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塞普·迪特里希的人物生平(在监狱里,死刑犯杀死死刑犯是加重刑罚还是立即执行死刑?)
迪特里希本名约瑟夫·迪特里希,大多数军史爱好者更熟悉他的绰号塞普·迪特里希(Sepp Dietrich)。1892年5月2日迪特里希生于德国南部士瓦本的一个小村...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2024年上将判死刑立即执行”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约瑟夫·塞普·迪特里希的人物生平
迪特里希本名约瑟夫·迪特里希,大多数军史爱好者更熟悉他的绰号塞普·迪特里希(Sepp Dietrich)。1892年5月2日迪特里希生于德国南部士瓦本的一个小村。士瓦本是南德意志的一个小邦,但当时已经是巴伐利亚王国的省份。德国二十多年前刚刚由普鲁士统一,当时的“德国人”还是个新生概念,德国人内部的地域观念很重,大致分南部的巴伐利亚人,西部的莱茵兰人,中东部的普鲁士人叁大块。迪特里希家境贫寒,只上过8年学,后离家外出游历,到达北意大利,曾在一家旅馆作过几年杂役,然后一边打工一边流浪经过奥地利和瑞士,在1911年19岁时回到家乡,在一家面包房做工. 1914年一战爆发,迪特里希应征入伍,在巴伐利亚王太子指挥的德国第6集团军里当一名炮手,曾两次负伤,并得过二级铁十字勋章。一战是以堑壕机枪为主的静态战争,交战双方都为怎么突破堑壕防御体系而绞尽脑汁。后来英国人发明了新式武器坦克,而德国则侧重依靠组合传统的兵种,编组精锐的突击队“Sturmtrup”以求得突破。一个典型的突击队营编有步兵、战斗工兵、伴随步兵炮 、堑壕迫击炮等等,当时每个西线的德国集团军都至少编有一个营的突击队。迪特里希就是在战争后期加入突击队担任炮手,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又加入德军中很少的坦克兵,成为一名坦克炮手。这段经历足以让他自豪不已——德国在一战中坦克部队规模非常小,后来二战中德国的著名坦克将领,又有几人在一战中就在一线坦克部队服役,就连德国闪电战的鼻祖古德里安,一战时也仅是通讯军官而已。
德国战败以后,迪特里希复员回家,当了一名警察。与纳粹党后来的宣传相反,迪特里希其实并没有在希特勒身边参加1923年的慕尼黑“啤酒馆政变”,因为直到1927到1928年间,迪特里希才加入纳粹党和党卫队。从他的党徽号是89015号,党卫队编号1177号也可以看出来,迪特里希不能算第一批的纳粹党员或党卫队成员。但是迪特里希一加入纳粹党,就被希特勒所倚重,担任了希特勒的司机兼私人保镖。其中的原因很多,迪特里希本人贫寒的出身,直率而不失幽默的性格,以及一战中的经历,都决定了他对纳粹党的意识形态有一种朴素的认同,而且迪特里希没受过多少教育,智力也不出众,希特勒反而对其更容易信任。
1933年纳粹党上台以后,作为帝国总理府官方警卫队的那部份党卫队扩充了规模,编成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以迪特里希为首。这支警卫旗队挑选标准十分严格:所有士兵必须身高180公分以上,后来标准又提高到184公分,必须对“元首”绝对忠诚,士兵必须证明家庭上溯到1800年没有非雅利安血统,军官必须证明到1750年。1934年,党卫队里的武装部队继续扩充,编成4个旗队,称为“希特勒警卫旗队”,“德意志”,“日尔曼”和“元首”。但因为兵源有限,“元首”旗队稍后才成立。这4个旗队统称为SS-VT,VT是德文verfugungstruppe,大概可以译为特别目的部队,SS-VT就是武装党卫队的前身,后来才正式改称武装党卫队Waffen-SS。这一时期,SS-VT的组织编制和训练都急剧向正规军靠拢,一批国防军军官加入武装党卫队 ,带来了武装党卫队所缺乏的军事经验。值得一提的是,迪特里希本人头脑简单,并不是个“政治动物”,再加上他一战老兵的经历,他更愿意把武装党卫队更多的看作是国防军的一员,而不是普通党卫队的一员。因此他与希姆莱的关系一度紧张,但由于希特勒的信任,希姆莱不得不对其有所容让。
武装党卫队的旗队相当于团。德国并吞奥地利的进军过程中,迪特里希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直属于古德里安的16装甲军。1939年二战爆发,在波兰战役中,德军分费多尔·冯·博克的北方集团军群(下辖库希勒第3集团军和克鲁格第4集团军),伦斯德的南方集团军群(下辖赖歇瑙第10集团军,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第8集团军,李斯特第14集团军)夹击波兰。迪特里希的警卫旗队团一开始隶属于第8集团军的第13军,军长魏克斯后来也晋升为德军元帅,后来又转隶给南方集团军群的机械化主力第10集团军。在波兰战役中武装党卫队暴露出了作战经验不足,训练不足,指挥参谋业务人员缺乏的弱点。警卫旗队尽管装备精良,士气高昂,但开战之后却一再地落后于上级指定的时间表,甚至有短时间被波兰军队包围,而不得不靠国防军部队接应出来的窘境。幸运的是,迪特里希虽然没有指挥一个团必须的参谋工作经验,但他有一个从国防军转过来的优秀参谋长威廉·比特里希。比特里希后来在二战后期接替豪泽尔当武装党卫队第2装甲军军长,在应对英军蒙哥马利的市场-花园作战中表现出色。
在波兰战役中,警卫旗队犯下了虐待俘虏和残杀平民的暴行,这将是大战中武装党卫队一系列暴行中的第一次。不过公允一点讲,武装党卫队所犯下的暴行虽然远多于国防军,但跟普通党卫队中的特别行动队(负责消灭占领区犹太人)和骷髅部队(管理集中营)那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屠杀比起来,远不可同日而语。德军一向以军纪严明而著称,波兰战役以后,对武装党卫队战争暴行的内部调查已经展开,担任占领军总司令的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茨下令逮捕迪特里希,交付军事法庭审判。但在希特勒的干预下,此事最后不了了之。布拉斯科维茨因为此事得罪了希特勒,从此失宠。看一下德军元帅名录就会发现,波兰战役的所有集团军群和集团军司令,都是后来1940年晋升的首批元帅,只有布拉斯科维茨除外。而且布拉斯科维茨后来再也没有晋升为元帅的机会,他后来在西线指挥G集团军群,和盟军作战。
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迪特里希的警卫旗队团编在博克的B集团军群,先征服荷兰 ,然后从北部进攻法军主力。在法国战役中,警卫旗队的表现出色,开始显露出后来成为德军王牌部队的苗头,但也并非完美。进攻荷兰首都鹿特丹时警卫旗队犯过一次严重错误。当时德军向鹿特丹守军下达最后通牒,荷兰军队同意投降,但由于通讯联络中断,已经来不及通知德国空军,因此鹿特丹仍被轰炸。此后德军空降特种部队创建者、空降兵将军斯图登特进城与荷兰军队安排投降事宜,却被冲进城来的武装党卫队警卫旗队误开枪打成重伤!施图登特后来官至上将,在西线指挥伞兵集团军,并曾短时间担任G集团军群司令。
虽然几乎杀死德国最优秀的将军之一,但法国战役中迪特里希和他的警卫旗队的总体表现优异,尤其当迪特里希在敦克尔克接到希特勒暂停前进的命令以后,竟然可以自作主张主动继续进攻,连军长古德里安也吃惊不小(当时A、B两集团军群会合,警卫旗队暂时转隶A集团军群的古德里安19装甲军指挥)。直到战后,迪特里希和古德里安的私人关系都很好,尤其是战后古德里安当了新西德国防军的主要战略理论家,对受审的迪特里希有所帮助。
法国战局结束后,武装党卫队大规模扩充,原先的德意志、元首、日尔曼3个旗队合编成第一个武装党卫队师--武装党卫队第2“帝国”师,豪泽尔担任师长。另外和武装党卫队平行的另一个党卫队独立单位,管理集中营的骷髅部队,也抽调人员组成一个师加入武装党卫队,为武装党卫队第3“骷髅”师,师长是西奥多·艾克。骷髅师因为从师长到士兵原先都没有作战经验,在战斗中的表现比警卫旗队和帝国师都差,要到1942年底才算成熟。另外德国国内的警察也由党卫队控制,从警察中抽调人员编组了武装党卫队第4“警察”师。注意,武装党卫队第1师的番号空缺,这当然是留给警卫旗队的。但当时警卫旗队只是由团扩编成一个机械化旅,旅长仍是迪特里希。
1941年,德军发动东线战事前,先进攻巴尔干半岛,迪特里希指挥警卫旗队旅在李斯特元帅12集团军编成内闪击南斯拉夫和希腊。这一战标志着警卫旗队真正成熟,成为德军的精锐王牌。尤其是警卫旗队作为德军的装甲矛头,大胆穿越地形极为复杂的希腊中部品都斯山脉,突破易守难攻的各个隘口,猛穿猛插,一举切断了希腊西部在阿尔巴尼亚边境与意大利军对峙的希腊军主力和希腊东部威尔逊指挥的英国远征军之间的联系。希腊军队主力被合围,迪特里希代表德国接受希腊军司令官曹拉克格洛将军的投降。然后直取温泉关,迫使英国远征军从海上撤离希腊。此后,警卫旗队升编为武装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步兵师,简称LAH师——Liebstandarte Adolf Hitler。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LAH师在伦斯德元帅的南方集团军群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群编成内,又一次充当先锋角色,并参加了乌曼合围战(乌曼战役)。但随后迪特里希却没有机会参加东线最大规模的基辅合围战(也作基辅战役、基辅包围战、基辅会战和基辅围歼战),而是隶属舒贝特的11集团军向东越过基辅,进攻罗斯托夫。这时候的LAH师已经是德军著名的精锐王牌,不过注意,这时候LAH师还不是装甲师,而是装甲步兵师。1941年7月,迪特里希获颁骑士级铁十字勋章 ,成为德军第40名获此勋章的军官。半年后由于罗斯托夫的胜利,迪特里希在骑士十字勋章上添上了橡树叶,是德军的第41人。
在度过了俄国严酷的冬天以后,武装党卫队第1LAH师,第2帝国师,第3骷髅师撤出战场,运往法国,1942年7月,合编为第一个武装党卫队装甲军,由于是唯一的党卫装甲军,没有数字番号,军长是豪泽尔。同时,LAH师由装甲步兵师改编为装甲掷弹兵师。(附言,LAH师最终于1944年3月改编为装甲师,但那时迪特里希已经不担任师长了)。
党卫装甲军回到东线战场时,已经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曼施坦因元帅奇迹般地避免了德军南翼的总崩溃,正在慢慢地向后撤退,引诱苏军拉长战线。党卫装甲军因为是新锐力量,以主力身份参加了哈尔科夫反击战,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在这里,迪特里希的LAH师又制造了一场屠杀苏军野战医院伤员的暴行。因为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迪特里希于1943年2月在骑士十字勋章上又获得了双剑,是德军第26名获此荣的军官。
1943年苏德战场的重头戏是库尔斯克战役,LAH师是其中的主角,参加了二战中最大规模的坦克战——普罗夫霍夫卡战斗。但迪特里希本人却没有参与其间。因为希特勒决定要编组第二个党卫装甲军,由迪特里希任军长,番号是第1党卫装甲军,而豪泽尔指挥的装甲军则被赋予第2党卫装甲军的番号。所以迪特里希返回法国,任务有两个,一是由LAH师抽调干部,组建新的武装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 二是组建他的军部。从苏德战争爆发,一直到战争结束,迪特里希的参谋长一直是克莱默,此人1941年以前一直是国防军的参谋部军官,拥有丰富的司令部工作经验,正好可以补迪特里希军事专业知识缺乏的弱点。
1943年7月,迪特里希的党卫第1装甲军正式在柏林成立。当时意大利投降,希特勒命令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在前线和盟军作战,让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司令部坐镇北意大利,弹压后方局势,迪特里希的军司令部也被派去隶属于隆美尔。但迪特里希只是坐镇德意边境阿尔卑斯山的布伦纳山口,手下也没有可用的兵力, 是个光杆司令。(LAH师这时已经从俄国调到意大利,但不归迪特里希指挥,而归豪泽尔的第2党卫装甲军)。意大利局势平静以后,隆美尔和迪特里希都去了法国,准备反击预料中的盟军登陆作战。迪特里希的第1党卫装甲军隶属西线装甲集群,下辖武装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第17“伯利钦根”师,和陆军第2装甲师。
迪特里希对隆美尔的关系也值得一提。迪特里希这几年远离希特勒,亲身经历盟军压倒性的兵力、火力和空中优势,所以完全同情隆美尔、伦斯德和其它陆军将领同盟军媾和的想法。隆美尔有没有参加反希特勒的密谋集团,史学界尚无定论,隆美尔被希特勒逼死的,他的参谋长汉斯·斯派达尔是密谋集团成员,战后坚持隆美尔是反希特勒的,这种说法最初被几乎所有史学家采纳,但戴维·欧文在他的隆美尔传记中却提出了质疑。但隆美尔主张与西方媾和是确定无疑的。而有证据显示迪特里希也持相同看法。在诺曼底,迪特里希和隆美尔相互配合,着实让盟军吃了不少苦头,但迪特里希战后对审问他的美军谈起隆美尔时,说“隆美尔是个报纸上的英雄,他根本不懂得坦克战,因为他没有在东线打过仗!他会做的,就是从坦克炮塔探出上半身,挥舞手中的元帅权仗,高喊我是非洲之王!”这评价显然有失公允,反映出德军经历东线战斗的指挥官对没参加过东线作战的同事的轻视心理。
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迪特里希的军下辖武装党卫队希特勒青年团师,国防军装甲教练师(师长是前非洲装甲军参谋长拜尔莱因),国防军21装甲师。后来LAH师也调归他指挥。当时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全部集中在北方英军的地段 ,包括迪特里希的第1,豪泽尔的第2(有SS第9霍亨施陶芬师,SS第10弗隆德斯堡师)两个党卫装甲军,和陆军第47装甲军。当防守诺曼底地区的陆军第7集团军司令多尔曼因心脏病突发死亡时,豪泽尔升任集团军司令,由迪特里希的前参谋长比特里希继任第2党卫装甲军军长。德军的损失虽然惨重,但依靠着娴熟的战斗技巧和诺曼底地区灌木围田的有利地形,还是长时间地阻挡了英军蒙哥马利的所有突破企图。LAH师的魏特曼曾经创造过一辆坦克击溃英军一个坦克营的战例,而这个英军坦克营还是属于在北非号称“沙漠之鼠”的精锐第7装甲师的部队。迪特里希因为成功的防御战而获得骑士十字勋章上的钻石饰,成为第26名获得德军最高军功奖赏“带橡树叶、双剑、钻石的骑士级铁十字勋章”的军官。获得这一奖赏的二战德国军官共有27人,其中元帅有隆美尔,凯塞林,莫德尔和舍尔纳,上将有迪特里希,曼陀菲尔,汉斯·瓦伦丁·胡贝,巴尔克,绍肯,毛斯。其实在此之上,还有“带金橡树叶、双剑、钻石的骑士级铁十字勋章”,不过一共只颁赠了一枚,颁给空军的俯冲轰炸机飞行员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上校。他在二战中共击毁五百多辆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几乎相当于一个苏军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实力。
在这期间,7月20日谋杀希特勒未遂事件对迪特里希影响不大,迪特里希的司令部里有一条直通希特勒大本营的联络热线,第一时间就获悉希特勒还活着。但是随后美军在南方“眼镜蛇”行动获得突破,却彻底改变了西线的态势,美军新投入巴顿的第3集团军,从阿弗朗什向德军防线纵深突进,德军南方的薄弱兵力再也无法维持一条像样的防线。在这一片混乱中,迪特里希于8月代理指挥整个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原西线装甲集群),在法莱兹试图拖住加拿大军的合围攻势,结果法莱兹比南面的阿尔让唐多守了5天,让大批陷入法莱兹-阿尔让唐口袋的德军钻了出来。之后,迪特里希又临时代理负伤的豪泽尔,指挥第7集团军,8月31日终于把第7集团军交代给海因里希·埃贝尔巴赫将军,但埃贝尔巴赫第2天就不幸被英军俘虏,迪特里希又不得不回来代理,直到9月份把第7集团军交给陆军的曼陀菲尔将军。
当西线的混乱局势于9月份告一段落,迪特里希被希特勒召回,组建另一个武装党卫队装甲集团军,番号是SS第6装甲集团军。在这期间,迪特里希利用他跟希特勒的特殊关系,试图为他的私人朋友,因为参加谋杀希特勒集团而被捕的,隆美尔的前参谋长斯派达尔中将说情。尽管没有成功,但斯派达尔在盖世太保狱中的待遇改善了不少。战后已经称为西德军队要员的斯派达尔也投桃报李,替迪特里希申请假释出过力。武装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组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定担任阿登攻势(阿登战役)的主力。为此,集团军下属第1党卫装甲军,军长普里斯Priess,编有SS第1警卫旗队LAH师,师长蒙克Mohnke,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师长克莱默Kraemer。第2党卫装甲军,军长是比特里希,下属SS第2帝国师,师长拉麦丁Lammerding,第9霍亨施陶芬师,师长施塔德勒Stadler,和国防军装甲教练师,师长拜尔莱因。另外还临时借调来了陆军第15集团军的67步兵军。除了正规部队以外,还配备有斯科尔兹内的武装党卫队特种部队和海德上校的陆军空降兵。
迪特里希和他的党卫装甲集团军在阿登战役中的表现相当糟糕,这部份是因为阿登的地形,整个装甲集团军只有5条进军道路,很快就被堵塞,空投到敌后的海德上校的伞兵旅无论如何等不来预定的主力接应,被迫投降。整个集团军只有LAH师的派佩尔团级战斗队有过突破性的进展,这还是因为派佩尔在进攻中缴获了一个美军补给站的燃料才得以继续前进的。但派佩尔的部队和LAH师,党卫第1装甲军军部,迪特里希的集团军司令部的联络却无法沟通,进展情况根本不为上级所知,所以集团军根本没有发展这个突破口。阿登战役的明星由预定的党卫装甲集团军,变成了曼陀菲尔的陆军第5装甲集团军。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客观条件,但迪特里希及其集团军司令部对战役细节的组织安排能力应该批评,象进军路线,通讯联络,燃料配给这些困难,事先都应有所考虑。当海德上校战前因为担心联络不畅,而向迪特里希建议将信鸽作备用联络手段时,迪特里希居然斥责道“你以为我是谁?开动物园的吗?”迪特里希战后曾抱怨说天气也是一个困难,其实他应该感谢糟糕的天气帮助德军避免了盟军在战役头几天的空中轰炸才对。派佩尔特遣队因为孤军突进过远,不得不撤回来,但此前制造了一起屠杀美军战俘的事件。迪特里希,派佩尔等人将在战后因为此事而受判。
阿登战役失败之后,党卫第6装甲集团军被运到匈牙利,隶属沃勒尔的南方集团军群,在巴拉顿湖附近发动对苏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反攻,为此,吉勒Gille的武装党卫队第4装甲军也归迪特里希指挥,包括武装党卫队第3骷髅师和第5维京师。但是迪特里希的反攻和苏军向布达佩斯的总攻迎面相撞,在优势苏军的进攻下不得不撤退。为此希特勒大发雷霆,下令取消武装党卫队警卫旗队师,帝国师,骷髅师,霍亨施陶芬师的臂章。这对在前线苦战的迪特里希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迪特里希获悉这一消息时,整整精神恍惚了一天,嘴里自言自语着“在所有这一切之后,这就是感谢。”他当即下令禁止传达取消臂章的命令,但此事还是通过其它渠道传下去了。传说迪特里希把全部勋章都摘下来退回给希特勒。但迪特里希没有退回勋章。他的佩橡树叶、双剑、钻石的骑士十字章至今还保存在他的长子家里。
匈牙利反攻失败以后,迪特里希的党卫装甲集团军且战且退进入奥地利,在那里向背后的西线美军投降。迪特里希本人向美国第7集团军第36步兵师投降,随即被拘禁。因为阿登战役中武装党卫队屠杀美军战俘事件,迪特里希和下属的军、师、团指挥官都受到审判,结果迪特里希被判处终生监禁,派普尔被判处死刑(但没有执行),参谋长克莱默判了10年,军长普里斯判了20年。这些人都被关在Landsberg城堡服刑,这个城堡监狱就是1923-1924年间希特勒因为啤酒馆政变失败而被监禁9个月,在狱中写《我的奋斗》一书的同一所监狱。德军战犯都没有服满刑期,陆续假释出狱。迪特里希和派佩尔两人是这个监狱的最后两名战犯,于1955年被假释。但1958年,迪特里希又面临西德政府的审判,这次是因为在1934年希特勒清洗罗姆的纳粹冲锋队的“长刀之夜(长剑之夜)”当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次迪特里希被判刑18个月,但因为健康问题,只坐了半年牢就出来了。1966年迪特里希在家中死于心脏病。因为西德政府的纵容,他的隆重的葬礼上聚集了大批前武装党卫队成员,造成很恶劣的社会影响。
如何看迪特里希的军事才能?因为出身的关系,迪特里希对武装党卫队普通士兵的福利很关心,非常容易和士兵沟通,甚至通常在士兵食堂进餐,他在LAH师里的绰号是“老爹”,这在等级分明的德国军队里是不常见的。迪特里希有很好的军事上的common sense,但缺乏指挥参谋专业训练,而且智力无论如何不是他的特长。老资格的德军元帅伦斯德说迪特里希“是个值得尊敬但愚蠢的家伙”,迪特里希本人的战时第1任参谋长比特里希说,为了向迪特里希解释清楚一个大战术问题往往要花很长时间。不过按照德军的军事传统,主官能力不足倒未必是一个太大的问题,只要有一个能力极强而且受到信赖的参谋长即可。象一战时兴登堡就是一个威望崇高的摆设,实际主事的是他的参谋长鲁登道夫。迪特里希战时的参谋长都是能力很强的前国防军参谋部军官,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其不足。诺曼底时期,迪特里希的上司西线装甲集群司令施韦彭堡就观察到“迪特里希在军事上非常依赖他的参谋长克莱默”。事实证明,迪特里希是一个相当称职的团长和师长。但迪特里希的确不适合担任军以上的指挥官,尤其是军以上司令部规模更大,武装党卫队中没有那么多专业人员充实司令部来辅佐迪特里希,他本人的能力就显得相当不够用。迪特里希能够升到集团军司令的高位,主要还是因为他和希特勒的特殊关系。
另外许多德军高级将领的回忆录中都认为武装党卫队缺乏参谋人员和士官,作战伤亡率太高,作战能力值得怀疑,却优先得到人员装备补充,这是资源的浪费。笔者认为这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武装党卫队确实缺乏军事经验,比起国防军部队,初上战场时表现笨拙。即使是警卫旗队这样的超级王牌,也是经过波兰,法国战役之后才成熟的。但另一方面,武装党卫队的王牌部队成熟之后,战斗力是不容置疑的,极高的伤亡率主要因为武装党卫队师作为主力部队担负的都是最艰巨的任务。国防军将领们写回忆录的时候,不免有点酸葡萄的心理在作祟。不过武装党卫队后来扩充到40多个师的规模,后来编成的师团都是杂凑而成,那就谈不上什么精锐了。
在监狱里,死刑犯杀死死刑犯是加重刑罚还是立即执行死刑?
执行死刑是代表国家代表法律来终止罪犯生命,除此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剥夺他人生命,即使对方是死刑犯也不行!
监狱是关押非死刑罪犯的羁押场所
监狱的目的是让罪犯接受教育和劳动改造,从而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而死刑犯属于罪刑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已经失去了通过劳动教育改造重新回归社会的可能性,必须从肉体上将其消灭,以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死刑犯的关押场所一般而言是看守所,而非监狱,因为监狱是劳动改造场所。
死刑犯杀死死刑犯的事不可能发生
对于看守所内的死刑犯,为了防止其自杀、自残或者伤害他人,管教会依法依规为死刑犯佩戴死刑脚镣,这种脚镣一般重达十七八斤,并由镣环和镣链二部分连接构成。
一审法院宣判死刑后,看守所就会加强对于死刑犯的管控措施,管教会将镣环套在死刑犯的脚踝上,镣环上有锁具或者铆钉孔,然后锁住锁具或者将铆钉口砸死,如此死刑犯不能自行取下,脚上如同携带一块石头,自然无法自由行走。脚镣重达十七八斤,镣链又将双脚镣环处连接,死刑犯无法迈大步,且行走时“亦步亦趋”、“咣咣作响”,故不要说跑,行走都困难,自然增加了管理的安全系数。
死刑犯主观恶性极深,社会危害性极大,人身危险性极强,自然是看守所重点管理和监控的对象,除了佩戴脚镣,看守所一般会在关押死刑犯的监室专门安排其他嫌犯进行实时“关注”,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及时“汇报”,或者按动应急处置按钮。
另外,看守所内每个监室都装有无死角监控,有专门负责监控的值班人员24小时关注各监室的实时动态,防止不测事件发生,一般而言即使嫌犯想借机滋事,也没有机会。更不用说两个被戴上脚镣的死刑犯,一方会将对方打死,这样的事情应该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发生。
死刑犯被加重刑罚也就是死刑立即执行!不可能会被判执行两次的
死刑犯杀死死刑犯是加重刑罚还是立即执行死刑
假设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看守所的领导和相关管教肯定脱不了干系,检察机关一定会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没有人会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所以这样的事情还没有听说过。
另外,如果真的发生了,我认为死刑犯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死刑执行的时间,一旦这种事件发生,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需要启动暂停执行死刑的程序,该案件必然要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如果经侦查涉嫌犯罪成立,最高人民法院需要撤销原来核准死刑的裁定,将原来判处死刑的案件发回重审,并与新发生的案件进行并案审理,之后依法做出公平公正的判决。
因为之前的案件已经依法核准死刑,所以无论在看守所内发生的案件如何判决,依据并罚的原则,最终还是死刑无疑,所以不可能存在加重刑罚的情况,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可能多了一项民事赔偿判决项而已。至于立即执行死刑更加不可能,如上所述,因为需要重新立案侦查,原来的核准死刑裁定需要撤销,并与新发生的案件进行并案审理,这个过程将是漫长的。
简单诉讼程序如下:
执行法官层报暂停执行死刑→最高院口头指令暂停执行死刑→公安机关进行初查→初查死刑犯涉嫌犯罪基本成立,并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材料→执行法院根据该证据材料,撰写请求“撤销原死刑核准裁定”,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经研究“撤销原死刑核准裁定”,并将案件发回重审→公安机关依据该裁定,将新发生的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执行法院将新旧两案进行并案审理→再次循环至死刑核准程序。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短则两年,长则三年或更长。刑事诉讼程序极其严格繁杂,死刑核准程序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毕竟人命关天,既快不得,又大意不得,必须依法保障嫌犯的各项诉讼权利,确保死刑程序符合法律规范,确保实体公正。
林森浩的人物事件
2013年4月16日,上海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因急性肝损伤经抢救无效去世。警方通报在学生的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有毒化合物——N-二甲基亚硝胺,2013年4月16日上午,上海警方证实,中毒研究生同寝室的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已被刑事拘留。
林森浩与黄洋均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分属不同的医学专业。
2010年8月起,林森浩入住复旦大学某宿舍楼421室。一年后,黄洋调入该寝室。之后,林因琐事对黄不满,逐渐怀恨在心。
2013年3月29日,林森浩在大学宿舍听黄洋和其他同学调侃说愚人节即到,想做节目整人。
2013年3月31日中午,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林森浩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
2013年4月1日早上,与林森浩同寝室的黄洋起床后接水喝,饮用后便出现干呕现象,最后因身体不适入院。
2013年4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接复旦大学保卫处对黄洋中毒事件报案,上海警方接报后立即组织专案组开展侦查。经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锁定黄洋同寝室同学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当晚依法对林某实施刑事传唤。
2013年4月12日,林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2013年4月16日下午,黄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某某医院去世。
2013年4月19日下午,上海警方正式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
2016年1月8日,“复旦投毒案”的辩护律师 斯伟江、唐志坚从上海市法院方面收到执行死刑前林森浩写给律师的信。落款时间显示,写信日期为2015年12月9日。
给律师写信:中国的法治道路会越走越宽
在这封手写的信中,林森浩写道:非常感谢你们在我案子上的帮助,以及对我生活上的帮助。好人会有好报的,请你们坚信!案子到这个地步,木已成舟,无法挽回,请你们一定释怀,要保护自己,不要做出不利于自己职业、生活的举动,那毫无意义!切记切记!
林森浩还在信中表示,中国的法治道路会越走越宽的,还需要你们(律师)发光发热,祝福你们!
后面的落款为“学生:林森浩”。 嫌疑人行为异常
2013年3-4月,据查嫌疑人林森浩似乎压力较大,表现出对现实的担忧和烦恼,博士考试都没参加。还曾在微博中表示与导师出现不愉快,做好了回家乡工作的打算。
2013年4月8日,被刑拘前发的微博表示,有时挺痛恨医生这个行业,因为“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
嫌疑人故作镇定
黄洋以“急性肝损伤”被送往中山医院后,正在此见习的嫌疑人林森浩亲自为黄洋做B超检查,还告诉黄洋:没有什么事。其后还亲自带着水果前去看望过。
黄洋的父亲在儿子入院后,从重庆赶到上海,当晚与嫌疑人同住一寝室,未发现任何异常。黄爸爸去黄洋寝室拿东西,嫌疑人林森浩还熟练地指给他,哪些是黄洋的东西。还有一次,嫌疑人林森浩骑自行车碰见黄爸爸,特意下车询问黄洋有没有好转。
“我一直到昨天,才晓得投毒的是那个我见过的林同学。”黄爸爸说,“我们根本没有想到是他做的,我到现在也没想通是为什么?”黄洋换过好几次寝室,2012年才和嫌疑人一起住进了现在这间寝室。
嫌疑人露出尾巴
2013年4月9日,黄洋的一位师兄孙某收到了一个陌生人发来的短信,提醒注意一种化学药物。孙某马上将情况告诉了黄洋的导师,查询了校内的医学论文资料,发现该药物的小白鼠实验症状与黄洋此前症状十分相似,相关实验论文的作者正是林森浩。
嫌疑人毒物来源
对于使黄洋中毒的毒物N-二甲基亚硝胺的来源,据查是从医院影像中心的实验室中获取,这种药品就是实验室用来做小鼠模型试验的,嫌疑人是这方面的半个专家,嫌疑人之前曾做过用小白鼠试用这种药的试验,写过相关的七篇论文。
案发后,警方曾带嫌疑人到实验室指认现场。而此前实验室的内部会议曾通报,这种药物在半年前和几天前都被发现少了分量。“虽然实验室规定药物不能带出去,但如果想带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
犯罪动机和目的
法院判决书认定,嫌疑人是因琐事而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人。嫌疑人投毒,心理是有愤怒和不满的。这与嫌疑人嫉妒、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和处理人际关系及情绪调节能力低有关。具有这些不良因素的人在生活中容易遭遇挫折,而挫折往往使他产生愤怒、怨恨、敌视等消极情绪体验,并长时间难以排除,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受到一点哪怕很小的事情的刺激,就会情绪发作,导致行为失控而作案,伤害被害人。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法院认为,被告人林森浩为泄愤采用投放毒物的方法故意杀人,致被害人黄洋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依法应予惩处。被告人系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又曾参与用二甲基亚硝胺进行有关的动物实验和研究,明知二甲基亚硝胺系剧毒物品,仍故意将明显超过致死量的该毒物投入饮水机中,致使黄洋饮用后中毒。在黄洋就医期间,被告人又故意隐瞒黄洋的病因,最终导致黄洋中毒死亡。
法院宣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涉事双方父母都泪洒庭审现场。被告人父亲表示会上诉。
一审判决后,由复旦大学177名学生联合签名的《关于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请求信》寄往上海市高等人民法院,随之一起的还有另外一份《声明书》。建议给被告人一条生路,让他洗心革面,并在将来照顾受害人黄洋的父母。 2014年12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再审复旦投毒案。 庭审持续13小时,到晚上11时30分左右二审结束。法官宣布休庭,择日宣判。
2015年1月8日上午,上海市高等人民法院对“复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故意杀人上诉一案进行公开宣判时,公诉方认为,事实清楚,定罪准确,希望法庭能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该案诉讼代理人代表表示,希望维持一审判决 。
上海市高等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林森浩故意杀人上诉一案进行公开宣判:裁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死刑判决将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为什么要刺杀伊藤博文?
今年3月26日,是朝鲜义士安重根就义九十六周年,这天,韩朝将在大连共同发掘安重根遗骨,是双方纪念朝鲜半岛光复60周年的一个合作项目。
安重根1879年出生于朝鲜海州,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刺杀了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和吞并朝鲜半岛计划的主要策划者、曾四度出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1910年3月26日,年仅31岁的安重根在中国大连的旅顺监狱被日本关东都督府高等法院判处绞刑,英勇就义。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一贯认为是朝鲜爱国人士的一次自发性的报复活动。另外一次就是1932年4月29日尹奉吉等在上海暗杀侵华日军总司令白川大将,那一次幕后有王亚樵,甚至国民政府支持,安重根行刺究竟有没有幕后人物?
与暗杀白川这种军人不同,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可以说影响了亚洲甚至世界历史。从日本的角度,出身贫寒、五尺之躯心雄万夫的伊藤博文是民族英雄,明治维新的功臣之首。正是在他的推动下,日本迅速成为列强之一。甲午战争他居功甚伟。但是和其他人不同,伊藤博文属于日本的稳健派,尽管他是首任韩国总监,可是反对日韩合邦,认为合并是长期的问题。
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的五十年间,日本的兴衰可以说和扩张有关。日俄战争中正式吞并朝鲜,然后不断蚕食东三省。九一八拿下东三省,最后是卢沟桥全面入侵中国。偷袭珍珠港后横扫南洋和东南亚,然后开始走向失败。日美对抗中日本不敌的原因是日本的工业体系不如美国,而根本原因是日本扩张太快,占领的地区只是作为原料地,而没有经过长期的发展成为一体化的工业体系。当美国的战争机器全速运转起来,日本基本上是依靠本土的力量,不仅存在规模问题,而且劳力缺乏,无法进行大规模工业发展,占领区能够提供大量的原料,可是由于本土的生产能力限制,不能转化为军需品,导致丢掉了战争。
如果按伊藤博文的策略,日本进行稳健的扩张,先经营几十年台湾朝鲜,然后再缓缓蚕食东三省,然后图其他。这样这些新占领的地区工业和经济发展起来,日本整体的实力就会大幅度的增长,这些地区的人力资源也可以被充分利用,是有可能成为和美国一较短长的强大帝国的。而伊藤博文死后,日本的侵略步伐越来越大越来越狂妄,超出了自身的极限,其败在所难免。伊藤博文可以说是日本的智慧和大脑,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对中国对朝鲜都是千秋功业。
举世皆知的这次行刺有何谜团?其实就是谁指使支持安重根行刺?是不是仅“高丽复仇团” 所为?日本人将这个当众行刺而且供认不讳的刺客在大连关押了四个月才处决,究竟是希望得到什么东西?这次行刺发生在哈尔滨,虽然是中国领土,可是当年哈尔滨居民以俄国为主,作为俄政府雇员的铁路员工及家属达10万之众。中国人集中在傅家甸,还有少数日本人。清朝在哈尔滨最高官员是外务府指派的负责海关的道台。东清铁路是俄国人的,火车站是俄国人的地盘,行刺是在俄国势力范围。现存的照片上,可以看到车站戒备森严,安重根身怀凶器,竟然能轻易地冲过两排俄国士兵,来到伊藤博文面前连开三枪,如果是个人行为,未免太容易了。
安重根事后交代,本来想在路上行刺,因为怕连累中国官吏,所以才选在俄区动手。行刺,机会千载一时,目的是主要的。不在容易下手、机会较多的沿途下手,而选择戒备森严的车站,仅仅是为了不连累无辜,这个理由很难令人信服。即便是在中国境内下手,日方最多也就是责怪中方护卫不周,慷慨赴死之人干吗考虑这么周全?
安重根杀伊藤博文是因为他是朝鲜国灭的元凶,在朝鲜,伊藤博文是事实上的高丽王,出入森严,没有下手的机会。到日本行刺更不可能。伊藤博文到哈尔滨这次,确实是个良机。那么,伊藤博文为什么要来哈尔滨?
伊藤博文到哈尔滨是和俄国财政部长会面的,人家从圣彼得堡千里迢迢的来到俄国势力的尽头,伊藤博文肯定要赶到哈尔滨去见他。两国四年前刚刚一场大战,这时候为什么安排这样一次会面?
日俄的这次会面的确事出有因。此前不久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来东北考察铁路。回去以后,美国国务院即提出东三省铁路中立计划。哈里曼早在1905年利用日俄战争的机会,企图染指日本所有的南满铁路,可惜因为日本政府的暗算而功亏一篑。其后,又通过唐绍仪继续此事,但是因为光绪和慈僖相继逝世,唐绍仪的靠山袁世凯被撤职,计划又流产了。现在美国和清廷遥相呼应,提出这个铁路中立计划,不仅针对日本的南满铁路,也针对俄国的北满铁路。俄日忧心忡忡,这才决定各自派出大臣在哈尔滨会晤。俄方为财政大臣,日方则为人在朝鲜的伊藤博文。野心勃勃的哈里曼与1909年9月9日去世了,失去了这个强有力的推动者,这个东三省中立计划最后流产,其唯一的效果是使伊藤博文离开朝鲜,命丧哈尔滨。
其实哈里曼的建议不算新鲜,清廷在此之前也收到一份大同小异的文案,是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呈报的,向徐世昌作出这个建议的人叫施肇基。施肇基是从晚期到民国的一位风云人物,中国外交界的柱石之一。他是留美幼童,毕业与康奈尔大学,是清政府里的留美派。施肇基是唐绍仪的侄女婿,后来出任唐内阁的交通和财政总长。哈里曼很可能通过唐绍仪和他建立联系,并采纳了他给徐世昌的建议。
施肇基此时的官职正是哈尔滨道台,全称吉林西北路兵备道兼滨江关监督,力荐他出任这个职务的正是唐绍仪。伊藤博文因为他的建议而远道而来,到达的正是他坐镇的滨江关,这绝对不是巧合。
这一天,施肇基表现得从容不迫。施肇基在早年回忆录中写道:“伊藤之案起于美国铁路大王游历东三省之后。当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在东三省考察铁路回美后,美外交部即发表东省铁路中立计划,此与余前向徐督所提说贴大同小异。俄日两国闻知此事,颇为忧急,力谋抵制办法,于是俄派财政大臣日派伊藤博文会于哈尔滨,商议对策。”
这一段明确交代了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他本人,接下来是迎接伊藤博文:“余查悉伊藤到站日期,及其专车停住地点后,即派卫队一排往迎。东清铁路派卫队两排由俄领事率领到站迎候。余因事先得知下车地位,故中国仪仗队所在地点较俄队为接近。”
这一段透露了施肇基事先之周密,抢在俄国人前面占据了有利地形,让俄国卫队站到了欢迎人群处,而且很可能在现场制造一点混乱,使安重根能够安全地混进来。接下来是事情经过:“伊藤下车时,余与握手寒喧毕,即陪同检阅仪仗队。伊藤行过中国队伍,即与俄领事周旋,然后检阅俄国仪仗队。在其检阅俄队时,有一高丽人在俄兵两排之间,日韩欢迎人群中走出,以枪击伊藤,连放数弹,直至伊藤之头垂到旁立之俄国财政大臣手臂时始止。旋又以其枪中余弹两丸击伊藤身旁之日本领事,其人臂上受伤,但未致命。高丽刺客旋为俄兵所执,乃连呼高丽万岁,此高丽刺客即永垂史册之高丽义士安重根也。”
永垂史册,是施肇基这个现场目击者和事件处理官员对安重根的评价,已经足以说明他的态度和他扮演的角色,也就是他视杀伊藤为义举。从道理上来讲,施肇基是中方在哈尔滨最高长官,日本的大臣在自己的辖区被杀,对他来说有失职的责任,为什么如此盛赞刺客?
伊藤被刺后,施肇基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事出,余派人到傅家甸电报局,传令今日电报只许收存,不许发放。同时电告外务部:在此案调查清楚全案报部之前,请勿发表任何文件。若有人问及此事,政府千万不可有‘ 保护不周’之道歉语句,贻日人以口实。”
紧急事件突发,伊藤生死不知,俄日乱成一团,施肇基最先做的是封锁消息,并且让北京统一口径,其后他获得安重根口供。“余查此口供非常确实,乃撰一报告电达外务部,并代撰英文通讯一篇备外务部校北京日本英文版发表。该通讯在北京刊出之后,余始解傅家甸电报局‘扣电’之禁令,其所积压之各国通讯电稿,乃纷纷发出。故此次中国官方之文报,为此案之最先报道。对于刺客口供记叙甚详,各国报纸争先转载。日人查其口供确系真实,对我报道无法辩驳,故日方对此案迄无抗议。”
时年32的施肇基手法老练之及令人拍案叫绝,对此事件中国政府的对策完全是他一人所为,封电、发表口供和事件经过、官方文报、各国转载,世界各国的报道全出自他一人之手,步步为营从容不迫,最后木已成舟,让人觉得好象是按部就班。
施肇基为人低调不张扬,后人只知他在外交上的经历。弱国无外交,施肇基的作为自是不显。可是此人决非等闲之辈,是所谓敢做敢当之人。一年后哈尔滨鼠疫流行,蔓延东三省,俄日借机争东北主权,一时从西伯利亚到上海二千里路告急。危难关头,清廷中唯施肇基挺身而出,力荐当时籍籍无名之辈伍连德出任东三省防疫钦差,并承担在北京协调和支援。百日之内,伍连德在关外,施肇基在中枢,两人担起天下兴亡。施肇基回忆录中寥寥几笔,在伍连德笔下触目惊心。施肇基一方面要争取从摄政王到大臣们的支持和批准,一方面得周旋于各国之间,还要为伍连德协调同东北地方官的关系以及和防疫队伍中洋医生的矛盾。特别是在获得中国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焚烧尸体的圣旨这件连伍连德都绝望的事情上,施肇基的才能非同寻常。施肇基对控制东北大鼠疫功劳不在伍连德之下,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正是敢做敢为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同时深思熟虑游刃有余的施肇基导演了刺杀伊藤博文这个震惊世界、意义深远的大事件,不连累中国官吏也是他的意思,可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等举世震惊的大手笔,决非施肇基一人敢为的,他只是具体执行者,背后必定另有其人。这个其人可以联想到他的长辈,也是留美幼童、时任奉天巡抚的唐绍仪。从哈里曼和唐绍仪谋求南满铁路,到哈里曼采纳施肇基的铁路中立计划,说明这里面少不了唐绍仪。
唐绍仪的发迹始于朝鲜,正是在那里,作为税务官的唐绍仪被驻朝鲜大臣袁世凯赏识,出任其书记官,成为袁的文胆。1901年受袁举荐出任天津海关道,从此青云直上。通过唐绍仪,袁世凯周围聚集了一批以留英美和广东籍为主的文官。施肇基和袁世凯关系也甚好,1905年出洋考察时发现伍连德这个奇才,回国后推荐给袁世凯。袁世凯当即将陆军军医学堂协办(副校长) 的聘书寄到大马槟榔屿,而且虚位以待伍连德在欧洲完成进修。陆军军医学堂总办由陆军军医司司长徐华清兼任,所以伍连德是军医学堂的真正负责人。由此可见袁世凯对施肇基的信任。袁世凯和唐绍仪相交于朝鲜,也同患难于朝鲜,他们的仇人正是伊藤博文。
1884年,年少英发的袁世凯平定朝鲜内乱,一举成名,不久被解职。次年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签署天津条约,双方同时撤兵,同时要求惩办袁世凯,李鸿章采用折中办法,以私人行文戒饬。伊藤博文后来四次组阁,加快与清朝争夺朝鲜。袁世凯复出后俨然朝鲜太上皇。十年后甲午战争爆发,北洋军水陆齐败,袁世凯名列败将之一。
伊藤博文与袁世凯因为朝鲜而成水火之势,有国仇也有个人恩怨。后来唐绍仪在天津当寓公时,一次酒醉,把内幕告诉伍连德。袁世凯平定朝鲜内乱后,日方也派伊藤博文到朝鲜,双方明争暗斗,朝鲜王室在两强中周旋,角力的地点之一就是王宫内的舞会上。舞会上有舞女表演朝鲜民族舞蹈,一次同样是寡人有疾的伊藤博文与袁世凯同时看中一名舞女,一番争夺后,袁世凯赢得佳人青睐,携美人而去。好色的伊藤博文引为奇耻大辱,当夜电东京上侵朝策,日本吞并朝鲜的步伐骤然加快,才有后来的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
袁世凯首次解职的第一条罪状就是私养官妓,伊藤博文在天津强硬要求惩办袁世凯也事出与此。后来伊藤博文出任朝鲜统监,为了巴结他,朝鲜王室在王宫内举行舞会。可是以好色出名的伊藤博文居然拂袖而去,并留诗一首:花明柳暗春三月,昌德宫中太极亭,娼妇何知军国变,无心歌舞不堪听。20年往事,伊藤博文歌舞不堪听。袁世凯则小站练兵,十年磨剑,联络在朝旧部,时刻不忘甲午。
冲冠一怒为红颜,伊藤博文与袁世凯这对东亚双雄之间,有无法解的国仇家恨。1909年,伊藤博文意气风发,而袁世凯闲居彰德养寿园,心灰意冷,哪里能料到两三年后能取清廷而代之?报仇只能出此下策。因此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幕后,就是袁世凯。
人生难得几回醉,1909年10月26日,彰德养寿园里一个落寞的英雄大醉长歌。
在那些逝去的岁月里,有些人是值得我们牢记和感激的,九十六年前血热大连沃土的安重根就是其中之一。
老年人为什么不适用死刑
近年来,不知是媒体导向还是事实就是如此,国内关于老年人犯罪的报道屡见不鲜,而其中某些案件的恶劣程度令我这个成年人震(xian)惊(mu)不已。
而我国对于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审判时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对老年人犯罪从轻处理以及“免死”规定,有的人担心会引发老年人犯罪案件增加,甚至出现老年人恶性犯罪;有的人认为虽应从轻处理,但对老年人从轻处理的年龄门槛应设置提高,并且不能豁免死刑。
甚至有观点认为老年人就应该被从轻处理,具体理由如下:
一是我国刑法自古就有“尊老恤老”的渊源。早在西周时期,我国法律就规定凡是年老健忘者,除非自己亲手杀害他人,否则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免除刑罚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律规定“老幼犯罪减免刑罚”。春秋时期的《周礼》规定,凡是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犯罪都可以予以减免。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封建成文刑法《法经》规定,凡是犯人不满十五岁或者超过六十岁,则可以减免刑罚。汉朝时期的法律也规定了“恤刑原则”,对老年人犯罪一般情况都给予减免。到了唐朝时期,由于法律更加的儒家化,所以针对老年人犯罪的刑罚也就更加的宽松,除非触犯十恶,否则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得到减免的。由此可见, “尊老恤老”是我国重要的刑法思想,前人对老年人从轻处罚的年龄段一般是年满60周岁,从轻幅度也比较大,值得我国刑法立法时借鉴。
二是我国法律明文规定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与国际上将65周岁的通常做法不同,我国界定60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生部也规定,60岁以上的人为老人。我国历来称60岁为“花甲”,并规定这一年龄为退休年龄。此外,我国地处亚太地区,这一地区规定60周岁以上为老年人。因此,刑法修正法对老年人犯罪从轻处罚的年龄门槛规定为年满60周岁更为妥当。
三是老年人再犯率极低。社会学和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及有关犯罪统计都表明,人进入老年期之后,身心功能逐渐衰弱,体能和精力显著减退,加之社会阅历丰富,许多事都看开了,所谓“六十而耳顺”,因而其犯罪率大大低于中青年人,严重犯罪率就更低。那些担心从轻处罚和免死规定会导致老年人犯罪上升的想法是杞人忧天。立法者规定对老年人从轻处罚,重点是在预防犯罪,体现的是一种司法文明和人文关怀。因为确实存在老年人犯罪,对老年人从轻处罚才有必要和意义,试问,如果将年龄门槛提升到80周岁或90周岁以上,那么规定对老年人从轻处罚又有何意义?因为高龄老人犯罪寥寥无几。
这样的处罚意义何在?老年健忘者的从轻处罚似乎可以被归结为精神原因上。老年人再犯率低下的原因,在我看来是因为来不及罢了。
请问希特勒私人卫队指挥官是谁
迪特里希是德国党卫军最重要的将领之一,而且与希特勒本人有特殊的关系,
在纳粹运动早期就是希特勒的私人保镖。
迪特里希的本名叫约瑟夫.迪特里希,大多数军史爱好者更熟悉他的绰号泽普.
迪特里希?(Sepp?Dietrich)?。此人1892年5月2日生于德国南部士瓦本的一个小村里
。士瓦本是南德意志的一个小邦,但当时已经是巴伐利亚王国的省份。德意志帝国二十多年前才由普鲁士统一,一般来说,"德国人"还是个新生概念,德国人内部的
地域观念也很重,大致有南德的巴伐利亚人,西部的莱茵兰人,中东部的普鲁士人
那么叁大块。迪特里希家里很穷,只上过8年学,然后就离家外出游历,去?北意大
利,曾在一家旅馆作过几年听差,然后一边打工一边流浪经过奥地利和瑞士,在19
11年19岁时回到家乡。
很多二战史书都提到迪特里希在1911-1914年间作过屠夫,那是根据迪特里希本
人?战后给审问他的美军的说法,但实际上迪特里希那时对他早年的生活回忆很多都
不可靠,?此?为?一?例?(另外两个例子后边会提到)。他的传记作者Messenger查了
当地的纪录,显示迪特里希这叁年实际上是在一家面包房工作,大概迪特里希希望
"屠夫"的职业给人们留下tough的印象吧。
1914年一战爆发,迪特里希应征入伍,在巴伐利亚王太子指挥的德国第6集团军
里?当一名炮手,曾经在西线两次负伤,并得过二级铁十字勋章。一战是以堑壕机枪
为主的静态战争,交战双方都为怎么突破堑壕防御体系伤透了脑筋。后来英国发明
了新式武器坦克,但德国一方则侧重依靠组合传统的兵种,编组精锐的突击队"Stu
rmtrup"以求得突破。一个典型的突击队营编有步兵,战斗工兵,伴随步兵炮?,堑
壕迫击炮等等,当时每个西线的德国集团军都至少编有一个营的突击队。迪特里希
在战争后期加入了突击队当炮手。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又加入德军中很少的坦克兵,
成为坦克炮手。迪特里希后来对他的美军审问者吹嘘说他一战时是德国骑兵。其实
他一战当坦克兵的经历很可以让他自豪的--德国在一战中坦克部队规模非常小,想
想后来二战中德国的着名坦克兵将军,有几个在一战中就在一线坦克部队服役了呢?
就连德国闪电战的鼻祖古德里安,一战时也就是通讯军官而已。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以后,迪特里希复员回家,加入了右翼民兵组织"自由军"(F
reikorp),?而他的正式职业是警察。与纳粹党后来的宣传相反,迪特里希其实并没
有在希特勒身边参加1923年的慕尼黑"啤酒馆政变",因为直到1927到1928年间,迪
特里希才加入纳粹党和党卫队。从他的党徽号是89015号,党卫队编号1177号也?可
以看出来,迪特里希其实不能算第一批的纳粹党员或党卫队成员。但是迪特里希一
加入纳粹党,就被希特勒看重,当了他的司机兼私人保镖。其中的原因很多,迪特
里希本人贫穷的出身,直率而不失幽默的性格,以及当兵和参加右翼民兵的经历,
都决定他对纳粹党的意识形态有朴素的认同,而且迪特里希没受过多少教育,智力
也不出众,希特勒反而对这种人更容易信任。
1933年纳粹党上台以后,作为帝国总理府官方警卫队的那部份党卫队扩充了规
模,编组成"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以迪特里希为首。这支警卫旗队挑选标准十
分严格:所有士兵必须身高180公分以上,后来标准又提高到184公分,必须对"元?
首"绝对忠诚,士兵必须证明家庭上溯到1800年没有非雅利安血统,军官必须证明?
到1750年。1934年,党卫队里的武装部队继续扩充,编组成4个旗队,称为"希特勒
警卫旗队","德意志","日尔曼"和"元首"。但因为兵源有限,"元首"旗队稍后?才
成立。这4个旗队统称为SS-VT,VT是德文?verfugungstruppe,大概可以译为特别目
的部队,SS-VT就是党卫军的前身,后来才正式改称党卫军?Waffen-SS.?这一?时期,
SS-VT的组织编制和训练都急剧向正规军靠拢,一批国防军军官加入党卫军?,带来
了党卫军所缺乏的军事经验。有两个人特别值得一提。一个是保罗。豪泽尔,退役
的德军中将,加入党卫队以后先开办党卫队军官学校,不久就被任命为SS-VT总监,
此后一直是党卫军第一人。他是党卫军第一个师长,军长和集团军司?令,后来在西
线当G集团军群司令,是党卫军将领中职务最高的。另一个是斯坦因?纳,加入党卫
军以前是总参谋部的教育总监,后来在二战中当过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在党卫军
职务最高的3个人中,迪特里希是唯一一个没有当过德军总参谋部军?官的人,但是
作为希特勒的"近卫军统领"却最受到信任。迪特里希和党卫队总首脑希姆莱的关系
也很有意思。迪特里希本人头脑简单,并不是个"政治动物",再加上他一战老兵的
经历,他更愿意把党卫军更多的看作是国防军的一员,而不是普通党卫队的一员。
再加上平时直接听命于希特勒,不免有点恃宠而骄,这就不免跟希姆莱发生矛盾。
好在希姆莱眼见迪特里希在希特勒身边的地位,也还退让叁分。迪特里希跟第叁帝
国其它的核心人物的关系大致都不错,象施佩勒,鲍曼,戈培尔。没有具体的资料
显示迪特里希跟戈林打过很多交道。
党卫军的旗队相当于团。德国并吞奥地利的进军过程中,迪特里希的"希特勒警
卫?旗队"直属于古德里安的16装甲军。1939年二战爆发,在波兰战役中,德军分博
克?的北方集团军群(下辖库希勒第3集团军和克鲁格第4集团军),伦斯德的南方集团
军群(下辖莱歇瑙第10集团军,布拉斯科维茨第8集团军,李斯特第14集团军)夹击?
波兰。迪特里希的警卫旗队团一开始隶属于第8集团军的第13军,军长魏克斯后来?
也晋升为德军元帅,后来又转隶给南方集团军群的机械化主力第10集团军。在波兰
战役中党卫军暴露出了作战经验不足,训练不足,指挥参谋业务人员缺乏的弱点。
警卫旗队尽管装备精良,官兵士气也高,但开战之后却一再地落后于上级指定的时
间表,甚至有短时间被波兰军包围,不得不靠国防军友邻部队接应出来的窘境。另
外党卫军士兵过于trigger?happy,?见到什么都先开枪后说话,浪费大量?弹药,这
是新兵经验不足的典型表现。所幸波兰战役总体上德军是摧枯拉朽,很快就取得了
压倒的胜利,所以党卫军总算没有出太多的洋相。还有一点幸运的是,迪特里希虽
然没有指挥一个团必须的参谋工作经验,但他有一个从国防军转过来的优秀参谋长
比特里希。比特里希后来在二战后期接替豪泽尔当党卫军第2装甲?军军长,在应对
英军蒙哥马利的市场-花园作战中表现出色,着实让英国空降兵吃?了苦头,那就是
**"遥远的桥"讲的那一战。
在波兰战役中,警卫旗队犯下了虐待俘虏和残杀平民的暴行,这将是大战中好
几次类似暴行中的第一次。不过公允一点讲,党卫军部队所犯下的暴行虽然远多于
国防军,但跟普通党卫队中的特别行动队(负责消灭占领区犹太人)和骷髅部队(管?
理集中营)那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屠杀比起来,远不可同日而语。德军毕竟是正规军?
队,讲究军纪严明的,波兰战役以后,对党卫军战争暴行的内部调查已经展开,担
任占领军总司令的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茨下令要逮捕迪特里希,并交付军?事
法庭。但在希特勒的干预下,此事当然不了了之。布拉斯科维茨因为此事得罪了希
特勒,从此失宠。看一下德军元帅名录就知道,波兰战役的所有集团军群和集团军
司令,都是后来1940年晋升的首批元帅,只有布拉斯科维茨除外。而且布拉斯科维
茨后来再也没有晋升为元帅的机会,他后来在西线指挥G集团军群,和盟?军作战。
1940年的法国战局中,迪特里希的警卫旗队团编在博克的B集团军群,先征服荷
兰?,然后从北部进攻法军主力。在法国战局中,警卫旗队的表现不错,开始显露出
后来成为德军王牌部队的苗头,但也并非无懈可击。进攻荷兰首都鹿特丹时警卫旗
队出过一次大洋相。当时德军向鹿特丹下达最后通牒,荷兰军队同意投降,但由于
通讯联络中断,已经来不及通知德国空军,因此鹿特丹仍被轰炸。此后德军空降兵
将军施图登特进城与荷兰军队安排投降事宜,本来一切顺利,却不料被在一片混乱
中冲进城来的党卫军警卫旗队开枪打成重伤!施图登特后来官至上将,在西线指挥
伞兵集团军,并曾短时间担任G集团军群司令。
事故归事故,但法国战局中迪特里希和他的警卫旗队的表现总体还算是出色,
尤其当迪特里希在敦克尔克接到希特勒暂停前进的命令以后,竟然可以自作主张主
动继续进攻,连军长古德里安也吃惊不小(当时AB两集团军群会合,警卫旗队暂时?
转隶A集团军群的古德里安19装甲军指挥)。直到战后,迪特里希和古德里安的私人
关系都很好,尤其是战后古德里安当了新西德国防军的主要战略理论家,对受审的
迪特里希有所帮助。
法国战局结束后,党卫军大规模扩充,原先的德意志,元首,日尔曼3个旗队合
编?成第一个党卫军师--党卫军第2"帝国"师,豪泽尔当师长。另外和党卫军平行的
另?一个党卫队独立单位,管理集中营的骷髅部队,也抽调人员组成一个师加入党卫
军,番号党卫军第3"骷髅"师,师长是骷髅部队的首脑艾克(此人1943年在东线飞机
失事身亡,也有说是被苏军击落的)。骷髅师因为从师长到士兵原先都没有作战?经
验,在战斗中的表现比警卫旗队和帝国师都差,要到1942年底才算成熟。另外德国
国内的警察也由党卫队控制,从警察中抽调人员编组了党卫军第4"警察"师。?注意,
党卫军第1师的番号空缺,这当然是留给警卫旗队的。但当时警卫旗队只是?由团扩
编成一个机械化旅,旅长仍是迪特里希。
1941年,德军发动东线战事前,先进攻巴尔干半岛,迪特里希指挥警卫旗队旅
在李斯特元帅12集团军编成内闪击南斯拉夫和希腊。这一战才真正标志警卫旗队的
成熟,可以称为德军的精锐王牌了。尤其是警卫旗队作为德军的装甲矛头,大胆穿
越地形极为复杂的希腊中部品都斯山脉,突破易守难攻的各个隘口,猛穿猛插,一
举切断了希腊西部在阿尔巴尼亚边境与意大利军对峙的希腊军主力,和希腊东部威
尔逊指挥的英国远征军之间的联系。希腊军队主力被合围,迪特里希代表德国接受
希腊军司令官曹拉克格洛将军的投降。然后直取温泉关,迫使英国远征军从海上撤
离希腊。此后,警卫旗队升编为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步兵师,
简称LAH师?Liebstandarte?Adolf?Hitler.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LAH师在伦斯德元帅的南方集团军群克莱斯特第1装甲
集?群编成内,又一次充当先锋角色,并参加了乌曼合围战。但随后迪特里希却没有
机会参加东线最大规模的基辅合围战,而是隶属舒贝特的11集团军向东越过基辅,
进攻罗斯托夫。这时候的LAH师已经是德军精锐王牌了,不过注意,这时候LAH师还
不是装甲师,而是装甲步兵师。1941年7月,迪特里希获得骑士级铁十字勋章?,成
为德军第40名获此勋章的军官。半年后由于罗斯托夫的胜利,迪特里希在骑士十字
勋章上添上了橡树叶,是德军的第41人。
在渡过了俄国严酷的冬天以后,党卫军第1LAH师,第2帝国师,第3骷髅师撤出
战场,运往法国,1942年7月,合编为第一个党卫军装甲军,由于是唯一的党卫装甲
军,没有数字番号,军长又是豪泽尔。同时,LAH师由装甲步兵师改编为装甲掷弹 兵师。曾经有网友问过我德军装甲掷弹兵师的编制,这里附上LAH师由装步师改编 为掷弹兵师时所添加的单位。计有:师坦克营扩编为含2个坦克营的装甲团,每个 坦克营3个普通坦克连,一个虎式重坦克连,一个装甲工兵连。另外师还有两个掷 弹兵团,每个团是3个装备装甲运输车的装甲步兵营。另有一个炮兵团,含4个营,2个装备105毫米大炮,1个150毫米大炮,另一个两种炮兼有。当然,LAH师是德?军
重点装备师,比一般的陆军掷弹兵师装备要好,不过从此也可以看出,掷弹兵师和
装甲师的主要区别是在坦克团和步兵团的数量上。(附言,LAH师最终于1944年3月改
编为装甲师,但那时迪特里希已经不担任师长了)。
党卫装甲军回到东线战场时,已经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曼施泰因元帅奇迹般地
避免了德军南翼的总崩溃,正在慢慢地向后撤退,引诱苏军拉长战线。党卫装甲军
因为是新锐力量,以主力身份参加了哈尔科夫反击战,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在这里,
迪特里希的LAH师又制造了一场屠杀苏军野战医院伤员的暴行。因为哈尔?科夫战役
的胜利,迪特里希于1943年2月在骑士十字勋章上又获得了双剑,是德军?第26名获
此荣誉的军官。
1943年苏德战场的重头戏是库尔斯克战役,LAH师是其中的主角,打了那场二战
中?最大规模的坦克战,普罗夫霍夫卡战斗。但迪特里希本人却没有参与其间。因为
希特勒决定要编组第二个党卫装甲军,由迪特里希任军长,番号是第1党卫装甲军?,
而豪泽尔指挥的装甲军则被赋予第2党卫装甲军的番号。所以迪特里希返回法国?,
任务有两个,一是由LAH师抽调干部,组建新的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二
是组建他的军部。从苏德战争爆发,一直到战争结束,迪特里希的参谋长一直是克
莱默,此人1941年以前一直是国防军的参谋部军官,拥有丰富的司令部工作经验,
正好可以补迪特里希军事专业知识缺乏的弱点。
1943年7月,迪特里希的党卫第1装甲军正式在柏林成立。当时意大利投降,希
特勒命令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在前线和盟军作战,让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司令部坐
阵北意大利,弹压后方局势,迪特里希的军司令部也被派去隶属于隆美尔。但迪特里希只是坐阵德意边境阿尔卑斯山的勃伦纳山口,手下也没有可用的兵力,?是?个
光?杆?司令?。?(LAH师这时已经从俄国调到意大利,但不归迪特里希指挥,而归豪泽尔的第2党卫装甲军)。意大利局势平静以后,隆美尔和迪特里希都去了法国,准
备反击预料中的盟军登陆作战。迪特里希的第1党卫装甲军隶属西线装甲?集群,下
辖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第17"伯利钦根"师,和陆军第2装甲师?。
看一下迪特里希对隆美尔的关系是很有意思的。因为迪特里希这几年远离希特
勒身边,又亲身经历盟军压倒性的兵力,火力,和空中优势,所以完全同情隆美尔,
伦斯德和其它陆军将领同盟军媾和的想法。隆美尔有没有参加反希特勒的密谋集团,
这史学界尚没有定论,隆美尔是被希特勒逼死的,他的参谋长斯派达尔是密谋集团
成员,战后坚持隆美尔是反希特勒的,这种说法最初被几乎所有史学家采纳,但戴
维。欧文在他的隆美尔传记中却提出了质疑。但隆美尔主张与西方媾和确实是肯定
无疑的。而有证据显示迪特里希也持相同看法。在诺曼底,迪特里希和隆美尔配合
得不错,但迪特里希战后对审问他的美军谈起隆美尔时,说"隆美?尔是个报纸上的
英雄,他根本不懂得坦克战,因为他没有在东线打过仗!他会做的,就是从坦克炮
塔探出上半身,挥舞手中的元帅权仗,高喊我是非洲之王!?"。这评价显然有失公
允,但反映德军中从东线打出来的指挥官瞧不起没在东线作?过战的同事的情绪。
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迪特里希的军下辖党卫军希特勒青年团师,国防军装甲教练师(师长是前非洲装甲军参谋长拜尔莱因),国防军21装甲师。后来迪特里希的
老部队LAH师也调归他指挥。当时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全部集中在北方英军的地段?,
包括迪特里希的第1,豪泽尔的第2(有SS第9霍亨施陶芬师,SS第10弗隆德斯堡师),
两个党卫装甲军,和陆军第47装甲军。当防守诺曼底地区的陆军第7集团军司令多尔
曼因心脏病突发死亡时,豪泽尔升任集团军司令,由迪特里希的前参谋长比特里希
继任第2党卫装甲军军长。德军的损失虽然惨重,但依靠着娴熟的战斗?技巧和诺曼
底地区灌木围田的有利地形,还是长时间地阻挡了英军蒙哥马利的所有突破企图。
LAH师的魏特曼曾经创造过一辆坦克击溃英军一个坦克营的战例,而?这个英军坦克
营还是属于在北非号称"沙漠之鼠"的精锐第7装甲师的部队。迪特里?希因为成功的
防御战而获得骑士十字勋章上的钻石饰,成为第26名获得德军最高军功奖赏"带橡树
叶,双剑,钻石的骑士级铁十字勋章"的军官。获得这一奖赏的二战德国军官共有2
7人,其中元帅有隆美尔,凯塞林,莫德尔和舍尔纳,上将有迪特里希,曼陀菲尔,
胡贝,巴尔克,绍肯,毛斯。其实在此之上,还有"带金橡树叶,双剑,钻石的骑士
级铁十字勋章",不过一共只颁赠了一枚,给空军的俯冲?轰炸机飞行员鲁德尔上校。
据说此人在二战中曾击毁五百多辆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几乎相当于一个苏军近卫
坦克集团军的实力。他尽管只剩下一条腿却还在继续升空作战,而且居然在战争中
幸存了下来。这是题外话了。
在这其间,7月20日谋杀希特勒未遂事件似乎对迪特里希的影响不大,迪特里希
的?司令部里显然有一条直通希特勒大本营的联络热线,第一时间就获悉希特勒还活
着。但是随后美军在南方"眼镜蛇"行动获得突破,却彻底改变了西线的态势,美军
新投入巴顿的第3集团军,从阿弗朗什向德军防线纵深突进,德军南方的薄弱兵?力
再也无法维持一条像样的防线。在这一片混乱中,迪特里希俨然成了个救火队长。
迪特里希于8月代理指挥整个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原西线装甲集群),在法莱兹试图
拖住加拿大军的合围攻势,结果法莱兹比南面的阿尔让唐多守了5天,让大?批陷入
法莱兹-阿尔让唐口袋的德军钻了出来。之后,迪特里希又临时代理负伤的?豪泽尔,
指挥第7集团军,8月31日终于把第7集团军交代给埃贝尔巴赫将军,但埃?贝尔巴赫
第2天就不幸被英军俘虏,迪特里希又不得不回来代理,直到9月份把第7集团军交给
陆军的曼陀菲尔将军。
当西线的混乱局势于9月份告一段落,迪特里希被希特勒召回,组建第一个党卫
军?装甲集团军,番号是SS第6装甲集团军。在这其间,迪特里希利用他跟希特勒的
特?殊关系,试图为他的私人朋友,因为参加谋杀希特勒集团而被捕的,隆美尔的前
参谋长斯派达尔中将说情。尽管没有成功,但斯派达尔在盖世太保狱中的待遇改善
了不少。战后已经称为西德军队要员的斯派达尔也投桃报李,替迪特里希申请假释
出过力。
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组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定担任阿登攻势的主力。为此,
集?团军下属第1党卫装甲军,军长普里斯Priess,编有SS第1警卫旗队LAH师,师长蒙
克Mohnke,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师长克莱默Kraemer。第2党卫装甲军,军长是比
特里希,下属SS第2帝国师,师长拉麦丁Lammerding,第9霍亨施陶芬师,师长施塔
德勒Stadler,和国防军装甲教练师,师长拜尔莱因。另外还临时借调来了陆?军第
15集团军的67步兵军。除了正规部队以外,还配备有斯科尔兹内的党卫军特种部队,
和海德上校的陆军空降兵。
迪特里希和他的党卫装甲集团军在阿登战役中的表现相当糟糕,这部份是因为
阿登的地形,整个装甲集团军只有5条进军道路,很快就被堵塞,空投到敌后的海德
上校的伞兵旅无论如何等不来预定的主力接应,被迫投降。整个集团军只有LAH师 的派普尔团级战斗队有过突破性的进展,这还是因为派普尔在进攻中缴获了一个美军补给站的燃料才得以继续前进的。但派普尔的部队和LAH师,党卫第1装甲军军部,
迪特里希的集团军司令部的联络却无法沟通,进展情况根本不为上级所知,所以集
团军根本没有发展这个突破口。阿登战役的明星由预定的党卫装甲集团军,变成了
曼陀菲尔的陆军第5装甲集团军。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客观条件,但迪特?里希及其集
团军司令部对战役细节的组织安排能力应该批评,象进军路线,通讯联络,燃料配
给这些困难,事先都要考虑到。当海德上校战前因为担心联络不畅,而向迪特里希
要信鸽作备用联络手段是,迪特里希居然说"你以为我是谁?开动?物园的吗?"。迪
特里希战后曾抱怨说天气也是一个困难,其实他应该感谢糟糕的?天气帮助德军避免
了盟军在战役头几天的空中轰炸才对。派普尔特遣队因为孤军突进过远,不得不撤
回来,但此前制造了一起屠杀美军战俘的事件。迪特里希,派普尔等人将在战后因
为此事而受到审判。
阿登战役失败之后,党卫第6装甲集团军被运到匈牙利,隶属沃勒尔的南方集团
军?群,在巴拉顿湖附近发动对苏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反攻,为此,吉勒Gille的党
卫军第4装甲军也归迪特里希指挥,包括党卫军第3骷髅师和第5北欧海盗师(又译维
京师)。但是迪特里希的反攻和苏军向布达佩斯的总攻迎面相撞,在优势苏军的?进
攻下不得不撤退。为此希特勒大发雷霆,下令取消党卫军警卫旗队师,帝国师,骷
髅师,霍亨施陶芬师的臂章。这对在前线苦战的迪特里希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
当迪特里希获悉这一消息时,整整精神恍惚了一天,嘴里念叨"在所有这一?切之后,
这就是感谢。"他当即下令禁止向下传达取消臂章的命令,但此事还是通?过其它渠
道传下去了。有传说迪特里希曾气得把他获得的全部勋章仍到了一个尿壶里,又有
说迪特里希把全部勋章都摘下来退回给希特勒。尿壶的事无从查证,但迪特里希的
确没有退回勋章。他的佩橡树叶,双剑,钻石的骑士十字章至今还保存在他的长子
家里。
匈牙利反攻失败以后,迪特里希的党卫装甲集团军且战且退进入奥地利,在那
里向背后的西线美军投降。迪特里希本人向美国第7集团军第36步兵师投降,随即被
拘禁。因为阿登战役中党卫军屠杀美军战俘事件,迪特里希和下属的军,师,团指挥
官都受到审判,结果迪特里希被判处终生监禁,派普尔被判处死刑(但没有执行),
参谋长克莱默判了10年,军长普里斯判了20年。这些人都被关在Landsberg城堡服?
刑,这个城堡监狱就是1923-1924年间希特勒因为啤酒馆政变失败而被监禁9个月,
在狱中写"我的奋斗"一书的同一所监狱。德军战犯都没有服满刑期,陆续假释出狱。
迪特里希和派普尔两人是这个监狱的最后两名战犯,于1955年被假释。但1958年,
迪特里希又面临西德政府的审判,这次是因为在1934年希特勒清洗罗姆的纳粹冲锋
队的?"长刀之夜"当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次迪特里希被判刑18个月,但?因为健康问
题,只坐了半年牢就出来了。1966年迪特里希在家中死于心脏病。因为西德政府的
纵容,他的隆重的葬礼上聚集了大批前党卫军成员,造成很恶劣的社会影响。
如何看迪特里希的军事才能?因为出身的关系,迪特里希对党卫军普通士兵的
福利很关心,非常容易和士兵沟通,甚至通常在士兵食堂进餐,他在LAH师里的绰号
是"老爹",这在等级分明的德国军队里是不常见的。迪特里希有很好的军事上的common?sense,但缺乏指挥参谋专业训练,而且智力无论如何不是他的特长。老资格
的德军元帅伦斯德说迪特里希"是个值得尊敬但愚蠢的家伙",迪特里希本人的战时
第1任参谋长比特里希说,为了向迪特里希解释清楚一个大战术问题往往要?花很长
时间。不过按照德军的军事传统,主官能力不足倒未必是一个太大的问题,只要有
一个能力极强而且受到信赖的参谋长即可。象一战时兴登堡就是一个威望崇高的摆
设,实际主事的是他的参谋长鲁登道夫。迪特里希战时的参谋长都是能力很强的前
国防军参谋部军官,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其不足。诺曼底时期,迪特里希的上司西线
装甲集群司令施韦彭堡就观察到"迪特里希在军事上非常依赖他的?参谋长克莱默"。
事实证明,迪特里希还是一个相当称职的团长和师长。但迪特里?希的确不适合担任
军以上的指挥官,尤其是军以上司令部规模更大,党卫军中没有那么多专业人员充
实司令部来辅佐迪特里希,他本人的能力就显得相当不够用。迪特里希能够升到集
团军司令的高位,主要还是因为他和希特勒的特殊关系。?
最后我再补充一点其实我个人最推崇的是装甲迈克好了,关于“2024年上将判死刑立即执行”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2024年上将判死刑立即执行”,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