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工效挂钩制的介绍(什么是工效挂钩)

工效挂钩是指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最早的工效挂钩发生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国营企业,当时是计划经济,工人工资管理的很严,为提高企业和工人的生产的积极性,...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工效挂钩,工效挂钩什么意思”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工效挂钩制的介绍(什么是工效挂钩)

工效挂钩制的介绍

工效挂钩是指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最早的工效挂钩发生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国营企业,当时是计划经济,工人工资管理的很严,为提高企业和工人的生产的积极性,当地财政部门尝试着将企业当年的经济效益与该企业的全年工资总额进行挂钩,即效益越好,工资越高,当然,还有底线工资,这也是80年代工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说工效挂钩也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工资与某项指标挂钩,如与个人销售额、工作产量等挂钩。

什么是工效挂钩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资委监管企业实行工效挂钩办法工资税前扣除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4]209号各中央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3]28号)规定,国务院国资委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完成了国资委监管企业工资分配管理工作的交接。根据国有资产监管条例,国务院国资委为有效行使出资者职责,需要加强对其监管企业薪酬制度的管理。同时,在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之前,工效挂钩办法仍然是计税工资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为协调好改革完善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和加强计税工资管理的关系,现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实行工效挂钩办法国有企业的计税工资管理问题通知如下:一、国务院国资委负责审核确定所监管企业的工效挂钩方案,并抄送国家税务总局。国资委监管企业要及时将经审核批准的工效挂钩方案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二、各级主管税务机关对所管辖的上述企业,根据有关工效挂钩方案,要按“两个低于”原则认真对税前扣除的计税工资进行事后监督检查。三、企业税前扣除的计税工资不得超过根据经审核批准的工效挂钩方案提取的效益工资总额。企业在效益工资总额范围内实际发放的工资可以税前扣除;效益工资中用于建立工资储备部分只能在实际发放年度税前扣除;提取的效益工资改变用途的不得在税前扣除。2004年4月5日

工挂企业是什么意思?

工挂企业是指国营工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它对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分配关系作了一定改革。

实行挂钩后,企业通过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工资,不再由国家具体统一安排增资。工效挂钩企业主要是指执行工资挂钩政策的纳税人。

并且工挂企业工资总额就是工资与效益挂钩企业的工资总额。

公挂企业根据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基数、经济效益基数和挂钩浮动比例,按照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实际情况提取工资总额,并在国家指导下按以丰补欠、留有结余的原则合理发放工资。

工效挂钩的形式很多,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挂钩指标上划分,可分为工资总额同价值量指标挂钩、工资总额同实物量(销售量)或实际工作量挂钩、工资总额同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指标复合挂钩三种形式。

2.从挂钩浮动比例上划分,可以分为工资总额挂钩和工资总额"分挂钩"两种形式。

3.从挂钩浮动比例上划分,可分为含量法和系数比例法两种形式。

4.从挂钩程度上划分,可分为"全挂钩"和"半挂钩"两种形式。

非工效挂钩与工效挂钩企业是什么意思

非工效挂钩企业主要是指分别实行限额计税工资政策、据实扣除工资政策、事业单位和社会罢休工资政策的纳税人;工效挂钩企业主要是指执行工资挂钩政策的纳税人。

第4行填报纳税人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核准计税人数的计算方法是:将每月工资表中按照核准计税人数的范围和标准确定每月的人数,年底进行加总后除以12为“本期核准计税人数”,由于人数只能为整数,如果除完的结果为小数,不考虑小数“四舍五入”,一律向前进为整数。

计税工资标准由系统根据人数自动计算。

工挂企业工资总额 什么意思?

工挂企业工资总额就是工资与效益挂钩企业的工资总额;

工效挂钩是指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工效挂钩办法是国家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进行管理的一种形式。具体做法是,企业根据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基数、经济效益基数和挂钩浮动比例,按照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实际情况提取工资总额,并在国家指导下按以丰补欠、留有结余的原则合理发放工资。

扩展资料:

工效挂钩的形式很多,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挂钩指标上划分,可分为工资总额同价值量指标挂钩、工资总额同实物量(销售量)或实际工作量挂钩、工资总额同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指标复合挂钩三种形式。复合挂钩指标,一般选用一个价值指标和一个实物量或工作量指标,以利于综合考察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的企业试行了同两个价值量指标挂钩的形式。

2.从挂钩浮动比例上划分,可以分为工资总额挂钩和工资总额"分挂钩"两种形式。工资总额挂钩,是指企业全部工资(奖励基金进成本并核入工资总额基数)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工资总额"分挂钩",是指将基本工资部分同某个经济指标挂钩,奖励基金随企业利润浮动。

3.从挂钩浮动比例上划分,可分为含量法和系数比例法两种形式。含量法是指挂钩工资增长幅度取决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并成正比例增长。一般情况下,两者增长幅度比例为1∶1;当经济指标增长超过一定幅度时,需适当降低工资浮动比例。系数比例法是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挂钩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通常规定为一比零点几。

4.从挂钩程度上划分,可分为"全挂钩"和"半挂钩"两种形式。"全挂钩",是企业全部工资随同经济效益浮动。"半挂钩",是企业奖励基金随企业利润浮动,基本工资仍由国家统一安排。由于奖励基金只占企业工资总额的一小部分,它随经济效益(浮动的激励作用有限,所以"半挂钩"将被拼弃。

5.从挂钩层次上划分,可分为企业挂钩和地区、部门全部企业总挂钩两种形式。这两种挂钩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企业挂钩,是以企业法人地位为出发点,使企业工资的取得由过去依靠国家行政指令转变为依靠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结果,完成企业工资的形成和增长机制的转换。地区、部门总挂钩,是为了加强地区、部门这一层次的管理功能,使之担负起应当担负的宏观调控责任,是企业工资分级管理的一种模式。

6.从企业挂钩后,奖励基金以及新增效益工资列支渠道上划分,可分为"总挂总提"和"总挂分提"两种挂钩形式。"总挂总提"是指核入工资总额的奖励基金进入成本,并且新增效益工资全部在成本中列支的挂钩办法。1988年以前,多数企业实行了这种挂钩形式。"总挂分提"是指奖励基金核入工资总额基数,但不进成本,仍在企业留利中列支,而新增效益工资则按工资总额基数中的基本工资和奖金的比例,分别在成本和留利中列支的挂钩办法。1989年以后,有一部分企业实行了这种挂钩形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工效挂钩

工效挂钩制的介绍(什么是工效挂钩)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工效挂钩,工效挂钩什么意思”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