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票据范围有哪些(从3大行对比中看银行业票据业务“分工”)
一、银行票据范围银行票据指由银行签发或由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票据。主要包括银行本票、银行汇票、银行签发的支票等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
一、银行票据范围
银行票据指由银行签发或由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票据。主要包括银行本票、银行汇票、银行签发的支票等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出票人一般为企业。
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出票人为银行。
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商业汇票分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出具的,承诺到期付款由银行信用担保;商业承兑汇票是由商业信用担保的,由企业出具的。
作为支票的收款人,必须将支票存入收款人开户银行,一般1~2天可以入账。支票现在只能同城交换使用。
作为本票收款人,收款人将本票存入收款人开户银行,由收款开户银行核实后,可以当场入账使用。目前也只能同城使用。
汇票可以异地使用。作为银行汇票的收款人,华东三省一市的汇票,在华东三省一市的收款人开户银行可以当场查实后,立刻入账使用。如果是全国汇票,一般需要一天,如果开出汇票的银行与收款人开户银行是一家,一般也提供当场入账抵用业务。
商业汇票收款人,同城的在约定的到期日到银行提出委托收款,异地的可以提前3天。同城一般1~2天可以入账,异地一般不超过1周。商业汇票可以贴现使用。
二、具体票据知识
1.现金支票
现金支票用于支取现金,它可以由存款人签发用于到银行为本单位提取现金,也可以签发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用来办理结算或者委托银行代为支付现金给收款人。现金支票的内容有:
(1)付款单位的账号和开户银行、密码;收款单位的名称
(2)款项金额;
(3)款项用途;
(4)签发日期
(5)付款单位签章
2.转账支票
转账支票可以用来支付水、电、电话费等杂支,没有金额起点的限制。已签发的转帐支票遗失,银行不受理挂失,可请求收款人协助防范。
转帐支票是同城用于转帐结算的付款凭证,不可以提现。
规范转账支票的主要法规:《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等
转账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客户用于同城交易的各种款项,均可签发转账支票,委托开户银行办理付款手续。支票的出票人,为在经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批准办理支票业务的银行机构开立可以使用支票的存款账户的单位和个人,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不能用于提取现金。
客户办理流程如下:
(1)出票:出票客户签发转账支票,并加盖预留银行印鉴。2、交付票据:出票客户将票据交给收款人。
(2)票据流通使用:收款人或持票人根据交易需要,将转账支票背书转让。
(3)委托收款或提示付款:收款人或持票人持转账支票委托开户银行收款或向出票客户开户行提示付款。
3.电子商业汇票
由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lectronicCommercialDraftSystem,简称ECDS),已经进入了联-通测试的阶段。首批系统参与者将于10月28日正式上线。ECDS的建设,意味着电子票据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商业汇票市场现有格局也将面临较大的冲击。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导,由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lectronicCommercialDraftSystem,简称ECDS),已经进入了联-通测试的阶段。首批系统参与者将于10月28日正式上线。ECDS的建设,意味着电子票据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商业汇票市场现有格局也将面临较大的冲击。
2000年以来,我国商业汇票市场规模迅速扩张。2001~2008年商业汇票年累计承兑量由1.2万亿元增加到7.1万亿元,年均增长29%;贴现量由1.4万亿元增加到13.5万亿元,年均增长41%。但是,长期以来,商业汇票市场饱受遗失、损坏、抢劫、假票、克隆票等问题的困扰,诸如此类的保管风险、传递风险、诈骗风险等给银行和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隐患和安全成本。面对这些棘手而又紧迫的问题,发展电子票据就逐渐成为市场各参与方的共识。
银行票据指由银行签发或由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票据。主要包括银行本票、银行汇票、银行签发的支票等。如果你还有其他法律疑问,欢迎到蓝箭律师网进行法律咨询。
银行票据范围有哪些拓展阅读
从3大行对比中看银行业票据业务“分工”
一、3大银行票据规模数据对比
本文选择的银行有兴业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其2021年票据业务规模数据如下:
注:兴业、邮储未披露2021年票据贴现量,预计规模不大
按正常逻辑来讲,承兑的银票不一定都拿去贴现,所以银行银票承兑余额会高于票据贴现余额;票据的期限为1年以内,所以票据贴现量会高于票据贴现余额。2021年末,全市场银票承兑余额为12.81万亿元,票据贴现余额为9.88万亿元,当年票据贴现量为15.02万亿元,据此算出,银票承兑余额:票据贴现余额 ≈ 1:0.8,票据贴现余额:票据贴现量 ≈ 1:1.5。
观察之后你会发现3大行并不满足市场的平均比例,而且差异巨大,这反映出不同银行间票据业务的侧重点存在不同,我称其为“分工”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银行:
第一类:兴业银行,其银票承兑余额较高,票据贴现余额、贴现量相对较低;
第二类:工商银行,其票据贴现量显著高于贴现余额;
第三类:邮储银行,其银票承兑余额较低,票据贴现量余额高而贴现量较低。
二、银行间票据业务“分工”
以上三类银行呈现上述特点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银行参与到的票据业务流程主要有:银票承兑、票据贴现、票据转贴现,对于不熟悉票据业务流程的朋友可以回顾一下《票据百科:票据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将三类银行票据业务“分工”简化为:第一类银行主要负责银票承兑,第二类银行负责票据的直贴,并把直贴进来的票据转贴卖给第三类银行。如下图所示:
当然,现实情况中肯定没有这么极端,大部分银行承兑、贴现、转贴现业务都会做,只是多少的问题,如此划分可以让我们清晰看到不同银行间的“分工”。目前来看,三类银行的范围大致如下:
(1)第一类银行包括:交通银行、以兴业银行为代表的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城商行,这些银行承兑的银票在票据市场中占有很高比例。
(2)第二类银行主要为一些直贴业务能力强的银行,比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近两年兴起的民营银行,这些银行在满足本行票据需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直转联动卖出票据获得收益;
(3)第三类银行包括: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大部分的三农银行,这些银行直贴业务偏弱,但对于配置票据存在很大的需求,需要从第二类银行那里转贴买入票据。
当然,银行的票据业务“分工”也不是一成不变,比如邮储银行、兴业银近几年明显加大了票据贴现的规模,希望通过票据一体化向着第二类银行转变。
三、为什么会出现“分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是因为不同银行所具有的“禀赋”不同,或者说差异性。
(1)第一类银行通常存款中个人存款比例较低(2021年末兴业银行个人存款占比18.2%),存款的稳定性较差,对公业务较强,可以通过银票承兑来吸引存款,同时服务对公客户;其中也有不少银行直转业务较强。
(2)第二类银行通常存款较为均衡(2021年末工商银行个人存款占比47.3%),同时对公业务和科技实力均较强,可以考虑通过线上化、运营精细化来实现收益最大化。此外,部分新型银行受限于自身规模也希望通过这一方式来提升票据业务收益。
(3)第三类银行存款中个人存款比例较高(2021年末邮储银行个人存款占比88.5%),存款的稳定性较好,企业客户也不多,所以银票承兑的积极性不高,而配置票据的需求很高。
回过头来看,正是由于不同银行之间存在差异性,银行业内部通过分工,实现了票据信贷资源在银行间、地区间的流动。
以上就是关于银行票据范围有哪些(从3大行对比中看银行业票据业务“分工”)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