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埋在案件开庭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用...更多内容由小编为你整理了开庭以后是否还能申请回避详细内容,欢迎浏览了解。
开庭以后是否还能申请回避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埋在案件开庭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用户提问咨询】
开庭以后是否还能申请回避?
【律师解析】
1、是可以申请回避的,但是需要在法庭辩论终结前。
2、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律师解析】
回避的方式分为三种:
(1)自行回避。是指参加查办案件的人员在接受承办案件任务时或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与本案具有规定需要回避的情形,主动提出不参加或不继续参加查办本案的请求。
(2)申请回避。是指在查办案件中,参加查办案件的人员符合回避条件,应当回避而不自行回避时,有关人员以口头或书面方式申请回避一种回避方式。
(3)指令回避。是指参加查办案件的人员符合回避条件,本人没有提出自行回避,被调查人、检举控告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也没有申请其回避的,由有回避决定权的机关或负责人直接作出决定,告知或责令其回避的一种回避方式。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46条“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埋在案件开庭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侦查、检察、审判人员,以及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自行回避:
①是本案的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
②本人或本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③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人。
④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开庭以后是否还能申请回避相关拓展阅读
民事诉讼中有哪些需要自行回避的情形
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和其他法定人员在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退出对本案审理的制度。回避制度是为了保证案件获得公正审判而设立的一项制度。根据法律规定,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等。
民事诉讼庭审过程中提出回避如何处理
答:民事诉讼庭审过程中提出回避,处理需根据情况而定,情况如下:1、审判人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2、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3、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
详细
开庭申请回避什么意思
答:申请回避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重要诉讼权利之一,人民法院有义务在开庭时按照法定程序告知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该案的审判组织情况和他们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并询问他们是否申请回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详细
以上就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开庭以后是否还能申请回避(民事诉讼庭审过程中提出回避如何处理)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于你了解民事诉讼中有哪些需要自行回避的情形能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学习法律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