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解释内容是什么(民事诉讼中的免证事实:兼谈民诉法解释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差异)

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解释内容是什么?第九十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

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解释内容是什么?第九十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更多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解释内容是什么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的内容,我们小编一一为大家详细解答,欢迎浏览。

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解释内容是什么(民事诉讼中的免证事实:兼谈民诉法解释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差异)

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解释内容是什么?

第九十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

第九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下列原则确定举证证明责任的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当对产生该法律关系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二)主张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当事人,应当对该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第九十二条一方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对于涉及身份关系、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应当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的事实,不适用前款自认的规定。

自认的事实与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

第九十三条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

(一)自然规律以及定理、定律;

(二)众所周知的事实;

(三)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

(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五)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六)已为仲裁机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七)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的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反驳的除外;第五项至第七项规定的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九十四条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包括:

(一)证据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无权查阅调取的;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第九十五条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与待证事实无关联、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或者其他无调查收集必要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第九十六条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包括:

(一)涉及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涉及身份关系的;

(三)涉及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诉讼的;

(四)当事人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可能的;

(五)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依照当事人的申请进行。

第九十七条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由两人以上共同进行。调查材料要由调查人、被调查人、记录人签名、捺印或者盖章。

第九十八条当事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申请证据保全的,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提出。

证据保全可能对他人造成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

第九十九条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第一百条当事人申请延长举证期限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

申请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并通知其他当事人。延长的举证期限适用于其他当事人。

申请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通知申请人。

第一百零一条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证据。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逾期提供证据,或者对方当事人对逾期提供证据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未逾期。

第一百零二条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采纳。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训诫、罚款。

当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对当事人予以训诫。

当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赔偿因逾期提供证据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误工、证人出庭作证等必要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第一百零三条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互相质证。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当事人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认可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视为质证过的证据。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公开质证。

第一百零四条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进行质证,并针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进行说明和辩论。

能够反映案件真实情况、与待证事实相关联、来源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应当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第一百零五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照法律规定,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第一百零六条对以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第一百零七条在诉讼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协议作出妥协而认可的事实,不得在后续的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根据,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均同意的除外。

第一百零八条对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

对一方当事人为反驳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所主张事实而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认为待证事实真伪不明的,应当认定该事实不存在。

法律对于待证事实所应达到的证明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一百零九条当事人对欺诈、胁迫、恶意串通事实的证明,以及对口头遗嘱或者赠与事实的证明,人民法院确信该待证事实存在的可能性能够排除合理怀疑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

第一百一十条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要求当事人本人到庭,就案件有关事实接受询问。在询问当事人之前,可以要求其签署保证书。

保证书应当载明据实陈述、如有虚假陈述愿意接受处罚等内容。当事人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或者捺印。

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拒绝到庭、拒绝接受询问或者拒绝签署保证书,待证事实又欠缺其他证据证明的,人民法院对其主张的事实不予认定。

第一百一十一条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的提交书证原件确有困难,包括下列情形:

(一)书证原件遗失、灭失或者毁损的;

(二)原件在对方当事人控制之下,经合法通知提交而拒不提交的;

(三)原件在他人控制之下,而其有权不提交的;

(四)原件因篇幅或者体积过大而不便提交的;

(五)承担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通过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或者其他方式无法获得书证原件的。

前款规定情形,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其他证据和案件具体情况,审查判断书证复制品等能否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第一百一十二条书证在对方当事人控制之下的,承担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责令对方当事人提交。

申请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对方当事人提交,因提交书证所产生的费用,由申请人负担。对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交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申请人所主张的书证内容为真实。

第一百一十三条持有书证的当事人以妨碍对方当事人使用为目的,毁灭有关书证或者实施其他致使书证不能使用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对其处以罚款、拘留。

第一百一十四条国家机关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社会管理职能的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制作的文书所记载的事项推定为真实,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制作文书的机关或者组织对文书的真实性予以说明。

第一百一十五条单位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证明材料,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及制作证明材料的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单位印章。人民法院就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可以向单位及制作证明材料的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可以要求制作证明材料的人员出庭作证。

单位及制作证明材料的人员拒绝人民法院调查核实,或者制作证明材料的人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作证的,该证明材料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第一百一十六条视听资料包括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

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

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适用电子数据的规定。

第一百一十七条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符合本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未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不得出庭作证,但双方当事人同意并经人民法院准许的除外。

第一百一十八条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用和补贴标准计算;误工损失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标准计算。

人民法院准许证人出庭作证申请的,应当通知申请人预缴证人出庭作证费用。

第一百一十九条人民法院在证人出庭作证前应当告知其如实作证的义务以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并责令其签署保证书,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除外。

证人签署保证书适用本解释关于当事人签署保证书的规定。

第一百二十条证人拒绝签署保证书的,不得作证,并自行承担相关费用。

第一百二十一条当事人申请鉴定,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申请鉴定的事项与待证事实无关联,或者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鉴定申请的,应当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相应资格的鉴定人。当事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符合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委托鉴定,在询问当事人的意见后,指定具备相应资格的鉴定人。

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在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代表当事人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或者对案件事实所涉及的专业问题提出意见。

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法庭上就专业问题提出的意见,视为当事人的陈述。

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申请的,相关费用由提出申请的当事人负担。

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可以对出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询问。经法庭准许,当事人可以对出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询问,当事人各自申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可以就案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对质。

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不得参与专业问题之外的法庭审理活动。

第一百二十四条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对物证或者现场进行勘验。勘验时应当保护他人的隐私和尊严。

人民法院可以要求鉴定人参与勘验。必要时,可以要求鉴定人在勘验中进行鉴定。

民事诉讼法证据复印件是如何规定的

一、证据种类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即在诉讼过程中用来确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明文规定,证据有以下几种: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的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该法第68条还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物。由上可见,在向法院起诉之时,需要向法院交证据的原件,作为此案认定的证据。

二、相关法律关于证据复印件的规定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8条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第78条规定:“证据材料为复制件,提供人拒不提供原件或原件线索,没有其他材料可以印证,对方当事人又不予承认的,在诉讼中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0条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证据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经人民法院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据此,在原件证据材料丢失的情况下,在向法庭提供复印件的同时,还应当提供与提供人无利害关系知情人、见证人等有关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九条规定,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进行质证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出示证据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一)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并经人民法院准许出示复制件或者复制品的;(二)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证据证明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或原物一致的。

三、复印件作为证据的条件

一是应当有其他材料来加以印证;二是对方当事人对复印件的内容表示承认。符合了这二条中的其中一条,复印件才可以作为有效证据,这是由诉讼证据的三个基本特征所决定的。第一、证据应具有客观性,指的是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真实的事实,它不带任何主观成份,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真实的记载。第二、证据应具有关联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说,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着某种联系,因而能起到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其二是说,证据之间必须存在着互相印证的关系。第三,证据应具有合法性。据此可以看出,复印件作为证据材料使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提供复印件的当事人提供原件印证或提供原件线索,经查确有其原件;

(二)有其他证明材料可以印证其复印件的真实性;

(三)对方当事人承认的复印件。

对于具体民事诉讼法证据内容不太了解可以来蓝箭律师网找律师咨询,看看到底是怎么样的。


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解释内容是什么拓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解释内容是什么(民事诉讼中的免证事实:兼谈民诉法解释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差异)

民事诉讼中的免证事实:兼谈民诉法解释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差异

2022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二次修订的《民诉法解释(2022)》正式开始实施。对比《民诉法解释(2022)》第9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定(2019)》第10条,可以看出二者在免证事实的证明力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对此,本文简析如下:

一、法律规范的条文比较

为便于分析,二者的区别可以见如下表格:

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解释内容是什么(民事诉讼中的免证事实:兼谈民诉法解释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差异)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在于如何对待“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民事诉讼证据规定(2019)》免证的是“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基本事实”,但《民诉法解释(2022)》则去掉了“基本”二字。那么,如何理解这种修改,其背后的法理逻辑、现实虑是什么?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免证事实的立法历史与法理分析

首先,从立法历史来看,对此最早的相关法律依据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民诉法意见(1992)》)第75条,其规定的 “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定的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第一版《民事诉讼证据规定(2001)》第九条规定的是“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2014年第一版的《民诉法解释(2014)》第93条也是如此规定,二者的规定内容是一致的。

《民诉法意见(1992)》第75条这是借鉴原苏联的民事诉讼立法而作出的规定。1964 年颁布的苏俄民事诉讼法典第 55 条规定: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某一民事案件的判决所认定的事实, 在审理由同样人参加的另一些民事案件时无须重新证明。苏联学者借用拉丁文的预决一词将此类事实称为预决确定的事实,意思是事实已由生效判决预先确定[1]。从证据法的角度来讲,法院对此种事实的认定效力被称为预决力,包括绝对的预决力和相对的预决力。此种事实之所以当事人无需举证,其原因在于:其一,有利于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实效;其二,避免有关法院就不同的裁判对同一事实的认定上产生冲突;其三,避免重复性的劳动[2]。

但是,《民诉法意见(1992)》第75条简单的一句话,显然不足以涵盖“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定的事实”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形。例如,有专家指出[3],不能从字面含义解释说只要是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定的事实,就会产生预决力。就当事人未充分展开攻防的间接、辅助性事实,即当事人在诉讼中有可能完全没有注意到证据资料中还显示出了这样的事实,期不应产生预决效力。因此,根据民事诉讼法理,某一已确认事实必须构成前诉判决的主要事实方可产生预决力。这一要件是指该事实对最终裁判来说是必需的。没有该事实的认定,法院就无法做出最终裁决。前诉法院认定的其他事实,在涉及该事实的后诉中不能产生预决力。这是因为如果这些事实具有预决力,其结果会刺激当事人对任何事实问题都不惜余力地诉讼。这显然与民事诉讼定纷止争的初衷相背离,也有违诉讼效率价值的实现。

三、《民事诉讼证据规定(2019)》及其相关修订理由

2019年,《民事诉讼证据规定(2001)》进行了修订。其中,关于“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被改为了“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基本事实”。

对此,最高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起草人的解读意见是[4]:在修改《民事证据规定》过程中,有学者提出,“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规定违反自由心证原则,应删除。我们经研究认为,“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规定,与自由心证原则确实存在一定矛盾。但由于生效裁判所确认的事实与裁判结果存在密切关系,如果在免证事实中删除此项规定,在我国现阶段尚未建立既判力规则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裁判效力的冲突,且对事实认定不一致所导致的相关联裁判结果的不一致,不易被社会公众所接受,故现阶段仍然有保留该项规定的必要。考虑到已生效裁判所审理认定的基本事实系人民法院经过审理重点查明的事实,本身已经过严格的质证与审查程序,故对该项免证事实的范围缩限为“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基本事实”。

因此,《民事诉讼证据规定(2019)》已经将此种免证事实限缩为“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基本事实”。但是,就为何《民诉法解释(2022)》第93条没有强调“基本”二字,笔者未找到权威的解释或者说明。这样一来,可能就会带来新的问题,也就是免证事实是否要坚持限缩为“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基本事实”?如何去协调《民事诉讼证据规定(2019)》和《民诉法解释(2022)》的差异?对比之下,《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四百零一条第2款规定:“在法庭审理中,下列事实不必提出证据进行证明:(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认并且未依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事实”。就民事诉讼而言,是否要借鉴《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进一步限缩为“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认并且未依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基本事实”?对于这些问题,笔者目前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但显然是值得研究的。

四、案例分析

为便于理解本文所涉相关问题,笔者进行了法律检索,找到了一起与此相关度较高的案例。在辽宁五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案之中,2011年,五星建设公司与业主葫芦岛市南票煤矿棚户区改造办公室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承建了葫芦岛市南票煤矿棚户区住宅楼的土建、装饰、采暖、给排水、电气施工等工程施工,并约定由委托方(业主)提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记录、基桩平面布置图。其后,五星建设公司将43栋住宅楼的桩基础工程交由通联地基公司施工,通联地基公司如期进行了施工。通联地基公司请求施工工程款,五星建设公司则提出反诉,认为桩基检测发现较严重的桩身缺陷。对此,最高法院(2018)最高法民申2529号裁定书认为:在施工过程中,通联地基公司按照五星建设公司提供的图纸进行施工,五星建设公司提供的设计有缺陷,应承担过错责任。

其后,五星建设公司对业主(南票煤矿棚户区改造办公室)提出了诉讼,理由是原告认为,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方案导致桩基础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看起来,五星建设公司这一诉讼必赢无疑,因为最高法院都认为设计有缺陷。但是,一审法院驳回了五星建设公司对业主的诉请,理由是其举证不足以证明业主向其提供的“设计图纸方案”存在错误。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2021)辽14民终1686号二审判决也未支持五星建设公司的主张,理由是: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前述裁判,解决的是通联地基公司施工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和五星建设公司应否向通联地基公司给付工程款问题。该案中,“施工设计是否有缺陷”仅影响“通联地基公司施工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这一事实。而“通联地基公司施工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取决于该案中双方当事人所举的证据,该案实际情况并结合双方当事人自认、陈述情况做出的推定事实。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所认定的前述事实,不宜在本案中直接认定为“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的事实。对于南票区政府、南票棚改办向五星建设公司提供的施工图纸、设计方案是否存在缺陷这一问题,五星建设公司仍需提交证据证明。本案中,五星建设公司提交的在案证据不足以证明其“设计图纸方案存在缺陷”的主张。同时,经一审法院释明,五星建设公司明确表示不对南票区政府、南票棚改办提供的“设计图纸方案”是否存在缺陷等问题进行司法鉴定,应自担不利后果。

五、结论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首先,关于是否要“基本”二字问题,《民诉法解释(2022)》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2019)》这种文字差异并不必要。加上或者不加上基本二字,实务之中都不影响后案法院对前案“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进行审查,甚至是全面审查。而且,就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而言,《民诉法解释(2022)》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2019)》都没有要“基本”二字。对比之下,对法院认定的事实和仲裁认定的事实采取区别对待,缺乏合理性。

其次,从最高法院近期的案例来看,法院有进一步收紧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认定的趋势。例如,在广受关注的(2021)最高法民申7088号一案之中,最高法院认为:“本院经审查认为”部分的裁判理由,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焦点或其他争议事项作出评判的理由,既可能包括案件所涉的相关事实阐述,也可能包括对法律条文的解释适用,或者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二者之间的联系。但裁判理由部分所涉的相关事实,并非均是经过举证、质证和认证活动后有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因此不能被认定为裁判文书所确认的案件事实。因此,从免证的角度而言,“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免证的意义并不大。这一点,应该引起实务界,尤其是诉讼律师的高度注意,切不可想当然的认为前案法院认定的事实后案法院一定会认可。

参考文献:

[1]李浩:《民事证据的若干问题》,载《法学研究》2002 年第 3 期

[2]毕玉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释解与适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95-96页

[3]江伟、常廷彬:《论已确认事实的预决力》,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3期

[4]郑学林、刘 敏、宋春雨、潘华明:关于新《民事证据规定》理解和适用的若干问题,可见于:

http://theory.workercn.cn/32935/202003/26/200326152307562.shtml

本文作者:

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解释内容是什么(民事诉讼中的免证事实:兼谈民诉法解释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差异)

彭先伟,德恒北京办公室合伙人;彭律师2006年开始从事律师工作,擅长国际贸易、 海事海商,并为客户提供了诸多涉及保险、银行金融、国际仲裁,反垄断、外商投资等法律事务的解决方案。彭律师熟练掌握英文,能独立处理在伦敦、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国际仲裁案件。

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解释内容是什么(民事诉讼中的免证事实:兼谈民诉法解释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差异)

吴亚男,德恒上海办公室律师;吴亚男律师执业十年间,处理了大量海商海事、保险、诉讼仲裁等案件,具有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

声明:

本文由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创,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得视为德恒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内容,请注明出处。


以上就是关于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解释内容是什么(民事诉讼中的免证事实:兼谈民诉法解释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差异)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