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户儿女有多少存款取消低保(低保户存款超过多少会被取消)
低保户家庭的子女存款限制标准为:1、城市低保户子女存款限制标准:不超过当地城市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2、农村低保户子女存款限制标准:不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低保户不能超过多少存款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低保户儿女有多少存款取消低保
低保户家庭的子女存款限制标准为:
1、城市低保户子女存款限制标准:不超过当地城市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
2、农村低保户子女存款限制标准:不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
要申请低保,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
2、尚有一定收入,但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3、持有本市东城等八城区或其他郊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非农业户口城市居民,与具有本市农业户口或外地户口的人员结婚,并在上述地区定居,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家庭成员。
4、原为本市非农业户口、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后,未及时办理户口手续且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人员。
5、其他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人员。
综上所述,不同地区和政策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存款限制标准应以当地政策为准。同时,低保户子女存款的认定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存款来源、用途等因素也需要考虑。低保户子女的存款限制标准是有一定规定的,应该遵守当地政策,并注意合理规划和使用存款,以确保低保待遇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低保条例》第二条
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前款所称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者抚养费,不包括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
低保户存款超过多少会被取消
1000到5000元。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银行有1000到5000元流水会取消低保,很多地方的政策有明文规定存款不得超出多少元(少的1000元多的5000元),而且一般连续三个月不支取低保金就可以取消。低保户是指因家庭成员存在重度残疾或疾病丧失劳动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
低保户存款不得超多少钱
低保户的存款限制根据当地政策而定。
低保户的存款限制因地区政策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低保户的存款不能超过当地规定的标准,以确保其生活水平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社会救助暂行条件》规定,只有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规定的家庭,才能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因此,存款较多的家庭通常不符合低保申请条件。具体的存款限制标准需参照各地政府的相关政策。
低保户的收入核算方式:
1、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包括家庭成员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
2、不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如一些政策性补贴、特殊困难补助、临时救助金等;
3、家庭收入的计算方法:通常按照家庭成员的实际收入情况进行核算,有的地区可能会扣除必要的生活支出;
4、家庭成员范围的确定:一般包括申请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赡养的老人等;
5、收入核算的时间周期:多数地区按月核算家庭收入,但也有按季度或年度核算的情况。总体而言,收入核算方式的具体细则会根据当地政策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低保户的存款限制根据当地政策而定,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当地规定的标准,以确保其生活水平低于当地低保标准。
法律依据: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十条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公布,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的认定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存款在几万元就取消低保
可能取消低保资格。按规定低保户银行存款超出民政部门规定的标准就必须取消低保。一般各地民政局规定的标准最高不超出3万元。5万元百分之百超出民政局规定的标准。所以百分之百能取消低保资格。首先,我们来看看低收入家庭的认定标准。一是低保户应满足收入和收入,但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户籍所在地等相关要求。因此,农村低收入家庭可以有存款,但不能超过一定数额。各个城乡低收入家庭的存款上限标准也不同。比如广东省规定,如果要申请低收入家庭,家庭人均存款不能超过本地区6个月低收入标准。例如,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000元,四口之家,人均存款不能超过6000元,存款总额不能超过24000元。
1、此外,以下情况也将被取消资格。首先是购买机动车。这里的机动车不包括电动车、电动三轮车等,众所周知,一辆汽车的价格在几万左右,包括平时的车费和燃油费,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是负担不起的。因此,如果购买机动车,低收入家庭的资格将被取消。持有股票和证券。股票和证券作为高风险投资,具有一定的资本门槛。低收入家庭的最低保障金主要用于维持日常生活,不能用于高风险投资。最后是在县城购买商品房的农村低收入家庭。和汽车一样,商品房的购买门槛非常高。如果你买得起商品房,你就不需要国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2、此外,违法、在家有子女且具有正常工作能力、被举报虚领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不得再次参与最低生活保障户的认定。低收入家庭是指因家庭成员严重残疾或疾病失去劳动力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住房或收入明显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村)。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各省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有很大差异。
3、享受这种待遇的家庭主要有四类:无经济来源、无工作能力、无法确定供养人或受扶养人的居民(村民);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金到期仍无法再就业,且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村);在职人员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村);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村)(五保对象除外)。
低保是国家财政划拨的给予贫困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应该专款专用,拖欠或者挪用均是违反政策的行为。可以向其上级主管机关反映,或者联名到其监督机关。
法律依据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三条 从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审批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拒不签署同意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意见的,或者对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故意签署同意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意见的;
(二)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
低保户存款多少是超标
不同城市对于低保户的存款上限标准是不一样的,具体以各地的政策要求为准。比如说广东省规定:想要申请低保,家庭的人均存款不能超过本地区的6个月低保标准。如果每个月领取500元的低保金,6个月就是3000元,家里如果有5个人,就是15000元。也就是说申请低保,家里的存款需要小于15000元。
一般情况来说如果农民朋友家中拥有了一定的存款,那么也就意味着家庭的经济收入得到了提高,如果根据存款的额度核算下来,农民朋友的家庭经济收入已经高于当地低保线,那么则会被取消低保。
一、低保申请范围和条件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市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济制度。
2、持有本市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资帮助的权利。
二、其主要对象是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城市居民
2、 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期满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3、在职人员、下岗人员、退休人员中,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和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法律依据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第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应当区分下列不同情况批准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
(二)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管理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管理审批机关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也可以给付实物。
低保户儿女存款限额多少
农村低保户是可以有存款的,但不能超过一定金额,每个城乡地区的低保户存款上限标准也是不一样,例如广东省规定:想要申请低保,家庭的人均存款不能超过本地区的6个月低保标准。比如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1000元,家庭有四口人,那么人均存款不能超过6000元,总存款不超过2.4万元。
低保户儿女存款不能超过多少
2万元。
根据《低保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低保户及其子女的存款不得超过2万元。一个家庭是低保户,子女拥有超过2万元20,000元以上的存款,会影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
好了,今天关于“低保户不能超过多少存款”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低保户不能超过多少存款”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