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税的几个理论问题(《社会保障概论》第四章 社会保障基金 课后题)
一、社会保障税的转嫁与归宿问题各国普遍规定社会保障税由雇主和雇员分别根据雇员的工资收入按率缴纳。那么社会保障税的转嫁与归宿情况是怎样的呢?首先,雇员所缴纳的社会...
一、社会保障税的转嫁与归宿问题
各国普遍规定社会保障税由雇主和雇员分别根据雇员的工资收入按率缴纳。那么社会保障税的转嫁与归宿情况是怎样的呢?
首先,雇员所缴纳的社会保障税无法转嫁,只能由自己承担税负。在社会保障税比较完善的国家,这项税收的覆盖面非常大,以至于几乎每种行业和职业的工薪收入者都必须缴纳。以美国的OASDHI税为例,除了极少数工人外,这种税几乎覆盖了所有私营成分的工人,公营事业的职员也有自己的提存退休制度。另外,州和地方政府雇员也可以参加州和地方保险计划。总之,由于社会保障税课征的普遍性,雇员没有通过迁移来逃避税收的积极性。也就是说,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障税同个人所得税一样是一种直接税,无法转嫁。
其次,也是争议比较大的是雇主所缴纳的社会保障税的转嫁情况。这里我们假设不存在工会这样的组织,也就是说工资可根据劳动力的供求关系而相应调整。在这个问题上常见的观点是雇主所缴纳的社会保障税是以提高产品和劳务价格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的。下面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劳动合同一般一签就是几年,在这几年中雇员的工资通常是固定的。在合同期内,由于雇员的工资不变,雇主通过压低工资将税收转嫁给雇员的办法不可行。于是雇主将自己缴纳的社会保障税作为生产成本的一部分,通过提高产品和劳务价格而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后面的生产者,但这不影响我们的分析结果)。但我们的分析并没有到此为止。从宏观来看,假定整个社会的购买力不变,产品和劳务价格的提高,会使需求减少,从而导致销售量锐减,产出和就业就会下降。而失业的增加会导致工人实际工资下降。也就是说最终雇主缴纳的那部分社会保障税也基本上由雇员负担了。
从长期来看,雇员的工资可变,因而雇主可以通过压低工资的办法将其缴纳的社会保障税转嫁给雇员。当然,压低的程度要看劳动力对工资的供给弹性大小。如果劳动力的供给对工资调整有弹性,那么压低工资会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从而雇主不得不提高工资以维持必要的生产。但通常认为在实际情况中劳动力供给对工资是缺乏弹性的,这样劳动力供给不会因征收社会保障税导致实际工资降低而显著减少,从而雇主对雇员的转嫁就会出现。另外,即使劳动力供给对工资调整有弹性,转嫁过程同样可能出现。因为考虑到这部分税收是为以后自己的福利而缴纳的,雇员可能情愿接受社会保障税征收后的较低工资。
二、社会保障税的公平问题
各国的社会保障税普遍具有较强的累退性,在社会公平方面的地位是相当低的。
主要表现在:
1.多采取比例税率而不像个人所得税那样采取累进税率;
2.不设起征点或免征额;
3.有最高限额规定,超过限额的工薪收入部分不征社会保障税;4.没有宽免费用扣除;
5.只对工薪征收,把资本所得及其他所得排除在外;
6.不考虑家庭人口的多寡或其他特殊情况。工薪收入只是个人收入的一部分,而且通常情况下愈是富者,工薪收入占其财富的比例愈小,因此即使没有最高限额规定,单就采取比例税率一点来说,社会保障税占个人财富的比例就已经具有强烈的递减性。再考虑到最高限额,其累退性更加显著。因此,社会保障税往往成为穷人的重大开支,而只是富人的九牛一毛而已。社会保障税累退性的理论依据体现在税收缴纳与受益的关系方面。社会保障税的缴纳可以看作是对自己获取保险收益的捐助。低收入者在将来从社会保障制度获得的收益往往要多一些,高收入阶层获取的收益则相对少一些,因此从所接受的净收益考虑,社会保障税的累退性是合理的。
但从另一方面看,社会保障税的累退性又确确实实损害了社会公平。低收入阶层的负担沉重,而且有研究表明低收入者平均纳税期长而
平均受益期短,中高收入阶层的情况正好相反。因此一部分人建议改革社会保障税制,使其像个人所得税那样具有累进性,以维护社会公平。笔者认为,社会保障税制累进还是累退,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目前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呼声很高。而据有关机构统计,我国目前贫富差距已远远超过美国,财富集中的程度有惊人的发展。我们不需要过多的数据,只要举这样一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厦门远华案涉案金额约100亿美元,而我国一年国民生产总值才不过1万亿美元,涉案的少数分子控制了中国百分之一的GNP.中国的贫富分化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由于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和个人所得税调节力度的弱化,建议我国的社会保障税不规定最高限额,并设立一定的起征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三、社会保障税对经济的调节功能问题我们知道,个人所得税对经济波动有反向调节的作用,故有“自动稳定器”之称,其自动稳定作用体现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上,并主要取决于其税率累进程度的大小。累进程度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强,反之亦然。
如前所述,社会保障税具有强烈的累退性,因而其征收对经济波动的稳定作用就显然比较微弱,远不如个人所得税那样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反应敏感。具体分析如下:社会保障税采用比例税率,并有最高限额规定。当经济繁荣时,工薪收入超过最高限额的人数增多,但仍就限额以下的数额按原比率征税,税收收入的增长远小于个人收入的增长;当经济衰退时,工薪收入下降,但税收收入的减少同样不很明显,调节作用远不如个人所得税。同时,实际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当经济萧条时,失业人数剧增,失业救济金入不敷出,此时政府往往靠增税来筹集资金,这种紧缩性的政策会对已经非常萧条的经济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税反倒起了加剧经济波动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忘记社会保障税与个人所得税有一个显著的区别,那就是“专税专用”。因此就有必要考察其税收支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一点与个人所得税是不同的。当经济繁荣时,就业增加,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金支出随之剧减,政府就吸纳了一部分资金,从而起到了抑制总需求的作用;当经济衰退时,失业人数剧增,社会保障支出随之增加,从而起到了扩张总需求的作用。由此可见,社会保障税在支出方面能对经济波动产生反向调节作用,具有自动稳定器的功能。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保障税在收入方面对经济波动的调节作用至少可以认为是微弱的,但在支出方面却有较强的稳定经济的作用。
社会保障税的几个理论问题拓展阅读
《社会保障概论》第四章 社会保障基金 课后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基金(social security fund) 答: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2.养老保险基金(pension fund)答:养老保险基金是为了应付未来不测事件,为了应付未来支付养老金的需要,确保养老保险项目顺利实施而有计划地积累、储备的资金及其利息。养老保险基金是为兴办、维护和发展养老保险事业而储备的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退出社会劳动后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养老保险基金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近年来中国政府努力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逐步实行省级统筹,不断加大基本财政投入。
3.现收现付(pay as you go)
答:现收现付又称统筹分摊方式,这种方式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先作出近年内需支付的保险费用的测算,然后以支定收,将这笔费用按一定的提取比例分摊到参加保险的各个单位。这种方式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但由于只以现实收支为基础,对被保险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因此,当保险费用逐年增加,提取比例不断上升之后,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境。
4.完全积累(fully funded) 答:完全积累又称预提分摊方式,这种方式以“纵向平衡”原则为依据,在对一些有关的人口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之后,将被保险者在享受保险待遇期间的费用总和按一定的提取比例分摊到整个投保期间,并对已提取但尚未支付的保险基金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和运营。优点在于可以用长期积累的基金对付可预见的和未能预见到的风险,缺点在于积累的基金要承担保值增值的风险。
5.债券(bond) 答: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或债券持有人)即债权人。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为筹措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出具的,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又被称为固定利息证券。
6.股票(stock) 答: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同一类别的每十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过买卖方式有偿转让,股东能通过股票转让收回其投资,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不是债权债务关系。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承担风险、分享收益。
二、复习思考题 1.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分为几类?答: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保障基金被分为不同的种类,具体包括:
(1)按基金运营管理方式分类
①财政拨款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
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直接来源于国家税收,通过经常性预算和财政拨款的形式形成,其结构与功能,通常取决于国家的社会保障规模以及财政体制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结合程度。一般来说,社会救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和军人保障基金以国家财政资助为主导,甚至完全由国家财政拨款形成。
②强制性征缴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
强制性征缴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是指政府依照社会保障或相关立法,强制要求雇主、雇员或规定范围的国民缴纳社会保障费(税)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强制性征缴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有各种社会保险基金,其来源于按工资额的一定比率征收的社会保险费(税),通常由雇主与雇员分担缴费责任,国家财政也视情况进行适当补助,是国家、雇主、雇员等在社会保险方面责任共担机制的具体体现。
③多元组合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
多元组合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国家和政府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到的社会保障资金。社会福利基金是多元组合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的典型代表。社会福利基金是整个社会保障基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财政性或强制性征缴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不同的是,社会福利基金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混合型社会保障基金,其中既有来自国家财政拨款的份额,也有来自服务收费的份额,还可能有来自民间捐献或发行福利彩票的份额。
(2)按社会保障项目的专门用途及其功能分类
①社会救助基金
社会救助基金是指国家通过经常性预算和财政性拨款等形成的,专门用于救助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基金。根据资金的来源渠道,社会救助基金可以分为政府财政性基金和民间慈善基金。社会救助通常通过非供款与无偿援助的方式,为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从而帮助他们摆脱生存危机,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具有最低保障性、救助对象普遍性、权益义务单向性、按需分配等特点。按社会救助项目分类,社会救助基金通常分为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灾害救助基金、失业救助基金、住房救助基金、医疗救助基金、教育救助基金等。
②社会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用于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需要的基金。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险基金由雇主与雇员缴费形成,同时,国家给予税收和利率优惠,以及适当的财政资助,体现国家、雇主和雇员三方责任共担的原则。社会保险基金一般由老年遗属残障保险基金、健康护理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等构成。在中国,由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构成。
③社会福利基金
社会福利基金是指国家和社会用于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基金,包括财政性福利基金、社会化福利基金和企业自有的福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不同于社会救济基金,它的目的不是济贫,而是保障和维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质量,因而是高层次的保障。中国的社会福利基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企业自筹、发行福利彩票以及社会捐赠等。社会福利基金对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④军人保障基金
军人保障基金是为实施军人社会保障而筹集、积累的资金,它包括优抚基金、安置基金、军人保险基金等。其中,优抚基金是指国家和社会筹集的、用于保障法定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和褒扬军人、抚恤军烈属等的特殊社会保障基金;安置基金是国家和社会筹集的、用于退休军人安置的专项资金;军人保险基金是为了确保现役军人能够与地方社会保险制度接轨而筹集的专项资金,它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
⑤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为了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资金,合理分摊社会保障转型成本,并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政府于2000年9月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在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救助基金出现财务危机时,充当着补充、调剂基金的作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中央财政拨款、国有股减持收入、彩票发行收入和包括经营收益在内的其他收入。
2.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并不完全相同。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基金由政府、雇主和雇员三方分担。除此之外,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赞助,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和互助储金会等也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种负担方式:
(1)三方负担型。由雇主、雇员和政府三方负担,不少国家采取这种方式。
(2)双方负担型。一是雇主和雇员双方负担型,这是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方式;二是由雇员和政府双方负担,部分国家的部分社会保险项目采取这种分担方式;三是由雇主和政府双方负担。
(3)单方负担型。绝大多数国家的工伤保险缴费均由雇主一方承担;而过去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保险则是由政府全部负担。
在一个国家内部,并不是只采取一种负担方式,大多是因不同社会保险项目的要求不同而多种负担方式并存。
3.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是什么? 答: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运营在投资时往往把安全性原则放在首位,同时遵循收益性原则、分散投资原则,并兼顾流动性原则,力求在保证基金投资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收益最大化。
(1)安全性原则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安全性原则是指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经办机构必须绝对保证用于投资的社会保障基金能够按期如数收回,并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社会保障基金是对保障对象未来给付的负债,是用来支付保障对象基本生活保障待遇的积累金,在被保险人遭遇事故需要这笔资金时,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必须能予以给付。
(2)收益性原则
收益是社会保障基金实现自我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成败的关键指标。从理论上讲,由于通货膨胀、工资增长及替代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必然需要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有较好的收益,这样才能使社会保障基金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不断增值。在实践中,要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安全和收益的双重目标并不容易,因为通常情况下收益与风险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很难兼顾。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应该将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起来,必须与政府的公共目标保持一致。
(3)分散化原则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必须遵循分散投资的原则,要考虑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方式,以分散投资风险,并促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在总体性、长期性、稳定性基础上实现安全增长。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组合中,既要包括固定收益金融工具,又要包括权益工具;既切包括低风险的投资工具,又要包括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既要有中长期工具,又要有短期工具。对于进行国际投资的社会保障基金,还要考虑投资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工具。
(4)流动性原则。
尽管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通常是有计草的,不会发生像商业性财产保险那样因突发性大灾害导致资金支付高峰的不确定性现象,但同样需要保持一定份额的基金能够及时满足社会保障待遇的给付。因此,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运营过程中,需要选择流动性较好的金融工具进行投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不能一味地追求收益性而忽视流动性,这就要求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经办机构要善于选择流动性较好的金融工具进行投资。
4.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投资渠道有哪些?
答:从各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实践来看,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包括金融投资和实业投资两大类。
(1) 金融投资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金融投资工具包括储蓄存款、债券、公司股票、贷款、以资产为基础的证券和衍生证券等。
① 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是指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把基金存入银行,以取得一定利息的投资方式。储蓄存款有活期和定期之分,活期可随时提现,但利息较低;定期较活期利息高,但一般只能到期提取。定期又有时间长短之分,时间越长,利息率越高。储蓄存款的优点是安全可靠,投资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稳定,流动性好,而且操作简便,省事省力。其缺点是收益相对偏低,不能有效化解通货膨胀的威胁。在社会保障基金刚刚进入资本市场时,储蓄存款所占比例较高,但随着投资工具选择的多样化,比重逐步降低,只用来做短期投资工具,以满足流动性需要。
② 债券
债券分为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两种。政府债券有很好的信誉,偿还有保证,安全性强,无风险,而且在急需时可以随时变现。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是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投资工具。同时,购买政府债券也是为国家重点建设提供了资金,因而许多国家鼓励把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政府债券。政府债券的收益一般高于银行利息,但其投资收益也并不高,因而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中所占比例也不能太大。企业债券的风险一般处于政府债券和股票之间,收益也一般高于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的风险程度因企业的资信程度而不同,各国政府通常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企业债券等级有所限制,以防止过高的投资风险。
③股票。
股票是股份证书的简称,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一方面股票代表的是对股票发行单位资产的所有权,它能够使投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投资股票的收入不像债券那样预先就确定了,而是随着企业和公司经营状况而不断变化,以货币表示的企业或公司的名义收入能够随着通货膨胀率作相应变化,从而保持其实际收入不变,这样,红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抵制通货膨胀的影响。 但是,与银行存款、债券等投资工具相比,股票投资风险较大。它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股市的风险和股票发行单位的风险,股市的风险主要由整个经济形势决定;更主要的是来自股票发行单位的风险。
(2)实业投资
实业投资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等不动产投资。
不动产投资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有较高的盈利率,安全性也有保证,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通货膨胀风险,但一般投资周期长,流动性也差。
各国实践表明,为回避高风险,成熟的社会保障基金通常采取多元化的资产组合,而资产组合形式又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
5. 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原则是什么? 答: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原则包括:
(1)安全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必须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这是基金监管的首要原则。
(2)法制化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用法律确定监管对象的权利、义务以及管理和运营的行为标准,用法律确定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监管职责及行为标准和管理办法,用法律确定监管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经。
(3)公正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监管机构在履行监管职能时, 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 对经办机构及有关机构的违规违纪行为予以监督检查。
(4)独立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监管机构与监督对象、 与其他机构既要密切合作, 又要划清职责界限, 互不干涉;监管机构对经办机构和运营机构执法时,应保持相对独立性。
(5)审慎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要适度, 要管而不死、 活而不乱。
(6)科学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监管机构必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检测评估体系, 做到监管科学合理。
以上就是关于社会保障税的几个理论问题(《社会保障概论》第四章 社会保障基金 课后题)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