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3、行为人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法规的行为
4、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重大事故(区别于一般交通事故)
犯罪与刑罚:
一般情形:三年以下或拘役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额30万以上;
4、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证驾驶机动车的;
(3)明智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而驾驶的;
(4)明智无牌证或已报废机动车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加重情节: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交通肇事构成犯罪,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交通肇事未发生严重后果而逃跑的不属于本罪的加重情节,可作为行政处罚的加重情节考虑;
2、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全部或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同等责任的;
(3)造成财产直接损失,负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额六十万以上的。
七年以上: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指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注意:
1、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2、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3、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二百三十三条等规定定罪处罚。(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他人冒险作业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过失致人死亡)
以上就是华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交通肇事罪的知识介绍,如果您还有更多的疑问,可以咨询蓝箭律师网专业刑事律师,也可以通过委托蓝箭律师网律师来尽快解决自身的法律困境。
交通肇事罪拓展阅读
交通肇事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逃逸:要知道自己已经交通肇事,如果不知道自己已经交通肇事进行逃逸的,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
1.甲开车当场撞死乙,并导致丙重伤,之后逃逸,急救人员五分钟后赶来,对丙进行救治,但抢救无效死亡。
甲撞死乙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对于将丙撞成重伤,负有救助的义务,但是由于丙得到了及时的救助仍然死亡,故甲对丙不构成逃逸后致人死亡;丙的死亡与甲的行为构成因果关系,甲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情形。
2.甲开车撞死乙,并导致丙轻伤,甲逃逸,丙昏迷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甲撞死乙构成交通肇事罪,甲逃逸不作为导致丙得不到救助而死亡,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甲对丙得死亡负责,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3.甲开车将丙撞成轻伤,甲逃逸,丙得不到及时救助死亡。
甲的先前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司法解释规定,造成重伤后逃逸的才构成交通肇事罪,此时的不救助导致丙死亡,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逃逸致人死亡属于法定升格刑,属于量刑情节,使用该情节的前提是构成了交通肇事罪,那么此时甲对丙构成遗弃罪。如果此时甲将丙转移至山洞后丙死亡的,此时是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4.甲撞乙重伤致其昏迷,甲逃逸,乙因得不到及时救助死亡。
甲重伤乙且逃逸,此时已成立交通肇事罪,而后不救助行为导致乙死亡的,属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情形。此时应考虑后面的死亡结果是用给交通肇事罪还是升格条件,因前面行为已经成立了交通肇事罪,故死亡结果不用对成立该罪名进行补充,故用于后面的升格情形,即交通肇事逃逸不救助致人死亡。死亡结果要么用于成立条件要么用于升格刑条件。
5.甲撞乙重伤,不救助逃逸,乙又被后面丙车辆碾压。
此时甲重伤乙逃逸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此时肇事逃逸行为已经用于成立交通肇事罪了就不能再用于评价后面逃逸的升格刑;丙碾压乙的行为不异常,都是由于甲的肇事逃逸不救助行为导致,甲对此都应负责,甲成立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乙如果有过失则成立交通肇事罪,如果无过失就是意外事件。
6.甲撞乙轻伤,已昏迷,甲不救逃逸,五分钟后,后车丙碾压乙,导致乙死亡。
甲撞乙轻伤加逃逸,此时不成立交通肇事罪,故此时乙的死亡用于评价甲的交通肇事罪,此时乙的死亡已经用于评价成立交通肇事罪了,故不能再评价为逃逸致人死亡的升格刑,禁止二次评价;但此时甲仍然有逃逸行为,故成立交通肇事后逃逸,乙同上。
7.甲撞倒乙,甲逃逸,十分钟后丙开车碾压,二十分钟后救护人员赶到,发现乙死亡,无法查明死亡时间情况。
三种情况。一、甲直接撞死乙;二、甲的不救助导致乙死;三、丙碾压死乙。
一、甲直接撞死乙。此时甲直接成立交通肇事罪,且后面的逃逸行为不用评价,因为此时乙已经死亡,不具备救助的可能,故不成立交通肇事后逃逸,仅成立交通肇事罪一般情况。丙碾压的是尸体,无罪。
二、甲的不救助导致乙死。甲撞乙时候,乙没有死亡,此时也无法查明为轻伤还是重伤,根据存疑有利于被告,此时应认定为轻伤,此时肇事行为还不成立交通肇事罪,故乙的死亡结果应用于成立该罪名,且肇事后逃逸,故此时甲属于交通肇事罪逃逸情形。丙同上
三、丙碾压死乙。此时甲撞乙行为,同上,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因此时丙碾压死乙不异常,仍归责与甲,故此时甲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情形。丙如有过失成立交通肇事罪,无过失意外事件。
由于甲和丙不是共同犯罪,应单独分析处理,故应启用存疑有利于别告,对甲和乙来说第一种情况最有利。
以上就是关于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
信用卡透支后如何申请分期还款 恶意透支信用卡怎么判刑
导读 : 信用卡透支后申请分期还款是银行提供的一种还款方式,可以帮助持卡人分阶段偿还欠款,减轻还款压力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持卡人应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或拨打信用卡中心客服热线,与银行进行沟通,表明申请分期还款的意愿在申请时,可能需要提供相关信息,如身份证号、信用卡号、申请分期的金额等,以便银行审核其次,...
2025-04-17 292 -
广西房屋过户纠纷维权的管辖法院 房屋买卖纠纷管辖是怎样的
导读 : 房屋过户纠纷属于房地产领域的民事纠纷,通常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这类纠纷一般由被告方所在的住所地或者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负责审理如果房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则应向该房屋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法院或设区市中的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具体案件可能会根据案件金额...
2025-04-17 91 -
通化公路安置项目如何实施 未设置交通信号灯交叉路口应该如何通行
导读 : 通化公路安置项目的实施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下是具体步骤:1.项目立项与可行性研究:首先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分析,确保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并且具备经济、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2.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
2025-04-17 683 -
惠州打官司请律师费用的大致范围 请律师打官司要签合同吗
导读 : 在惠州打官司时聘请律师的费用会因案件类型、复杂程度、律师经验及所需时间而异通常,普通民事案件如合同纠纷或债务recovery可能花费数千元至一两万元;较为复杂或高价值的案件(如公司重组、商业纠纷)费用可能在5万至20万元以上刑事案件作为被告辩护律师一般费于5千至10万元之间,受害者或自诉原告则可能更...
2025-04-17 588 -
女方如何确保获得孩子的抚养权 因赌博孩子的抚养权归女方吗
导读 : 女方在离婚过程中若希望获得子女抚养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女方应积极主动与男方协商,尽量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抚养方案其次,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女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子女由其抚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5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4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
2025-04-17 570 -
聚众斗殴能否相互谅解 聚众斗殴罪能保释吗
导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0条的规定,聚众斗殴是一种严重的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法律对于此类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具体来说,当事人的谅解并不影响该行为构成犯罪的事实,也不会导致责任的免除或减轻这是因为刑事责任的追究是国家行为,不受私人之间和解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审判过程中,如果当事人积极赔偿损失...
2025-04-17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