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的内容是什么(朱巍:如何保障现代社会中的隐私权)
隐私权的内容隐私权是为众多法律系统所支持的一种人身基本权利。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
隐私权的内容
隐私权是为众多法律系统所支持的一种人身基本权利。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一、个人生活自由权
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或不从事某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或无害的活动,不受他人干预、破坏或支配。
二、情报保密权
个人生活情报,包括所有的个人信息和资料。诸如身高、体重、女性三围、病历、身体缺陷、健康状况、生活经历、财产状况、婚恋、家庭、社会关系、爱好、信仰、心理特征等等。权利主体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个人生活情报资料,例如,对公民身体的隐秘部分、日记等不许偷看,未经他人同意不得强制披露其财产状况、社会关系以及其他不为外界知悉传播或公开的私事等。
三、个人通讯秘密权
权利主体有权对个人信件、电报、电话、传真及谈论的内容加以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窃听或窃取。隐私权制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现代通讯的发达联系在一起的,信息处理及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个人通讯的内容可以轻而易举地被窃听或窃取,因而,保障个人通讯的安全已成为隐私权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个人隐私利用权
权利主体有权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隐私,以从事各种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如利用个人的生活情报资料撰写自传、利用自身形象或形体供绘画或摄影的需要等。对这些活动不能非法予以干涉,但隐私的利用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有悖于公序良俗,即权利不得滥用。例如利用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制作淫秽物品,即应认定为非法利用隐私,从而构成违法行为。
通过上述介绍可知,隐私权的内容包括个人生活自由权、情报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和个人隐私利用权。如果有相关问题想要了解,欢迎咨询蓝箭律师网的免费法律咨询,可以帮助你解答疑惑。
隐私权的内容是什么拓展阅读
朱巍:如何保障现代社会中的隐私权
来源:环球时报
两个人之间的聊天、对话、行为,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另一方偷拍偷录下来,或发布于网上,或交于法院作证据,或提交第三人作旁证。这种行为,在一般情况下按照法律关于证据的规定,偷拍偷录的证据会受到合法性的质疑。尤其是一些在被录音录像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加以剪辑,断章取义,再加一个醒目标题和文案,完全可以达到污名化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行为的效果。这种行为,我们在网上已经屡见不鲜了。看似依靠这些东西获取的个体的舆论胜利,往往导致寒蝉效应,使得社会群体产生信任危机。
隐私权,已经在《民法典》里明文规定,公民都有保护自己私密信息、私密行为和私密空间不被侵害的权利。这里说的隐私权当然包括“与有隐私”,就是一些事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那些私密的行为、表达都是限于二人之间,任何一个人都有义务保守私密。在一些特殊场合的表达,可能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环境产生的影响等,表达内容本身不适合对外公开。那么,处于此环境下的相对人都应成为保守相互隐私的义务人,不仅在道德上,还应建立在法律上。
当然,如果一些私密活动本身就涉及违法活动,或表达指向是违反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情况,此种类型因其违法性质,就不涉及隐私权问题。同时,表达或行为的场合也是限制隐私权行使的条件。比如在网络直播里的表达、在聊天群里的表达、自媒体的表达、面向不特定多数人的表达等。这些行为因场所的公开性,个体隐私权就有了一定贬损,很难再主张权利。
在两人的电话通话、即时通信工具聊天、短信等“点对点”的沟通中,应属于典型隐私权保护的范围。两人之间的沟通内容仅限于相对人之间,任何人的偷拍偷录行为都可能造成对相对人隐私权的侵害。如果再将其放置网络,甚至加以剪辑进行传播,则构成对隐私权的侵害。被侵权人可以按照《民法典》关于隐私权与网络侵权的相关规定,要求传播平台采取必要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从技术角度说,越来越多的“一键录音”“一键录像”等功能层出不穷,这使得个体隐私权被侵害的可能性变大。一些手机生产商之所以将拍照设置成较响亮的“咔嚓”声音,并非技术上达不到静音效果,这是尊重被拍摄者权利的表现。再比如,某系统的手机无法使用通话录音功能,并非技术达不到,而是技术应在隐私面前有所回避。因疫情影响,大家线上工作机会增加,群工作、电话沟通和视频会议等成为主要方式,在技术角度应充分考虑到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保护问题,对技术性录音录像等行为必须做到参加人员的全体告知,在征求同意后方可进行。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不应被技术的进步瓦解;技术在带来更好沟通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到隐私保护的必要性。君子慎独标准,往往只能作为道德要求层面,每个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照本宣科”。在我们传统观念里讲话层面的“分远近”“分里外”“分场合”也属于公序良俗。个别人出于不同目的,去利用相对人对自己的信任,搞录音录像,甚至依靠这些去污名化他人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也损害了我们来之不易的信任社会。
如果因个别行为导致人人自危,隐私权如果落实不到位,将会导致社会成本的极大提升。缺少信任基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变得小心翼翼,信任成本的增加必然导致经济社会效率的极大降低。互相不信任,相互不放心,长此以往,本来方便生活的手机,就可能变成带来伤害的“手雷”。(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以上就是关于隐私权的内容是什么(朱巍:如何保障现代社会中的隐私权)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