加拿大施加压力。1904年,一名美国公民在摩洛哥被捕,美国政府立即出动军舰,并发出最后通牒,迫使摩洛哥释放被捕者。 罗斯福一再出动武装力量,肆意干涉他国的作法,激起拉丁美洲各国的强烈反对,也引起本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 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美西战争后,美国对拉丁美洲交替推行“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 ,它是在保护美国公司利益和预防其他列强可能干涉拉美事务的借口下,以先发制人的手段干涉拉美各国内政的帝国主义政策。“大棒政策”是由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制定的,霸占巴拿马运河区就是推行“大棒政策”的突出事例。“金元外交”美国资本大量渗入拉美,奴役和剥削当地人民。整个拉美成了美国的“后院”。
世界殖民体系的介绍
形成过程1、在亚洲,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在亚洲激烈地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使亚洲各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9世纪末列强把亚洲分割完毕,中国没有逃脱这场噩运。2、在非洲,15—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相继侵入非洲,此后几百年间给非洲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从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晚期,欧洲冒险家到非洲内地探险达到200次。这些探险为帝国主义最后瓜分非洲铺平了道路。1885年2月帝国主义召开分赃会议,签署柏林会议《总议定书》,标志着瓜分非洲高潮的到来,到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几乎使整个非洲被瓜分完毕。3、在拉丁美洲独立后,英、美、法、德等资本主义列强纷纷采取经济、政治和军事手段,对拉美各国进行渗透。并展开争夺拉美的角逐,以英美最为激烈。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宣言”;1889年又建立“美洲共和国联盟”;1898年美西战争揭开美国向拉美全面扩张的序幕。随后,美国交替推行“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的政策,加紧侵略和控制拉美地区。
大棒政策的大棒政策内容
1901—1905年,西奥多·罗斯福在多次演说中,尤其是在1904—1905年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了干涉拉美各国内政的“大棒政策”的依据。他对“门罗主义”做了新的解释,以运用于帝国主义时期。他认为,任何美洲国家拒绝偿还欧洲国家的债务,势必会遭致后者占领美洲国家领土;美国为了维护门罗主义,有责任干预这种冲突,必要时以武力来防止欧洲的武装干涉。他在1904年12月6日致国会的咨文中写道:“在美洲,也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终将需要某一文明国家的干涉;而在西半球,美国之奉行门罗主义,迫使美国……行使一种国际警察的权力。”这在历史上被称为西奥多·罗斯福对门罗主义的“引申”,也就是“老罗斯福主义”。
1902年,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借口索取委内瑞拉政府所欠债务,用海军封锁了委内瑞拉的港口。阿根廷外长路易斯·M·德拉哥立即对此行动发出抗议,说任何国家不得借口追索欠债对债务国进行武装干涉,这便是拉美外交史上著名的《德拉哥宣言》。西奥多·罗斯福借维护《德拉哥宣言》的原则,公开出面干涉,并强迫英、德、意接受美国的仲裁。美国从中渔利,在委内瑞拉乘机扩张美国的势力。 1904年,当多米尼加共和国遭到法、意、德、比等债权国武力索债时,西奥多·罗斯福提出“根据门罗主义的引申”,反对它们的武力恫吓,并派遣海军舰只进入多米尼加领海。1907年,美国和多米尼加签订一项条约,迫使多米尼加将海关、财政交给美国代管。此后,多米尼加便沦为美国的保护国。
与此同时,美国也将古巴变成它的附属国。1901年,美国占领者提出一项《普 拉特修正案》, 并迫使古巴制宪会议把它作为“附件”塞入古巴宪法。1903年,美国又将这个修正案的主要条文列入美古条约,使美国获得享有干涉古巴内政的特权。此后,美国根据此项特权,多次肆意干涉古巴内政,实行军事占领,把一个又一个傀儡安放在“总统”的宝座上。西奥多·罗斯福挥舞大棒,1903年11月在巴拿马城策划了一次政变,促使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而独立。接着,美国与巴拿马签订一项条约,获得了运河开凿权和管理权。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竣工,成了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通道,对美国侵略拉美和亚太地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西奥多·罗斯福的“大棒政策”并不仅仅限于加勒比海地区,在美国与加拿大解决阿拉斯加边 界问题时,以及1905年在调解法德的摩洛哥纠纷中,都笼罩着它的阴影。
在大棒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凭借武力,多次公开干涉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1903年,罗斯福参与策划并出动海军支持巴拿马政变。1904年,美国又出动军舰,迫使多米尼加共和国将一切关税交给美国管理。美国推行大棒政策的地区,并不限于拉丁美洲。在解决阿拉斯加与加拿大的边界纠纷中,美国也对英国和加拿大施加压力。1904年,一名美国公民在摩洛哥被捕,美国政府立即出动军舰,并发出最后通牒,迫使摩洛哥释放被捕者。 罗斯福一再出动武装力量,肆意干涉他国的作法,激起拉丁美洲各国的强烈反对,也引起本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
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美西战争后,美国对拉丁美洲交替推行“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 ,它是在保护美国公司利益和预防其他列强可能干涉拉美事务的借口下,以先发制人的手段干涉拉美各国内政的帝国主义政策。“大棒政策”是由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制定的,霸占巴拿马运河区就是推行“大棒政策”的突出事例。“金元外交”美国资本大量渗入拉美,奴役和剥削当地人民。整个拉美成了美国的“后院”。
好了,今天关于金元外交大棒政策 法律问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金元外交大棒政策 法律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金元外交大棒政策 法律问题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