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什么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的内容为: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什么原则的相关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什么原则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的内容为: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十二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第五条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条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罚款;
(三)行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第十九条 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一)情节特别轻微的;
(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
(三)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
(四)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
(五)有立功表现的。
第二十条 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一)有较严重后果的;
(二)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四)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什么原则
一、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基本原则
1以事实为根据原则。
行为人是否违反治安管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情节轻重,都要以事实为根据,而不是靠主观想象、推测和怀疑。以事实为根据原则要求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时,依法及时、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了解违反治安管理的情况、经过、原因,查清事实真相,以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作为定案的根据。
2过罚相当原则
过罚相当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设定方面和实施方面。设定治安管理处罚时,应当在全面、客观地分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在此基础上,规定相当的治安管理处罚。公安机关在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时,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处罚时也应当遵循处罚相当原则。
3公开原则
公开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求对违法行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要公开,要让社会公众所知。简单的说,就是将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通过一定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公布,让老百姓可以查看。
其次,要求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程序要公开,对违法行为人给予什么治安管理处罚,据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理由及其法律依据都要公开,不得“暗箱操作”。
4公正原则
平等的对待当事各方,坚持以一个标准对待不同案件的当事人,不偏袒任何人,不偏袒任何一方,平等和公平的适用法律。
5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该原则要求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既要严格依法查处治安案件,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依法保护违法行为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因为他们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而忽视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更不能体罚、虐待、侮辱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二、办理治安案件的基本原则
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时,要自始至终贯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做法上,对违反治安管理情节特别轻微的,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应当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对于应当罚款或者行政拘留的,也应当注意区别情节轻重,在法定处罚幅度内作出适当的处罚决定。这里要克服两种片面性:
一种是片面强调处罚,为处罚而处罚,“以罚代教”。有种错误的认识,这种认识认为既然已经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实施了处罚,就没有必要再继续进行教育,处罚完事,至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是否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是否从中吸取教训,以后会不会再犯,对周围群众是否起到警示教育作用等,不作考虑。
另一种是片面强调说服教育,“以教代罚”,放纵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甚至怕麻烦,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从根本上讲,处罚就是为了教育,为了使行为人留下更深刻的记忆,促使他进行更有效的反省,使之引以为戒,知道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可以做,不再以身试法。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说法错误。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 议的,不予处罚。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
治安案件的管辖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条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第七条 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
治安案件的管辖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第八条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 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 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治安管理处罚法二十六条解释
法律主观:
治安管理处罚 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法律客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基本原则是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基本原则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办理未成年人的行政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保障其合法权益。办理行政案件,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询问。对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当事人,应当为其提供翻译。另外,办理治安案件应当遵循“以事实为依据”、“错罚相当”、“公开”、“公正”、“保障人权”、“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一)治安管理处罚依据公开。就是公安机关据以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规范和依据,应当公之于众。
(二)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内容、结果公开:
1、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人员身份要公开,即办理治安案件的人民警察在调查和实施处罚时,应当向相对人出示证件,以表明其执法人员的身份;
2、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要给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机会;
3、 处罚决定公开,即决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应当制作处罚决定书并向被处罚人宣布、送达,同时抄告被侵害人。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三条 办理行政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四条 办理行政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五条 办理行政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基本原则包括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基本原则包括: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原则、公开、公正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一、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三条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这就是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的实质,涉及治安管理处罚。
它是指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治安管理处罚应当由法律明文规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能认定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并不能适用治安管理处罚。
二、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也规定:“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这就是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原则的核心,它是指治安管理处罚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这体现了法制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公平性。
三、公开、公正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也规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
公开是指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据和被处罚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应公布于众。行政案件的办理公开本身并不能直接实现实体权利与义务的公正,是用以公正的保障。公正是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
在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平等地对待各方当事人,不以当事人的身份为实施处罚轻重的标准;其次,所给予的治安管理处罚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达到公正的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就要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四、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规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所以,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是指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五、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是指坚持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教育也是一种手段,通过处罚和教育,使其不再危害社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什么原则以教育为主
法律分析:是的。办理治安案件应该以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处罚要以事实为依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五十四条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什么相结合原则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处罚要以事实为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扩展资料:
行政处罚执行方式
1、行政处罚执行方式包括人身自由罚
行政处罚执行时,短期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此类行政处罚执行主要有行政拘留。
2、行政处罚执行方式包括行为罚(能力罚)
行政处罚执行时,限制或剥夺某种行为能力或资格的处罚,如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暂扣许可证或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是行政机关责令从事违法行为的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停止生产、停止营业。
3、行政处罚执行方式包括财产罚
行政处罚执行时,行政机关强制限制或者剥夺从事违法行为的行政相对人一定的财产权益,主要形式有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及非法财产。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什么原则”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