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新型城镇化是什么意思(资本主义社会的城镇化依靠的是什么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城镇化...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新型城镇化是什么意思(资本主义社会的城镇化依靠的是什么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什么意思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方面是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同时伴随着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这一结构性变动。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主要兴起于2009年,可划分为初始起步阶段、爆发增长阶段和稳步深化阶段等3阶段,并总体呈现研究反应时间较短、核心作者群体能量薄弱、各界支持力度亟待加强等特点。

发展途径

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是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与传统提法比较,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粗放式用地、用能,提出新型城镇化后必须从思想上明确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的重要性。

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中心城市带动,提出新型城镇化后更应该强调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配合发展的必然性。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不同于传统发展老路的城镇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呼应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新型城镇化

资本主义社会的城镇化依靠的是什么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化在工业革命前,依赖的是城市手工业和商品交换流通、自然地域经济效应而发展,后期是资本推动的工业化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下,人口聚集带动生活和服务等需求而发展,现代基本是依靠为了改善生活空间和质量需求产生的人口流动、布局趋势而发展卫星式市镇化。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早期的城市化和近代城市的兴起。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由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工业资本推动英国成为第一个走向城市化的国家,到1850年,城市化比重超过了50%,而当时整个世界城市化水平大约是⒍4%。此后,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北美、大洋州和亚洲的日本等地,到1900年,世界城市化人口的百分比上升到1⒉6%。,因此早期的城市化过程基本告一段落。这一阶段兴起的城市可视为典型的近代城市。其主要特征是以工业为主要产业,劳动力和产值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但贫富差距增大,犯罪等社会问题严重,市政系统和城市规划均不完备,下层人民为生计日夜操劳,忍受着贫困化的煎熬。然而,在不知不觉中,城市的面貌伴随着资本和财富的积累正在一天天地发生改观,成为观察一个国家变化的窗口。

第二阶段是晚进的城市化和现代城市的形成。这一阶段从二十世纪开始到40年代末,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其主要特征是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如后进的国家地区得到外来资本或殖民化迅速发展。到19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已达2⒏4%,超过50%的国家有法国、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在这一阶段,城市已由近代城市发展为现代城市,其主要标志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城市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大为改观,使得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新兴城市的崛起成为可能。然而现代城市的问题仍然累积成堆。不仅过去的贫民窟和各种社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而且又增加了有组织的犯罪和环境污染等新问题,发达国家还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过度城市化”的困扰。

第三阶段是城市现代化与后起城市化并行的阶段。一方面,发达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很高的情况下走向城市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劳动力和产值开始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社区服务和社会综合治理大大加强,出现了像“卫星城”或“大都市带”这样的衍射现象。另一方面,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后起城市化或称“追赶城市化”的行列。当195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达5⒊6%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却只占1⒌8%,并且已有城市大都是殖民时代的遗产。随着这些国家的独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城市化进程的追赶便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到198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比50年代前翻了一番,达到30%左右,从而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即便处在“追赶城市化”的过程中,个别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 “过度大城市化”的苦恼

。到1980年,世界上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超级城市有25座,发展中国家就占了17座,且排在前四位的是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城、圣保罗、里约热内卢、上海)。

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城市化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扩张狂潮,它来势汹猛迅速,因而当人们还来不及作出反应的时候,各种社会问题已接踵而至。19世纪后期,西欧和北美城市人口爆炸性的增长,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城市生活开始了质的变化。其问题甚多,有的问题非城市所独有,如暴力与犯罪,但城市变得严重。 城市化带来了城乡差别的急剧扩大。工业品与农业产品之间的落差,文化教育事业、公共福利事业的落差,而城市内部也急剧地两极分化,富有者可以尽情地享受工业文明和都市风气带来的种种物质利益;而下层人民只能勉强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都市的繁荣对他们来说犹如海市蜃楼。城市里的高级住宅区与贫民窟便是最好的例证。城市化,特别是早期的城市发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大城市混乱得好像一个战场”,城市规划无从谈起,城市建设杂乱无章。而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城市内部各种比例关系失调。那些迅速形成的大城市或超大城市,像步履蹒跚的苦力一样负重喘行,往往过早地衰老了,纽约就是“被动”改造的城市典型。

城市化还带来了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交通不畅 和社会治安恶化等诸多问题。大量废水、 废气、废渣从工业巨兽的躯体中排出,大量生活垃圾从千家万户抛出,致使城市失去了明净的天空、清澈的河水和新鲜的空气。在有些重化学工业城市,一年到头难见明媚的阳光。各种传染病、职业病肆虐,西欧和北美一些大城市,尽管医疗条件比农村优越,但婴儿死亡率却远高于农村,如英国的伦敦。巴黎和柏林的人口死亡率比英国最差的城市之一利物浦还高,纽约则胜过曼彻斯特。城市人口的高死亡率说明城市卫生条件 很差,工厂大规模建立后,排出的“三废”首先污染了人人需要的水源,成为霍乱、痢疾流行的主要原因。住房拥挤和交通不畅也是城市化过程中的通病,几乎每一个发达国家都经历过,有的至今难以解决。由于城市人口膨胀,住宅建设滞后,住房拥挤不堪;加之资本家为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一般在最好的地皮上盖房建厂,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1911年,当英国实现城市化半个世纪的时候,两人以上同住一间屋的比例仍相当高。1900年,纽约市近400万人口中,有150万人居住在贫民窟中。工业革命初期,城市交通工具依然沿用马匹或马车,后来才逐渐有了火车、地铁、电车和汽车,但20直到世纪初沥青路面出现之前,道路尘土飞扬始终是影响城市卫生的一大问题。接下来,道路改善了,交通工具愈加先进,但始终跟不上人口与汽车的增长速度,各大城市纷纷出现了道路拥挤、交通堵塞的情况,这直接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工业化启动以后,城市犯罪率明显高于乡村,大城市又高于中小城市,这已成普遍现象。犯罪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化过程中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所致。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是引起犯罪的首要原因。贫困和失业使许多人生计无着,城市中有发财的机遇存在,但大多数人与致富无缘;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带来了更大的不稳定因素。经济状况时好时坏,传统道德观念的松驰和社会约束的弱化,再加之 种族歧视和司法不公等,也是助长犯罪的重要原因。治安状况恶化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弊病,卖*、酗酒、赌博、诈骗、强奸、抢劫以及各种黑社会活动成为城市生活阴暗面的缩影。曾经具有极大吸引力和诱惑力的都市生活,当你熟悉之后,又会觉得是那么令人厌倦,甚至望而生畏。

资本主义社会“城市病”几乎成不治之症。城市的某些病态是资本主义无计划盲目发展城市时所造成的苦恼。西方“过度都市化”所带来的恶果已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这一现象引起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思考,开始研究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四个问题:一是人类生态环境,人与地理空间的联系,如何维系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城市社区,城市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变革对心理的影响;三是城市问题、城市开发的对策难题;四是城市化与生活方式和工业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些理论上的研究,对医治19世纪以来西欧、北美不断恶化的城市病和城市网络建设、发挥城市功能起到了一定缓解作用,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资本行为才是产生“城市病”的根源。

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处理“三农”问题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城镇化和三农问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那么,城镇化与三农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怎样通过城镇化来解决三农问题呢?

城镇化发展的历程与条件

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建城,费孝通来苏南调研后写了一篇文章叫《小城镇、大问题》。第二阶段是90年代后,中央明确提出“小城镇、大战略”。第三阶段就是现在,叫做“小城镇、大措施”。城镇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也是有条件的。以下三个问题应引起我们重视。

第一个问题,从历史长河来看,小城镇是一种过渡形态。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一部分人集中到一个地方就成了小城镇。小城镇是农村向城市迈进的一个跳板。小城镇有三种变化,第一种叫做“握手”,随着城市的扩张,像苏州的木渎镇、娄葑镇,逐渐融入城市;第二种是相对独立的,像昆山的千灯镇,将成为城市周边的中心镇;第三种是扁平化,原来的小城镇通过撤并乡镇、逐步演变成了社区。

第二个问题,城镇化是有条件的。城镇化有一个最基本的东西——产业支撑。而我们现在全国绝大多数的乡镇都是靠行政支撑的。我们通常把产业比作是一把雨伞的柄,伞柄越强大,支撑的伞面就越大,也就是产业越强,小城镇的经济支撑就越强。我们必须看到,没有工业化支撑的城镇化是很难的,在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是凤毛麟角。所以说城镇化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产业支撑。

第三个问题,小城镇建设一方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也是产生三农问题的一个根源。大家想想,强迫征地、拆迁、逼农民上楼、上吊的原因是什么?不就 是胡作妄为的小城镇建设吗?所以说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小城镇搞得好有利于解决三农,相反则会祸害三农,这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解决三农和祸害三农的区别在哪里呢?就是要处理好三农问题,处理的好就是解决三农问题,处理的不好就是祸害三农,这是问题的核心点。

三农问题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三农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是在我们国家表现的比较突出而已。全世界的三农问题有多种类型,各有特色。三农问题实际上是我们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必然面临的一个问题。城镇化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解决三农问题,同时还是产生新三农问题的一个过程。

首先,三农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农业社会主要是吃饭问题,是解决温饱问题。工业化城镇化时期主要是土地问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际上就是一场土地争夺战。第三个阶段就是工业化的后期,也就是发达国家,面临的是农产品的补贴问题。从历史发展的空间来看,一类是落后的农业国家,他们所面临的三农问题,主要是温饱问题。第二类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三农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第三类是发达国家,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对农产品的补贴问题。我们国家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面临的是温饱问题;经济发展中地区,主要矛盾是征地拆迁、工业化如何起步;经济发达地区,主要矛盾是怎么样加大三农的扶持力度,但是也有突发事件。因此从共性来说,全世界的三农问题在我们中国都有。

城镇运营面临的三农问题实际上就是面对两个“人”的问题,一个是政府,一个是三农。对于三农问题,在中国现阶段科赛是处理的最好的。前石塘村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但是真正离处理好三农问题还相距甚远。如何真正处理好三农问题,是放在科赛集团领导和干部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利益分配

城镇化和城镇运营面临的三农问题核心点是利益的产生和分配。利益问题把它比作是做蛋糕,就是做蛋糕和分蛋糕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利益的产生和分配实际上涉及到三方,第一方是政府,政府内部下级政府和上级政府之间的博弈;第二方是企业;第三方是农民。农民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集体一部分是农民个人。因此,我们只有处理好这么多利益关系,才能做大蛋糕;只有把这些利益问题处理好了,才能真正解决好三农问题。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有一句话,“利益的和谐是一切和谐的基础”,对于城镇运营商、政府,城镇化和城镇运营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角度,从政府的角度讲叫城镇化,从科赛的角度讲叫城镇运营。从政府而言,一手是企业、一手是农民;从企业的角度讲,一手是政府、一手是三农。企业既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和利益分配问题,又要解决好三农问题,科赛在这两方面有独到之处,值得肯定。

让农民参与是根本路径

我国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主要有三种流派:一种是维权派,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关键靠维护农民的权益;第二种是反哺派,认为关键靠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第三种是参与派,让农民参与城镇化建设,分享现代化进程的成果。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那么怎样让农民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来?我们有三大合作社。农村有土地、资金、劳力三大生产要素。土地对农民来说,是闲置的,我们原来是靠政府征用征收去搞房地产开发,农民就跟你对抗,现在把农民参与进来,搞股份合作,让农民变成股东,实行按股分红。目前主要有三种合作社。第一,动员农民土地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把土地进行平整,然后出租给农业企业,取得收入再来按股分红;第二个,把四、五十岁的农民动员起来,成立劳务合作社,把劳动力介绍给这些农业企业,既解决了这些农业企业的用工问题,也解决这些农民的就业问题。他们不再是农民,而是农业产业工人。第三是动员农民现金入股,成立股份制合作社,由合作社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造厂房、门面房出租,取得收入后按股分红。这样做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这样做,标志着我国农村已进入了土地资本化、股份化、分红化的时代。土地有个特点,不入股叫资源,一入股叫资本;不入股是黄土,一入股就是黄金,就能保值增值;不入股叫农民,是一盘散沙,一入股就是股东,可以共同富裕。实际上我们都可以参与进去,参与进去最大的好处就是使农民从对立面变成参与者,我们要带领农民奔市场。

现在全国的土地流转都是闲置式的,苏州是投资式的。所谓闲置式,有三个特点:第一,以劳动力转移为前提;第二,以略有收入为目的,几百块就行了;第三,以小农经济为结果,是30岁人的地留给60岁的人去种,流来流去还是小农经济。而苏州是投资式的,也有三个特点:第一,不需要劳动力转移。相反,搞了生态农业以后,农业劳动力还不够;第二,也不是只有几百块收入,而是可以搞到上千元、几千元;第三,不再是小农经济,而在空间形态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在经济形态上,可以实现土地的增量与增值。增量,可以增加上千亩的农用地;增值,可以有数千万、上亿元的土地增值。

怎么做?首先,分工。农村不是一个样的,苏州的农村分为三个方向、五个类型。第一种,在工业规划区城镇规划区的行政村,它的发展方向是征地拆迁,融入城市;第二种,是工业规划区以外的经济强村,它的发展方向是就地城镇化;第三种,纯农业地区,其中又分为三类,有生态资源的搞生态旅游农业,有人文资源的搞古村旅游,什么都没有只有大片土地的,搞农业产业园。分类之后,可以看到苏州实际上走了三步:第一步,80年代,搞乡村企业;第二步,90年代,搞开发区发展;现在是第三种,把农村的土地资源整合起来,农民的土地入股以后,一平整,就可以增加20%-30%的土地。

旺山村是成功的典型。该村2003年以前还是个穷村。2003年开始,第一步,通过土地流转搞土地股份合作社,平整土地,建成一个号称5000亩的生态茶园。第二步,把节约的土地指标置换到开发区建造标准厂房,取得出租收入。结果三年时间,就挖到了第一桶金。第三步,回过头来,改造旧村庄,把旺山村打造成苏州最美丽的山村。

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叫分层招商,市县两级去招商,征地拆迁;镇村两级去招租,把集体建设用地运作起来,去建房出租。在利益分配上,叫五统五分。五个统一:品牌、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五个分,就是分GDP、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外贸出口、民营经济等考核指标。当然还有出租房屋的收入,实行按股分红。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乡镇政府、村级集体和广大农民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

作为城镇运营商,跟农民打交道上我认为主要是五个方面:第一,要科学策划、规划。按照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分别按照三个方向、五种类型来进行规划;第二,叫以地生财。靠土地整合;第三,是股份合作,土地整合关键靠股份合作制,企业也可以参与,参与进去以后把土地指标异地发展。第四,异地发展,为什么要异地,因为越是有地的地方肯定是地价最低,而越是缺少土地的地方地价越高,因此就必须将地价最低地方的土地指标、置换到地价最高的地方去使用,这就是:异地发展;大庆人原来有句话,叫“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我把它改成“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的到有条件的地方去上,与有条件的地方联合起来上”;第五,是试点示范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此,建议科赛集团继续在全国率先进行试点,通过推进城镇化解决好三农问题,并通过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让农民参与到城镇化进程中来,让农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做一个带领农民奔小康的城镇运营商,做一个社会企业家。

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百分之多少正处于城镇化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

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百分之多少正处于城镇化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下:

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55%正处于城镇化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城镇化发展简介:

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二、实际城镇化率:

中国实际城镇化率已达51%,但按户籍人口计算,实际城镇化率仅35%左右;陈迅雷的计算公式,以“城镇非就业人口”加上“全国非农就业人口”除以“全国总人口”来估算城镇化率,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60%。

体现中国消费能力提高的主体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消费是农村居民消费的3倍。显然,城镇化并不能完全替代以提高城市居民消费为主体的收入分配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改革,无法全面体现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意图。

三、城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初始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和后期成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

1、初期阶段:城市化进程的第一阶段和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低于30%。在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具有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2、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0%~70%。城市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以突破50%,然后在短时间内上升到70%左右。

下列关于城镇化进程按时间顺序排列四个阶段表述,准确是(  )。

答案:C

城镇化进程按时间顺序排列划分包括:①集聚城镇化阶段,是指巨大城乡差异,使人口与产业等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单向集聚。②郊区化阶段,是指住宅、大量就业岗位、商业服务部门及事务部门等向城市郊区迁移。③逆城镇化阶段,是指中心市区以及郊区人口向更大外围区域进行迁移,产生大都市区人口负增长现象。④再城镇化阶段,是指对于大量人口、产业外迁,许多城市通过发展高新产业、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等吸引特定人口回流到中心城市。

中国城镇化的开始时间

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以前都叫“城市化”。

中国城镇化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人类的城市化道路,实际上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大阶段是英国的城镇化,由工业化推动城镇化。英国的城镇化用了200年的时间。第二阶段是美国和北美的城镇化,那些城镇化规模更大,但是用了100年时间;第三阶段是拉美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只用了40-50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这一进程,然后中国的城镇化就开始了。中国的城镇化跟英国、美国、拉美有什么不同点?从人口规模上讲,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个国家的人口转移的城镇化国家,在中国整个城镇化过程中,将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高达8亿多人口,而且因为国家大、情况复杂、贫困人口多,城镇化速度要比其他国家期望的要低,城市化率每年是1%左右,不像非洲3%、5%,我们认为这个城市化率是合适的。更重要的,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几乎是关起门来搞城镇化的唯一大国。英国在搞城镇化的时候有一百多个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接纳了许多英国移民,由此减轻了许多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压力。拉美国家特别是像墨西哥这样的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仅向美国移民就达4000万。但是中国没有这个条件,过去邓小平曾经这样说过,中国为了对全世界负责,我们不会向世界输出难民。中国努力做到自己关起门来完成城镇化,而且第一次、第二次城镇化过程中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非常低,石油只有两三美元一桶,但是轮到中国搞城镇化时石油价格暴涨。

城镇化的动力和背景也不一样。第一次和第二次城镇化依靠工业化推动,但是轮到中国搞城镇化的时候,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包括中国要完成城镇化需要工业化,所以中国是人口转移和就业安排比较一致的国家,这是中国政策制定产生的效果。而美国出现非洲人口转移在前就业安排之后,出现大量贫民窟。

最后,城镇化轮到中国了,但是我们城镇化的时候遇到非常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低碳排放的要求,这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回顾过去,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城镇化的时候,先行国家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现在中国在这上面再叠加大家都觉得受不了,但是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必然增加能耗和碳排放的过程,中国到现在为止每年消耗的水泥是世界上所有水泥产量的40%,所有钢材的35%;每年要盖20亿平方米的房子才能满足需求,所以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原材料、能源的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要完成城镇化又不能有排放,这是不可能的。这对中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城镇化的挑战中国的城镇化刚刚进行到中期,才是完成了47%左右,我们还有30年的城镇化,而且这一个城镇化过程中,每年还要转移1500万人口,二氧化碳排放还没有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中国如果选择错误的城镇化模式,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完成城镇化的时候会出现二氧化碳排放的剧增,这是非常可怕的,没有一个中国人愿意看到这样的前景,也没有人愿意中国这样做,中国人跟所有的世界人民在这个意见上完全一致的,我们应该另辟一条节能减排的生态文明的城镇化道路。

这样一来,就可以看到我们现在遇到的挑战就多了。

第一,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人地矛盾尖锐的国家。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不到整个土地面积50%,而适应人类居住、适应大规模推进城镇化的恰恰是优质的耕地,而耕地人均只有1.4亩,每年因城镇化减少耕地1800万亩左右;中国人均水资源被国际有关组织列为贫水国家。大家要注意,我们国家水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比如说在华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1/3,但是水资源仅仅占6%,而西南地区,人口很少,但是拥有了大部分的水资源。中国的水土资源和各个大国相比,耕地只有人家的1/20,水资源、森林面积也只有人家的1/20,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到底怎么办?在资源问题上我可以这样说,中国是以全球7%的耕地、7%的淡水资源来支撑全球21%人口的城镇化,而且还要关起门来搞城镇化,这样一个难题我们需要30年时间去应答。

第二,中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候鸟式”农民工群体,而且其流向分布非常不均匀。中国的土地制度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政府,也是属于全民,而农村土地属于集体组织,这就使得农民转移到城里来,但是土地还保留在那里,这在经济学上看来是一个错误,但是在中国却是发挥着有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在这一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出口锐减30%,造成了几千万农民工失业,但是这些农民工回去种地,所以没有出现大的社会问题。但是,这一制度也正在调整之中。中国的大城市里的城中村扮演着一种“贫民窟”的角色,安排许许多多农民工住在这里。从2001—2004年农民工进城的就业分布来说,大城市扮演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57%到62%,小城市吸引力在下降,这有一个很危险的倾向就是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人口会越聚越多。

第三,中国能源存量结构完全失衡,建筑、交通能耗增加很大。中国人均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1%和4%,所以当发达国家原来用煤作为工业燃料的,现在转成用天然气了,它的二氧化碳排放就减少了一半,但是中国没有这个条件,中国还是只能以其储量相对丰富的煤,而中国天然气储量非常少,不可能像英国、欧洲、美国能源结构的转移,再加上中国的气候冬天非常冷,夏天非常热,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的平均温度相比,所有城市冬天都偏低了3-15度,所以中国单位建筑能耗应该比全世界平均水平高。所以高速城镇化期间,我们不得不建造2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也就是世界上40%的建筑量发生在中国,而过去我们所建的400亿平方米建筑需要简单改造。大家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空调的消耗量、建筑能耗将会逐渐上升,这是一个刚性的消耗,由此造成将来能源问题比产业能耗问题更大,更难克服。中国的人均能耗非常低,就是那么低的能耗,40%左右是因为生产外贸产品所产生的能耗,所以中国替发达国家转移了一部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人均很低,但是总量很大。

第四,中国的机动化跟城镇化是同步发生。为什么欧洲城市比较密集,而美国城市就出现低密度化,我本人理解欧洲城镇化在前机动化在后。但是美国是城镇化和机动化同时发生,除了纽约和波士顿以外,其实城市都出现严重的城市蔓延,一旦出现城市蔓延问题就大了。中国非常不幸的是,跟美国一样也是机动化跟城镇化同时发生,也就是说中国很有可能出现美国式的城市蔓延,好在中国土地制度是一条“拦水坝”。汽车进入家庭对每个人都有诱惑,一旦拥有汽车人们就可以在地理空间上广泛选择居住地,这个时候城市蔓延是很难阻挡的,所以说中国在这个时候要保持土地制度的基本稳定,才是应对机动化和城市蔓延非常关键的政策。

第五,中国城镇化的推动力失衡。中国依靠工业化来推动城镇化,导致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这样一来,工业排放污染就比较大,我们同样经历了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工业化阶段的水污染、空气污染问题,再加上污水收集管网不足,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量上升非常快,前两个五年计划,中国政府下决心加强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率是世界上城镇化过程中增长最快的,从1995年20%上升到现在超过了50%。但是,中国沿海和其他河域地带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突发性的事故非常严重。

第六,中国是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的国家,但是整个城镇化过程中,也遇到一个盲目照搬国外城镇发展模式的问题。我们向往发达国家那种城镇化的模式,但是那种模式使得我们城市的风格雷同,城市的规划设计缺乏地方特色,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国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是最精华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但是保护难度很大。

第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日益扩大。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这种扩大的趋势就造成了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同时也造成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别在扩大。

第八,城镇化带来了区域化的发展。也就是城市区域化了,区域又城市化了,城市之间的竞争就出现了,这种竞争有些是良性的,有些是不好的,这些问题中国人从来没有遇到过,城市群的集中度在提高,城市的决策不仅对城市产生影响而且会影响周边的城市。大家都可以看到,在20年前珠三角的广州、深圳在地图上只是两个小红点,但是现在这些红点连成一片了,这是一种区域的城镇化,急需对城市群综合进行规划,综合进行设计,综合进行引导。中国的对策这样一来,我们就要大家都来对中国面临的挑战献计献策,这不只是中国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人类。我个人想有这么几条:

第一,在城市规划中我们要用强制的管制手段来划定基本农田的保护区,来有效制止城市的蔓延,这种无序的蔓延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第二,要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防止出现美国式的城市郊区化。大家可以看到,美国在100年过程中所经历的城镇化,它的人口密度从每平方英里八千人下降到现在只有三千人,而且在继续下降。中国在过去50年间大中城市的人口密度始终保持在1平方公里一万人,所以中国所有城市叫紧凑型城市。我们要继续采取这样的政策,而且这个政策现在是遇到了机动化的挑战,如果中国走错了道路,就会出现像美国这样的结果,低密度的城镇化就带来汽车依赖症,就带来私有依赖症,一个美国人消耗汽油相当于5个欧盟人。

第三,采取农村人居整治,均衡城镇化的压力,避免非洲式贫困的城镇化。我们不能驱赶农民到城里来,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来均衡城镇化的压力,这是健康城镇化的一个需求。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赶快把农民聚集到城里来,但他们忘记了生态和能源的承载力。说到能源承载力,我们跟国际上发达国家数据完全不一样,根据我们实际调查,一个城市的居民消耗的能源相当于三个农民,中国农民还是手工劳动为主,所以消耗能源非常低,中国农民人均耕作的土地不到3亩地,只有美国农庄的1%。

第四,要推行严格的节能目标和政策。建筑能耗会出现快速上升,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不进行节能,中国建筑能耗将从现在的3.5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20年的11亿吨标准煤;如果推行建筑节能我们就有望节约3.5亿吨标准煤,这是一个巨大节能减排领域。我们现在对所有新建筑都是严格执行节能50%的标准,大城市节能65%标准,两步就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现在可以跟大家说80%以上新建建筑已经执行这个标准,但是我们还不满足,要求更多的公用建筑能够走绿色建筑的道路。

第五,要实行自行车和公交优先的交通战略。中国在未来十年内要修建世界上最多的地铁,将要投资总数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的自行车数量现在正在稳定,而且有望逐步上升;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已达1.2亿辆,而且每年增长30%,已经占世界的60%以上。各国优惠政策倾向电动汽车,中国自行车节约空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六,我们正在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和分配式能源计划。太阳能屋顶计划,为装上太阳能光电板的,每瓦补贴20块钱,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板生产国家。目前,我国已有超过三千万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占世界使用量的70%。每年光这一项就减排200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最近,把太阳能热水器以国家补贴方式送到农村去。

第七,正在采取大幅度增加城市污水管网和处理厂投资,预计今后五年投资两千亿人民币,所有城市和县城都建立污水处理厂。

第八,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县的保护法规。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而且绵绵不断保留至今,保留了大量的文化遗产,非常珍贵,我们正在着手做这样的保护工作。

第九,我们要建大量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条件。

第十,正在编制区域性规划,在整个城市群范围内来统筹地建设基础设施,统筹地使资源共享、生态环境共保、污染共治。更重要的,我们正在建设大量低碳生态城。中国每年要建的新卫星城都在50个左右,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新城镇建设的国家。我们正在跟众多国家合作来建立生态城,同时又对原有的城市进行生态化改造。比如,在天津我们建设中新(加坡)生态城,花八年时间在盐碱地上建设人口30—50万的新城市,而在这个城市里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将超过30%。

我借这个平台向各位朋友呼吁,正处在城镇化高潮中的中国,我们必须借鉴先行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根据中国的实际变革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同时使中国城镇化走对路,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行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低碳生态城,希望大家都加入我们的队伍,因为只有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世界才会绿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

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法律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49 ——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时期;

(2)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

(3)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滞发展时期;

(4)1978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制定完善土地、财政、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强劲动力。 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统筹规划、总体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城镇化问题,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充分发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作用,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经验,带动全国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 坚持纵横联动、协同推进。加强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配合,推动户籍、土地、财政、住房等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加强部门与地方政策联动,推动地方加快出台一批配套政策,确保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地生根。 坚持补齐短板、重点突破。加快实施“一融双新”工程,以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为核心,以加快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发展和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瞄准短板,加快突破,优化政策组合,弥补供需缺口,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什么意思(资本主义社会的城镇化依靠的是什么发展)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