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宪权的主体人民通过哪一机关行使制宪权(我国的制宪权主体是什么)
社会主义国家,制宪权的主体是人民,制宪权属于人民所有,为了制定宪法,需要成立制宪机构,如制宪会议、国民会议、立宪会议等,制宪机关由公民选举产生,我国的制宪机关为...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我国制宪权的主体是谁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我国制宪权的主体是谁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制宪权的主体人民通过哪一机关行使制宪权
社会主义国家,制宪权的主体是人民,制宪权属于人民所有,为了制定宪法,需要成立制宪机构,如制宪会议、国民会议、立宪会议等,制宪机关由公民选举产生,我国的制宪机关为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1.制宪权:
(1)主权行为,在逻辑上先于国家,主体是国家主权的所有者,使国家权力合法化。
(2)法国学者西耶斯在其著作《第三等级是什么》一书中首先提出并系统阐述制宪权理论,他认为“唯有国民享有制宪权”。
(3)社会主义国家,制宪权属于人民所有,为了制定宪法,需要成立制宪机构,如制宪会议、国民会议、立宪会议等。
我国的制宪权主体是什么
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宪法关系主体是依据宪法规范直接参与宪政活动的政治实践主体,是宪法权利和宪法义务的直接承担者和直接行使者。纵观世界各国的宪法规范,权利义务承担者的范围十分广泛,公民、外国人、法人、国家、民族、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都在某个或某几个领域享受权利、承担义务,但宪法关系的基本主体则是公民与国家。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制宪权和修正权的关系
一般而言制宪权决定国家权力的性质,在国家政权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无论宪法怎么进行变化,都不发生制宪权的变化问题,而只存在修宪权行使问题,从实质上说,制宪权是国际权力的源泉,而修宪权是一种派生性的国家权力。
社会主义国家制宪权的主体是人民,制宪权属于人民所有,为了制定宪法,需要成立制宪机构,如制宪会议、国民会议、立宪会议等,制宪机关由公民选举产生,我国的制宪机关为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宪法上军事权条款的含义、发挥规范功能,必须首先分析和挖掘军事立宪的一般理论。具体来说就是对相关权力规范的基本范畴、制度原则、内在原理进行分析。
在规范层面是以权力分工制衡来达成立宪目标的技术手段。依据各个环节的不同性质,将武装力量的领导、管理、决策等职权分别赋予不同的国家机关,每个机关都需要其他机关的支撑和配合,能够在保障军事效率的前提下防范绝对利益的主导、促进武力沿着宪法的轨道运行。
百度百科-制宪权
人民网-党大还是法大,习近平用宪法回答
宪法的制定机关
法律分析:
中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而制宪机关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体人民享有制宪权,是制宪主体,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享有制宪权,而是制宪机关。一、 人民主权原则。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一般表述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无产阶级在创建无产阶级政权过程中,批判性地继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对人民主权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二、 基本人权原则。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同样也在宪法中确认了基本人权原则。在措辞上,社会主义宪法并未直接使用“人权”一词,但宪法中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实质上就是对基本权利的确认。三、 法治原则。四、 权力制约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衍生问题:
宪法与普通法律关系?
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第一,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一般法律的内容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宪法是制定一般法律的依据。第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打胎算病假还是事假
法律分析: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而制宪机关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体人民享有制宪权,是制宪主体,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享有制宪权,而是制宪机关,是制完权的具体行使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我国的制宪主体和制宪机关是甚么?
我国的制宪主体是全体人民,制宪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于每年第一季度举行,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
今天关于“我国制宪权的主体是谁”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相关推荐
-
河南房产租赁合同纠纷解决途径 工程造价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
导读 : 河南房产租赁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主要包括协商、调解和诉讼三个阶段在出现纠纷时,双方首先应尝试通过友好协商解决问题,这是最为经济和快速的方式如果协商未果,可以申请至社区、行业或专业的调解机构进行调解调解人员会帮助双方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若调解仍无法解决纠纷,则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将依...
2025-04-06 669 -
河北企业借贷纠纷的证据寻找方法 民间借贷纠纷证据具有法律效力吗
导读 : 在处理河北企业借贷纠纷时,寻找证据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首先,应当系统地收集和整理所有相关的借贷合同、还款凭证等书面文件,这些都是最直接的证据其次,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查询对账单和资金流水,以便清楚了解资金的流向和金额情况如果对方不配合提供证据,可以申请法院进行调查取证,包括要求银行提供转账记录或询问相关人员...
2025-04-06 469 -
承德市未成年人抚养费支付方式 未成年子女抚养费标准
导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和地方性法规,承德市未成年人抚养费的支付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抚养费可以定期支付,也可以一次性支付,这通常由双方协商确定,若无法达成一致则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裁决其次,抛养费的支付可以采用银行转账、现金等形式,但建议选择能够提供凭证的方式,以便于日后追溯...
2025-04-06 126 -
二手房验房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房屋继承有哪些步骤
导读 : 二手房验房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购买二手房之前,建议进行详细的房屋验房验房是指由专业人员对房屋的结构、设备设施和相关文件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房屋处于可售和适用状态第一步,外观检查这包括查看房屋的外墙是否有明显裂缝或霉斑,这些可能表明房屋存在结构问题同时,还要看看门窗是否正常关闭,有无损坏或老化的情...
2025-04-06 533 -
离婚后抚养费筹集困难如何应对 低保户属于一般困难还是困难
导读 : 离婚后抚养费筹集困难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对: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49条和1050条,如果支付抚养费的一方确实遇到经济困难,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抚养费的金额或期限其次,如果一方完全无力支付,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51条,申请减轻或者免除抛养费义务此外,《中华人民共和...
2025-04-06 652 -
撰写借条的指南 不用利息的借款借条怎么写
导读 : 撰写借条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其合法有效:1.明确双方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及住址;2.清晰注明借款金额,用阿拉伯数字和大写字母并行书写,以防止金额被擅自更改;3.明确借款期限,包括具体的起止日期,避免模糊不清;4.规定借款利息率,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不得超过年利率L...
2025-04-06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