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证券承销团(第014讲 发行承销:投资市场上的“婚介中心”)
在我国,大宗股票和部分国债的发行也经常采用承销团形式。承销团的结构取决于发行规模、发行地区和上市地区的选择。当发行规模较小,且仅在一个国家发行、上市,那么仅选择...
在我国,大宗股票和部分国债的发行也经常采用承销团形式。
承销团的结构取决于发行规模、发行地区和上市地区的选择。当发行规模较小,且仅在一个国家发行、上市,那么仅选择该国家的一些承销商组成承销团就够了。当发行规模很大,并且在几个国家同时发行、上市时,那么就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组成多个承销团。
承销团的发起者为承销证券的主承销商,一般由实力雄厚的大型证券经营机构充当。发起者的任务包括:
(1)组建承销团。
(2)代表承销团与发行者签订承销合同和有关文件。
(3)决定承销团内各成员的承销份额。
(4)负责组织签订内部成员的合同和有关文件。
(5)选择证券分销商和零售商。
(6)负责稳定发行市场的证券价格。
在选定承销团成员后,承销团发起者应负责签订成员间的分销协议,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分销协议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本次证券发行和担保情况的介绍。
(2)分配各成员推销的证券数量及应得报酬。
(3)各成员应承担的职责。
(4)各成员保证推销其份额的许诺。
(5)承销团及其合同的终止时间。
与单个机构进行证券承销相比,承销团方式具有很多优点:
(1)承销团司突破单个机构的规模限制,能够满足大额证券发行的需要。
(2)承销团由数量众多的机构组成,可以分散包销发行风险。
(3)多个成员促销可加快证券发行速度。
《证券法》第32条规定:“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证券票面总值超过人民币五千万元的证券,应当由承销团承销。承销团应当由主承销商和参与承销的证券公司组成。”
什么是证券承销团拓展阅读
第014讲 发行承销:投资市场上的“婚介中心”
证券的发行承销是投资银行最吸引眼球和最赚钱的核心业务之一。发行承销的英文是“underwrite”,“under”就是“在下面”,“write”就是“写”,可以衍生为“支持与承诺”的意思。
某种意义上,发行承销和媒人的介绍撮合很类似。一边是企业要筹集资金,一边是投资者想投资赚钱,但双方不了解,一个有信用的中间人进行沟通介绍,撮合资金匹配,这就是投行的支持和承诺。
投行:企业和投资者的“婚姻中介”
发行承销的各个程序环节可以理解成投行帮助企业“嫁出去”的过程。尽职调查,就是投资银行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相当于媒人查女方家底;路演,其实就是投资银行帮企业掌握市场上的信息,相当于了解哪家愿意出聘礼、哪家条件合适,然后把姑娘好好地包装一下去各家做宣传;承销团,其实就是多家投行机构共同担任承销人,相当于一个媒人担心实力还不够,邀请其他媒人一块来替姑娘站台;至于发行价格,就是证券卖给初始投资者时的价格,相当于替姑娘要聘礼,这个分寸拿捏很需要技术,聘礼太高男方不乐意,聘礼太低女方会觉得吃亏。
好投行和好媒人一样,能够将一个企业更好地“嫁”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对企业进行包装、怎么和监管层沟通、怎么扬长避短地进行表述,都是投行功力的体现。
“六个核桃”算是家喻户晓的饮料,那个魔性的广告曾经铺天盖地出现在电视、公交车等各处。从财务数据上看,这家企业盈利能力不错:母公司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的净利润是27亿元人民币,是同期A股上市公司平均利润的3倍。但奇怪的是,这家企业从2011年开始冲击上市,经历5次失败,直到2017年才取得上市资格。
凭业绩而言,这样的企业算市场上的“靓女”,为什么会出嫁得这么辛苦呢?分析一下证监会针对其招股说明书的意见,我们就会发现监管层主要有两个顾虑。
一是上市有“圈钱”的嫌疑。“六个核桃”计划募集33亿元资金用于营销网络和市场的开发。但财务数据显示,上年度企业的净利润是27亿元,股东还分红24亿元,企业不仅没有银行贷款,而且还购买了47亿元的理财产品。监管层认为,如此良好的财务状况,企业根本不需要钱,上市筹资有圈钱嫌疑。
二是持续盈利能力存疑。企业95%以上的收入来自核桃乳,监管层认为企业的产品过于单一,而且过度重视营销、轻研发,担心其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
但其实如果换个角度诠释,财务状况好意味着信用能力强、偿债能力强,“圈钱跑路”的风险就很低。至于产品单一,也可以看作“主营业务集中突出”。所以,“六个核桃”的这些特点既可以理解为弱点,也可以理解为优势,关键看怎么跟监管层诠释和沟通。
另一些企业则和“六个核桃”形成鲜明对比。比如由中信证券承销的大理药业,从2014年到2017年,业绩连续3年下滑,但却在2017年7月一次性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成功上市。还有中泰证券承销的华瑞电器,只生产一个叫电机转向器的产品,在当时累计净利润没有达到3000万元的上市标准的情况下,因为对“业绩下滑”给出了合理解释,对“企业未来业绩能够实现增长”进行了充分的证明,成功地说服监管层,所以也一次性通过审核,成功上市。
不同企业的不同命运,虽然原因很复杂,但和投行的“包装能力”确实有很大关系。从2014年IPO(首次公开募股)重启以来,99家券商对3152家公司服务了IPO申请。其中,有些券商服务过100家以上企业,还保持了90%以上的过会率,也有些券商仅仅服务数家公司,其过会率还低于70%。
注册制和核准制孰优孰劣
截至2020年3月,A股市场实行的是核准制(除了科创板外),欧美以及大部分国家上市则是实行注册制。
在注册制下,上市融资成功与否的决定权主要在市场。监管机构主要对企业报送的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审查。也就是说,监管层只管文件中的信息披露是不是准确,至于这家企业是好是坏,由市场自己决定。
核准制则不一样,监管部门不仅要对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还要对企业进行实质审查,剔除那些不好的公司。也就是说,监管部门会对上市企业的质量进行把关,充当“市场质检员”的角色。
两种不同制度导致监管权力不一样:在欧美国家及我国香港地区等金融市场上,监管部门只对企业是否充分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负责;而中国的监管层在企业上市中被赋予了生杀予夺的大权。但监管是个抽象概念,最后实施监管的还是人,而人对企业的判断会带有主观性。更准确地说,在注册制下,企业主要应对的是“制度”;而在核准制下,企业主要应对的是“人”。所以在核准制的大背景下,投行对监管层的沟通能力、对监管意图的理解和把握必然显得更重要。
俗话说,美女是“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打扮”。企业上市更是这样。尤其在中国这种僧多粥少的融资环境以及监管权力边界更宽的条件下,投行做“媒人”的能力不同,经常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思考题
你能否列出投行发行承销和媒人的三个相似之处?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证券承销团(第014讲 发行承销:投资市场上的“婚介中心”)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