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1、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

对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1、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不过,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例如,道德可以要求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法律只能规定人们不许损人利己或损公肥私。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二、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法律关系是什么

(1)两者法律性质不同。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依据,记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属于劳动法调整范畴=而劳务合同(如承揽、加工、运送合同等),是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依据,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

(2)合同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必然是用人单位=而劳务合同既可以发生在公民和法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公民之间或法人之间;

(3)合同履行阶段,主体双方地位不同。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就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成员,应当服从用人单位对劳动过程的指挥管理,他的劳动被看做是用人单位全部劳动的一部分,二者的关系具有从属性;而劳务合同中,当事人之间(如承揽人与定作人之间)并不存在从属关系,双方始终是互相独立的平等主体,同时以自己的名义分别履行合同义务;

(4)合同的内容不同。劳动合同的内容约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职工完成的工作是整个劳动过程中的一部分,而劳务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并不一定为另一方当事人提供劳动条件;

(5)确定报酬的原则不同。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按照劳动的数量与质量给付劳动报酬,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而在劳务合同中,劳动报酬一般是按等价有偿的原则付酬。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道德与法律相互渗透、相互依赖。道德与法律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都可以成为指引、评价人们行为的尺度,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法律侧重对人们的外部行为进行调整,道德则更多的规范人们的内心世界,二者从不同角度作为人们社会行为的调节者,维持社会的公秩良序,使之和谐、文明、健康地发展。

道德与法律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法律是人们共同生活下所必需的社会秩序保障系统,是调整当今社会经济、文化、道德、思想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巨大整合器,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但是法律功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完全覆盖所有生活空间,一般说,违反法律的行为也违反了社会道德,但违反道德的行为却不一定违反法律,法律作为一种成文的规范,有相对稳定性,不可能频繁变动,因此法律对于社会具有滞后性,单纯依靠法律是不充分的,道德在此时的作用就显而易见。

扩展资料:

道德对于人们的约束机制,是它能够在不良行为发生前阻止其发生,具有前倾性,则重治本;而法律则适应实际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行为,后发制人,侧重治标,二者紧密联系,相和益彰。法律离不开道德的支持、配合,道德也需要法制的保障和辅导,既要发挥教育的感化育人作用,又要同法制的强制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一手抓道德,一手抓法制,才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保证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健康快速有效地发展。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思想道德与法律的辩证统一关系说法是: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具体如下:

1、目的一致。道德和法律都是行为规范,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二者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是手段。两者在根本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2、内容转化。道德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维护社会秩序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是必须遵守的道德。另一类是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增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较高要求的道德,是应当遵守的道德。前者通常上升为法律,也是法律所调整的内容。

3、功能互补。道德在调整范围上对法律具有补充作用。有些行为不宜由法律调整或者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同时,法律在约束力上对道德具有补充作用。相比法律,道德的约束是软约束,因此,重要的道德转化为法律,就可以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4、相互促进。法律对传播道德具有促进作用。法律的实施,往往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观念的培养。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

1、思想道德素质一般是指三个方面,一是是非标准这主要是指崇尚真、善、美二是勇于坚持真理,个科学家他应 是 属于祖国和世界的,要为真理而献身。

2、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在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养成的较稳定的品质。

3、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们的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行为技能在人的素质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每个人的成才中都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人生价值的品位是大学生奉献、回报社会的根本前提。

4、思想道德素质是指导文化素质是基础科学素质是本领身体和心理素质是本钱我们谈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5、所谓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有密切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律在培养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中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法律渗透着社会主义道德的精神,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以自己的规范作用培养人们遵守道德规范的责任感。例如,我国宪法和某些法律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等等,都作出了一系列规定,把某些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变成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对于违反这些道德规范,同时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予以法律制裁。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是健全法制、履行法治的重要因素。立法者制定法律、法规时,必然要考虑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把社会主义道德精神渗透在法律规范中。同时,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的提高可以促使人们自觉守法,促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和严肃执法。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既要遵守法律,也要积极践行道德规范,共同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一、道德和法律的区别

道德和法律在性质、来源和强制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首先,道德是一种内在规范,它主要依赖于个体的良知和自觉性。道德要求人们根据善恶、是非等价值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自律。而法律则是一种外在规范,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条文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他律。

其次,道德规范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它可能来源于宗教、习俗、传统等。而法律规范则主要来源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具有明确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

最后,道德规范的强制力较弱,它主要依赖于社会舆论、个体良知等软性力量来维护。而法律则具有强大的强制力,违反法律的行为将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包括罚款、监禁等。

二、道德和法律的联系

尽管道德和法律存在区别,但它们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和稳定。道德为法律提供了价值基础,使得法律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能够体现社会的道德要求。同时,法律也为道德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惩罚违法行为来维护社会的道德底线。

其次,道德和法律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重叠性。许多道德规范也被纳入了法律体系之中,成为法律条文的一部分。例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道德规范在法律中也有所体现。同时,法律也体现了一些基本的道德要求,如公平、正义等。

最后,道德和法律在功能上相辅相成。道德通过自律来引导人们的行为,而法律则通过他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二者共同作用,使得社会成员能够在遵守法律的同时,也积极践行道德规范,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秩序的基石,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既要遵守法律,也要积极践行道德规范,共同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法制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条规定: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关系?

法律与道德存在三种基本关系:

一是道德的法律化。

即通过立法把国家中大多数的政治道德、经济道德、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转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

一般来讲,道德是法律正当性、合理性的基础,道德所要求或者禁止的,往往是法律做出相关规定的重要依据,因此,大多数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社会行为的立法,都是道德法律化的结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是法律的源泉,是制定法律的重要依据,是评价法律善恶的重要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立法工作,不断加强民主科学立法,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这个法律体系中,许多法律规定的内容,都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法律化的积极成果。例如,我国法律规定诚实守信、赡养父母、抚养子女、尊重和保障人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等,总体上都反映或者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要求。

二是道德的非法律化。

道德与法律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行为规范,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的大多数道德已经或可以法律化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少数或者某些道德是不能法律化的。

例如,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同事之间的友爱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爱关系、孝敬父母的伦理要求以及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扶危济困等道德追求,一般是很难纳入法律调整和强制规范的范畴而使之法律化的。在某些道德不能或不宜法律化的情况下,不要随意使这些道德问题成为法律问题。

三是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

目前,有的地方出现的见利忘义、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说明我国法律对于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法律对道德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主要是通过立法方式来实现某些道德的法律化,通过法律来确认和强化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诉求和规范实施。

对于需要法律禁止和惩罚的不道德行为,对于需要法律褒奖和支持的美德善德行为,都应当通过立法予以必要体现。当务之急,应当进一步加强有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面的立法,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堵塞立法漏洞。

当然,对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能否用法律介入以及用什么法律、在何时、怎样介入等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做出科学结论。

扩展资料: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理学中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许多法理学教科书均有专章讨论这一问题。在古代,古希腊哲学中就有正义与美德之争,我国先秦时期也有德治与法治之争。这些争论其实都与这一问题有关。

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来说,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十分重要,制定法律规则同样重要。法律与道德二者各有各的边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们有各自发挥作用的范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畴,不能简单偏重于某一个方面。

对于法律规则来说,无论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还是社会习俗演化而成的法律,都适用于社会公共行为领域。在法律规则管辖的公共领域,维护社会正义、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权利是根本要求。

而道德更多涉及个人内心的自我修为,它可以高标特立,但只能针对自己,不能强迫他人。因此,法律以公共利益为指针,道德以效法圣贤为理想;法律讲求的是底线正义,道德追求的是高尚人格。

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律能够为社会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制度构架,为个人道德培育提供良好生活环境。法律固然不是道德,但能够净化人们的内心,让人们激浊扬清、去恶存善。

因此,虽然法律规则不等同于道德良知,但可以培育和激发人们的道德良知。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讲规则,都按照法律规则处事,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不坏的社会,虽然可能还不是一个美好的社会。而法律要深入人心、发挥作用,也必须符合社会的道德追求。

换言之,法律规则要有道德性。这个道德性不是法律规则自身生长出来的,而是法律规则吸收了道德理念,从而彰显一个社会的道德价值。

与此同时,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提升,可以使人们强化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弘扬社会公序良俗,自觉遵守法律。另外,实践中被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也可能上升为法律规则。

可见,对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地分割或统合。使二者绝缘甚至截然对立起来肯定不行,但混同乱用的做法也行不通。

应当明确,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义秩序,是任何一个社会都离不开的基础。今天,我们既要赞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法律并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长。这个促成不是代替,而是为道德提供一个制度环境。

一个法治昌明的社会,才有望成为一个道德纯净的社会。就像是一片良莠不齐的草地,法治犹如一个农夫,用猎枪抵御强权的侵夺,用镰刀去除蔓生的杂草。这样,美丽的道德之花才会芬芳开放。 ?

人民网:法律与道德不可偏废

人民网:法律与道德的三种基本关系

法律与道德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如下: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两者具有同一属性,能够互相联系和包容。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在于产生的时间不同、结构不同、内容不同、保障手段不同,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不过,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是:

第一,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

第二,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

第三,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道德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样的严谨的结构体系。第四,推行的力量不同。

法律当然主要是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守法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第五,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规定,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

资源来自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 法律快车 (lawtime.cn)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是什么-法律知识|华律网 (66law.cn)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法律为道德提供制度保障。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道德与法律有密切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道德是法律制定的价值指导,对法律的实施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弥补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

法律把道德的某些原则和要求加以确认,使之具有法的属性。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律的实施起着积极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 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好了,今天关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