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是什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条及相关规定)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是什么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是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构成本罪,一般处三年...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是什么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是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更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是什么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的内容,我们小编一一为大家详细解答,欢迎浏览。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是什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条及相关规定)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是什么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是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构成本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非法集资罪的犯罪手段有哪些

1、承诺高额回报,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

2、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将群众骗入泥潭。

3、混淆投资理财概念,让群众在眼花缭乱的新名词前失去判断。

4、装点门面,用合法的外衣或名人效应骗取群众的信任。

5、利用网络,通过虚拟空间实施犯罪、逃避打击。不法分子租用境外服务器设立网站或设在异地,发展人头一般用代号或网名。有的还通过网站、博客等网络平台和 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传播虚假信息,诱骗群众上当。

6、利用精神、人身强制或亲情诱骗,不断扩大受害群体。

非法集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都是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其立案标准和犯罪事实的判罚情况都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司法机关在对相关诉讼案件进行处理时,应当严格对照并执行,特别是对于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的,还需要从严进行处罚。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蓝箭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是什么拓展阅读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是什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条及相关规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条及相关规定

法条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经侦)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说明

本罪规定在《刑法》分则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系经侦部门管辖案件。

本条共分为三款。第一款是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及其处罚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社会上以存款的形式公开吸收公众资金的行为。广义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包含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不具有吸收存款的主体资格而吸收公众存款,破坏金融秩序。二是行为人具有吸收存款的主体资格,但是,其吸收公众存款所采用的方法是违法的。例如,有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争揽储户,违反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利率的规定,采用擅自提高利率的方式吸收存款,进行恶意竞争,破坏了国家的利率政策,扰乱了金融秩序。对后一种情况,《商业银行法》已具体规定了行政处罚,一般不宜作为犯罪处理。

通常所说的“存款”,是指存款人将资金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向存款人支付利息,是其得到收益的一种经济活动。“公众存款”,指的是存款人是不特定的群体的存款,如果存款人只是少数个人或者属于特定的范围,如仅限本单位的人员等,不能认为是公众存款。

本款所说的“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行为人不以存款的名义而是通过其他吸收吸收公众资金,从而达到吸收公众存款的目的的行为。例如,有些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成立各种基金会吸收公众的资金,或者以投资、集资入股等名义吸收公众资金,但并不按正常投资的形式分配利润、股息,而是以一定的利息进行支付的行为。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规避国家对吸收公众存款的监督管理,其危害和犯罪的性质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相同的。

根据本款规定,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应符合以下条件:

1、本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2、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故意。行为人一般都有千方百计地冒充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或者谎称金融机构授权,或者变换手法、巧立名目,变相地吸收公众存款,以逃避法律的追究。

3、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向公众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的行为。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新型的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涉及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保险以及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等多个金融领域,行为方式多样,所涉法律关系复杂。根据2017年6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涉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要求,对于涉互联网金融活动在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的情形下,公开宣传并向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应重点审查互联网金融活动相关主体是否存在归集资金、沉淀资金,致使投资人资金存在被挪用、侵占等重大风险等情形,以准确适用法律。

4、本罪侵犯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第二款是关于对单位犯本罪进行处罚的规定。

第三款是关于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可以从轻处理的规定。本款是《刑法修正案(十一)》在加大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惩治力度的同时,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促使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人员积极退赃退赔,减少和挽回社会公众损失增加的规定。

相关规定

1、《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2022年5月15日起施行)

第二十三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一百五十人以上的;

(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集资参与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给集资参与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同时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因非法集资受过刑事追究的;

(二)二年内因非法集资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声明:“说明”来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在此致谢!

来源:民法典普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青海普法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以上就是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是什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条及相关规定)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