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交通肇事逃逸罪(发现发生交通事故离开现场不属于肇事逃逸,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逃逸罪(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行为人没有造成上述严重后...

交通肇事逃逸罪(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更多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的内容,我们小编一一为大家详细解答,欢迎浏览。

交通肇事逃逸罪(发现发生交通事故离开现场不属于肇事逃逸,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逃逸罪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行为人没有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的,则不应认定该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仅能作为治安处罚的从重情节考虑。

(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笔者所说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果行为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而装作不知道,逃离事故现场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当然,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接受法律处理,否则,如果行为人一逃便杳无音信,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4)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我国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并不是单指的当场逃逸,也包括事后逃逸,关键是看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与社会危害性,交通肇事后,虽及时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但在之后却畏罪逃跑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量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逃逸罪拓展阅读

交通肇事逃逸罪(发现发生交通事故离开现场不属于肇事逃逸,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发现发生交通事故离开现场不属于肇事逃逸,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未发现发生交通事故离开现场不属于肇事逃逸,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王某驾驶货车在凌晨2点左右经过路口时,好像听到异常声响,但并不确定,于是他减速靠边停车,然后下车到车后向后张望,因为事发深夜,下着小雨,灯光昏暗,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同时查看车辆也未发现有剐蹭痕迹。于是王某认为自己车辆并未发生事故,可能是自己听错了,于是驾车离开现场,后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而被刑事拘留。

王某交通事故致一人重伤,在排除其他违法行为的情况下,认定王某行为涉嫌交通肇事罪,必须有证据证实其行为符合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情形。要求嫌疑人在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主观上有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客观上有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二者同时具备。

1、对事故发生没有明知。本案中王某对发生交通事故没有明知,在主观上更没有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故意,据王某陈述案发系深夜,且下着小雨,王某驾驶货车在超车过程中。因为当时正值深夜,王某不可能预见到会有行人出现,由此可以认定王某并对发生交通事故没有明知,既然不知道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那么其离开现场行为也不能认定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

同时相关鉴定文书也显示事故现场没有制动刹车的痕迹,因此也说明王某当时没有感觉到发生交通事故。

2、没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王某下车之后,后边陆续有车辆驶过,没有任何一辆车向王某提示发生交通事故,王某也未发现有人在现场,这些迹象进一步强化了没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判断。其下车观察后,没有看到任何交通事故的痕迹和现场,于是驾车离去,此行为不能认定为逃离事故现场。

因此王某没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在不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离开事故现场,其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不符合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入罪条件,因此王某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3、从情理上讲,王某也不会逃离现场。事故车辆投有巨额保险,足以支付事故赔偿,王某作为司机并非车主,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不符合常理,对其有百害而无一利。其没有逃离现场的动机,没有为车主减少损失而致自身于犯罪的旋涡,作为一名驾驶车辆多年的老司机,其非常清楚逃逸的后果,不具有逃逸动机。本案不能采取客观归罪的思维,仅仅依据停车查看等行为,而因果关系倒置,倒推出逃离现场的故意。

二、该事故是否由有王某驾驶车辆造成存疑,证据不足

王某驾驶的车辆与被害人驾驶的自行车是否发生接触?发生剐蹭?被害人是在未接触的情况下因倒地,还是因碰撞倒地,没有证据证实,鉴定也没有明确的论述,仅以货车前保险杠右侧有刮蹭痕迹,不能证实系与被害人车辆发生碰撞造成。

在审查批捕阶段,检察官接受了辩护律师的不批准逮捕法律意见,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


以上就是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罪(发现发生交通事故离开现场不属于肇事逃逸,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