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刘勰散文(关于高考加分,您支持给烈士子女加50分吗?)

(一) 梁武帝普通二年(521年)的某一天,那是一个颓败的秋日,秋意微凉的莒西山川,满目秋林红透溪野山光,连天衰草染尽风日长天,那些栖身在时光轮回里的红尘花草树...

非常感谢大家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王伟的抚恤金是多少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王伟的抚恤金是多少的广泛内容,我将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大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回答。

刘勰散文(关于高考加分,您支持给烈士子女加50分吗?)

刘勰散文

(一)

梁武帝普通二年(521年)的某一天,那是一个颓败的秋日,秋意微凉的莒西山川,满目秋林红透溪野山光,连天衰草染尽风日长天,那些栖身在时光轮回里的红尘花草树木,已在季节的尽头凋红残碧,不复葳蕤繁炽,把目下河山渲染地一片苍旷凄迷。

浮来山下的田野里,有农人收获着稀落的禾嫁薯豆;山径上,行走着几个渔者樵夫;溪头岸边,坐着三两浣女。黄泥古道上,五十七岁的慧地法师渺然而来,他披一袭赤色老旧法衣,芒鞋竹杖,简净的经囊里装裹着那本与他经年相随的《文心雕龙》。或许他是受到了故乡浮来山定林寺的盛情邀约,而不远万里、一路辗转,特意从京都建康赶来赴邀的。或许他是怀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漫游情怀,浪迹江南塞北,览尽中原河山,不经意间云游到了莒国的故里。总之,后来,他做了定林寺的主持方丈,从此再也没有离开,直到仙寂而去。

这个季节,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他倚着山光水色一路悠然地欣赏着秋日的风景,枯草凋花,残柳败荷,凋零无声无息地进行着,蔓延在无边无际的寂静和苍凉里。或许,对于刘勰,这个秋天,凋零的不仅仅是红花,枯落的不仅仅是翠叶,衰败的不仅仅是世间物华。衰败的,还有尘缘旧梦,还有浮生执念,但是这些,在这个秋天到来之前,他就早已经看淡了。经历过人世的盛衰沉浮,一切已经尘埃落定。这尘世间的一切,他已然放下,放下了红尘,也放下了他自己。自从他皈依佛门的那天始,红尘世事就已经与他再无关系。

当落日烟霭慢慢浸笼着平畴远山时,野村人家已初起炊烟,他回首来路,落霞秋水,斜阳草树。山川林岳在宁淡的秋色里,带着尘埃落定的祥静之美。犹如他已澄澈清明的心境,静水长天,寂然无波澜。西风古道上走着他清姿飘然的茕落身影,仙逸绝尘,恍若仙山幽谷里机缘巧合般偶遇的仙翁,遗世独立于浮华纷纭人间,逍遥自在于滚滚世尘外。清寂似一缕风,静谧像一卷云。

(二)

刘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年),那个一次又一次被春风吹绿了江南岸的北固名城京口,又一次被温暖的春风拂绿了杨柳、吹皱了烟波。小城京口北倚滔滔长江,西邻繁华帝京建康,想必也是沾染上了些许帝都繁华。虽然这是个动荡不安的乱世,但是秀丽的北固山下风景依然锦绣旖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乌衣巷里喧嚷的翠车华马,粉饰着乱世浮靡。莺飞草长的时节,在这烟柳风流的富贵地方,在这繁华纷乱的浩荡人间时节,刘勰降生在一户官贵人家。

自幼长在物华地灵的京口的刘勰,伴着景色秀雅的北固山和汤汤不绝的长江水长大,熏濡了诗书水墨之华,沾染了清通灵秀之气,《文心雕龙》里那纵横着的千年的文气,足以证他华才高志,无负家乡山水钟灵毓秀之德。

他年幼早慧,颖悟绝伦,少时,笃志好学,负有“纬经国、任栋梁”的宏图壮志,他说:“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而他浮沉仕途,却未能通达骋绩,于是他只好独善以垂文。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崇高地位。使他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无法超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以至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他的书,研究他的生平。

《梁书·刘勰传》载:“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

《宋书·刘秀之传》载:“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司徒刘穆之从兄子也,世居京口。”

《宋书·刘穆之传》载:“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明,东莞莒人,汉齐悼惠王肥后也,世居京口。”

刘勰的父亲及祖上都曾出仕为官。父亲曾任越骑校尉。伯祖父刘秀之,曾任建康令、尚书中兵郎、右卫将军、尚书右仆射等官职,逝后被追赠为“司空”。

无论人们把那时的刘勰家族看做是高门士族还是寒门士族,都不能否认,刘勰家族在刘宋确实称得上是名门望族,祖上曾鸣钟食鼎、积代衣缨。刘勰出生时,刘氏家族虽渐趋向萧条没落,但其父仍官居高位,刘家仍旧是殷实富贵的官宦人家。

在不谙世事的孩提时代,刘勰一直过着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优越生活,如果不是那场战争的到来,或许他会一直在温柔富贵里继续着他的豪门贵公子的生活,他的人生,也许会如旖旎的四月江南,一路锦绣荣华下去;如络绎长江里顺流的江上轻舟,云帆沧海,一生宏愿梦想径情直遂,不入坎坷寥落之命途。

然而世事无常,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反叛朝廷,从寻阳发兵直捣建康。右卫将军萧道成领兵平叛,刘勰的父亲刘尚,在平乱中无功而殁。是年,刘勰十岁。繁华易凋,好景不长,自从刘尚去世后,昔日车马喧嚷、宾满客盈的刘府,霎时变得门庭冷清,幼子寡母,再无人问津。残败家业无人操持,坐吃山空,没多久,刘家家道便彻底没落了。由于父亲殁时未立战功,刘家并未得到朝廷特别照抚,所剩的家底耗尽之后,刘勰母子终至以朝廷发给的抚恤金维持度日。

父亲的离世、家道的`败落给刘勰幼小的心灵带来沉重的打击。亲友的疏离,母亲的消沉憔悴,以及日益窘迫的生计,使这个不谙世事又养尊处优的孩童一夜之间褪去应有的童稚,顷刻成熟。当无忧无虑的舒适生活成了遥不可及的梦,初经风霜历练的刘勰,渐渐地开始思索世事的艰涩沉重,考虑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他一边照慰母亲,一边入学立志苦读,从十岁到二十岁的十年间,他潜心学业、孜孜不倦,熟读经史子集,刻苦钻研儒家经典。成为了一个通古博今、满腹经纶的饱学青年。

(二)

寒来暑往,学堂的光阴虽然清苦,日子拮据得捉襟见肘,也曾一度靠抄书换取学资和食需。但不管怎样,这段沉浸在书中乾坤,痴迷于圣贤文章的日月,让刘勰从内心觉得充实和满足。只是这段求学生涯,也很快因为母亲的离世而不得不终止了:

永明二年(484年),刘勰二十岁。其母去世。刘勰守丧三年。

永明六年(488),刘勰二十四岁。刘勰离开京口至建康,投靠高僧僧佑,寓居于钟山定林寺。

《梁书·刘勰传》载:刘勰“依沙门僧佑,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

南北朝时,由于各寺院大都有私有寺产,并且寺院可以经营寺田出租、放贷、经营等商业活动,并且可免收赋税,因此寺院是当时衣食富足之处。其时,定林寺为建康名刹,田产丰盛,业类广泛,僧侣众多,时有招募可供差使的白衣杂役。

或许是因为家人相继离世以后,心中难以排遣的孤独;或许是为了寻找一处既能维持生计又能继续读书的无扰静处,亦或许仅仅是为自己这孤苦无依的漂萍之身找一个可以栖落的心安归宿。刘勰选择了投身定林寺,并做了住寺白衣。或许当时他自己并不知道,那日,当那个落魄困顿的少年踏进定林寺的院门,便开启了他那段此生不解的缘分——与定林寺、与僧佑、与佛教。

定林寺于刘勰有着非凡的意义,不论是从生命本身,还是升华到人生价值上,定林寺都是刘勰人生中的重要驿站,为成就刘勰的人生开启了许多重要的契机:他在定林寺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人,那个于他来说亦师亦友,亦父亦兄的人――僧佑,两人相识相知,相携走过很长一段人生;他在定林寺开始接触佛教,熟读精通了佛经,并慢慢地接受了佛教思想,为他始于儒、终于佛的生命思想历程奠定了基础;他在定林寺撰写了为后世瞩目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刘勰对定林寺的感情亦是至深至厚,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他内心里定林寺俨然已经成为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个家,乃至生命的归宿。

许多年以后刘勰依旧清晰地记得那天,明晃晃的阳光格外得明媚,照得禅院的花木和殿阁都鲜亮亮的。他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僧佑大师。静静的禅房内,那位温雅清和的中年僧人,与他相对而谈。他的笑容清温而无尘,他的语气和蔼又亲切。他恭恭敬敬地站在僧佑面前,形骨消瘦得如一片树叶。他请求僧佑收留他,只做白衣,不皈依入佛,言辞恳切。僧佑看着眼前的年轻书生,文弱彬彬却眸光沉邃,自有一种别样的华采在他身上若隐若现,谈吐举止不经意间便流泄了他不凡的情怀。四目相对时,他心志所向,僧佑已然明了。于是,他们一见如故,相视一笑,莫逆于心。那年他二十四岁,僧佑四十四岁。一个是当时备受瞩目的律学大师,一个是无家可归的穷苦书生,在佛祖慈爱目光的注视下,彼此默然相与为师友。从此,惺惺相惜,相携相持,成就了一段忘年之交的佳话,从此以后,史书所载及他们,总会如是说:僧佑,文学理论家刘勰的师傅;刘勰,高僧僧佑的白衣门生。

僧佑,是齐梁时代的一位律学大师。深受齐梁皇室礼遇敬重,并且与当时社会高层有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佛家人物,对刘勰以后的仕途人生有不少帮助。《高僧传·僧佑传》载:“齐竟陵文宣王每请讲律。听众常七八百人。永明中勅入吴试简五众。……年衰脚疾。勅听乘舆入内殿。为六宫受戒。其见重如此。……梁临川王宏南平王伟仪同陈郡袁昂永康定公主贵嫔丁氏。并崇其戒范尽师资之敬。凡白黑门徒一万一千余人(他的缁素门徒有智藏、慧廓、宝唱、明彻、临川王宏、南平王伟、刘勰等)。”

定林寺的藏经阁规格宏大、藏书甚丰,堆积着来自四海八邦的浩繁卷匣。僧佑大师在僧事余日,决定搜校众家经卷,重新编纂时下流传的佛典。刘勰就在藏经阁里帮僧佑抄录经卷、整理经书。在抄录经书的过程中,刘勰览阅了各种藏书,学到了很多佛学知识。那些包罗万象的佛教经典,令他深感佛学的博大精深和玄妙无穷。他生而好学、天资聪慧,许多经卷阅知成诵,又加之僧佑指点,经年而累月,刘勰已然精通佛理,深谙佛道。他也因此受到僧佑的赏识和信任,受命全权主持法典编纂工作。

于是,刘勰日以继夜,旰食宵衣,潜心修订法集,很快刘勰便以他高效的工作效率完成了工程巨大的法典总集,包含《释迎谱》、《世界记》、《出三藏记》、《法苑集》及《弘明集》等多部典籍,并将其结集成目,以便传行于世。终于,他在案桌前工工整整地撰写完了《法集总目》序言,然后长吁一口气,如释重负地欣然搁笔。接下来刘勰便迎来了很长一段“无所事事”的休闲日子。

闲时光阴易过,不知不觉刘勰已“赋闲”数月有余,除了读书,时而也四处走走,游赏寺山景致。定林寺的方塔上可以俯瞰整个建康城,透过重重巍峨城郭,隐约可见坊舍宫阙、楼台馆榭;隔着蓊蔚昌茂的山屏翠障,依稀飘来车马市语、秦淮歌舞。

钟山风雨帝王都,沉默地钟山默默地注视着都城建康,沉默的刘勰也是的。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风色烟波里,刘勰面对着的城池叫建康,齐明帝建武二年的齐都建康城。它曾是范蠡的越城,它曾是楚威王的金陵邑,它也曾是东吴的建邺,曾是东晋的帝都……

刘勰站在千年前的烟云里追思着千年前的烟云往事,那各路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早已远去,就连东吴功绩也都已灰飞烟灭,司马霸业也已付诸东流。

夕阳霞色里,他默默地伫立着、追思着,在南国过往的阴晴风雨里,曾有多少浓密的往事在这里上演过,曾有多少茂盛的生命在这里谢幕过,又留下了怎样的慷慨激昂,怎样的旖旎风流。绵绵时光流逝如江水滔滔不绝,在苍茫天地间,有多少人来了,又有多少人走了,有的人轰轰烈烈,有的人默默无闻,有的人被牢牢记住,有的人终究湮埋。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不知道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刘勰,面对着彼时彼景,想到了些什么。当光阴流逝了一千五百年后,现在的我们,提起这个城市,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几首诗,和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

刘勰自然没有读过后辈们的诗文和那本叫《三国》的渔樵闲话。他也没有留给我们有关他当时心情的只言片语。只是我想,他一定也曾如我们一般想起过那些永不沉没的故事和响亮的名字,孙权、周瑜、曹操、刘备、刘裕……那些离他很近的名字和及极容易被打捞起的记忆。后来,刘勰也是在那本《文心雕龙》里被岁月记住,于历史滔滔的长河里,被后人慢慢打捞起的。是他本人用不朽的才华和永恒的信念把自己的灵魂装进永不湮灭的书页里去的。

只是,那些个无所事事的日子里,刘勰都在洒满余晖的寺塔上静静地注视着远方,建康、秦淮河、长江还有看不到的更远的地方。引首而望,钟山灵秀,佳气葱葱,门映长江,目接云帆,烟光浩渺,苍茫无际。登高望远,面对天地山海之辽阔无际,宇宙万物之无穷无尽,此情此景,让人如何不生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又让人如何不去思考关于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这样永恒的命题。天地何其之大,生命何其之渺小,江河永恒,生命又是何其短暂,瞬息的生命该如何才能永恒。

关于高考加分,您支持给烈士子女加50分吗?

对现实社会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她的父母或亲人的牺牲和为国家所作出的贡献,只能证明他父母的勤奋、无私和勇敢,国家在这方面可以对他的父母做出很多的经济补偿,但对于子女来说,可以做出一些经济补偿,但是在一个民主、文明、平等的社会现实中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受公平教育的时刻对每个学子来说都是平等的,加分就证明了作弊何来公平可言?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需要优秀的学子,选拔人才的时候也是要真才实学的,加分就反映了一种懦弱的情怀不科学的,是学术知学习的不尊重,所以我们要改革,不要串上这种病,所谓教育的不公平,是需要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不公平!

可以不给烈士子女加分,但是以后得保证给他们找一份好工作。人家父亲或者是母亲为国捐躯。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监护人。失去了以后为自己工作铺路指明方向的人。高考不用加分,国家以后保证人家的工作和生活就好,最起码也应该是公务员吧。就像曾经的飞行员烈士王伟。那么年轻,就为了保证保护国家尊严而牺牲,他的孩子那么小就失去了父亲。人家用了一条命,还有一生的父爱,难道还换不来一份公务员级别的工作?

正确做法::国家考试面前必须一律平等,这是对所有孩子公平,公正,公开的正义体现,任何任何事都不能改变!对于烈士家属国家可以补助抚恤金一百万或一亿元!

本人认为不应该加分,高考就是公平公正。如烈士子女平真本事高中,学费及一切费用应该全免或从其它方面照顾。如果加分考上,自己心里和其她考生都有想法,对孩子们身心容易伤害,如参军,找工作,生活及各各方面都可以照顾,唯考高不行,高考是为国家选人才,必须公正,公平和真实。提倡各高校都应该设有以破格录取的形式扩容加招烈士和一些英勇就义并为社会或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的子女入学,这样对其他孩子也是公平的,不能因为是烈士的孩子就挤掉了一个普通孩子的录取名额,这对孩子乃至其一生都是有失公平的,毕竟人家孩子也是付出汗水去拼搏和努力的。

大学是培养人才摇篮,高考是公平竞争选拔相对优秀学子,如果有人可以加分甚至保送上大学,他还会努力拼搏吗?上了大学能毕业吗?这不但失去想培养他成为人才初忠,这更是对他极大伤害,让费资源,对其他学子也不公平。烈士更多是精神层面,再辅助物质补偿,支持烈士子弟上学给予物质帮助。高考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考分是考生的价值!烈士为国捐躯!他的人生价值值得我们尊敬!而加分的考生!他值给他的分吗!如果他平时的成绩一直很好!因为父亲或者母亲为国捐躯!而影响了孩子的高考!我个人认为!可以给这样的考生!一个重考的机会!而不是依靠加分!进那个学府!如果他是优秀!他是不会靠父母的荣耀来装饰自己!

看问题得按正常角度看,可以保送或优先安排工作,但不支持加分。烈士子女是应该得到全民关怀和国家优待,这种关切应该由全中国民众担起,而不是让寒窗12年的学子承担,你要知道,加分对其他学子是不公平的,国家可以从其他方面优先安排烈士子女,譬如免学费譬如工作,譬如福利房子等,为什么明明全民共同担当的事却要辛苦拼搏十二年的学子承担?烈士是烈士、子女是子女,咱们可以在其他方面尽量照顾,但高考加分感觉对其他考生不仅仅是有失公平,更应该是伤害!成绩相差不多的考生考完后,烈士子女一下多了50分,其他考生会怎么想,这样肯定又失去了高考的公平,更变成了变相的拼爹!心理容易走极端的普通考生肯定会想:为什么我爹不是烈士!再说了,你说自卫反击战中的烈士会还有子女在现在参加高考吗?人家子女都差不多做爷爷奶奶了、难道加过孙子孙女吗?这岂不成了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关怀烈士子女,国家应该建立专门的通道照顾,高考考的是知识,是把有能力的人选拔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如果你智力有限靠照顾加分,将来就不能胜任工作,这是害了国家,国家对烈士子女应该通过他自己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在经济上给予支助直到他(她)成人,再根据能力安排力所力及的工作,这才是大家赞同的方案。

国家照顾英雄的孩子是应该的,但是,不能拿高考加分来对待。各行各业的英雄豪杰层出不穷,难道都要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吗?在考场上别说是50分了,一分只差都是成千上万个人,高考是什么?一个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的地方。不能因为父母是英雄豪杰,子女就要享受超级待遇,这对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学子都不公平。不要在这上面搞特殊。要在其它地方多给予照顾为好,那怕是就业,孩子学费减免,发放抚恤金都可以考虑。

烈士子女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爱护?但对于高考加分问题,国家应从特殊照顾和优待的另一渠道去考虑,而不应该真接去加分,如果真接加分,会打破原有的考试录用制度和相关规定,违背学生考试的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从而影响整体考试定律?照顾烈士子女升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可以通过保护或直接入校的方式?但不应以直接加分的方式去实施,因为国家的治理是靠的严格的法律和具体制度来施政,任何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规律。

还记得空军英雄王伟吗?去世后妻子被特招入伍,如今和儿子怎样了?

如今战争离我们很远,我们能够生活在和平的时代这是这一代人的幸运,我们在一些电视剧、**以及书本上可以轻微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但即便是轻微的感受也能够震撼人心,战争是残酷的这样的性质在一开始就让很多人为之颤抖。虽然世界上有大部分的人生活在和平时期,但是仍然有小部分的人他们依然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面临残酷的战争。还记得空军英雄王伟吗?去世后他的妻子被特招入伍,如今的25岁的儿子过得怎样?

一、空军英雄王伟

王伟是中国空军飞行一员,当时他正在执行任务,在飞行的过程当中,他遇到了美国的侦察机,这种情况是不被认可的,因为这是属于中国的空军领地不允许外国入侵,王伟和当时一起执行任务的战士对美国的侦察机进行拦截,然而在拦截的过程当中王伟发出了多次警告,侦察机一开始是离开了中国的空军领地,然而就在王伟需要返回基地的时候,他们发现那一架美国的侦察机居然飞行在王伟的飞机上方,也正是因为这样,两架飞机发生了摩擦,王伟的飞机的机翼被撞毁,以至于飞机出现了故障,王伟立刻打开了降落伞,然而技术落后的降落伞并不能够挽救王伟生命,最后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二、烈士遗孀

当时王伟家有娇妻还有6岁的儿子,家庭幸福美满,但因为这样的一个事故,他的妻子永远的失去了丈夫,他的儿子永远失去了父亲,这样的事情让一个家庭,最后以悲剧收场。王伟的妻子曾经在一段痛苦的时间久久不能自拔,还是通过王伟战友的妻子进行安慰最后才重新振作起来。在王伟牺牲之后,王伟的战友照顾阮国琴和孩子,因为王伟是烈士,所以烈士遗孀也受到了优待,他们分到了一个房子,定居在北京。

三、特招入伍

阮国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海军少校,并且在部队里她成绩突出,随后便成为了上校,她的儿子知道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会离开自己。他想要像他爸爸一样成为一名空军,小的时候他以父亲为榜样,上学的时候他怀有大大的梦想。因为他也要像爸爸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于是他上学的时候,他就非常的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当时阮国琴,他看着自己儿子有如此远大的理想,也非常的支持,并且在自己儿子受到挫折的时候会给予鼓励告诉自己的儿子,未来你可以像自己的爸爸一样保卫国家,做一名军人,最后阮国琴的儿子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成为了一名海军军人。阮国琴除了为国家做贡献,同时她还做慈善活动。阮国琴,并不是一个人的活,她要活出两个人的精彩。阮国琴的儿子正在中国海军服役,保护着自己的祖国。

求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的作文!

卓琳 平凡至伟

原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邓小平同志夫人卓琳

1937年,卓琳离开北平。转到延安

1939年认识邓小平并与邓小平结为连理。为着支持抗日,鼓舞士气,卓琳跟随邓小平不避炮火连天。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邓小平率领部队每解放一个地方,卓琳随后就带着孩子们也赶到那里。

卓琳在解放后,邓小平成为党和国家主要***之后,依然默默无闻甘当无名英雄,遵循着党的原则,有着***人不可动摇的信仰;

在十年文革动乱中,卓琳陪伴邓小平在江西度过流放生活, 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她仍然以顽强精神,赴港见证香港回归。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毅然把个人的积蓄10万元全部捐给汶川大地震灾区人民。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卓琳的颁奖词: 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陈 淮这样评价她:

不动摇,一生不动摇,历尽沧桑绝不动摇。不是因为她是谁的夫人,而是因为她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人。

陈小川:她默默地站在一位时代伟人背后,用坚定的信仰和深深的爱,支撑着伟人度过劫波,支持着伟人创造新时代。在近30年中国崛起的历史记录中,应该有她重重的笔墨。

宋文骢 壮志凌云

宋文骢(1930.3.26-),飞机总体设计专家,歼10飞机总设计师。原籍云南省大理。

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型号总设计师、自然科学研究员。

世纪60年代初,宋文骢就和同志们一道首创了我国飞机设计第一个气动布局专业组并担任组长,开始了对飞机新式气动布局的深入研究。

80年代中后期,上级发文提出要研制一种适合我国空军2000年以后作战环境的歼击机,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代号为“十号工程”。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

今年,歼-10在国庆阅兵中大显身手,让世界瞩目。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具备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战斗机。随着歼-10 飞机的研制定型和装备部队,我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里。上午11时11分,由空军151架飞机组成的空中梯队准时飞越广场上空,由我国自行研制,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0"战斗机编队惊艳亮相,成为万众注目的焦点。歼-10的横空出世,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宋文骢的颁奖词: 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杜玉波这样评价他:

五十载春秋风华,二十年丹心铸剑,他的心血和灵魂全部默默倾注给了共和国的蓝天卫士,熔做了他的体,化作了它的魂。

纪宝成:终于,中国的蓝天上翱翔着可以与先进国家水平媲美的战斗之鹰,这是中国制造。他以赤子之心,蕴持伟力,铸就祖国蓝天的龙魂。

阿里帕·阿力马洪 母爱最真

这是中国最西北的一个小县城。连日的降雪给这片广袤的草原披上了银装,气温也骤降到了零下30多度。2009年12月10号上午,回族青年王作林急匆匆从一百多公里外的村里赶回了清河县城,看望他病重的维吾尔族妈妈——阿尼帕老人。

这个普通的院落,是王作林和他的18个不同民族、不同血脉的兄弟姐妹们一起长大的地方。如今,他们已各自成家立业,但这个宁静的小院和70岁的老母亲阿尼帕一直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牵挂。

和所有的家庭一样,全家福记载着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光。

1963年,阿尼帕已经是6个孩子的母亲,丈夫阿比包在县公安局工作,加上弟妹,10口之家的生活全靠着丈夫每月45元的工资支撑着。生活拮据但日子过得却其乐融融。可是就在这年冬天,和阿尼帕一墙之隔的哈萨克邻居亚合甫夫妇不幸相继去世,撇下了3个不满十岁的孩子。

阿尼帕看到这三个失去父母的孩子十分可怜,就把他们接回了自己的家。阿尼帕心里明白,在当时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多一张嘴就意味着多一份生活的艰难。

今年已经53岁的托乎提是阿尼帕老妈妈最初收养的三兄弟之一,那时他只有8岁,回想起当年阿尼帕妈妈收养他们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之后的十年间,阿尼帕又先后收养了回族孤儿王淑珍,王作林兄妹4人,汉族孤儿金海、金花和金雪莲,这时,她和丈夫抚养的孩子增加到了19个。

流浪街头的小淑珍当时头上长满了头癣和癞疮,头上没有一根头发,满是脓血。

阿尼帕带着她四处求医问药,经过两个多月的清洗和治疗,小淑珍的头上终于长出了黑茸茸的毛发。

一直到现在,王淑珍始终保留着长长的黑发,她说这是妈妈给她最珍贵的礼物。

为了保证全家20多口人的一日三餐,阿尼帕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米2的大铁锅,她几乎把家里的全部收入都换成了食物,春天粮食不够吃,她就去地里挖野菜,秋天还要出去捡麦子、收土豆。尽管如此,生活依然捉襟见肘。为了多赚些钱为孩子们交学费做衣服,丈夫阿比包下班后就去为工地打土块,而阿尼帕也在县食品厂找到了一份洗羊肚和羊肠的工作。

阿尼帕夫妇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能吃饱,还要让孩子们有学上。家里用不起电灯,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条,做成小油灯,19个孩子们就在这一盏盏跳动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上完了小上学、中学。孩子们没有一个因为家里贫穷而辍学。

正是因为阿尼帕对这个特殊大家庭付出的艰辛,让兄弟姐妹们早早就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相互关爱。今年已经三十三岁的热阿黑是阿尼帕最小的亲生女儿,回忆起当时的生活,她的心里充满了辛酸和感动。

阿尼帕的19个孩子在她含辛茹苦的照料下渐渐长大,四十年的岁月,这份大爱也逐渐打动了周围的邻居们。

每到逢年过节,是阿尼帕老妈妈最快乐的时候。因为这时,全家老小都能聚到一起。这是一段拍摄于2005年春节时的一段录像,享受着天伦之乐的阿尼帕老妈妈和阿比包爸爸无比幸福。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阿里帕的颁奖词: 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阎 肃这样评价她:

手心手背都是肉,身前身后都是娃,星星伴着月亮笑,每天都迎来一片金灿灿的朝霞。

王晓晖:她温暖的关爱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偏见之心。她把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化作对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灵的惶恐抚平成面对尘世的从容。

张正祥 勇者无敌

26年来身体力行保卫滇池,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大、中型开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胜利封停。

他只是一个农民,妻子因不堪家庭的落魄的离开,小儿子因被多次恐吓而精神分裂,自己因被人报复而导致残疾,被恐吓与被打成了家常便饭。但他坚持着。坚持绕滇池一千多圈,他被别人叫成疯子,他却说:“那些人才疯了,滇池养育我,疯子才不认爹妈,只认钱。”朴实的话透出纯洁而执着的灵魂!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张正祥的颁奖词: 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陈锡添这样评价他:

一个农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保护滇池,他不惜牺牲全家的利益,更不惜付出骨髓身残的代价,这精神何等宝贵!

濮存昕:面对贪婪、愚昧和凶残的困境,他坚持信念,用勇敢不屈不挠的斗争证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话,他是中国真正的环保大使。

李灵 心灵放歌

为关注留守儿童,李灵2002年师范毕业后,在家乡周口淮阳许湾乡创办希望小学,任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目前已有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全部免费,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而且7年来,李灵为建学校已欠下8万元外债,期间暑,李灵向爸爸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开始收购旧教辅和儿童读物。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词: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刘姝威这样评价她

身旁是300多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背后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寄托,这位乡村女教师赢得众人尊敬。

张瑞敏: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陈玉蓉母爱齐天

今年55岁的陈玉蓉,是湖北武汉一位平凡的母亲,她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无法医治,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前不久,叶海滨的病情恶化住进医院,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

然而,就在手术前常规检查中,叶海斌被查出丙肝,必须全部切除,需要母亲切1/2甚至更多的肝脏给儿子。可是,母亲患有重度脂肪肝,1/2的肝脏不足以支撑其自身的代谢。无奈,捐肝救子的手术被取消。

陈玉蓉从医院出院后,当天晚上就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每天走十公里。在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有时夹块肉送到嘴边,又塞回碗里去。

陈玉蓉说自己有时太饿了,控制不住吃两块饼干,吃完了就会很自责。7个多月来,她的鞋子走破了四双,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刮,刮了又长,而几条裤子的腰围紧了又紧。

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奇迹出现了。脂肪肝细胞所占小于1%,脂肪肝没有了。就连医生都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医生说“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肯定做不到!”

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陈玉蓉的颁奖词: 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彭长城这样评价她:

她疾走的照片,强烈地震憾了我的心灵。这种姿态,如此心酸、如此美丽。

王晓晖:为了孩子,母亲可以奉献多少?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答案。陈玉蓉暴走七个月,朴素的母爱愈发沉甸。

朱邦月 一家之主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煤矿71岁的退休工人,40多年前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20多年前因骨折病退,照顾同时因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儿三人。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朱邦月的颁奖词: 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四十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易中天这样评价他

一诺千金四十年,男儿侠义在双肩。感天动地朱邦月,长驻真情在世间。

朱玉

这个最为普通的中国男人,以病残之躯的微弱之火,照亮着在别人眼里异常坎坷的生活,虽然生活艰难,但,此处依然有光明。

沈浩 践行信念

2009年病逝。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其任职期间小岗村有诸多发展。在2006年底沈浩任

职三年届满即将离开时,村民们派了十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三年。2009年11月6日,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 沈浩1986年学校毕业后分配至安徽省财政厅综合处工作,历任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等职,2004年2月作为省财政厅优秀年轻干部下派至凤阳县小岗村任党支部书记,今年11月6日在小岗村不幸辞世。

安徽省财政厅11日发出《关于确认沈浩同志为因公牺牲的决定》。《决定》写道:2006年底,沈浩任期即将届满时,在小岗村98户农民强烈挽留下,沈浩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留任,成为当时全省唯一连任两届的下派干部。6年来,他以振兴小岗为己任,带领小岗村群众呕心沥血求发展,凝心聚力奔小康;他舍小家、为大家,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一心扑在了小岗村;他不畏艰辛,迎难而上,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大力弘扬小岗村精神,为加快小岗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各级组织充分肯定和小岗村广大干群一致好评,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特别奖、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等荣誉称号。

安徽省财政厅认为,沈浩的业绩,生动诠释了一名新时期党员的崇高境界,他那种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的无私情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学习,决定在全省财政系统深入开展向沈浩学习活动。

根据安徽省民政厅、人事厅、财政厅《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因公牺牲、病故审批确认及一次性抚恤金发放问题的通知》有关规定,经财政厅党组研究决定,确认沈浩为因公牺牲。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的颁奖词: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4]。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刘汉俊这样评价他

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翟墨 云帆沧海

2007年1月6日至2009年8月16日,翟墨从中国日照启航,经过两年半的时间,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塞舌尔、南非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个国家、地区和岛屿,航行二万八千三百海里,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翟墨卖掉了自己珍爱的作品,从朋友手里买来了一艘二手帆船开始了训练。手掌船舵绝不像手握画笔那么容易,在茫茫大海中,他第一次知道了恐惧。

翟墨:能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你能生存下来,这就是一种美。

艰苦的海上训练,翟墨逐渐掌握了远航技巧,他试着完成了在中国海域环行的计划。在筹备环球航海的五年里,他始终没有忘记外国航海家对他不断摇头的表情,环航世界的信念在翟墨心里一天比一天坚定。

出发前,他想到了为自己买一份保险,以防不策,受益人是他的母亲。然而,竟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敢为他承保。

他知道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安稳,能在有生之年抱上个孙子。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翟墨的颁奖词: 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陈 淮这样评价他

这不是一个个人的足迹,这是向世界昭示中华民族走向大海的宣言。

陆小华:翟墨桅杆上高扬的五星红旗,有力地告诉世人,中国人拥抱海洋的勇气、豪情与胸怀。

萨布利亚·坦贝肯 光明心生

颁奖辞: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明。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事迹:萨布利亚·坦贝肯,1970年出生于德国,12岁时双目失明。“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 在波恩大学求学期间,她发现藏文还没有盲文,便借鉴其他语种盲文的开发经验,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藏盲文。1997年,萨布利亚到西藏旅行。她骑马穿越西藏各地,发现这里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便萌生了创办西藏盲童学校的想法。 2000年11月,萨布利亚与西藏残联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正式运作。到目前为止,先后有96名盲童在这里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和藏、汉、英三种语言的盲文基础教育,以及按摩、电脑、手工编织、做奶酪、美术等职业技能培训。一般经过两年的专门培训,这些孩子都可以进入常规学校学习。一些盲童转入常规学校后,成绩非常优秀。 她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因此获得2006年度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特别奖 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大学生群体荣获特别奖。

事迹: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但是在救另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搭救,另一名少年也获救。但是,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起的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江中。岸边的同学们大声呼救。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相继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刘姝威这样评价他们:他们用19岁的肩膀铸造生命之梯,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涂光晋: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两个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风险交换,而是在修复和重构着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杜玉波: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阎肃:挺胸踏浊浪,何惧生与死。至今江水上,清风满襟袖。

颁奖辞: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王伟已经牺牲19年,他的妻儿生活的怎么样?

2020年距离王伟牺牲已经19年了,现在会想起王伟的事迹,依旧那么惊心动魄,令人泪流满面,作为一名飞行员,他牺牲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现在他的妻儿生活得怎么样呢?

2001年4月1日,王伟牺牲了,他的牺牲是我国军事史上的一个遗憾,他作为我国最优秀的飞行员之一,曾经获得多次国家颁发的重大奖项,完美的完成过多次重要任务,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的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天妒英才。

21世纪初,美国经常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在我国领空上方飞行,事发当天,美国一架侦察机在我国上空飞行,王伟奉命拦截,多次对侦察机发出警告没有得到丝毫回应,侦察机还主动对王伟的歼八战机发动了攻击,因为双方实力差距太过悬殊,王伟驾驶的歼八战斗机尾翼受损坠入大海,进了过多次打包,始终没有找到他的尸体,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就是: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

王伟牺牲以后,国家授予他一级英雄勋章,颁发了海空卫士荣誉,当时他的妻子还很年轻,孩子年龄还很小,他的妻子阮国琴被特招入伍,她收起了自己的悲伤,好好照顾王伟的父母和孩子,现在是一名出色的后勤装备部少校,而他的孩子,则跟随着父亲的步伐,成功考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

在我国人民的不断努力之下,现在我国的军事实力和军事武器的战斗能力不断的提高,我国的国力也越来越强盛,再也没有其他国家敢随意的欺辱我国,相信王伟英雄在天堂上看到也会倍感欣慰吧。

阮国琴有没有改嫁

阮国琴没有改嫁。阮国琴,海军上校,王伟烈士的妻子。王伟牺牲后,阮国琴2001年7月被特招入伍,与公婆一起住在北京海军大院内。按照海军某部的规定,阮国琴被授王伟生前同等的少校军衔;组织上考虑阮国琴熟悉财务工作,特调入海军某部做财务工作。阮国琴用漫长的岁月和无尽的思念写成了一本书,书名为《守望南海――离开王伟的日子》(即将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986年,高中毕业前夕,空军飞行学院在湖州招收飞行学员(战斗机飞行员全部由空军培训,培训结束后再分配到海军)。这时阮国琴给王伟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么一句话:?是一名真正的男子汉,你就去蓝天翱翔吧!?王伟说:?我的人生第一是飞行,第二是我们之间的爱情,它们对我来讲,就像飞机的两翼缺一不可。我一定要飞出来,否则决不回来见你!?

王伟牺牲21年,国家对烈士家属是如何安排的?

虽然王伟已经牺牲21年,但是他的功绩依旧值得我们尊敬。而他的家人最终也被接到北京生活,她的妻子也成为了一名军人,而他的儿子在2017年也参加了海军。可以说,国家的这个做法还是很令人满意的。但是我希望我们国家只有战斗英雄没有烈士,因为每一位烈士都代表着一条生命,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和孩子,这样的悲剧不应该发生在孩子身上。据了解,我国建立烈士褒扬金制度,烈士家属可享受褒扬金待遇,褒扬金标准是烈士牺牲时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倍,具体可查看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

我们国家对待烈士家属还是非常优待的,像是电视剧中出现威胁甚至是伤害烈士家属的情况少之又少,基本上没有。如果烈士家属没有收入来源或者是劳动能力,还能够享受到定期抚恤金来帮助他们。对于国家来说每一位士兵都是宝贵的财富,在真的冲锋陷阵时必须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所以国家对待烈士家属的安排还会非常不错的。

根据法律规定烈士褒扬金由颁发烈士证书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烈士的父母或者抚养人、配偶、子女;没有父母或者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烈士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来源且由烈士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

最后总结一句,国家对待烈士的方式非常好,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年轻人正是报效国家的时候。国家对待烈士家属应有的待遇都不会打折扣,该有的一样都不会少。不过我还是那句话,我们只要英雄不要烈士,不管是什么行动,都要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刘勰散文(关于高考加分,您支持给烈士子女加50分吗?)

好了,今天关于“王伟的抚恤金是多少”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王伟的抚恤金是多少”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