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核反击三原则 (如果开战的话三峡水电站可能成为攻击目标吗?)

中国放开新冠防控措施后,许多国家针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施严格的入境措施。针对他国缺乏科学依据的政策,中国在1月10日开出反制第一枪——外交部连发“韩国、日本公民暂...

接下来,我将会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核反击三原则 的知识和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核反击三原则 的话题。

核反击三原则 (如果开战的话三峡水电站可能成为攻击目标吗?)

核反击三原则

中国放开新冠防控措施后,许多国家针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施严格的入境措施。针对他国缺乏科学依据的政策,中国在1月10日开出反制第一枪——外交部连发“韩国、日本公民暂停赴华短期签证”的通知,可谓是针对他国在防疫政策中歧视中国公民的反击令。

韩国政府1月10日对中国发出的反击令表示遗憾。

1月10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发布通告称,“自即日起,中国驻韩国使领馆暂停签发韩国公民赴华访问、商务、旅游、就医、过境以及一般私人事务类短期签证。上述措施将视韩国对华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取消情况再作调整。”

近日,韩国要求自中国的游客在入境后一天内接受核酸检测。从1月5日起,来自中国的旅客必须提供登机并抵达韩国前48小时内进行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还有24小时内的快筛检测证明。抵达后,他们将进行另一次测试,持有短期签证的人,将在一天内在特别指定的地点测试,韩国公民和居民将在其居住地隔离观察。

中国新任外长秦刚1月9日与韩国外长朴振通电话,针对韩方近期对自中国大陆入境人员采取临时限制措施表达关切,希望韩方秉持客观、科学的态度。

但韩方没有改变,仍诡辩称,韩国政府加强自华入境防疫的措施有其科学、客观的依据,韩方一直与国际社会公开透明地共用疫情信息,也一直通过外交管道向中方传达这一立场,今后将再次向中方传达上述立场,继续展开密切沟通。

于是,中国在1月10日根据对等原则采取以上措施。

中国发出的通知说的很明确,就是反击针对中国人的歧视性入境政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月3日称:“部分国家采取仅针对中国的入境限制措施缺乏科学依据,一些过度做法更让人不能接受。”“我们对试图操弄疫情防控措施以达到政治目的的做法表示坚决反对,将针对不同情况本着对等原则采取相应措施。”

而在1月10日晚20点54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也发出类似通知,称“自即日起,中国驻日本使领馆暂停审发日本公民赴华普通签证。何时恢复,请候通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月10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中方发布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之后,少数国家罔顾科学事实和本国疫情实际,仍执意针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对此中方坚决反对并采取对等措施。我们再次呼吁相关国家从事实出发,科学适度制定防疫措施,不应借机搞政治操弄,不应有歧视性做法,不应影响国家间正常的人员交往和交流合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自2020年初,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三年之后,疫情防控政策进行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中国政府做出如此决定是有科学根据的,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第一是病原体的致病力减弱。第二是在大多数人接种新冠疫苗后,中国人的主动免疫水平在明显提升,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比例也达到了一定要求;第三是我们从用药的手段、对重症救治的一些资源准备等等,从各个方面综合来看,可以进行防控级别调整。

而目前,中国多个省市大部分人已度过新冠感染期,1月10日,中国人口大省河南省就宣布,第一波感染高峰已平稳度过。

延伸阅读:

仁川机场误用汉字在韩国国内引起争议

于今来说,韩国普通人家,家里长辈还会提笔写汉字,包括写自己的汉字名。而有些年轻人甚至连自己的汉字名字都读不出来。

文|海上客

据韩国《国民日报》1月4日报道,自2日起,因韩国政府要求中国籍入境者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仁川机场设置了中国人专用通道。但这个通道上的中文指示牌,看来许多中国人是看不懂的。

本月2日,一名中国旅客在抵达韩国后,站在出现标记错误的汉字标语牌前,等待入境图:韩媒

“中国发入国子”?这到底啥意思呢?别说中国人看不懂,这事,在韩国国内已经引起了争议,原因在于韩国有人发现,这指示牌根本就是错了。

无独有偶,韩国媒体1月4日还报道称,经过韩国文物部门为期4个月的考察,发现青瓦台上有一些高丽或者朝鲜时期的文物,还在石墙上发现了汉字。

汉字,在韩国以如此方式上新闻,那海叔就不妨说道一番

01

先看仁川机场的“中国发入国子”,很多国人看了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可这几个汉字下面不是还有一行英文么?“FromChina”,加上箭头符号,海叔相信不少在仁川出港的国人,也大致明白,就是让中国人到箭头所指的地方排队。

韩国仁川机场自1月2日起设置了中国人专用入境通道图:韩媒

从现场传回的照片看,似乎队伍是井然有序的。这显示的是什么?海叔感觉,显示的无疑是目前前往韩国的中国人,总体上素质挺高,自觉排队,许多人还看得懂英文。即使看不懂英文的,也或许请同胞帮忙指路了。

倒是韩国国内引起了讨论——

明明“中国发入国子”错了嘛!错在哪里呢?其实,就在于在韩语里,“者”和“子”的读音几乎一样。这几个汉字,原本该是“中国发入国者”,哪怕文言文的成分很高,但如果当真以“中国发入国者”为指示牌,相信许多中国人是看得懂的。

不过,海叔要说,仁川机场这指示牌,似乎有点奇怪。起码我曾在济州岛机场看到过中文指示牌,是简化字版本的,也就是采用了中国目前公布的规范汉字。要知道,韩国政府2023年1月推出的中国籍入境者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之要求,主要针对的也是中国内地人士。此时此刻,用繁体字做一番文言文标注,又写了别字,这预备给谁看呢?

在海叔看来,仁川机场方面当真希望改正的话,应该去掉这块繁体字的文言文牌子,换一个“来自中国请走此通道”之类字样的牌子,这才是诚恳地知错就改!

02

再看青瓦台上新发现的两个汉字——一个“营”,一个“训”。看上去就是石墙上普通的两个字。既然韩国文物部门称,可能来自高丽或者朝鲜时期,那么,海叔权且认为这样的判断是对的。

青瓦台石墙上刻有“训”字图:韩国文物部门

青瓦台石墙上刻有“营”字图:韩国文物部门

韩国媒体亦称,青瓦台始建于高丽王朝的素宗时期,为高丽王朝离宫。不过,海叔个人感觉,这些带有汉字的石砖很大可能并非高丽时期砌成现在这样子的。毕竟,青瓦台的建筑是有过很多次翻修的。有可能将老建筑或者墙壁等上的砖拆将下来,又挪地方它用。

至于“训”“营”二字,倒是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两块砖头,或许与军事组织有关。譬如是军营所用?

要知道,高丽或者朝鲜时期,朝鲜官方的文字仍然是汉字。训民正音字母更是要到二战以后才大规模推广使用。因此,半岛上凡是上了年月的物件上,有汉字才是正常的。如果在韩国发现一个“文物”,上面刻着的是训民正音字母,那基本上是伪造的。

03

仁川机场误用汉字,尴尬的是谁?毫无疑问,青瓦台那些旧砖上的汉字可以作答!韩国的历史文化是融入进汉字文化圈的。如果韩国方面有人不愿意正视这一点,无疑就会闹出各种各样的笑话。

于今来说,韩国普通人家,家里长辈还会提笔写汉字,包括写自己的汉字名。而有些年轻人甚至连自己的汉字名字都读不出来。这样的韩国,还有未来吗?

于历史而论,韩国终究是要面对自己的历史的。可看着本国历朝历代传下来的汉字版本的历史书,如同看外国的历史一般,总是尴尬至极的。唯一的选项,还该是学好汉字,这样,在东亚文化圈中,才能有更多话语权啊!

如果开战的话三峡水电站可能成为攻击目标吗?

不可能。

三峡大坝属于战略目标,攻击战略目标相当于攻击核武基地,中国完全有理由发起核反击,把敌国炸回石器时代。这条暂且不论,假设常规武器攻击三峡大坝不会引起核大战,看看用什么方法能摧毁三峡大坝。

中国早已在整个国土上建立了完善的地面防空网,无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地面大型相控阵雷达、超大型超远程雷达、先进低空雷达,强抗干扰雷达,以及专门探测隐形飞机的长波雷达、双基地雷达和无载波雷达早已装备军队,足以应付任何空中威胁。

中国不仅拥有强大的对空预警和指挥能力,而且拥有强大的防空火力体系。中国装备战斗机和防空导弹、高炮的数量列世界第一。防空火力高中低空、远中近程完善有效。

三峡远在庞大中国的腹地,距离边境海岸1000公里以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作战飞机能在中国不知道的情况下带着好几吨的超级大炸弹进入中国1000公里。

不隐形的飞机进来就会被击落。即使隐形飞机进入中国,从边境或海岸飞到三峡也需要1个多小时,中国也完全可以发现,从容地组织多次拦截,直至将入侵者击落。从实际情况看,目前世界上也只有美国的B-2隐形轰炸机才有可能混入中国,航程也够,或许也能够挂一颗超级大炸弹。然而中国大陆上空遍布笨重却有效的米波雷达、双基地雷达和无载波雷达,即便B-2溜进来,也躲不过雷达近距离探测和巡逻飞机的搜索,虽然发现B2很吃力,但是只要有点线索,派飞机近距离搜查,肯定能发现,只要被发现,落后的歼-6都能轻松追上并宰了这个飞的又慢又笨的家伙(22亿美元的大烟花是嘛样子的肯定挺好看)。其他隐形飞机,如F22和F35,根本携带不了一枚几吨的超级大炸弹。

就算能带,由于不可能在中国上空安全地空中加油,所以在挂载重磅炸弹的情况下,根本没有攻击三峡的航程。

总之,任何常规武器想要炸毁三峡大坝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1981年邓小平亲自拍板大军演,出兵11万耗资2500万,事后才知高明

1981年9月14日,河北省张家界以北的一片大平原上,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

排列好的炮车率先发动,向着远方的既定目标打出一发发炮弹,紧接着坦克部队顶着阵地上弥漫的硝烟出动。

坦克车后,一架架武装直升机有序升空,在天空更高的地方,轰炸机群、战斗机排成序列,也在向地面喷泄炮火。

机械部队出动后,步兵紧随其后,战士们冒着猛烈的炮火奋勇向前……

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军委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这次演习,部队共投入海陆空共11万兵力,总花费有2500万之多。

在这次演习之前,有人以花费太大为由反对,但邓小平同志却拍板定了下来,事后收到的效果,也证明了小平同志的高明和远见。

“华北大演习”,是在当时环境下一次展现中国实力的行动。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政治经济都在飞速发展,但是外部环境仍然不容乐观。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前苏联这个超级大国就一直想与美国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为了在争夺中取得优势地位,他们又不约而同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划分地盘”。

这一时期,虽然随着尼克松的访华,中美关系进入了难得的“蜜月期”,但也只是表面上的和睦。

另一方面,中苏关系此时也不断恶化,在边境地区甚至两国陈兵百万,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虽然中国不惧战争,但对于当时想要稳下来发展国内经济的中国来说,必须有一个合适的机会,来展示中国的军事实力,让美苏安分。

而在这个时候,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是体现中国军事实力的最好方法。

军事演习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检验军队的战斗力,看军队能不能适应当当下的作战要求。

适应当下的作战要求,也是在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自卫反击战虽然胜利了,但是解放军在这一战中,伤亡情况也很不乐观。

实战中暴露出来的,除了干部指挥能力弱、部队协同作战能力不强之外,基层官兵对于先进武器的使用,也有明显的不足。

用模拟实战的方式,让官兵在演习中得到锻炼,也是组织这次实战演习的目的。

1955年,1959年和1973年,解放军也先后组织过大规模的实战演习,只不过当时最大的一次只有5万人参加。

当时的实战演习也各有侧重点,而在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的1981年,再进行一场有针对性的大演习,对于全军来说,也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所以在中央军委举办的全军高级干部战略问题研究班,大家决定了要在华北地区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演习,当时为了保密,中央军委把这次秘密会议叫做“801会议”。

在“801”会议召开之前,总参谋部针对当时的形势,提出“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也得到了聂荣臻、叶剑英和徐向前三位开国元帅的认可。

1980年9月30日,总参的杨得志、杨永和张震三位将军在向邓小平同志汇报时,将这一战略方针,还有三位老帅的意见一一向邓小平同志做了汇报。

邓小平同志不仅明确肯定了他们的观点,还当场表示,自己要在“801”会议上讲话。

在随后的讲话上,邓小平同志明确赞成“积极防御”这个方针,并表示我们要持续作战,叶剑英元帅也做了发言。

叶帅在发言中提出:在这个方针下,全军要抓好训练,特别是合成军队的作战训练。

为了落实“801”会议的精神,总参提出,可以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实兵演习,演习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方向,各有针对性。

当演习的方案上报到中央军委之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却拍板决定:要搞,就搞大的!

“801”会议决定了举行实兵演习后,就立即制定了演习的方案。

总参最初制定的演习方向有三个:在华北地区组织防御作战演习,在西北地区组织阵地防御战、运动战和游击战的“三战”演习。

在渤海湾一带,可以根据地理条件,组织防御登陆的演习。

经过大家的反复研究和讨论之后,总参最终决定,首先在华北地区进行军事演习,演习的主要方向为防御作战。

演习的具体地点就定在张家口以北的地区,由北京军区组织实施,因为这次演习是在“801”会议上提出的,所以演习代号为“802”。

总参决定出来之后,北京军区也迅速制定出了具体的演习方案,北京军区司令秦基伟作为演习负责人,在1981年2月底举行的军委办公会议上做了汇报。

会议原则上同意了北京军区对于演习方案的计划,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志仍有顾虑,他们担心这么大规模的演习,会在国际上产生不良的影响。

而且北京军区这次制定的演习方案,在建国以来,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军委的同志也担心这会给财政造成压力。

所以会议上也有些同志提出:演习规模是不是可以小一些。

但是秦基伟贯彻“801”会议的精神,重申了大规模演习的重要意义,双方在会议上并没有达成一致。

会议的最终结果,是让总参和北京军区再讨论一下,准备大、中、小三个方案,最后再由军委审批。

最后制定的三个方案把演习规模分别定位方面军规模、集团军规模和师一级规模。

根据规模的不同,参与演习的兵员数量分别是10万人、5万人,最后师一级规模的只搞图上作业。

后两个规模小的方案是总参拟定的,第一个方案是北京军区拟定的,这个方案除了规模大、参与人数多之外,训练的科目也最全,一共有四个。

这四个训练科目分别是:模拟敌军坦克集群进攻、空降和反空降、阵地防御和反突击训练。

这三份演习方案制定出来后,就被统一报送到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处,由他做最后的决定。

邓小平同志听完汇报之后表示,大规模的演习,我军很长时间没有搞过了,通过演习也可以鼓舞士气,要搞合成军,地上有,天上也要有,要搞,就搞大的!

邓小平同志还表示,大规模的演习,对于提高军队的实战水平是有好处的,所以就按照第一个方案搞一次,既然要做演习,就要收到训练军队的目的。

对于花费过大的事情,邓小平则大手一挥:钱还是要花的,节约一点儿就是!

除了实战训练,邓小平同志提出,阅兵式和分列式也很久没有搞了,这些可不是形式主义,这对部队的作风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邓小平同志还特别提出,实战训练完之后,搞一次阅兵,把军队的威风摆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邓小平拍板定下演习规模的事情之后,参与演习的部队都沸腾起来了,这么大规模的演习,是我军 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也让大家非常振奋。

随后演习的各项工作就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

在军委的批准下,全军成立了以总参谋长杨得志将军为组长的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小组,演习导演部则由北京军区的参谋长周衣冰负责。

5月20日,总参对全军下发通知,将演习的参加人员、内容、时间等具体安排做出了详细规定。

演习的设想是以红蓝对抗的方式进行的,蓝方为假想敌,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发起全面进攻。

蓝方的攻击方式是,先使用核武器和远程航空部,对红方的纵深目标实施打击,然后再出动装甲车和坦克集群,夺取红方战略要地。

红方为防御方,代表中国,在发现蓝军大规模进攻后,迅速组织防御,掩护国家进入战时机制,粉碎蓝军的进攻。

详细方案制定好之后,各参演部队就投入到了军长的训练中。

由于演习训练时,正是夏季最热的时候,官兵们克服困难,白天在酷热的天气下摸爬滚打,晚上就住在简陋的帐篷中。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参与演习的官兵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大家都兴致高昂,只等“亮剑”的那一天。

1981年9月14日,演习正式开始。

随着号令响起,炮兵先发制人,炮弹像雨点一样,密集地投向预定的目标地点。

炮兵轰炸过后,地面上,红蓝双方上千辆坦克、装甲车展开对战,在空中,双方的武装直升机、战斗机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空战。

在这样强大的阵势下,演习场地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时不时有爆炸声响起。

红方步兵也不甘示弱,冒着猛烈的炮火向前冲锋,看着精彩的演习场面,观摩席上掌声不断。

在演习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也来了,他在观摩席上看完了演习的整个过程。

最后一天的演习中,红蓝双方展开激烈空战,蓝方飞机不断打击目标,红军也以火炮回击,看到紧要关头,邓小平同志也忍不住起身鼓掌。

当看到代表中国一方的红军在航空兵、炮兵的支援下,对蓝军实施“反突击”时,邓小平同志再一次高兴地站起身来,边鼓掌边夸赞“打得好”。

9月19日,对抗演习结束,参与演习的部队迅速整队,进行了阅兵式和分列式的汇演。

当天上午9点30分,装甲兵、工程兵等组成53个地面方队,以整齐又威武的步伐,走过检阅台。

航空兵组成6个空中梯队,也按照预定的队列,通过阅兵场上空接受检阅。

之后,邓小平同志在秦基伟的陪同下检阅部队,参与检阅的11万官兵排成整齐的队列,接受全军统帅的检阅。

阅兵仪式之后,邓小平同志发表总结讲话,称这次演习检验了部队建设的成果,不仅体现了现代战争的特点,又提高了部队的整体素质和实战水平,演习是非常成功的。

事后统计,这次演习除了出动的兵力是建国以来最多的一次之外,花费2500万元,比之前的预算少了很多,这也是切实贯彻了邓小平同志“该花就花,力求节约”的要求。

华北大军演,不仅对我军是一次锻炼,也让国际上看到了我军的整体实力,也收到了震慑外部力量,为我国发展经济赢得了和平安稳的环境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我们准备华北军演的时候,前苏联也于1981年9月初,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

前苏联的这次演习,也以红蓝对抗的方式进行。

在这次演习中,苏联投入的兵种有机械化部队、防化部队、中远程战略导弹部队和空军航空部部队,演习中的坦克数量,比当时中国全部的坦克数量还要多。

苏联的军事演习是以“北约”为假想敌进行的,但是在当时复杂敏感的形势下,对中国也有相当大的压力。

如果当时中国没有这次华北大演习,其他的不说,光声势就会被前苏联死死压制,那么国际环境上中国的处境也会变得相对艰难一些。

所以当时的“华北大军演”,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重大,这无疑也体现了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领导才能。

中国军事战略方针有哪些新内容?

我国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是以国家综合实力为基础,以积极防御思想为指导,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基点,建设与运用军事力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而对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全面、全过程的运筹与指导。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十大亮点

亮点一

“四个维护”成为中国军队新使命

“中国军队有效履行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使命,坚决维护中国***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军事战略部研究员赵德喜:军队使命是指军队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所承担的重大职责和基本任务。随着时代发展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我军的职能使命不断拓展,“四个维护”为推进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基本遵循。

亮点二

中国军队八项战略任务

“中国军队主要担负以下战略任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军事威胁,有效维护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安全;坚决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维护海外利益安全;保持战略威慑,组织核反击行动;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担负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等任务。”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温冰:关于军队的任务,过去我们一般用“总任务”“总目标”等表述方式来作出要求。

亮点三

“毫不动摇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内涵。”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舟:“积极防御”的本质是“防御”,要义在“积极”。长期以来,正是基于坚持这一战略思想的坚定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坚决不搞侵略扩张,不称霸,不争霸,我国才赢得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赢得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再强大,也不会放弃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不会背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本质,不会违背时代潮流走上武力扩张之路。

亮点四

“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

“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调整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根据战争形态演变和国家安全形势,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有效控制重大危机,妥善应对连锁反应,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统一和安全。”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闫文虎:军事斗争准备基点由此前的“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调整为“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虽然只少了4个字,内涵却有质的飞跃。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明显,太空和网络空间成为各方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战争的制胜机理已经改变,我们的军事斗争准备立足点当然也要随之调整。[4]?

亮点五

“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仍然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

“个别海上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在非法‘占据’的中方岛礁上加强军事存在。一些域外国家也极力插手南海事务,个别国家对华保持高频度海空抵近侦察,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于淼:正确判断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是谋划制定军事战略的首要前提。中国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涉及大国因素、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等方方面面。

亮点六

首提“海外利益攸关区”

“加强海外利益攸关区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海外利益安全。”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煜:我国首次在国防白皮书中明确提出“海外利益攸关区”概念,这表明,随着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维护海外利益安全已经成为军事战略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这是全球化时代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

亮点七

首次公布海军战略转型

“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军事战略部研究员赵德喜:成立60多年以来,从沿岸防卫、近岸防御到近海防御,人民海军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今天,新的战略要求是与中国海上利益发展变化相适应的,也是与中国海上安全所面临的诸多挑战相适应的。

亮点八

首次披露“重大安全领域力量发展”

“海洋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体系。”

“太空是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密切跟踪掌握太空态势,应对太空安全威胁与挑战,保卫太空资产安全。”

“网络空间是经济社会发展新支柱和国家安全新领域……提高网络空间态势感知、网络防御、支援国家网络空间斗争和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遏控网络空间重大危机。”

“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基石……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建设完善核力量体系。”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煜:新形势下,各主要大国在海洋、太空、网络和核领域的战略竞争愈演愈烈,成为全球重要的安全关切。只有拓宽战略视野、树立前瞻思维,积极关注和有效应对这些重大安全领域威胁,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亮点九

“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

“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

“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

“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

“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于淼:扎实做好各项军事斗争准备,是贯彻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基本途径。备战、能战、敢战,才能实现不战、止战和战胜的目的,才能始终掌握军事斗争的主动权。其中,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信息化战争中战斗力的基本形态,也是军事斗争准备的根本着力点。

亮点十

中国军队将“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

“中国军队将加大参与国际维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的力度,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专家解读——

军事战略部研究员释清仁:加强国际安全合作、拓展军事合作空间,已经成为中国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军对外军事交流正在向全方位发展军事关系、推进务实性军事合作转变。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中国军队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进程,也是负责任大国的重要体现。[4]

参考资料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军事战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

如果人在零下一千度的环境中会怎么样?

闹着玩,别太当真的探讨一下。

虽说零下273度是当前已知的最低温度,但这是指我们没有更低的测量工具而言。也可以理解成地球环境的最低点,不代表是宇宙的最低点。

再说温度假定突破了绝对零会是什么情况。温度越低原子质子一堆子的运动速度就会变慢,越来越慢,以至无法观察到的慢。那时空气里的氧气氮气一堆气都没有了,也就引出了我们开口说话,因为温度太低掉地上了的说法。

物质可以根据电子质子的数量进行区分,都掉地上了,所以就没有区别了,什么结冰了,H2O也分裂掉到地上了。地也分裂掉到宇宙里了,宇宙也分裂掉到不知道的什么里面了。

分子原子因为速度变慢就拉不住那些一堆子。最后也就没有最后了。

以下修改于20190324

从计量上讲,我们定义了0度与100度,而负温是根据这个度量向下划出的射线,也就是最多到负100度就开始出偏差了。

从中国字面去理解,到了绝对零后运动全部停止,仅从字面看是可以继续低下去,因为绝对零是动能的下限,不是温度的下限,开尔文0度后没有动能就不产生运动没有温度,但并未定义我们所理解的那个`温度`不能再低一些。

从传导(辐射对流)上讲,只有低于0K的温度才能把温度锁死在0K度上。因此绝对零是动能的下限,不是真实温度的下限,既然有度量,就可以有-0K。

最起码的原则,什么问题都必须有一个基本的科学素养,问题本身就严重地暴露了这重要问题,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

零下一千度!!!如果你对“绝对零度”的概念稍微了解点,还会有这样的疑问吗?

不要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意义的如果说点不好听就就是“扯淡”。有些人总会有类似这样的反击:如果当今科学基础理论错了呢,不就可以比绝对零度低了吗?

这种想法自以为很有个性,实际上就是“民科”最好的代表,试图用各种妄想推翻现代科学基石,而拒绝任何证据!

绝对零度是理论上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实际上只能无限接近这个问题,与“光速”的概念有些类似。绝对零度,意味着宇宙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运动和能量,但宇宙存在的基础就是能量和运动,没有了能量和运动意味着整个宇宙都不存在了!所以绝对零度无论如何不可能达到!

温度不但存在一个最低值,也存在一个最高值,这个最高值就是普朗克温度,没有任何温度能超过普朗特温度!

这个问题问的很没有意义。温度的最低值只能是-273.15℃的“绝对零度”。目前已知的最低温度可能是液氦,只有-271 度左右。而在这样低的一个温度,人类很定活不成。

曾经有人把青蛙放入-196℃左右的液氮中,虽然青蛙会冬眠。但是当把青蛙从液氮中取出后往地上一扔,青蛙便被摔得粉碎。

估计不会有人拿活人去做这种实验。但是,却不影响我们分析。我们先不考虑接近绝对零度的液氦,先用我们更熟悉、更容易接触到的液氮分析一下:

假如你是一个活的地球人,那么你到了液氮中的一瞬间你的皮肤100%的会被冻伤。而由于人体最多的成分是水,你身体的水分会由外向内迅速结冰,这对人体的伤害是致命的。冰的体积比水大,而且在如此低分的环境下,你身体的细胞有可能会被冰撑裂。而更致命的是,水在转化成冰的时候,会形成锋利的冰晶,冰晶会毫不留情穿透你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你必死无疑!假如你还能侥幸存活,那液氮中的低温也会在不到1小时之内把你活活冻死。但是低温却会保护你的肉身,即使你死了,只要你还在液氮中你永远都是死亡那一瞬间的模样。如果把温度换成更低的液氦,估计效果差不多。只是过程会更加迅速。假如你就说你是外星人,那我无法给你回答,目前地球上可能还没有外星生命的低温实验信息。有我也看不到。

但是,有些简单的低级生物却能在液氮中生存想对较长的时间。有一种叫“杨子鳃蛭”的水蛭能在液氮中存活大约24小时。细菌却能在液氮中生存很久,但是是处于一种“假死”状态,当你把细菌拿到适合的环境以后,细菌就会重新恢复生命特征。而科学家的研究标明,细菌在液氮中几乎可以无限期存活。而细菌能否在液氦中生存,我还查不到相关的信息。个人认为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因为宇宙中有很多接近液氦的超低温。而生物学家也发现地球上的生命也比较有可能来自宇宙的陨石撞击。

说人类在超低温中不能存活也不一定全对。现在的医疗冷冻技术就是用超低温液氮的做制冷剂。比如冷冻精子、卵子这些人类的生殖细胞。而胚胎移植技术也需要用液氮的超低温来冷冻已经发育成型的胚胎。

目前人类还无法超越-273.15℃的最低温。就像物体永远不可能被加速到光速一样。而整个宇宙中也没发现比绝对零度还要低的地方。但我不觉得这种低温不是不存在,可能要到黑洞中去 探索 吧。

理论上的绝对零度是273度,宇宙中可能存在零下一千度但是我们没有可能去证实,而且就算存在也没有任何生命可以存活下来,宇宙是很恐怖的地球的许多理论是放在宇宙中是没用的,整个太阳系的大小才一光年多一点,现在我们可观察到的宇宙范围都有920亿光还有许多人类观测不到的庞大范围如果说整个宇宙最低温度只有零下273度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在宇宙中的最高温度的温度之高,可以达到百亿,甚至千亿摄氏度,但这个温度只发生于超新星爆发。平常的恒星内核温度也有几千万摄氏度,所以说,宇宙中温度的上限还是比较高的。

绝对零度只是一个概念,因为永远无法达到这一温度,只能无限接近,在绝对零度时,分子的热运动停止,也就无法产生热量。理论上,物质不可能达到这个温度,因为任何空间都有能量的存在,势必会发生转换。此外,根据量子力学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速度和位置),粒子无法绝对静止,因此绝对零度无法达到。就算达到了,也没有可以正常检测的仪器。根据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粒子动能越大,物质温度就越高。理论上,若粒子动能低到量子力学的最低点时,物质即达到绝对零度,不能再低。然而,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自然界的温度只能无限逼近。如果到达,那么一切事物都将达到运动的最低形式。因为任何空间必然存有能量和热量,也不断进行相互转换而不消失。所以绝对零度是不存在的,除非该空间自始即无任何能量热量。在绝对零度下,原子和分子拥有量子理论允许的最小能量。

所以-273,15度是最低温度,零下1000度是不存在了,我估计如果达到了,任何物质都不会存在了。

我们的世界是稳定的,一个物质在我们世界之所以稳定不吸收不释放稳定在一个平衡值上。这个平衡值是环境温度,重力,压力电磁场等甚至宇宙加速度等等已知和未知因素决定的。当一个物质温度是零下1000度,那它可能比原子弹还恐怖,宇宙中也许可能存在零下一千度那种形式绝对是非常恐怖的像黑洞内部最低温度可能就远远不止零下273度了。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黑洞名叫TON 618,它是一个类星体,质量之大让人膛目结舌,科学家们通过其引力影响发现它的质量达到了太阳的660亿倍,这个类星体不但个头巨大,而且非常明亮,属于一种高亮度、宽吸收线、强射电类星体,其绝对星等为-30.7,光度为4×10^40瓦或140万亿倍太阳光度,是整个银河系亮度的至少一千倍,它也是宇宙中最亮的物体之一,一个太阳质量等于130万个地球,我们生活在130万分之一的地球是用地球的理论去看待整个宇宙确实是非常明智的,没错宇宙是不可能存在零下一千度都最低只有零下273度。

人类生存的地球不过是宇宙浩瀚星辰中的一粒尘埃,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天体存在于未知的黑暗中,科学家们从未停止对这些不明天体的 探索 就在最近科学家们又有了新的发现,据《每日科学》网站4月25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星系团,该星系团正在形成如今宇宙中最大的天体,目前它的质量已经相当于1000万亿个太阳,同时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其他星系。

在如此浩渺的宇宙范围里面,地球甚至连头发丝上的一个微生物都算不上,或许只能算是一个人体里面无数个分子里面的一个。地球与宇宙相比,简直就是用超倍超倍的放大镜和显微镜都无法找到它的存在,地球实在是太渺小了。一直以来我们都认可宇宙大爆炸学说,目前为止我们所捕获的宇宙光波都是红色的光谱,当时的我们的宇宙一直都处在扩张的过程中,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仍然是在宇宙大爆炸的扩张余波之中。宇宙的扩张速度可是要比光速更快,目前为止,我们地球在宇宙中已经连一个分子都算不上,随着宇宙的扩张,或许我们地球在宇宙中所占的位置只能用一个地球上面的一个原子的大小来形容了吧。

所以在宇宙中最低温度绝对不止零下273度,在宇宙中理论是苍白的我们所提出的最低理论只是我们能在有限的能力之内所提出的理论我们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是太弱小了,我们连银河系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我们连一光年的太阳系都也才艰难的飞出去一个卫星我们人类连火星生存都困难你跟我说你用公式算出了宇宙最低温度。

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表现,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小温度越低。那么分子运动静止了是不是温度就最低了?这个最低温度是不是就是我们常说的绝对零度?是的,人们按理想气体的温标,通过实验并外推得出理想气体的热膨胀率为1/273.15,由此确定绝对温度的零度为零下273.15℃,这个温度为0K,目前认为是宇宙间的最低温度,称为绝对零度。

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除了物质的运动。即使运动,它还有相对静止的一面,绝对静止是不存在的。当然这个绝对零度对应的是相对静止,但实际上“绝对零度”下的分子连相对静止也达不到。按统计力学,绝对零度下分子平动和分子绕质心的分子转动的确停止运动了,但分子振动、电子运动和核运动存在最低量子态,这些运动是不能被温度冻结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讲“绝对零度”这个称谓并不精确。但即使这个“绝对零度”对应的分子不是完全静止,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这个温度也不可能通过有限的降温过程达到,这个“绝对零度”是一个只能逼近而不能达到的温度。所以就目前认知水平而言我们地球文明所说的“绝对零度”是宇宙中的最低温度。

由德国、美国、奥地利等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科研小组,日前改写了人类创造的最低温度纪录:他们在实验室内达到了仅仅比绝对零度高0.5纳开尔文的温度,现在人类实验都可以制造出接近零下273度你跟我说你懂宇宙,你们这些人只会用用科学家提出的死知识。

所以说-273只是个地球物理范围内的概念,何况我们地球的物理概念不可能适合整个宇宙

拿着自己理解的概念是无法正确衡量未知的领域的,我们地球上科学家在几十年提出的绝对温度范围对我们是绝对够用了,因为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仅仅只有百分之五,科学只能说是能力有限在我们无可奈何的领域就摸不着一点头脑了全是一片漆黑,而且绝对零度只是理论而已是可以被更改的,我们所接受的范围就在于无知与已知,如果你无知那只能证明地心说是对的,放大思维想想也知道宇宙不止零下273度。

这个温度有点太逗啦,绝对零度是零下273.15度,这是宇宙中最低的温度。

所以零下一千度是不可能达到的。那为什么最低温度是273.15度呢?

这是因为温度的本质是分子的平均动能,意思是说,分子懂得越嗨,温度就越高。

那分子不动,温度就最低,而零下273.15度就是分子动能最低时的温度。(当然,分子是不可能不动的,因为有量子效应在哪守着,它还是要动一动)

那现在的问题来了,人能承受住的最低温度是多少呢?

这是这要控制好一个变量那就是湿度,如果湿度很高的话,人类扛不住多冷的温度的。这就是为啥南方冬天也感觉很冷,就是湿度捣的鬼。

所以人能承受的最低温度不会出现在潮湿的地方,只能是干燥的。目前来看,科学家测试到了的极限温度是零下116多度。

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已经比一般人强很多了。一般人只知道绝对0度在摄氏零下270多度,而不能想象零下1000度。

绝对0度是分子、原子生存的最低温度。也就是说,零下1000度的时候,分子原子已经解体,无法存在。这种状况,在中子星上可以存在。年老的中子星能量几乎为0,光线微弱几乎不可观测。

然而,中子星上还有中子和电子存在,这说明它的温度只是比绝对0度略低而已,绝对达不到零下1000度。更低的温度,存在于黑洞之中。在黑洞里,不仅中子和电子,连夸克都解体了,自由胶子肆无忌惮吞噬一切有质量的物质。有人说,黑洞的能量是负能量。我虽然不会算,但是估计黑洞温度远低于零下1000度了。

人在零下1000度的状态,可以用人在黑洞中的状态作类比。这时候,人已经完全失去了作为人的意义,只是一堆零散的微粒而已。并且体积也变得极小,还不如地球上的一个细菌大。

我们通常了解的物理学理论,一般都是适用于我们人类能够以活着的状态去观测的情况,对于一些极端状况,远超我们的实际生存环境的,是可能不适用的。比方说,正常的理解都认为时间是永远向前的,只有一个维度,但是理论上又冒出了时间弯曲理论?然后,最近又好像有什么科学家团队,似乎在局部试验中实现了时间逆转?原先一直都说的光速不可超越,后来不也冒出了一些可以超越光速的理论,比如量子传递速度?

所以,虽然提问者的问题明显违背了教科书上的关于温度的定义,但是我们也不应该随便的否定,而要想一想这种问题有没有合理的可能?认真分析关于温度的定义,会发现温度实际是用来表达组成物质的微粒的振动的剧烈程度的,也就是说实际上是表达微粒的振动动能的。那么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原子尺度从外观上完全停止运动,是不是就符合绝对零度的要求了?但是原子尺度上不动了,不代表组成原子的中子电子不动,那这又是什么温度?如果中子电子也不动了,但是组成中子电子的微粒还是可能在动啊。

好吧,就算按照有的人说的,就算所有的最最终的组成微粒也不振动了,这实际就是在说连能量都冻结了。这样假设吧,如果物体有温度,就代表有微粒的振动能量,这个能量可以随着从外界获得或者输出而立即改变物体的温度,在人类认识的正常情况下,这个能量的改变和温度的改变是线性相关的,那么,假设出现一个物体达到了绝对零度,而这个物体在从外界输入了一定的振动能量后,温度却没有出现高于绝对零度的现象,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它的振动能量是个负值,至少在我们的观测尺度上只能认为是负值,当它的负能量被本世界的正能量逐渐中和达到零值后,才会随着能量的输入而温度上升。具体的讲,首先要让组成它的最基本的能量解冻成为本世界的正能量,然后能量逐级向上层结构传递,最终成为能观测到振动的原子,这中间的过程,都是发生在目前的绝对零度之下的故事,光是能量解冻或许就非常不简单。

所以,温度实际上是个能量指标,绝对零度的称谓可能也有适用范围。如果有负能量的出现,那么低于绝对零度的温度就该用能量温度计来显示了。

这个零下1000度时用什么方式进行温度表示的呢?这个世界上有华氏温标、摄氏温标、开氏温标、列氏温标、兰氏温标,没有一个温度能够低到零下1000度。

世界上最常用的温标是华氏温度、摄氏温度、开氏温度。什么列氏、兰氏很少有人用,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华氏度表示为℉,世界上只有5个国家使用华氏度温标,就是巴哈马、伯利兹、英属开曼群岛、帕劳、美国及其附属领土(波多黎各、关岛、美属维京群岛)。

绝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是摄氏度,我们中国使用最多的也是摄氏度,表示为°C。

开氏温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用,但却是一个国际标准温度,各种温标方式都是以这个标准为度量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和推算得出理想气体的热膨胀率为1/273.15,因此确定-273.15摄氏度为绝对零度,而冰点为273.15K。

所谓绝对零度表示为0K,不是OK,而是3、2、1、0的0~K。这就是我们宇宙的最低温度,没有任何物质和空间能够达到或者低于这个温度。

物质的温度取决于内部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动能,粒子动能越高,物质的温度就越高,绝对零度时,所有分子平动为零,所有分子和原子的热运动都将停止,一切都归于死寂。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无法达到。这种温度不可能通过有限的降温达到,是一个只能逼近不能到达的最低温度。

科学家在这个宇宙中迄今观测发现温度最低的地方,就是布莫让星云,温度达到-272摄氏度,即1.15K,号称宇宙冰盒,是目前已知最低温度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空间。

科学家已经在地球上制造出了无限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这个无限距离绝对零度只有十几亿分之一开尔文(K),是由德国、美国、奥地利等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内创造了仅比0K高0.5纳开尔文的温度记录。

1纳开等于十亿分之一开尔文(K)。

在这种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粒子呈现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奇异现象,光也变成了超导超流体。

科学家们虽然仍未无法达到绝对零度,但有些科学家却认为有负温度。这个复杂问题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在开氏温标0度以上,摄氏度对应开尔文1度为1度,开尔文1度(1K)就是-272.15摄氏度,273.15K就是0摄氏度。

华氏度与摄氏度对应关系为:F=C×1.8+32 //C=(F-32)÷1.8 例如: 0℃=(0×1.8+32)℉=32℉

兰氏温标把开氏绝对零度也标示为零度,列氏温度是在在摄氏温度上乘以1.25,绝对零度就是-341.4375度。这两种温标已经废弃不用或极少用了。

所以零下1000度的说法毫无根据,只是胡思乱想异想天开。

时空通讯观点,欢迎点评讨论。

问问题的人先应学学中学物理或化学,有点常识后再问。

物质的绝对最低温度为-273.15℃,这也是物质能达到的最低温度,亦称为绝对零度。物质达到这一温度时所有的原子和分子热量运动都将停止。

我上两周住院,我旁边病床的一个老人,养了5个女儿一个儿子,她们中居然没有一个会看体温计的,后来我给她们作了一番讲解。可是,我心里却有种无法表达的感受。

因此,我们应尽量多看看有用的书,多向有知识技能的人学习,掌握点常识。这样我们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才会一代一代地得到提高。

零下1000℃是无法达到的,理论上存在零下273.15℃的绝对零度,但这个温度只能接近无法到达,科学家观测到的宇宙最低温是零下272℃多一点。

物体的温度其实是物质围观层面的活动产生,绝对零度之下所有的粒子活动都停止了,而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存在会互相传递热量,物体传导热量的速度就会非常快,人体在那样的环境中会迅速失温死亡,最终将人体冻透了,人类就冷冰冰的没有一点能量波动了。即便不是绝对零度,比如寒冷的冬天,失温也是要命的事,每年都有冬天喝酒后冻死的新闻,在死亡前人还会产生幻觉,脱掉自己的衣服。

超低温在研究物质微观层面运动或者超导体等研究中会用到,因此人类不断地尝试制造超低温,也确实只能接近绝对零度,达到过—273.149℃,人在这样的温度环境下会怎样还没有人尝试过,不过一些运动员会尝试低温疗法,将自己置于一个倒入液氮等液态气体中,液氮温度零下200℃左右,在常温下会沸腾,大量蒸发出来,直接接触人体的话可能会造成损伤,但是有着空气的阻隔,人体热量散失比较慢,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损害。

在绝对零度大概也是这样,只要能够保证人缓慢失温,比如在人体表面罩一层常温的空气“膜”,人在里边待一会也没事,但时间长了肯定还是要死人的。

重光葵的主要事件

1927年4月,田中义一出面组阁后,大力推行“积极对华”的侵略政策。当时,中国国内掀起第一次国民大革命高潮,国共合作,挥师北伐。日本为了保证在山东的既得利益,同时希望控制东北,不愿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傀儡——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部队被国民革命军所剿灭,因而出兵入侵中国山东,企图阻止国民革命军的北伐。1927年5月28日,日本政府以保护侨民为借口,首次出兵4000人,入侵山东济南。次年4月25日,日本第二次增兵山东,第六师团5000余人从青岛登陆。5月4日,日军故意挑起并扩大事端,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杀害中国军民6000余人,打伤1700余人。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日本企图扩大战端,进而占领整个山东。日本的侵略活动造成日中关系的极端紧张,同时,“济南惨案”引起了中国和其他国家舆论的强烈谴责,日本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光葵赴华担任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重要性”可想而知了。上任伊始,重光葵所做的首要事情即是如何尽量为日本争取利益的前提下,解决济南事件。

重光葵同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部长王正廷进行了多次谈判,最终于1929年3月28日,在南京签订了《“济案”协定》。《“济案”协定》包括撤兵照会两件、调查损害议定书一件、双方结束济案声明书一件,规定:济案损害问题由双方各任命同数委员组成共同委员会,实地调查解决;双方对损害赔偿采取宽大主义办理;日军两月内退出山东,日军 撤退后,由中国政府负责保护日侨“生命财产安全”。

这个协定貌似公正,实则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因为“济南惨案”的主要参与和制造者均未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在重光葵的活动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一味妥协退让下,双方还发出了“济案不快之感情悉成过去,以期国交益臻敦厚”的声明,这使日本既达到了侵略目的,又摆脱了外交困境。 在济南立“功”的重光葵,1931年1月11日,被任命为日本驻华公使馆参事官兼驻上海总领事,并以参事官身份全权代理驻华公使之职。在重光葵任职期间,外交上,中日关系日趋和缓,双方开始就关税、领事裁判权和其他问题展开谈判,但日本国内以军部为代表的侵略势力,不断就武装侵略中国东北而兴风作浪。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当日,关东军侵占了沈阳。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当时代行驻华公使职务的重光葵就立即拜访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宋子文。中方要求,为了避免局势恶化,应尽快寻求现地解决办法。重光葵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向当时外相币原喜重郎发电报,等待回复。他还直接对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顾维钧说:“锦州张学良的态度是危险的。为避免与日本冲突,张学良应迅速撤出锦州,而日军也不要再前进。我认为最好是在中间设置中立地区以避免冲突。”他的意思是让东北军撤走而尽量不激怒侵略东北的日军。这是何种霸道侵略的强盗逻辑。

1932年1月12日,重光葵从上海返回东京述职。犬养毅内阁讨论对中国的政策,重光葵与当时外务省亚洲局局长谷正之的看法比较一致,他们虽然支持日本的侵略扩张,但出于策略性的考虑,认为在当时的情势下,不宜在上海挑起新的事端,因为这有可能导致日本国际环境的孤立。但日军侵略野心不断膨胀,不久就挑起了“上海事变”。

上海一·二八事变,源于1932年1月18日的“日莲宗和尚被杀事件”。日方将此事嫁祸于上海三友实业社的工人,并于1月26日,向上海市政府提出最后通牒,提出中方道歉、惩办凶手及解散抗日团体等无理要求。1月27日,重光葵奉芳泽外相之命,搭乘“长崎丸”号赴上海,解决中日冲突问题。28日,日本海、陆军向上海进攻,遭上海守军的奋起反击。

重光葵于1932年2月1日到达上海时,情况已进一步“恶化”——日军的侵略在上海守军十九路军的顽强抵抗下,损失惨重,已无力向前推移。当时,日本在日内瓦的国联会议上,正因为九一八事变而备受其他成员国的指责,处境尴尬。考虑到此,重光葵作为从事外交出身的官员,首先意识到出兵上海,如果日本战败,那么日本在国际上将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因而,他与其他前线官员一样,积极主张增兵上海。他于2月16日,亲自向内阁发电报,请 求派陆军增援上海。

日本内阁在重光葵的电报以及军部的推动下,继2月初调陆军第九师团及海军第三舰队增援上海之后,又于1932年2月23日,通过了增派第十一、十四两个师团,组建上海派遣军的决议。前陆相白川义则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准备强行登陆。

1932年3月1日,日本陆军在海军的配合下登陆成功,中国守军侧冀受敌,全军被迫退守嘉定、黄渡一线。重光葵认为目的已基本达到,进一步攻击纵深的时机尚不成熟,因而力促白川义则大将发布停战命令。3月4日,国联做出中日双方停战的决议。日本开始利用外交手段——接受国联的中日停战谈判的决定来巩固侵略的“战果”。

14日,国联调查团抵沪。21日,视察淞沪战地。24日,上海停战谈判会议在上海英国领署召开,中国首席代表是顾维钧,重光葵为日本首席代表。由于日方要求的条件苛刻,在核心问题——日军的退驻地点和退兵期限上,中日双方难以达成一致。中方的正当要求,即日军应完全撤退,恢复“一·二八”事变以前的态势,被日方拒绝。日方无耻地表示,原则上可定期退至租界附近,但退出租界附近地区,则不能规定期限,而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这实际上是想进一步扩大日军占领范围的无耻要求。不仅如此,日方竟还提出日军飞机可以自由侦察中国军队防线的要求,中方当然不可能接受。

时至4月中旬,双方谈判仍未取得成果。12日,中国转请国联召集19国委员会,促使日本坦诚谈判,确定撤兵日期。在中日双方停火谈判难得结果的时候,侵略上海得逞的日军趾高气扬地准备在4月29日庆祝“天长节”(昭和天皇诞辰日)的时候,在虹口公园举行所谓的“淞沪战争祝捷大会”。

日本占领者的行为,极大地刺激了当时上海的爱国份子,他们准备采取暗杀活动,锉削这些侵略者们的气焰。但“天长节”那天的庆祝活动只允许朝鲜人和日本人进入会场,于是国民政府行政院代理院长兼淞沪警备司令陈铭枢等人决定采取暗杀行动以破坏日军此次庆祝活动。陈找到有“暗杀大王”之称的好友王亚樵,向其透露此构想。王表示支持。但日方为防不测,放言称“祝捷大会”不许任何中国人入场,因此难以下手。王于是建议,请流亡在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派人完成此事。王找到与其交情颇深的临时政府内务总长安昌浩,向其提出此事,并提供经费4万元。安昌浩随后约见了时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警务部长的金九。金九认为这个计划也可以为朝鲜独立运动增加声威,因而表示愿意承担此任务并积极进行筹备。金在接受此任务后,吸取李奉昌刺杀裕仁失败的教训,严格进行了炸弹的准备工作。同时,金找到了流落到上海的韩国青年尹奉吉前去进行暗杀行动。尹通晓日语,意志坚定,当即同意领命。4月26日,尹加入韩人爱国团并在韩国国旗下宣誓留影。他找到朝鲜爱国革命者尹奉吉,尹奉吉知道在日本人的“祝捷大会”上起事的意义重大,因而欣然受命。1932年4月29日,虹口公园里聚集了近10万日本军人和侨民,尹奉吉身藏炸药顺利混入会场。10时整,“庆功”大会正式开始。重光葵作为日本驻华公使和“淞沪战争”的“功臣”之一,与白川义则大将、植田谦吉中将、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中将等主要首脑就坐于检阅台上。为了向别国“耀威”,美、英、法等国驻沪领事亦被邀出席。首先鸣礼炮21响,随后植田谦吉中将下令检阅开始,受阅军队共约1.5万余人。10点半左右,阅兵仪式完毕,各国驻沪领事基本退场,日军自己进行所谓的“军民联欢”,庆祝“淞沪战争”的胜利。

11时30分左右,主席台上只剩下清一色的日本军政官员,尹奉吉知道机会来了。就在“祝捷大会”进入高潮,台下、台上高唱日本国歌的时候,尹奉吉抓住机会,冲出人群,奔至离主席台几米之遥的地方,将身上所藏炸弹奋力掷出。炸弹爆炸,响声震天,浓烟滚滚,园内顿时一片混乱。

重光葵正在主席台上得意洋洋地欣赏着“胜利”的战果,就被炸弹的冲击掷出老远,左腿顿时血流如注,坐在正中间的司令白川义则更被炸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台上的其他军政官员也无一“幸免”。重光葵左腿被炸伤,而白川义则在不久之后因重伤不治身亡,这也算一次罪有应得的惩罚。

5月5日,中日双方正式签订《上海停战及日本撤军协议》,即《淞沪停战协定》。该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中日双方军队自协定签字之日起在上海周围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周围,留驻于安亭至浒浦口一线以西地区,并承诺不得重修吴淞口炮台,淞沪一带不得有防御设施,日军撤退至上海公共租界及虹口越界筑路区域,但若干日军可暂时驻扎于上述区域之毗连地区;设立共同委员会,成员由中日双方及英、美、法、意代表组 成,负责监督和协助协定的执行。通过这份协定,日本在上海许多地区获得了长期驻兵的权利。重光葵从“外交”上巩固了日军侵略的“战果”。他显然是日军侵略集团中的重要一员。 1933年,因伤归国的重光葵被任命为日本外务省次官。当时外相内田康哉因年老力衰准备请辞,重光葵则力荐广田弘毅接任。内田外相辞职后,广田弘毅接任外相之职,重光葵举荐有功,仍留任外务次官。

1933年以后,随着对“满洲”的占领和傀儡政权的建立,日军的侵略向华北进一步渗透,外相广田的政策是配合日本军部的侵略。当时外务省对军方在华北的具体情况并不十分清楚,重光葵在中国工作的时间不短,对中国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广田弘毅便派他与负责亚洲事务的亚洲局局长谷正之负责研究日本的对华外交政策。其中,重光葵最著名谋略为找出利用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同时,重光葵考虑到,满洲问题最好不要再扩大,要“促成满洲作为独立国家的成绩的取得”,从而使中国承认“满洲”的既成事实。在这种思想之下,他主持和指导外务省制定 了“对华三项政策”,主要包括:先按既定方针建设“满洲国”,但不要求中国马上承认,等待时机再使其承认这一既成事实;推动中日经济合作,实现中日间友好合作方针;排除那些助长中日间纠纷的第三国家以及第三势力的行动和政策。另外,反对***势力在中国的发展,对企图给中国以武器和财产援助的第三国及其国民的活动,尽量采取外交手段予以制止。

重光葵宣称,日本对于维护东亚和平秩序负有“特殊责任”,要通过“提醒”、“教育”、“指导”的方法,来使中国和世界各国深切理解日本的“态度”,这是一项长期的、慎重的、耐心的工作。很显然,这是重光葵的长期、渐进侵略的野心的表露。1936年1月21日,广田弘毅发表了所谓“对华三原则”,包括:取缔一切排日运动;树立中、日、“满”经济合作;实现中、日、“满”共同防共。这个臭名昭著的“广田三原则”实质就是从重光葵所制定的“对华三项政策”中演变而来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发布“停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投降。皇族出身的东久迩宫稔彦王于当日接任铃木贯太郎首相一职,出面组成新内阁,负责办理投降事宜,重光葵被任命为该内阁外相。

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要求日本发布三个文件:一、天皇布告,即停战诏书;二、投降文件;三、一般军令指令第一号(包括日军无条件投降、立即解除武装、命令停止使用一切战争手段、停止制造军需品工厂的生产等)。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定为8月31日,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要求必须有天皇及政府代表和统帅部代表参加。8月27日,在天皇首肯下,东久迩首相派外相重光葵作为天皇和政府代表,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大将作为军部大本营代表,担任投降文件签字使节。

授降仪式后来推迟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参加投降仪式的随员包括外务省终战事务局长官冈崎胜男、情报部长加濑俊一、终战事务局部长太田三郎、陆军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宫崎周一中将、陆军省永井八津次少将及杉田一次大佐、海军横山一郎少将、富冈定俊少将、柴田胜男大佐。

1945年9月1日,“密苏里”号炮长霍勒斯·伯德中校指挥在该舰甲板上进行了受降仪式预演。9月2日,盟国的陆海军将领和中、美、英、苏等战胜国代表,于早上7时30分左右乘一艘美国驱逐舰先到达“密苏里”号。不久,以重光葵为首的11名日本投降代表乘另一艘美军驱逐舰驶来。

8时许,一个手拄拐杖、步履艰难的日本文官在一名美国军官带领下,登上“密苏里”号,他就是身为外相的重光葵。签署战败投降书是重光葵所想不到的结局。他被炸伤的腿按上假肢后,行动仍是很不方便,上舷梯时极为艰难,但站在他身后的梅津美治郎沉浸在对战败不甘的羞怒之中,对重光葵的不便却视而不见。舰上一名美国军官搀扶了重光葵一把,才使他爬上了军舰。他们一行人从后甲板上军舰,而投降仪式在前甲板举行,从后甲板到前甲板这段路程,一瘸一拐的重光葵成为令人瞩目的中心,他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难堪,在狼狈中,好不容易爬上通往前甲板的扶梯。

日本代表团就位后,受降仪式正式开始。首先,全体立正,倾听牧师进行祷告。然后,麦克阿瑟作了一个简短演说:我们,各交战国的代表聚集在这里,签署一个庄重的协定,从而使和平得以恢复。涉及截然相反的理想和意识形态的争端,正在战场上见分晓,因此我们无需在这里讨论或辩论。作为地球上大多数人民的代表,我们也不是怀着不信任、恶意或仇恨的精神相聚的。我们胜败双方的责任是实现更崇高的尊严,只有这种尊严才有利于我们即将为之奋斗的神圣目标,使我们全体人民毫无保留地用我们在这里即将取得的谅解,忠实地执行这种谅解……我本人真诚地希望,其实也是全人类的希望,是从这个庄严的时刻起,将从过去的流血和屠杀中产生一个美好的世界,产生一个建立在信仰和谅解基础上的世界,一个奉献于人类尊严,能实现人类最迫切希望的自由、容忍和正义的世界。

麦克阿瑟演说结束后,重光葵为代表,出示了日方投降的全权委任证书,并呈交了天皇投降诏书的副本。9时4分,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梅津美治郎代表日军大本营签字。之后,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在投降书上签字,表示接受日本的投降。接着,尼米兹将军、徐永昌将军、布鲁斯·奥斯丁·弗雷泽海军上将、杰列维扬科将军、托马斯·布莱梅将军、穆尔-戈斯格罗夫上校、勒克莱尔将军、赫尔弗里西将军、艾西特将军,分别代表美、中、英、苏、澳、加、法、荷、新西兰等参战盟国,一一签字。签字完毕后,麦克阿瑟宣布:“让我们祈祷,和平已在世界上恢复,祈求上帝永远保佑它。仪式到此结束。”听到仪式结束,重光葵立即登上汽艇回岸,前往皇宫向天皇复命。

9月2日夜,外务省有关官员得到情报,称占领军司令部可能要在日本实施军政,以便于统辖各行政部门。如果这样的话,日本将彻底被置于占领地行政之下,丝毫没有自主权。本已战败的日本政府听闻此讯,更加惶恐。3日早晨,重光葵立即奉天皇之命前往盟军总部所在地横滨,与麦克阿瑟元帅交涉。他说,要在日本施行军政,这不适合日本的现状。同时,他反复论证日本皇室历来热心和平与人道主义,请求联合国军不要实行军政,而是对日本进行新政体改造。后来的结果证明,重光葵当时的活动确实起了作用,因为占领军并没有实行军政,也没有废除天皇制。可见,美国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后,对日本的改造并不彻底。 盟军占领初期,美国报纸连日指责当时日本内阁中有指定为战犯的或与推行战争有密切关系的阁员,迫于这种压力,重光葵向首相东久迩提出辞呈。1946年4月29日,重光葵正式被列为甲级战犯,随后被关押于东京巢鸭监狱,等待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战犯的审判,经历了漫长的质证和庭辩过程。对重光葵个人所犯罪行进行庭辩,主要集中在1947年12月3日下午到12月4日上午这段时间。为了掩盖罪行,逃避罪责,重光葵想尽办法为自己辩解。他请为自己辩护的美国律师伐涅斯找他曾出使过的所有欧美国家,请这些国家中同他有工作关系并与他交好的外交官提供辩护证词,以体现自己是热爱和平的自由主义者和阻止战争的反轴心同盟者,妄想以此减轻罪责,蒙混过关。

经过律师的活动,最后答应为重光葵提供证词的欧美外交官有:原英国驻日大使圣·罗伯特·克莱琪、原英国国务大臣汉基、原《晨邮报》主笔哈桑·奎因、原瑞典驻日公使韦特伯格、原美国驻英国大使老约瑟夫·P·肯尼迪等。他想利用这些欧美外交官的证词比较有“分量”,能为自己脱罪。事实上,他即使曾经推行过“和平”外交,也是服务于日本对外侵略的活动和目的的工具而已,但是后来这些外交官们的证词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美国家法官对重光葵的量刑判决情况。

整个庭辩阶段持续至1948年4月16日结束,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布休庭到判决宣布之日。战犯们被关押在巢鸭监狱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对自己的判决。重光葵像其他战犯一样,困于监狱,等待审判的每一天都难以忍受的漫长,他觉得自己“心已快要耗干了”。

他在自己的日记中,曾痛苦地写道:“ 审判的判决,一拖再拖,据说最晚要到6月底才会最后判决,而现在又说是要到11月份了。4月16日休庭以后,已经过去3个月了,这3个月实在是太长了。昼夜在刺眼的电灯下受到严密监视,对人的神经是极大的负担。头对着二叠宽的房间门口,整夜在长明灯下睡觉。走廊里哨兵不断走来走去,难以入睡。多数哨兵毫无顾忌地喧嚣着,白天也未能躺下睡会儿……于是闭目养神也不行。为了消磨漫长的时日,不会下围棋、象棋、打麻将的人,通过木户的联系向监狱军官学做杜松子酒和苎麻网,每天起劲地做着。……最近,勃鲁姆大尉把收音机放在庭院里让人们听。等待命运之日的到来,人们的心已快要耗干了。偶尔和木户畅谈,他回想过去我国的军方是多么横暴、祸国殃民,军务局就像是政府一样。如果战争结束得早,今天军部还留着,那就不得了了。昨夜,隔壁平沼突然用一种异样的怪声调哭起来,使哨兵发慌。此公时常这样发作,晚上做噩梦被魇住了。昨晚很早就睡了,恰好文森中尉来巡查,哨兵张惶失措。”从这些重光葵的日记中,可以看到那些罪孽深重的日本战犯们在巢鸭监狱中等待审判时,处于回忆自己的罪恶与不知最终命运的焦灼相交织的“煎熬”之中。

1948年11月12日,判决的时刻终于到来。由于有一些欧美外交官的辩护证词,重光葵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7年,算是所有日本甲级战犯中判刑最轻的一个。在巢鸭监狱服刑一年后,重光葵于1949年11月获假释出狱。

核反击三原则 (如果开战的话三峡水电站可能成为攻击目标吗?)

好了,今天关于“核反击三原则 ”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核反击三原则 ”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