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包括(患者身份识别不包括哪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居民所持身份证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1984年4月6日,中国大陆开始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什么的问题。关于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什么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包括(患者身份识别不包括哪些内容)

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居民所持身份证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1984年4月6日,中国大陆开始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并且开始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第一代居民身份证采用印刷和照相翻拍技术塑封而成,比较容易被伪造。

2003年6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也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2004年3月29日起中国大陆正式开始为居民换发内置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公安部表示,居民身份证更新换代工作将在2008年前全部完成。第二代身份证较第一代身份证做了很多改进。第二代身份证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使用个人彩色照片,而且内置了数字芯片,采用了数字防伪措施,存有个人图像和信息,可以用机器读取。还采用了更大字库,目的在于解决人名地名中的生僻字问题。

现代身份证与传统的“纸版配照片”式身份证相比相似之处已经很少,而更多的是采取高技术的智能卡形式,具备由计算机进行扫描和阅读的能力。当身份证是由国家所颁发时,它将作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公民身份的证明工具。大量新技术的出现允许身份证包含生物统计学信息于其中,如照片、面部特征、手掌特征、虹膜扫描识别或指纹识别。其他通常出现在身份证上(或数据库中)的信息包括:全名、父母姓名、住址、职业、民族(在多民族国家中)、血型和凝血因子。有15位的身份证和18位的身份证。第二代身份证中已可以在线身份证查询及身份证核对身份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头像,一般常见于汽车租赁、物流、中介、家政、交友等行业的用户查询验证,每次查询费用五元。

2013年,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介绍,在居民身份证登记内容中增加了指纹信息项目,并指出,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的,应登记指纹信息。在居民身份证中登记的指纹信息,是数字化的指纹特征点,不能被还原成指纹图像,能有效保护公民的指纹信息安全,不用担心指纹信息泄露。第二代身份证中使用的专用芯片在设计定型时已预留了指纹信息储存区,增加指纹信息不必更换证件式样和芯片,和原来的二代证在外观上并没有差异。同时据介绍,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只针对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或者换领、补领身份证的公民,尚在有效期内的二代身份证可以正常使用。 中国台湾的身份证称为“国民身份证”。现行版本是1985年起所换发,并于1995年起由手写资料改为电脑打印,男性的身份证为浅**;女性的身份证为粉紫色。但因发行多年,已严重被伪造用以犯罪,在2000年初起就开始研究更换新身份证,原先身份证上有象征华人的龙图案,但被一些信奉西方宗教人士所反对。经过数年设计,正式版本于2004年定稿,预定于2005年起全面换发。但因为台湾省“户籍法”有规定:申领及补发身份证需要登记指纹信息,被争议为侵犯人权,因此“司法院”大法官采取紧急处分权,推迟至2005年7月起全面换发身份证,并于同年9月的大法官会议颁布解释,裁定“户籍法”中登记指纹信息的规定违宪。预定于12月开始换发。此次换发新身份证与以往不同的是,不再以颜色区分性别,但对于照片的规定严格许多,也因为有强制露出耳朵的规定,被部分耳朵缺损人士所抗议。

台湾的现役军人,以往是以军人补给证做为军人用身份证件,改成台湾军人身份证。 香港身份证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以下简称入境处)签发,是香港居民的主要身份证明文件。香港法例第177章《人事登记条例》规定,凡年满11岁或在香港逗留多于180天人士,必须于年满11岁后或抵港30天内登记领取儿童身份证,并必须于年满十八岁后更换为成人身份证。所有十五岁以上人士于公众地方皆必须随身携带身份证,并随时接受检查。香港现正进行最新一代的智能身份证的换领工作。新的智能身份证除了可以作一般出入境及身份认证用途外,还可以用作网上电子证书、公共图书馆图书证,于2006年可同时用作驾驶执照。

香港永久居民于出入香港边境时候只需出示身份证即可过关,无须出示护照。

如果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持有人因需要更换新证或因丢失旧证而要补领,在新证未发出前入境事务处会发出“申请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收据”。此收据具临时身份证的功能。

每张香港身份证均有持证人的姓名、出生日期等个人资料,并把持证人的黑白照片印在证上。在姓名一栏下面,亦印有中文电码,以方便政府或机构作输入姓名之用。

患者身份识别不包括哪些内容

据查询希律网得知患者身份识别不包括对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可以不予核对。患身份识别是指医务人员在各项诊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评估、核实、确认等,以确保正确的诊疗用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是执行各项检查、治疗等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是确保将正确的操作实施于正确的患者的必要途径,是患者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

手术标识制度

法律分析:手术标识制度是病人即将被推上手术台,在由手术医生在,手术部位用专用笔画上“十”字标号,然后经过手术医师、病房护士、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与患者五方确认后,经反复核对后,开始手术的一种制度,其目的是保证患者的安全。

法律依据:《患者安全目标》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什么叫护理双向核对?

护理工作的双向核对法: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即在与患者核对身份后让患者陈述患者姓名、出生日期等。

双向核对法是一种对患者身份识别和核对的程序。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护理工作者应同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卡、腕带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于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应该实行双向核对法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等信息,待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扩展资料: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应同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卡、腕带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要求患者自行说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1、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监护室、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2、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3、腕带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4、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且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5、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6、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与接病人的手术室工作人员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手术室护士核对无误后方可接入手术间。

7、在采血、给药或输血等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人核对)。

8、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陈述患者姓名,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的读后感

1、住院患者床头或床尾均悬挂床头牌,对全院范围内的住院患者、急诊抢救患者、急诊留观患者均使用腕带标识,精神科患者实行信息、姓名识别。床头牌及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手术操作时辨识患者的身份识别手段。

2、管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更换床头牌、为患者佩戴腕带。患者身份信息包括患者的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护理级别、饮食等。

3、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手术等各类诊疗

十八项护理制度内容是什么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二、病房管理制度:

病区在科主任领导下,护士长负责管理,病区工作人员协助管理。保持病区整洁、舒适、安全、避免噪音,工作人员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三、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不在时,有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特殊病人或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四、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设有标记。

五、护理交接班制度:

医护人员交接班时必须衣帽整齐,按时交接班,严禁迟到、早退、脱岗。在岗时间必须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

六、查对制度:

对当日医嘱每天下午由办公护士和责任护士进行查对,各种治疗卡片与医嘱查对,并将查对结果记录在查对登记本上及签名。

七、给药制度:

任何治疗应遵医嘱执行,一般不得执行口头医嘱,按医嘱规定的时间配药及给药,给药时提前或退后不得超过30分钟,以免影响药效。

八、护理查房制度:

由护理部主任主持,科护士长、护理部干事参加,每月一次以上,有专题内容,重点检查有关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岗位责任制、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服务态度及护理工作计划贯彻执行及护理教学情况。

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护士应对每位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应贯穿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健康教育地程序实施病人教育,根据健康教育分类分别给予门诊教育、住院教育、出院教育、社区教育,掌握健康教育的技巧,适当运用,其中包括护患关系技巧、护患沟通技巧、行为训练技巧。

十、护理会诊制度:

遇有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时,应由病区或科部组织跨病区、多专科的护理会诊。必要时护理部负责协调。

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各种诊疗护理处置前后要洗手,必要使用消毒液浸泡。无菌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病区内一律不准吸烟,禁止使用所有电气设备、酒精灯及点燃明火,以防失火。

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各病区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本人及时填写差错、事故登记表。护士长及时组织讨论与总结。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向护士长、护理部上报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并登记。

十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采血、给药或输血等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

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十六、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

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十七、压疮的预防制度:

保护皮肤,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建立翻身卡,鼓励和协助患者Q2h翻身;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避免患者翻身、搬运时拖、拉、推,防止皮肤损伤;对长期卧床患者,床头抬高<30度,以减少剪切力的发生,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的患者,衬垫应平整、松软。

十八、压疮预报管理制度:

对高龄、消瘦、水肿、瘫痪、大小便失禁、昏迷、长期卧床等“压疮高危患者”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预防压疮护理措施,建立翻身卡,进行重点护理和监控。

如何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兰色纸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粉红色塑料“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I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4、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手术室于ICU之间的病人管理流程是:

第一,患者在手术室手术完毕,需要专人护理或者病情较重必须进行密切监护时由主刀向ICU申请转入ICU,麻醉师电话交接班介绍患者情况,让ICU做好交接准备。

第二,患者从手术室转移到ICU的过程中必须有麻醉医生及两名以上医护人员陪同护送,麻醉医生必须考虑到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情况,做好充分装备,及时迅速,安全稳当的进行转移。

第三,患者送至ICU时麻醉医生和ICU医生进行交班,核对病人资料,病情、注意事项等,ICU护士须检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包括(患者身份识别不包括哪些内容)

好了,今天关于“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什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什么”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