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50个省级政区规划出台是否真实(关于中国这个最新的行政区划 到底实行否?)

不是真实的,民政部已辟谣。2004年5月10日,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明,有媒体近日刊发报道称中国行政区划改革将设50个省区市,这种说法严...

感谢大家参与这个关于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探索的问题集合。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我将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50个省级政区规划出台是否真实(关于中国这个最新的行政区划 到底实行否?)

50个省级政区规划出台是否真实

不是真实的,民政部已辟谣。

2004年5月10日,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明,有媒体近日刊发报道称中国行政区划改革将设50个省区市,这种说法严重失实,报道纯属断章取义,以讹传讹。希望有关媒体尊重事实,不要随意炒作。?

戴均良说,为正视听,他曾在不同场合做出了澄清。如《经济日报》记者对他进行了电话采访,并在四月九日刊登了如下报道:根据外界“深圳、大连、青岛等市将被升格为直辖市”、“中国将设五十个左右省级行政区”等传闻,记者向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核实这些消息,戴均良对记者说:“这只是专家们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并未到操作层面,不可听信有些媒体断章取义”。

扩展资料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和习惯上,各省级行政区都有简称。省级人民政府驻地称省会(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自治地方,它们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国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此外,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国家可根据需要对行政区划作必要的调整和变更。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参考资料

民政部:“我国将设50个省区市”报道失实 - 人民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 中国政府网

关于中国这个最新的行政区划 到底实行否?

中国最新行政区划调整,设50个省级行政区

中国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的行政区划改革将正式启动,改革方案将于今后几年内完成。改革后,中国设大约50个省级政区,为此至少有4个城市将升格为直辖市。 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建制一般有4个层级,即省-市地州-县-乡镇,少数地区在县与乡镇之间还派生出第5级管理层-区公所。如此繁多复杂的行政管理层次,居世界之最。这种区划费人费时,缺乏透明,不利沟通,影响效率,因此,对此加以简化,已是势在必行。事实上,福建、江苏、浙江和湖北等省已经开始了试点式改革,让县直接接受省的领导,从而逐渐取消地级管理层,据说,效果良好。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日前在香港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总体思路可能是“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创新市制,乡镇自治”,而增设直辖市一事只是理论研究与探讨,近期可能性不太大,并未到操作层面。 报道说,中国行政区划改革规划今年将正式激活,未来两年,民政部等有关部委将对此进行专题调研,改革方案料于2005年完成。此项改革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无异于对中国现行行政区划体制动一场大手术。新规划将决定中国未来数十年的行政区域布局,是关乎中国政治、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 戴均良指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总体要求,应该是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与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相配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步进行。总体思路可能是: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创新市制,乡镇自治。其中,创新市制是重点,主要内容应包括:通过增设直辖市逐步划小省份;通过市县脱钩、改革市管县体制,减少行政管理层次;通过增设县级市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承接大部分农村向城市转移人口,并调动地方发展和竞争的积极性,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撤并乡镇是行政区划改革重要举措之一。民政部自1999年起推动撤并乡镇工作,目前已有25个省完成,共撤并乡镇7196个。今年还有6个省、自治区实施这项改革,撤并比例在15%左右。另外,另有部分省市小规模撤并工作今年也将进行,全国撤并乡镇工作预计今年基本完成。接下来,中国还将对规模过小的市、市辖区、县进行适当调整。目前全国20万人口以下的县、市辖区有720个,其中10万人以下的有314个,除少数边疆地区的市、市辖区、县不做变动外,其它地区符合撤并要求的行政区域都应推进这项改革。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建制一般有四个层级,即省→市地州→县→乡镇,而西部少数边远山区在县与乡镇之间还设有县的派出机构———区公所,东中部地区的一些乡镇则在乡镇与村之间设管理区或办事处,形成了五级管理层。管理层次之多,居世界之首。戴均良指出,有些省已经具备了直接领导县的条件,地级管理层可以逐步撤销。目前福建、江苏、浙江以及湖北等省已经激活了试点改革,探索性地赋予县以地级市的管理职能,收到良好效果。分省、缩省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戴均良认为,省的规模过大,既不利管理,对国家长治久安也没好处。从中国国土面积和人口考虑,中国设50个左右省级政区比较合理。戴均良同时强调,缩省虽然有必要,但一定要等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条件成熟时才可以进行。从中国目前国情出发,重新进行大规模分省不现实,既会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行政管理成本。另外,面对升格直辖市的诱惑,内地很多经济发达城市均跃跃欲试。深圳、大连、青岛等市将被升格为直辖市的说法在坊间流传已久,近来呼声渐高。戴均良指出,经济指针并非唯一条件,增设直辖市应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区域布局要合理,新直辖市应该是大的区域里的首位中心城市,有足够发展空间。应与原有直辖市有一定距离,否则浪费资源、增加内耗,抵消和减弱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二是人口不宜少于200万人,否则难以形成区域政治中心的地位,这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效益的基础。三是应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经济总量应高于全国大城市平均值,财政至少能够自给自足,这也是保障中央财政调控能力的要求。一般情况下,这三个条件全部具备才能设立直辖市。此外,如因政治、经济或军事的某种特殊需要,具备其中一项条件的城市也有可能升为直辖市。戴均良指出,中国现行行政区划改革和完善的方向是调整幅度、减少层次、增强活力。而增设直辖市无疑是划小省份、减少层次的最佳模式。据有关统计,从总体上看直辖市的发展速度不仅快于省辖市,而且也大大快于省。如直辖市的GDP是省的平均数的3倍以上。然而,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面积第三的大国,一级政区的数量与其它国家相比明显偏少。如果中国一级政区目标定位在50个左右,那么在现有基础上就可再设16个省级政区。从区域经济中心布局考虑,最少的方案也要增加4个直辖市,即在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各设一个直辖市。戴均良说,增设直辖市可采取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方案,即整体规划全国省级政区布局和直辖市布局,成熟一个设立一个,条件好的副省级市可先行一步。同时,从划小省区的战略需要出发,在地广人稀的西中地区也可培育大中城市,特别是省会以外的特大城市。

5年内实行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总体思路“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创新市制,乡镇自治”是否可观?

这是一个大趋势,对于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精简政府机构,裁撤冗员,让财政收入更少的消耗在政府内部,让纳税人的钱更多的投入教育,投入民生,投入基础设施,投入国防等地方。上述改革思路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

2020行政区划改革

2020行政区划改革

对于2020年的城市行政区划改革很多人还不是非常了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详细说一说这个问题。

中国共划分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合计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中国大陆共有293个地级市、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合计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967个市辖区、387个县级市、1323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合计284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4个直辖市,293个地级市,387个县级市,共有684座城市。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由大到小排列省级(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副省级(副省级城市15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级(地级市、直辖市辖区、直辖市辖部分县)副地级(部分城市)县级(县、县级市、旗、自治县、自治旗、林区、特区、地级市辖区)乡级(乡、镇)说明:1、副省级、副地级一般不算法定地方行政区划;2、地区、盟属于省级政府派出机构,属地级,但一般不算正式行政区划;3、街道办事处、区公所属于地级政府派出机构,属乡级,但一般不算正式行政区划.副省级城市15个。

中国行政区将重新划分中国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4月初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的行政区划改革将在今年年内正式启动,改革方案将于今后两年内完成.改革后,中国设大约50个省级政区,为此至少有4个城市将升格为直辖市。

中国50省级政区规划出台是真的吗

假的,只是学术上的设想,因为中国如此之大的面积,分成三十多个省级并不合理,很多省份的省会不能完全辐射到整个省。所以才有了你来看到的50省的说法,从1949年建国到现在,我们国家的行政区划仅仅是多了个天津市,海南省,重庆市。所以所谓50省区是河南实行的,这些省区时从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成型的(从明朝在到清朝定型)

求1949至今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变化详情

东北地区行政区划重大调整

为了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步伐,党中央、国务院已将沈阳市确定为“十一五”期间新的国家直辖市,根据目前东北地区的状况及现有的行政区划,从未来东北地区的定位来看,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东北地区的核心城市——沈阳市,直辖事在必行!

未来沈阳直辖市,将包括现在的沈阳市、抚顺市和铁岭市。直辖市内将不设地级市只设地级区。

新的沈阳直辖市将包括:和平区(含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含铁西区)、东陵区、苏家屯区、于洪区、新城子区、抚顺区(含抚顺市内四区及抚顺县)、铁岭区(含银州区、调兵山市及铁岭县)、新民市、开原市(含清河区)、法库县、康平县、辽中县、昌图县、西丰县、清原满族自治县和新宾满族自治县。18个县(市)区。其中市辖区9个,县级市2个,县5个。自治县2个。土地总面积达37237平方公里,总人口1200万人。

调整后的沈阳市行政区划,将使“新沈阳”的城市规模达到500—700万城市人口,从而使之成为我国特大都市之一,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城市。

盘点沈阳直辖市

1、主城区——新的和平区、大东区、皇姑区、东陵区、苏家屯区、抚顺区和铁岭区。一流的环境优美的理想居住地,集科研、教育、医疗于一体的科教基地;贯穿清代文化的历史古城区;涉及众多行业、领域的商业发展区及国际金融中心区。

2、沈阳及抚顺区:建成以清代文化历史名城的旅游商贸区;以沈阳故宫和抚顺萨尔浒为主线的清代旅游示范区。

3、浑南新区、铁西新区和道义开发区:建成合资、独资企业密集区;以信息技术产业为重点的高科技发展区;高教基地;新型汽车工业发展区;内联企业发展基地;重特大工业密集区;服务于重特大工业行业的高科技研发与推进区。

4、苏家屯、虎石台、沈阳西部及铁岭北部: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区;农产品深加工区、内联企业发展延展区。

四大旅游特色区:

——以新的主城区(含抚顺区)为主的历史古城特色旅游区。

——以沈阳植物园、怪坡、夏宫、新乐遗址、清福陵、昭陵、918纪念馆为主体的特色旅游及爱国主义教育游。

——以铁岭龙首山、大伙房水库、清河水库、辽代白塔为主体的回归自然游。

——以开原老城、调兵山古城、昌图文化遗址为主体的古城遗址游。

三大交通枢扭区:

1、充分发挥沈阳作为东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沈阳市的铁路密度居全国首位,是东北地区和关内相互交通的必经之路。沈阳北站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站,哈大、长大、沈丹、沈吉、京哈、秦沈客运专线等都以沈阳为交点。

2、沈大、沈丹、沈抚、沈四、京沈、沈山、沈阳环城、环辽宁中部城市群高速公路也都是以沈阳为起点。并与辽宁省各市实现了市市通高速公路的道路网络建设。

3、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与国际、国内众多城市通航。现已开辟众多直飞日、韩、欧洲、美洲及国内航线。东塔机场为沈阳市的军用机场。

为了应对这个变化,辽宁已在全省范围内重新规划布局,将重点上马未划入直辖市地区与沈阳接轨的项目。

新的辽宁省省会:鞍山市(国家早就研究定论,鞍山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经济发展潜力是辽宁所有城市中最理想的选择,最大的问题就是鞍山的环境问题)

新的鞍山市辖:鞍山市和辽阳市。

将包括:铁东区(含铁西区)、立山区(含千山区部分),辽阳区(含辽阳市内四区),海城区(不含腾鳌、南台、西柳及长大铁路沿线以西至与台安县接壤部分)、西柳区、南台区、汤岗子区(含千山区部分)、腾鳌区、首山区(不含辽阳县东部及与辽阳和弓长岭接壤部分地区)、弓长岭区(含辽阳县部分地区)以及灯塔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13个县(市)区。全市土地总面积13982平方公里,总人口580万,使“新鞍山”的城市规模达到200—300万城市人口,进入我国特大城市前列城市,使之促进我国北方辽河流域经济圈的发展。杜钢建再话直辖市

五年后增设逾十?

文/记者 欧阳斌

倘若五年后真有十多个直辖市并立,大陆现有的权力和经济格局将完全改观,数亿人身份认同和发展机遇也将因为这场区划变革发生转变。

2003年9月29日《财经时报》报道:据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说,按照已经"基本定好"的改革方案,条件许可的地方可能实行地方分治,并考虑增设直辖市的数量,直辖市将分中央直辖和省辖两种,同时拟增设副省级直辖市。一批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提出了申请,他们希望在走向"直辖"的过程中扩大区划范围。

中国大陆自1954年设立京、津、沪三个直辖市至今近50年,一直保持直辖市制度的稳定(中间只有两次变动:1958-1966年间,天津曾被撤销直辖市改作河北省省会;1997年因三峡建设需要,重庆被增设为直辖市)。按照大陆现行法律,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由国务院牵头、有关部委参与,在反复调查研究并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择优选择,拟定最佳方案。最后,以国务院总理的名义提出议案,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参与研究人士透露的信息也由此具备权威性。

杜钢建是全国人大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共十六大报告的起草人之一,并参加了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研究。该报道引起震撼性反应,经国内多家媒体转载,"哪个城市将成为中国第五个直辖市"很快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门话题,青岛、苏州等地的市民开始在互联网上庆贺。

然而当本刊记者向杜钢建求证此事时,杜却极力否认自己说过改革方案"基本定好"的话,"地方分治"、"分中央级直辖和省级直辖"、"副省级直辖市"的提法根本不正确,他也没有这样说过,更未表示过增设直辖市是马上会出现的事。"财经时报误解了我的意思",杜钢建声明。

10月13日,记者在杜钢建家中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 你说媒体的信息有误,那么增设直辖市只是媒体在捕风捉影吗?

杜: 并不完全是,现在学者在呼吁,官员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地方一些城市也在驱动。但是真正要增加直辖市还有一个过程,还要细致的研究。不过十六届三中全会并不会讨论这个问题,《财经时报》误解了我的意思。

记: 关于行政区划的改革,中央的进度到底到了哪一步?

杜: 这些问题都还在研究中,现在有媒体说有"基本定好的方案",这并不是我的原话。行政区划的改革一直在做,省级以下的改革做得很多,只是没有被关注。

记: 那么中国直辖市增加是必然的?

杜: 当然了。开始大规模增加大概要在5年之后。哪些城市该直辖、哪些城市不该还要研究,哪些权力该放、哪些权力该收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行政区划的调整会触及利益的重新分配,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但是应该调整的就要调整,在这个问题上要与时俱进。

记: 你说"省辖市"的提法是媒体的误解,那么新增的直辖市全都是中央级直辖市了?大概会增设多少个直辖市呢?

杜: 是的,将要增加的直辖市全部是中央直辖市。现在的地级市就相当于省辖市,我不会提新立"省辖市","副省级直辖市"我同样没提过。至于增设直辖市的数目,现在很难对你说,可以用一个比较来大致说明:中国现在的直辖市太少了,一共才4个,而日本有12个。

记: 地方对设立直辖市是怎样的心态?

杜: 地方上当然很愿意,仅从行政级别上来说,它就和省是平级的了,这就会带来一系列资源和地位的提高。至于省里的心态,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当初立重庆为直辖市的研究进行了好几年,而从动议的第一年起,四川省断掉了对重庆的所有投资和项目投放。

记: 为什么要多设一些直辖市?为什么说设立直辖市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一个重大调整?

杜: 直辖市越多,中央的权限就越大,因为它直接管理的城市多了。现在中央针对某些区域的一些政策很难贯彻,可以说非常困难,问题就在于中央管理的直辖市太少了。同时,直辖市的设立使城市自身的自主权也得到了提高。权限缩小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划,以后应当将权力向中央和城市两端集中,中央增强宏观调控的权限,地方增加自主权,省级行政区划的权力适当地缩小。

我国省一级行政区划的变化不大,长期以来只是设立了重庆直辖市,现在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变化很大,比如长三角、珠三角发展很快,而现有的行政区划、行政级别、行政障碍已经不利于经济的继续发展和资源的综合配置。

欲知详情,请查阅《凤凰周刊》总第127期(订阅电话:0755-25934567)

行政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概述

正在开展试点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工作,是一项政府关于区域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主体功能区划的核心是加强区域开发空间秩序的宏观调控,事关政府关于区域发展与治理行为方式的重要调整与政策转型。因此,与行政区划体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行政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的关系,涉及到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成败,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实践反复证明,一个国家频繁地利用行政区划工具进行区域利益协调或重组,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区域发展的负面效应,损害国家发展大局的稳定。因此,行政区划手段要十分谨慎地使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区域发展矛盾与问题的本质,不在于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而在于政府作为的质量水平。

善于利用行政区划所建构的政府权益体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激活地方政府的活力与质量,协调解决好区域发展问题,是当代政府区域治理艺术的创新。省级主体功能区是省级政府的管辖事务,省级政府既要落实中央政府的区域治理政策,又要治理好辖区内的事务,尤其是跨市、县地区的重大环境与资源开发问题。高度关注大都市、中心城市的治理架构转型与规模扩张问题,是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需要共同关注的战略性命题,也是规范区域开发秩序的战略突破口。

关于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是政治地理学关注的基本命题,也是国家区域治理的最基本手段。

推进地方行政建制体制的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这项工作事关国家与地方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因此,行政区划体制改革一直处于探索与审慎发展的态势。一段时期以来,理论界存在夸大"行政区划刚性约束"负面影响、把中国发展过程中诸多区域性矛盾与问题归结为"行政区划刚性约束形成的所谓制度障碍"的意识倾向。正是这种倾向的蔓延与增长,于是乎,"突破行政区划刚性约束或樊篱"就成为某些理论成果或区域治理方式的"重大创新",频频出现在报刊、网络媒体的新闻之中。正在进行试点的主体功能区划工作,也被一些媒体炒作为一种"突破行政分割"的尝试。但是,要突破的东西没有突破,反而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行政区划是政治地理学关注的基本命题,也是国家区域治理的最基本手段。行政区划作为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空间安排,是国家权益的地方配置。作为一项政治制度,行政区划调整是实现社会大乱到社会大治的铁腕举措,是促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协调或重组区域利益格局的最重要区域管治手段。由行政区划所确定的行政区及其伴生的行政管理体制构成国家政局稳定的政治基础,也是区域治理的最基本功能单元。

时下,"区域"的类型不胜枚举。但作为国家地方管理的基本地理单元却只有一种:行政区。任何国家不可能没有行政区划,大国的治理尤其如此。基于空间治理的视角,只有治辖权主体地位确定的区域才有作为。所谓"圈、轴带、共同体"等,其行为主体具有多元性与不确定性。确定行政区域的建制类型、层级、尺度(规模)、名称以及中心驻地区位选址等工作就是行政区划。由行政区划所构建的行政区是政府作为的最基础平台。政府作为质量的有效性是区域发展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政府作为质量,是克服区域发展问题的最根本途径。

50个省级政区规划出台是否真实(关于中国这个最新的行政区划 到底实行否?)

好了,关于“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探索”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探索”,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