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规是什么意思?(对犯错误的领导实行“双规”,“双规”是什么意思?)
双规是中国***在进行纪律检查方面调查的一个名词和动词,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接受调查”的简称。 双规通常用于查处腐败分子,被双规的官员通常被从家或办公室带...
感谢大家提供这个双规是什么意思?问题集合,让我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和分享。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而有条理的回答。
对犯错误的领导实行“双规”,“双规”是什么意思?
双规是中国***在进行纪律检查方面调查的一个名词和动词,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接受调查”的简称。 双规通常用于查处腐败分子,被双规的官员通常被从家或办公室带走,或在参加会议时被限制人身自由。
什么是双规?
特指对犯了错误的干部在规定地点、规定时间必须交代问题的一种政策。
“双规”---反腐肃贪的利器
提起反腐败, 广大机关干部及人民群众对“双规” 一词,已是耳熟能详。同时,再没有另外一个词组能像“双规”一样,让那些在职的腐败分子心惊胆战。
其实,“双规”的准确提法应该是“两规”和“两指”。它的政策和法律依据有两大来源:第一,《中国***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一九九四年五月一日施行)中规定:专案调查组有权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及规定的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做出说明。这是党规;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一九九七年五月九日通过)中规定:监察机关有权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的嫌疑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及指定的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这是国法。
自“双规”实施以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调查手段,促使了许许多多的腐败分子交代出腐败犯罪的事实,震慑了许许多多的正在“滑落”的官员,挽救了许许多多正在“伸手”的干部,无可置疑地成为突破疑难案件重大案件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笔者认为,“双规”的威力和有效性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双规”是纪检监察机关在掌握必要证据的前提下,经过严格的报批程序,而采取的一项组织措施。由于证据在先,程序严格,实践中就会使不少调查对象产生“既然已被‘双规’决无侥幸过关”的心理,从而无可奈何的交代部分或全部事实,以争取组织上的从宽处理。客观上也就为办案撕开了口子;
第二,由于是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案件双方当事人得以专门的、不间断的、全方位的、近距离的接触,办案人员可以随机掌握对方的心理、习性、行为等细微情况,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的工作,最后突破案情。戚火贵案件中,与戚妻同居一处的办案女同志,就是根据戚妻的神态变化,敏锐地捕捉到了其藏匿的一张小纸条,使案情获得重大进展;
第三, “双规”期间,被调查对象暂停行使权力,也就等于他丧失了部分诸如设置障碍、掩盖犯罪、串通舞弊、威吓群众、寻求保护伞等行动的能力。一旦他的屁股离开了马桶,臭气自然也就捂不住了;
第四,由于是在指定的地点,被调查对象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陷入一种“空晃”的境界,一切都变成了难以预测。他一方面不可能组织串供,另一方面不了解外面的情况。案件双方当事人之间,拥有的信息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办案人员可以利用自巳掌握信息的优势,针对被调查人员一头雾水的劣势,精心设计调查方案,不战而屈人之兵,迅速取得突破;
第五, “双规”还是解决目前反腐实践中体制缺陷和法律空档的有效手段,对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体制有一种拾遗补缺的作用。有一些调查对象,开始就对其采用司法手段不甚妥当,或者法律也不允许,甚至还莫奈他何。但是,如对其先实行 “双规”,事情会顺利得多。
采取 “双规”手段,是一项非常严肃慎重的工作。一九九八年以后,中央纪委及国家监察部又配套出台了多个规范性文件,对采用 “双规”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行为规范。迄今为止,作为司法手段之外的一种 “温柔的”威慑, “双规”犀利的锋芒,触动的是那些人民群众深恶痛切的腐败分子,维护的是党的形象、社会的正义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双规”是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反腐”和“依法治国”。
官员的“双规”表示什么意思啊?
双规: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交待所要坦白的问题。相当于“软禁”。
“双规”,又可称为两规,两指。最早见于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1997年5月9日废止),条例中规定:“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中有权责令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1994年5月1日施行的《中国***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规定:“调查组有权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1997年5月9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有权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简言之,就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就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至于双规的具体对象,2002年1月中纪委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纪检机关使用“双规”措施的办法(试行)》曾专门明确指出双规的对象是党员。
对政府人员使用的“双规”是什么意思啊
简单说双规就是让犯罪的或有犯罪嫌疑的官员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交待问题.
“双规”适用的范围:“双规”适用的范围涵盖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双规”的机关。根据中纪委作出的相关政策解释,有权使用“双规”的机关只能是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部门。二是“ 双规”适用的对象。针对这一问题中纪委在不同时期作出过不同内容的数次解释。最初的规定是可以适用所有涉及违纪案件的当事人(包括非党员),但随着近年来纪检部门在反腐败中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双规”的曝光率日益增多等原因。中纪委对“双规”适用范围的要求也日益严格。现在的规定是:只能适用党员,同时还特别要求被采取“双规”的党员必须立案。也就是说目前“双规”只适用于违纪且需要立案查处的党员。
“双规”的执行:“双规”由承办案件的调查组负责执行,一般从办案的纪委机关抽调两名工作人员来“陪护”被“规”人员。名义上是照顾被规人员的饮食起居,实际上是看守被规人员,防止其与外界联系或自残、自杀等行为的发生。“双规”的地点一般选择在城市郊区,交通方便,环境清静的小招待所、小旅店甚至具备上述条件的居民家中。根据中纪委的规定,司法机关的羁押场所是严禁使用的。“两规”的费用因地区经济水平、“双规地点”的条件以及涉案人员的级别而有所不同,市县级一般控制在每天100至200元的标准。费用的负担按照“个人问题个人负责,单位问题单位负责,没有问题纪委负责”的原则处理。被规人员在被“规”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回忆违纪问题,写交代材料。在闲暇时也能看电视,伙食水平与陪护人员一样,除失去自由不能与外界联系外,被“规”人员的待遇与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或司法强制措施的人员不可同日而语。另外,被规人员被“两规”后,办案的纪检机关应当告知被“规”人员所在单位的纪检部门。并由单位纪检人员通知被“规”人员家属,但“双规”地点与“双规”理由保密。
再补充几点,非常重要,双规审批权一般都在省级纪委,某些市级纪委甚至没有双规权,对于双规国家从建立纪检系统以来就很严格。被双规人员是不允许看电视的,可以看DVD,**,但是新闻是绝对不允许的。陪护被双规人员的不是纪委干部而是武警,而纪委干部有轮值的制度,定时检查武警的工作是否到位。出现事故,是武警主要责任,纪委值班干部负有连带责任。对于非党员,纪委现在也有权利谈话,但不叫双规,叫两指,双规叫法也不规范,应该叫两规,两指是指定地点,指定时间。
纪委谈话期间虽然不计算刑期,但是谈话其间顶多就3个月,之后要申请延期,很麻烦,而且需要常委会通过。而且如果同时在和检察院办理移交手续的话,基本上多花不了时间的。说到底,被双规的人都是比较有头脑的一方领导,纪检干部和他们都是斗智斗勇才可以挖出腐败的真相。因此双规也是取证的一部分,所以如果大家都说纪委是非法拘禁,这对国家的反贪腐工作是一种打击啊。
“双规”是什么意思,干部被双规了是指什么?
“双规”最早见于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1997年5月9日废止),条例规定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中有权“责令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 1993年,中纪委、监察部合署办公后,“双规”的使用范围扩大。1994年5月1日《中国***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施行,使“双规”在党内的使用有了依据。 “双规”并非正式司法程序的一部分,而是一个先于司法程序的对人身自由进行限制的党内措施。 “双规”措施,经过纪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对线索材料初核之时,就可采用。在检察机关最初无充分证据,又必须依法办事,不好直接出面的情况下,为防止串供、毁灭证据等情况的发生,往往由纪委出面先行采取“双规”措施。但也因“双规”是在证据还未确凿的情况下展开,中纪委常委屈万祥称,案件从纪检监察部门开始调查起,就是一个没有确定的状态,这也是导致纪检办案避免干扰、不能公开的原因。 “双规”的背后,是一整套办案指挥体系为之运转。生活保障组负责案件调查所需的车辆和食宿、“双规”场所选择和专项经费的管理。 对于“双规”地点的选择,需僻静,外界人员来往少,吃住条件比较方便。招待所、宾馆、培训中心、军事基地等不一而足。 选址一经确定后,安全考虑最为优先。“双规”安全组首先要求用房要以一层楼房为主,禁止在一楼以上接触案件当事人;在陪护室、办公室、谈话室、过道以及卫生间等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加装防护栏;电源线路一律实行暗装,不能裸露在外;卫生间的门无反锁条件,检查卫生间各悬挂点是否已被消除等。每“双规”一人,最少要有6—9人分早、中、晚三班24小时全程陪护,夜间陪护不能睡觉。如此,一个重大复杂案件如果同时“双规”多人,仅陪护人员往往就会多达上百人。
“双规”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双规
双规是指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这是中共党内监督条例,对象是党员。双规与批捕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双规是党内的一种纪律行为,而批捕是司法系统的一种法律行为。实行双规一般是对案件掌握一定线索和情况,双规对象在期限内仍保留职务,但不能主持工作,待案件调查清楚再行处理。
1997年5月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有权”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对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
双规”既是一种调查措施,也是一种保护措施,避免被调查对象再犯错误,或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
采取“两规”是非常严肃慎重的事情。纪检监察机关不会也不能够随意对调查对象采取“两规”措施,只能对已掌握一些违纪事实及证据,具备给予纪律处分的涉嫌违纪党员或行政监察对象使用;二是限制适用阶段,只能在案件调查阶段使用;三是限制使用主体,只有一定级别的纪检监察机关才能批准或使用;四是限制使用时限,从没有统一规定到从严掌握,并在申请使用时报批具体时限;五是限制使用地点,从无硬性要求到有具体规定。
×××领导被双规了…“双规”什么意思?
“双规”是指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交代问题。双规与批捕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双规是党内的一种纪律行为,而批捕是司法系统的一种法律行为。
关于双规的法律效力的问题,双规在处理党纪、政纪范围内的事项时,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但是一旦纪委所查处的案件涉嫌犯罪就要移交到检察机关处理。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腐败现象呈易发、多发态势。纪检监察机关临危受命,承担着查处严重腐败案件的重任。虽重任在肩,手段却只有一张嘴、一支笔。在此尴尬情况下,一些能够突破的大案要案活生生地煮成夹生饭;一些本该绳之以法的腐败分子,眼睁睁地逃脱惩处。在反腐斗争形势严重的特殊时期,一种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所亟须的特殊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两规"、"两指"应运而生。"两规"最早见于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1997年5月9日废止),条例中明确规定: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中有权"责令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1997年5月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有权"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对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监察法》中,"两指"代替了原行政监察条例中的"两规",成为突破要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两规"、"两指"措施的威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一些基本证据的掌握。被调查对象都明白,凡是被采取"两规"、"两指"措施的,纪检监察机关都掌握了相当部分证据。二是来自被调查对象权力的暂停行使。权力在腐败分子手中,不仅是谋利的工具,而且是掩盖违法犯罪的保护伞。在"两规"、"两指"时段,一些知情者、受害者,不再受被调查对象权力的威慑,而大胆向组织揭发控告;一些涉案人员也失去了"保护伞"的庇护。"两规"、"两指"措施能有效地使被调查对象的屁股离开马桶,从而产生人所尽知的、臭味迅即出来的"马桶效应"。三是来自信息的不对称。"两规"、"两指"期间,被调查对象惟一受到限制的是与外界联系。这也是外界感到"神秘"与"特殊"之处。被调查对象不了解在此期间自己的违纪违法问题,哪些已东窗事发,哪些已反戈一击,哪些已后院起火,哪些已铁板钉钉?信息的不对称会使其处于一种必然的劣势地位,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人员就会利用这种优势,从证据上、政治上、心理上精心设计,从中查找其弱点和破绽,予以突破。
其实,"两规"、"两指"既是一种调查措施,也是一种保护措施,避免被调查对象再犯错误,或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如海关总署原副署长王乐毅被"两规"后,情绪紧张,夜间心律最低每分钟31次,由于他曾患有心衰、房颤和高血压等病,调查组及时安排他住院治疗,医院为其安装了最好的心脏起搏器。经过两个月的治疗,王乐毅身体恢复正常。春节前,组织安排他与远在家乡的老父母通了电话;过生日,给他买了蛋糕;生活上,根据其饮食习惯安排饭菜。在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铁的事实面前,王乐毅交代了收受赖昌星以及海关系统有关人员所送的巨额钱款等问题。
好了,今天关于双规是什么意思?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双规是什么意思?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双规是什么意思?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