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2022刑法第四章第二百六十一条具体规定是什么(【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进行时】《反有组织犯罪法》应学应知应会)

刑法第四章第二百六十一条具体规定是什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

刑法第四章第二百六十一条具体规定是什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更多2022刑法第四章第二百六十一条具体规定是什么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的内容,我们小编一一为大家详细解答,欢迎浏览。

2022刑法第四章第二百六十一条具体规定是什么(【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进行时】《反有组织犯罪法》应学应知应会)

刑法第四章第二百六十一条具体规定是什么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遗弃罪的认定

(一)与虐待罪的界限

1、客体要件不同。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虐待罪侵犯的客体则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享有合法权益,也侵犯了被害人的身体健康。

而虐待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经常或连续折磨、摧残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行为。

3、主体要件不同。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扶养义务而且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人;而虐待罪的主体,必须是在一个家庭内部共同生活的成员。

4、犯罪主观方面不同。两罪在主观方面虽均是故意,但其故意的内容不同。而虐待罪的故意是行为人有意识地对被害人进行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

5、犯罪侵犯的对象不同。遗弃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对象可以是任何人。

(二)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1、客体要件不同,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力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而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遗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具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的行为;而故意伤害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这种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一般是直接加害于被害人的身体,如打伤、刺伤、烧伤等。

3、主体要件不同,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人负有法律上扶养义务而且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人;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故意的内容不同。遗弃罪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应当履行扶养义务,也有实际履行扶养义务能力而拒绝扶养;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则是行为人具有损害他人身体的故意。

(三)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1、犯罪主观方面不同。从主观故意上讲,遗弃罪是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逃避或向他人转嫁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故意则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因此,如果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向他人转嫁本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遗弃罪;如果行为人企图以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方式达到杀害婴儿或神智不清、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2、客观要件不同。遗弃罪在客观方面一般是将被害人遗弃于能够获得救助的场所,如他人家门口、车站、码头、街口等。故意杀人罪在客观方面则是将婴儿或行动困难的老人放置于不能获得救助的地方,例如,将婴儿遗弃在深山沟内;将神志不清、行动困难的老人遗弃在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的荒野,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刑法》的第三章第二百六十一条是关于遗弃罪的相关规定。而且遗弃罪是负有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如果您还有其他不清楚的地方,请咨询蓝箭律师网的专业律师,他们会为您解答。


2022刑法第四章第二百六十一条具体规定是什么拓展阅读

2022刑法第四章第二百六十一条具体规定是什么(【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进行时】《反有组织犯罪法》应学应知应会)

【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进行时】《反有组织犯罪法》应学应知应会

2022刑法第四章第二百六十一条具体规定是什么(【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进行时】《反有组织犯罪法》应学应知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持续提高人民群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信心和能力,让我们一起通过50道问答题来走进《反有组织犯罪法》吧!

问题一:《反有组织犯罪法》的立法意义?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惩治有组织犯罪,加强和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有组织犯罪严重侵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以及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一直以来,我国反有组织犯罪的法律制度比较分散、未成体系,部分文件效力位阶低,与反有组织犯罪有关的防范、治理和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缺乏,客观上影响了打击黑恶势力效果。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该法立足我国国情,系统总结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践经验,是推进反有组织犯罪工作法治化、长效化的重要里程碑。

2.什么是“有组织犯罪”?

【第二条 第一款 本法所称有组织犯罪,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组织实施的犯罪。】

本法规定的有组织犯罪应从两个层面加以理解:一是有组织犯罪既包括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也包括恶势力组织犯罪。二是有组织犯罪既包括成立、发展犯罪组织的犯罪,也包括犯罪组织实施的犯罪。

3.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是?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参考四个特征:组织特征、经济特征、行为特征、危害性特征。】

1.组织特征:稳定性、规模性、严密性。

2.经济特征:攫取经济利益手段具有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其所获取的经济利益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或者维系组织的生存、发展。

3.行为特征:采取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等,数量多次,违法犯罪行为出于组织意思或利益,被组织认可。

4.危害性特征: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并具有重大性。

恶势力组织的特征参考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但不要求经济特征。

4.“软暴力”可以认定为有组织犯罪的犯罪手段吗?

【第二十三条 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符合本法第二条规定的,应当认定为有组织犯罪。

为谋取非法利益或者形成非法影响,有组织地进行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对他人形成心理强制,足以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可以认定为有组织犯罪的犯罪手段。】

本法明确将“软暴力”作为有组织犯罪的犯罪手段。对有组织地以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围而不打,打而不伤、伤而不重”的软暴力方式进行了界定。

5.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分工要求?

【第六条 监察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应当根据分工,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依法做好反有组织犯罪工作。

有关部门应当动员、依靠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开展反有组织犯罪工作。】

根据本条,相关机关需分工负责,既相互配合协同,确保形成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强大合力,又相互制约监督,有效防止包庇纵容、违法办案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共同推动有组织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

6.各政府部门在反有组织犯罪中的职责?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开展有组织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将有组织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纳入考评体系。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开展有组织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

反有组织犯罪工作不仅强调政法机关履行职责,各政府部门也负有预防和治理的责任。同时,也明确了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协助预防和治理任务。

7.反有组织犯罪的责任主体和相关分工有什么特点?

【共防共治,群众路线。】

本法第六条不仅规定了相关机关的职责,也强调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开展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第九条则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预防和治理有组织犯罪的职责。第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义务。第八条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举报有组织犯罪。第六十一条同时规定了证人保护措施。这些规定体现了反有组织犯罪工作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工作理念。

8.国家为反有组织犯罪工作提供了哪些保障?

【第五十八条 国家为反有组织犯罪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

组织保障: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部门协同、齐抓共管。

制度保障:立法制度,细化措施。

物质保障:专项资金,其他资金,装备建设。

9.人民群众在反有组织犯罪工作中有怎样的重要性?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义务。

国家依法对协助、配合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保护。】

有组织犯罪是对于任何众多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潜在威胁,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到,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分子,无论是单位还是公民个人,对反有组织犯罪工作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依法对协助配合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保护,防止其遭受犯罪组织的打击报复。

10.对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举报有组织犯罪。对举报有组织犯罪或者在反有组织犯罪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配合协作。对在反有组织犯罪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的意义在于:

第一,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肯定,通过表彰和奖励的形式进行一次法律宣传,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打击有组织犯罪的社会氛围。

第二,通过表彰奖励也能够有效调动整个社会和公民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反有组织犯罪工作。

来源:鄠思法


以上就是关于2022刑法第四章第二百六十一条具体规定是什么(【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进行时】《反有组织犯罪法》应学应知应会)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