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新医改方案的启示(宿迁医改)

黄扬略:至少可总结出五大启示1.改革原则:区分基本和非基本。重大而复杂的改革,需要区分基本和非基本,改革的原则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新医改的决策者从国家实际...

现在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新医改的五大内容是什么呢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关于新医改的五大内容是什么呢的问题,我们开始谈谈吧。

新医改方案的启示(宿迁医改)

新医改方案的启示

黄扬略:至少可总结出五大启示

1.改革原则:区分基本和非基本。重大而复杂的改革,需要区分基本和非基本,改革的原则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新医改的决策者从国家实际出发,把握大局、分清主次,启示今后的改革将进一步突出政府的公共服务性质,注重公益性,并且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使这种满足社会最基本需求的服务制度化和常规化;

2.改革节奏:宜采取渐进的方式。新医改渐进式改革更具深度、广度和成效,影响亦更深刻持久;

3.改革的支点:从基层开始,以下促上。新医改在制度设计上,十分重视地方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大胆探索创新,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同时,在经验的推广上,也不是全国都搞“一刀切”,而是尊重各地实际,实事求是;

4.改革关键:用新理念建章立制。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模式,是新医改的一个重要经验,显示中国改革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法律等现代管理理念、机制和手段,达至最佳成效;

5.改革共识:调整增量,予其利益。医改涉及复杂的利益调整,采取调整增量和予其利益的渐进式行动路径和改革方案,是精巧平衡各方利益,凝聚共识,减少阻力的最佳办法。

宿迁医改

江苏宿迁卖光式医改:医院收入增加医疗费上涨

(一)“看病贵”并没有解决——引入市场机制后医疗费用的另一种扭曲

1.数字悖论:医疗费用贵了还是便宜了。

2.理论分析:发挥市场机制,不能回避医卫领域自身规律。

3.现实情况——符合理论推断,形成了医疗费用的另一种扭曲。

(1)医疗设备盲目向高端发展的现象非常严重。

宿迁的医改已经很明显出现了“医疗装备竞赛”的趋势,各医院都努力扩大规模,纷纷上马高精尖设备。规模稍微大一点的医院就配备彩超、CT、核磁共振等,甚至一些一级医院也购置了CT,而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仪等医疗设备在一级医院已是常见设备了。

走进宿迁的各类医院,一进门就能看到医院拥有的各种医疗设备和检查项目图文并茂的介绍。沭阳县平安医院是一家一级医院,诊疗室和病房设施都非常简陋,厕所都是墙边搭建的简易棚,但该院门诊大厅里就竖立着CT、电子胃镜等设备的介绍牌,张贴了34页该院治疗项目价目表。

沭阳县人民医院和仁慈医院在上项目、上设备、上硬件、挖人才上相互较量。仁慈医院建起了10层高的新就诊大楼,总投入达3000多万元,逼得沭阳县中医院以1000万元加大投入,县中医院正在筹建19层的综合大楼,还计划引进若干高频率核磁共振等先进设备。

当前,我国的许多卫生设施和设备是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新技术的滥用是推动医疗费用上升的重要原因。宿迁这样的贫困地区最缺乏的并不是高新技术设备,而是大量低成本、有效的服务。

(2)医生诱导病人多做检查和手术。

和其他地区相比,宿迁的医院开大处方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据一些院长介绍,现在门诊的利润已经比较薄,收入主要靠检查和手术。但却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现象,形成了医疗费用的另一种扭曲:

第一,医生更多要求病人接受各种医疗检查。我们去一些医院就诊看头疼或腿疼,几乎所有医院都要求做CT;去一些医院看胃病,大多数医生都说要做胃镜;我们看病时遇到的患者中也有很多人做了胃镜等检查。某医院是当地老百姓口碑最好的医院,即使这样的医院,该院院长介绍说每天500多门诊病人,有近100人次的CT检查,15人次的胃镜检查(500个门诊病人中看消化内科的病人并不多),这远比北京等城市医院的比例高。

第二,不需要开刀的疾病让病人开刀。一些医院的剖腹产率达90%。

第三,不严重的疾病故意说得很重。一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手腕骨折,医生极力推荐该患者换人工关节,并称52岁妇女已到更年期,骨头停止生长,骨折已无法恢复,必须换人工关节。这是我们在宿迁某医院(最好的医院之一)就诊时亲眼所见。

更令人担忧的是宿迁地区大部分是农村居民,他们的医疗知识很少,医生更容易诱导这些病人。

(3)当地卫生局的解释验证了调研情况和分析。

宿迁卫生局官员认为医院收入增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医疗服务项目增加,医院的收入也就增加。二、病人结构调整。医改后有些大病能治、手术能做了,而治大病的回报率比治小病高,手术的回报率比门诊高。三、病人总量增加。一些外流病人被吸引回来。这些都验证了我们调研和分析的结果,现在医院确实通过扩张检查、手术等方式增加收入。

对于数据的真实性,宿迁卫生局官员认为这些数据都是各医院上报的,如果有水分,收入数据也只可能是报低了,而不是报高,否则医院要交更多的税,医院没有报高的积极性。

同样的逻辑,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如此数据收集制度下,医院有低报平均门诊费用和平均住院费用的积极性,因为这些指标是政府评价医院的关键指标。

4.医院的“红包”和“回扣”现象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

私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机制灵活,股东以利润为主要目标,固然会通过提高医生待遇激励医生,并约束医生个人收取红包的行为。但是关键在于医院作为一个整体,其赢利的动机并未改变,反而得到了加强——建立在股份制基础上的医院,如果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就无法生存。

所以,虽然消灭了医生个人收红包、收回扣的问题,但是这部分利益并没有回到患者手里,而是集中到了医院股东的手里。只是红包从地下转到了地上,从医生收红包变成了股东分红。

解决“红包问题”的途径是使医院不再有赢利动机。只要这一点不改变,红包和回扣还会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

我们在考察中广泛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根据对医生的访谈,无论是原来的公立医院(如人民医院),还是新建的民营医院(如仁慈医院),都存在着医生开药和开检查提成的行为。这和我们的预测是一致的。

某医院的一位科主任告诉我们,开药、手术、检查,包括开CT、B超检查单等,医生都有提成。某卫生院的营业额是有指标的,两个有处方权的医生,每人要完成5000元的指标,如果完不成,则连最基本的工资也拿不到。正如某医院院长所说,他直接掌控药品采购,对进价的控制毋庸多言。这种机制决定了医生完全有动力、也有能力把进药的价格压低,以便医院获得更大的利润,但是却未必有为病人降低价格的动力。

5.老百姓的感受——“在医院钱就像纸一样”。

根据我们对当地居民的访谈,他们对“看病难”的感觉不强烈,但总体感觉还是贵。在一家医院,我们询问一位农村老年患者,老人的回答是:“在医院钱就像纸一样!”

(二)区域卫生规划缺乏,三级医疗网络被打破

我国原有的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初衷是为了通过转诊体系有效配置医疗资源,防止病人的趋高倾向。

宿迁在鼓励医院竞争和引入社会资本办医的同时,违背了医疗卫生的特殊性,没有进行任何区域卫生规划,完全打破了原有的三级网络和转诊体系,导致宿迁市医疗机构过度供给,必定诱导过度需求,使老百姓医疗负担加重;而且,大大小小的医院都在相同层次上竞争,功能没有划分,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无效率。

在赢利的动机下,只要具备条件,各级医院都在竞相购买设备,做大手术。同时,病人不管是什么病,来到哪一家医院都能看,而医院之间“老死不相往来”,根本没有转诊的动力。其结果是最优秀的医疗资源并没有为最需要的人服务,造成医疗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当地质量最好、技术力量最强的人民医院还是大量看普通门诊,而不少乡镇卫生院也开始购进CT等设备,做大手术了。例如新河乡镇医院,除了胃切除、阑尾炎这样的手术可以做,也开设了脾脏缝补、肾结石手术、心肌梗死抢救等高难项目。

另一方面,各级医院都不惜成本争取病人,医院广告铺天盖地,一些医院通过回扣等手段争夺病人。不少社区医生手里有一张沭阳县人民医院发的“会员证”,如果社区医生介绍一位门诊病人去沭阳县人民医院,可以获得100元回扣;病人住院回扣是手术费用的10%。还有医生告诉我们,医院靠乡镇、村卫生室医生推荐病员,然后给他们回扣。这种回扣甚至成了村卫生室医生收入的重要来源,人为地增加了医疗成本,加重病人负担。

区域规划缺乏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中西医医疗格局被打破。由于中医没有很多检查和手术,而且中药价格较低,完全靠市场生存的当地中医进一步萎缩。

(三)对乡村医疗的打击始料不及:基层医疗削弱

1.乡医进城,村医进乡,削弱了农村基层医疗队伍力量。

急速增加的医疗市场对医务人员的需求短期内激增,导致了基层技术力量被削弱;同时造成一些新兴医院医疗质量方面的问题。

医院数量快速增加,市场对医务人员需求随之增加,而宿迁地区短期内很难吸引到很多外来的医务人员。现在医生的流动方向是,“农村的好医生进城市,国有医院的好医生出去合伙开医院”。新医院的医务人员来源多是乡镇卫生院,有些甚至是无照医生。而乡镇医疗机构开始吸收一些原来的村医。

这一方面使得农村或者社区的基本医疗服务质量削弱;另一方面如果监管力度不足,一些新兴医院的医疗质量无法保证。据调查,许多私立医院以“外来专家门诊”招揽患者,但名不副实。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市区新兴医院(数十家)的普遍现象。

2.乡镇、村卫生院(室)医疗水平下降。

改革后,乡镇、村卫生院均被个人买走。由于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医院,使得许多这一层次医院的老板都是有钱而根本不懂医疗的人。加上市场化的医疗环境放宽了对医务人员流动的限制,使许多技术不错的医生不屑于在原来的医院工作,而到城区新兴的医院找工作,致使乡镇医院的医疗水平下降,直至不能够提供一般的医疗服务。

一个案例是,某个从事屠宰的老板买断了医院后对医务人员管理生硬,结果导致医务人员全体辞职。被医生自己集资买断的乡镇医院发展相对好,但是这些医院所占的比重不大。出现了农村病人在村卫生室看一下病后就直接到市区医院就诊的情况。

(四)医院对医生培养积极性不高,高水平医疗队伍发展持续性不足

医务人员的稳定性下降,使得医院缺乏培养医疗技术人才的动力,高水平医疗队伍发展的持续性面临挑战。

医疗机构不断增加,医生随时可以跳槽,这使得各个医院宁可“抢人”而不“育人”,不愿意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以防培养好后立马走人。医疗卫生人才后继乏人,医疗质量止步不前。

(五)政府不再办医,但政府对医疗的监管不力,并面临新问题

政府职能转变,第一个关键是要实现政府变“办医院”为“管医院”。政府办医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但是根据调研的情况,政府对医疗的监管急需加强。

1.医疗准入的监管缺乏。

宿迁在大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同时,降低了医院准入的门槛,不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保证。医院的资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医疗行业的管理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对医院的审批不仅应当看重资产,更应当看重管理的经验和资质。

由于审批手续简单,只要有钱,任何人都可以申办医院,政府目前更看重资产,而不是资质。在实际操作上,医疗机构准入的审批权实际在市长、县长手中,而不在卫生行政部门。

根据我们对相关人员的访谈,办医院需要交给政府一笔钱。由于政府审批医院的级别不同,收费标准也不一样,而新办的医院千方百计地想得到高级别的审批,所以政府通过这种权力敛财,也导致了一些名不副实的二级医院出现。

2.行业监管手段单一,质量监管不足。

政府对民营医疗机构监管到底管什么,怎么管,目前还是探索中的问题。江苏省卫生厅和宿迁卫生局的相关人员都提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在监管过程中主要采用奖励和惩罚等经济手段。由于监管不足,报告前文提到一些一级医院违反相关医疗规定执行大手术;过度医疗、检查和手术;药品以次充好;使用不正规的药品,甚至三无药品;能很快治愈的疾病用药剂量不足,延长治疗期等现象十分普遍。

3.财务监管不足,非营利性医院的赢利行为。

宿迁所有医院都进行了改制,而且主要是转为民营,很多医院还申报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但是调研发现,这些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还是实行了分红。

转制后,卫生部门基本上无法掌握医院经营的数据,医院上报什么就是什么,医院会倾向于上报有利于自身的数据,以非营利性的名义赢利。

4.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机制不畅。

医疗卫生领域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改革后,如何使得新的机制能够与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相衔接,也是宿迁医改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公共卫生投入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

政府转变职能的第二个关键是实现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建设。按照医改的设计,通过医疗资产产权置换取得的资金投入公共卫生。政府承担公共卫生是完全正确的改革方向,但目前需要有机制来保障政府做到这一点。

1.医疗资产置换获得的资金有限,公共卫生机构也开始了市场化运作。

市级医院产权置换的资金主要投入了五大中心的大楼建设。下属县级公共卫生机构也是采用了同样的方式。这些建筑的规模在当地都是一流的。

将医疗资产置换筹集到的资金作为公共卫生的投入,没有持续性。卖医院只能卖一次,是“存量”,而公共卫生投入常年都需要,是“流量”。用“存量”补充“流量”是不可持续的。一旦资产置换的资金花完,公共卫生的投入又难以保障。实际上,新设置的五大中心基本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五大中心也开始利用市场化的运作。120急救系统采取会员制,挑选一些医院进入120系统,每年交纳会员费50万元,医院自己准备急救车辆。政府确实减少了负担,但是这就破坏了急救系统的急救原则,医院更愿把有支付能力的病人拉到自己的医院。疾控中心将大楼出租,建立一个体检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也将建立妇产医院,托管给上海妇保医院;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变为由群众义务献血后,血站卖血给医院,少部分钱上交政府,余下留用。

2.基层的公共卫生仍然投入不足。

政府对社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的投入仍不足,管理不规范。我们在沭阳县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理应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政府并不给补贴,计划免疫全靠群众自愿。由于现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给小孩打针风险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没有动力提供这些服务。

颜集镇卫生院周围的居民告诉我们,乡镇卫生院实际也是私人承包了,现在卫生院的惟一职责是接种疫苗。但是对于国家规定免费的儿童计划免疫疫苗,仍然要收费,价格是每人100元,儿童服糖丸也仍然要收两元钱。宿迁医疗系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认为,政府是将钱投到了公共卫生服务中,然而在乡镇一级卫生院并没有按照改革预想的那样进行。

因此,公共卫生缺乏长效的投入机制。一方面,地方财政毕竟还不很丰裕;更主要的是,当地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已经把医疗市场化认为是最有效的办法,甚至认为公共卫生事业也可以依靠市场来建设。当地卫生局官员甚至认为公共卫生并不一定要政府来办,只要有人愿意办,就让社会来办。但是目前毕竟慈善事业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社会资本办公共卫生也带着逐利的目标。

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一)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定位和责任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体制从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向分级分税财政体制演变,各级政府间的支出责任重新划分,中央政府将更多的医疗卫生支出职责交给了地方政府。这与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通常由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为主承担医疗卫生支出的制度安排相反。上级政府把卫生筹资的责任转给下级政府,下级政府在财力拮据的情况下,又把筹资的主要任务推给了卫生机构,实质上是把难题交给了原本就失灵的市场。

在以GDP增长为政绩指标的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只热衷于GDP、招商引资等指标。地方政府搞医疗卫生和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政府,既没有积极性,也没有能力。这导致地方政府对一些公立卫生机构经费补助日益减少,或者直接将其变卖。地方财政卸包袱的冲动,可以说是医改市场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政府职责。中央政府必须通过有效手段保障全体公民都享有公共卫生和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明确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财政补助标准。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的问题,应通过强化转移支付来逐级解决。

(二)“宿迁模式”解决不了“看病贵”的问题

“宿迁模式”把医疗卫生事业定位为“经营性行业”,并认为“只要是经营性的行业,就可以放到市场上去竞争,通过竞争降低价格,提高质量,改善服务”。我们认为这一定位是不准确的。

由于医疗行业存在的不确定性、外部性、垄断性和信息高度不对称性等特性,以利润为导向的市场化必然导致医疗行业的价格一路飙升,难以控制。美国就是典型的例子。

通过竞争来控制医疗价格的思路,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来看,医疗市场的竞争并不能导致医疗价格的下降。因为医院竞争的手段主要不是价格。我们注意到,只要有条件的医院都在努力扩大规模、引进设备,连乡镇卫生院也不满足于门诊的收入,要提升档次、做大手术。也就是说,医院的竞争主要表现为“非价格竞争”,即医院竞相提供最先进的高科技医疗服务,提升品牌。理论上,竞争的市场上只要供大于求,价格就可能下降。但是在医疗市场,如上面的分析,过剩的供给可以通过诱导需求来消化,医生可以让病人多消费,其结果是医院服务量的扩张与整体医疗费用的上升,竞争愈烈,费用愈高。这样下去,“看病贵”的问题只会愈演愈烈。这点是医疗卫生市场与其他消费品市场的巨大不同之处,也是当前理论和实践工作中的薄弱认识点之一。

(三)“引入市场机制”和“政府主办医院”并不矛盾

“政府主办医疗机构”和“引入市场机制”两者完全可以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市场和政府干预两者的优点,建立既有政府干预的公平性和成本可控性,又具有市场的高效性和灵敏性的制度。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老百姓对宿迁人民医院(过去是当地最好的公立医院)比较信任,只要是有经济能力的或者是大病都会去人民医院,尽管原人民医院的医生有一定的流失,但老百姓对政府医院的信任还是比对其他医院强。

我们与医院院长和医务人员的交流中也发现,医院所有制并不是医院经营绩效的关键,医院院长和内部管理是医院成功的重要因素。

就我国的现状,应当保留相当数量的公立医院,并且由政府严格控制总费用。同时,要改进政府对医院的管理机制,使公立医院之间形成竞争,但是要彻底消除公立医院的赢利动机,使其之间的竞争不能是面向利润的竞争,而是控制成本、改进质量的竞争。

总结——宿迁医改其实是被逼出来的

宿迁的医改,通过公立医疗机构的转制,改变了政府直接办医的局面;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快速扩大了医疗资源,并形成了医疗市场的竞争格局,促使医疗机构引入企业经营机制,从而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改善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扩大了医疗服务项目,降低了挂号费、药品单价和检查项目单价。但是医改的最重要的目标:公共卫生发展和“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其原因在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也无法回避医疗卫生事业的自身规律。改革后,医院赢利动机并未消除,反而得到了加强;过快地开放医疗服务市场,一味追求资源总量的扩张,确实导致了大量不规范竞争行为的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医院总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加收益,都会竞相引进专家技术,购置更先进的医疗设备。

供给的增加导致医疗服务、检查、手术和药品过度使用,结果是医疗费用快速上涨,不仅仅浪费医药资源,而且还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还使得老百姓看病更贵。

虽然政府职能转变了,不再“办医院”了,但是政府“管医院”还有待加强,公共卫生还没有得到很大的加强,尤其是长效的投入机制还没有形成。一个客观原因是宿迁经济还不丰裕,政府还没有非常大的能力投入,更重要的原因是发展理念的问题。

宿迁卫生局长曾对媒体表示,宿迁医改敢以身涉险,其实是被逼出来的。根据我们的调研,这种改革方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并不适合所有的地方。

从长期来看,相信如果政府调整对公共卫生建设的思路,加大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投入,加强政府主管部门对医疗和医药的监管;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发展,医院和医生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宿迁的医疗卫生体系未来将给当地老百姓提供便利、优质的服务。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完全符合理论和国际实践所体现的医疗卫生市场化,因此也将出现理论和大量国际实践所证实的结果——老百姓所承担的医疗负担将越来越重。

关于大病保险新政策的五大解读

那么,相比之前,这次“大病保险”新政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实际的变化呢?

解读一大病划定:从看病情到按费用

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介绍,原卫生部新农合重大医疗保障是从病种起步的,包括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22种疾病。这次意见明确要求以发生高额医疗费用作为“大病”的划定标准。当个人自付部分超过一定额度,就可能导致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这个病就是大病”。

这意味着,根据发生医疗费用的高低程度来划定“大病”的标准,相对以病情定义“大病”,覆盖面更广,受益人群更多,按费用高低分段确定保险支付比例,将有效发挥医疗保障体系的托底功能。

2016关于大病保险新政策的五大解读

解读二保障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和新农合

按照规定,大病保险保障对象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新农合的参保(合)人。据有关人员介绍,目前城镇职工医疗保障报销比例比较高,最高支付限额也较高,而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报销比例相对较低,自己支付的费用较多,因此保障对象主要是这两类参保者。

大病保险个人不用再缴费用,资金从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年度筹资时新增的政府资金中提取,也可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和新农合结余基金,或从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基金中划拨一定比例(或额度)。

解读三报销比例:最多提高20%

“由于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住院医疗费用的实际报销比例大体能达到50%以上,加上大病保险,未来城乡居民的大病医疗费用总体实际报销比例能超过70%。”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认为,大病保险的全面实施能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江西省自2013年在新余等地试点大病保险制度。新农合患者在统筹区域内定点医院就诊,基本医疗保障报销后,个人自付合规医药费用超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部分,均纳入大病保险报销范围。以新余市为例,2013年,享受大病保险补偿的城乡居民实际结报率提高了15%。

解读四保险资金:从国家到多元

目前,我国大病保障覆盖人群已达7亿人左右,而到年底前大病保险将实现全覆盖,也就是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参保人群。可是钱从哪里来呢?仅靠国家肯定是不行的,意见给出的办法就是引入商业保险。

为鼓励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大病保险服务,意见明确,原则上通过政府招标选定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业务。对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的保费收入,按现行规定免征营业税,免征保险业务监管费。

解读五保障方法:多种制度打起“组合拳”

当然,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只是托底保障并非保险箱,所以无法完全确保每一位大病患者都不发生灾难性支出。对此,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不同保障制度衔接。比如,做好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及慈善救助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

对经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患者,民政等部门要及时落实相关救助政策。华南师范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马斌认为,这种“组合拳”,将更有效地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的,厚实的医疗保障网。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广东医师多点执业不限数量只需备案即可多点行医

对于广东医师多点执业不限数量只需备案即可多点行医的内容,最近很多人很困惑,一直在咨询小编,今天太平洋汽车网小编针对该问题,梳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帮您答疑解惑。

“三箭齐发”解决医改难点。

从今年3月9日起,广东医生获得“松绑”,成为“有限自由人”:不用所在医院同意,只要报备就能去其他医院行医;只要时间与精力允许,十个八个执业地点都可以;接收外院医生,医院只要办理备案就行;将促进深圳、东莞、珠海、中山等地探索医师区域注册制,尽快力争全省医生执业“自由行”。

3月9日,省卫计委、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省中医药局、省保监局联合转发国家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并决定广东实施医师多点执业全面突破,7条本省实施意见结合国家政策,为本省医师“流通”谋取最大福利。昨日下午,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张-伟一一解读广东医师多点执业新措。

目前,新政已正式开始实施,广东也是最快试行国家多点执业新规的地区,争取今年内出台新的广东医师多点执业实施细则,届时将更具操作性。

符合五大条件

方可多点执业

1.为临床、口腔和中医类别的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目前还不行;

2.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从事同一专业工作满5年;

4.最近连续两个周期(共四年)的医师定期考核无不合格记录;

5.身体健康,能够胜任医师多点执业工作。

新变化:

不需要注册医院“点头”

医师都是在所属的医院注册领取《医师执业证,新政明确,注册所在医院为第一执业地,医师要在第一执业地之外行医,只需要事先向第一执业医院进行书面报备。“履行知情报备手续”这一规定,意味着以后医生多点执业,不再需要医院审核、同意,医生提前“打个招呼”,办下备案就可以了。

张-伟指出,此前医师也可多点执业,但要经第一执业医院审核且书面同意,新规无疑让医师多点执业自由度更高,“医院同不同意,医生都可外出行医”。

他处执业只备案不注册

医生到别的医院行医,去了就行吗新政明确试行备案管理多点执业医师,医生不用干什么,只要由拟接收的医院,向主管的卫计行政部门办理书面备案即可。也就是说,连审批都不用。

张-伟指出,原来广东的多点执业试行办法是“注册管理”,即多点执业的医院要向主管的卫计部门申请审批,然后在拟多点执业医生的《医师执业证上办理备注,新增执业地点。

这一条,更是广东在国家政策允许探索的基础上,率先试行的举措。因为对于非试点探索的地区,国家要求实行的是注册管理,只是相应简化注册程序。

深莞探索“区域自由行”

新政明确,广东探索医师区域注册制,正在鼓励和促进参加国家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深圳、东莞、珠海,再加上中山等地,对此积极探索,尽快力争全省医生执业实现“自由行”。也就是说,以后首先在地市进行医师多点执业区域注册,即可将医师的执业地点由原来的单位变成某一区域。

上述内容来源于太平洋汽车网小编整理发布,可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需要更多的法律解答,可在线咨询太平洋汽车网。

百万购车补贴

医改后工资会降低吗?

医改后,医护人员待遇不会降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秀丽 通讯员 罗水金) 增城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启动至今已1月有余,近日,增城市医改办向媒体公布三家开展医改试点医院9月份的监测数据。

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平稳过渡,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性亏损,通过财政补贴和提高服务费用基本填平。据悉,下一步医改工作已启动。增城卫生局负责人表示,医改后医护人员待遇不会下降,新绩效考核将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增城医改进展:明年起实行新绩效考核

增城医改工作从今年的9月1日启动,增城市人民医院、增城市妇幼保健院、增城市中医医院3家医院为本次改革对象。改革是从医疗服务价格、医院人事分配制度、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等多方面入手,其中,取消药品加成和完善补偿机制是焦点。

目前,医改工作已经进行到第二步,编制核定、岗位设置、理事会章程起草、理事会人员遴选等工作已完成。人事制度改革和医护人员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将于明年的1月1日开始实施。县域总控药物目录也已完成,三家医院共用同一目录,共有1200多种药物。

给患者带来的福音:门诊次均费用降了

增城市医改办公布了9月份三家医院监测数据,对比三家医院职工医保门诊慢性病数据可见,患者次均门诊费用降了7~17元不等。拿门诊量较大的增城市人民医院和增城市中医医院来对比可见,常用中药的患者,其受惠程度比用西药的患者要低一些,因为中药饮片类药物没有取消药品加成。

与8月份相比,次均门诊费用下降4%,次均住院费用基本持平;人均自付比例下降3个百分点,人均医保报销比例增加3个百分点。增城市卫生局负责人表示,“现在门诊慢性病人受惠明显,但住院病人获益不大,虽然药品降了,但是服务费用高了,‘一降一升’基本持平了。希望以后各级政府继续加大投入,让更多病人受惠。”

给医院带来的影响:1.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亏损怎么办?

答:已填平

改革前,三家医院原来收入中的药占比较高,其中增城市中医医院收入的药占比约45%,增城市人民医院约43%,增城市妇幼保健院约39%。

监测结果显示,三家医院总体与8月份相比,医院药品收入下降2%,药占比下降3%,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下降6%,住院次均药品费用下降2%。医院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合理增长,但业务量增长幅度高于业务收入增长。与8月份相比,门急诊和住院人次增长了3%,业务总收入仅增长0.4%。

“由此可见,取消药品加成,医院存在一定的政策性亏损,这属于正常现象,增城财政也相应给予了补偿。”增城市卫生局负责人指出,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因政策导致的合理收入减少,这部分亏损,20%是通过政府财政补助,三家医院一年医疗补助经费为933万元,截至目前,今年9月至12月的311万元补助经费已拨给医院。

2.新绩效考核医生的工资会降低吗?

答:不会降

除了让病人受惠,医改的另一方面是想提升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增城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绩效工资制目前已经起草完毕,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新的绩效考核是否会导致医护人员收入下降?对此,该负责人分析表示,“医护人员的待遇不会降。”他指出,本次医改已经明确对医院进行“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补助”、“重点学科发展及医学人才培养补助”、“公共卫生补助”、“医疗服务补助”和“离退休人员”五大方面财政补助。也就是说,原来医院自己承担的在基建、设备、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本支出,已经由财政帮忙付了,“医院减负了,节省下来的钱可用于绩效工资改革”。

大盘主动回撤是加仓良机 五大蓝筹板块受热捧!

年线攻坚战打响 主动回撤是加仓良机。

盛世创富:现在,国务院已经确定批准深港通开通,但还需要近4个月的准备期才能正式实施。短线有利好出尽意味,但中线市场存在利好预期,有助行情维持稳步上行节奏。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养老金入市相关的利好消息或许也会逐步跟进,所以利好预期仍然存在。与此同时,市场相对应的利空因素正逐步削弱,并未发现新的利空消息出现,相对来说,市场暂时没有系统性风险,有利于反弹行情进一步延续。市场短线在年线附近反复震荡消化上方压力后,继续展开突破行情是大势所趋。

巨丰投顾:消息面上,深港通相关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国务院已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实际上市场对深港通开通早有预期,周一股指的大涨或许就是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在提前运行扫货。技术面上,股指大涨触碰年线后,短期或有反复,不能有效突破的话回落概率较大。总体上,现在市场存量资金博弈格局已经被打破,随着利好刺激以及增量资金入场,股指的反弹或才刚开始,短期放量大涨触碰年线后或有短期回撤,切记追高下积极逢低低吸,尤其是空仓以及轻仓的投资者,如遇主动性回撤将是绝佳的加仓建仓良机。

大盘有震荡整固需求。

盛世创富:股指向上突破只是时间问题,昨日的成交量继续萎缩已经充分表明市场没有持续调整深跌的意愿,更多的将会是以时间换空间来消化短期年线一带的压力,并且前期4月份高点3090点附近的支撑也不会轻易跌穿,多头暂时处于一种蓄势的休养生息状态,后市仍然有望再度发力一举突破年线压制。

广州万隆:虽然沪指连续震荡两日,但是深市却表现出强势整固的态势,其中深成指再创阶段性新高,这些都折射市场资金的重心在深圳市场;再者,从60分钟K线图上看,沪指已经在3100点左右位置形成了一个支撑平台。综合来看,沪指有效站稳3100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宁波海顺:沪指面临年线的压制,短线的获利盘也成为股指上行的阻碍,近期权重板块虽有回调,但股指波动不大,题材概念持续回暖亦有利于活跃市场人气,沪指短期内仍有震荡整固的需求,操作上建议投资者做好高抛低吸。

关注地方国企改革

天信投顾:股指近两日延续小幅调整,不过量能还是继续跟进,所以近期的调整可以视为是技术上的休整。整体上行趋势不改,当前沪指还是在3100点上方运行。而且沪指已经突破了今年2月份到8月份的整理平台,加之量能的配合,后续继续上行是大概率事件。此外,估值修复行情开始启动,地产、券商、煤炭、有色等板块近期都有不错的表现。即使如此,这些板块相对于中小创题材,无论是业绩还是市盈率等指标,优势依然明显。

广州万隆:可继续关注地方国企改革、PPP相关概念板块。本轮行情的核心仍然在改革,而当下国企改革正值推进的关键期,上海等地政策已经率先出台,国内其他地方跟进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利好催化剂将不断出台,地方国企改革仍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布局重点;而民间投资的下滑使政府力推PPP,当前券商一致推荐,短期有望受到资金的集中关注。

?

近六成资金集中加仓五大蓝筹板块

非银金融深港通利好券商

据数据统计显示,本周前两个交易日,共有28只非银金融行业两融标的股呈现期间融资净买入,期间累计融资净买入额约为38.41亿元,位居申万一级行业第一位。

具体来看,上述28只标的股中,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融资净买入额超亿元的标的股有13只,中航资本、华泰证券、中信证券期间融资净买入均在4亿元以上,分别为49890.38万元、43811.85万元、42555.42万元,此外,期间融资净买入超2亿元的标的股还有,中国平安(26586.05万元)、西部证券(26146.60万元)、招商证券(21900.79万元).

市场表现方面,上述受融资客追捧的个股本周表现突出,28只个股本周均实现上涨,华泰证券(9.03%)、东方财富(6.77%)、国海证券(5.78%)、鲁信创投(5.62%)等个股周内涨幅位居前列。

对于非银金融行业布局方面,山西证券表示,深港通的开通将会吸引海外资金入市,有益于券商的业绩修复。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深港通的开通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给予券商行业“看好”评级。

房地产本周前两日融资净买入超亿元股10只

据数据统计显示,本周前两个交易日,共有46只房地产行业两融标的股呈现期间融资净买入,期间累计融资净买入额约为29.62亿元,位居申万一级行业第二位。

具体来看,上述46只标的股中,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融资净买入额超亿元的标的股有10只,金地集团期间融资净买入位居首位,达到43052.5万元,金融街紧随其后期间融资净买入30559.26万元,此外,绿地控股、保利地产、万科A期间融资净买入也较为显著。

市场表现方面,上述受融资客追捧的个股本周表现也可圈可点,40只个股本周实现上涨,廊坊发展(26.79%)、陆家嘴(16.79%)、万科A(13.48%)、天宸股份(13.31%)、天业股份(10.88%)周内累计涨幅均超10%。对于房地产行业,中银国际表示,预计年内传统开发类板块持续性的机会不大,但持有型物业和低估值蓝筹股的资本回报率值得关注,转型类个股和国企改革也具有择时配置的机会。最新推荐组合:1。防御性品种推荐关注股息率高、资产折价高、现金流稳定的持有型物业企业:浦东金桥、金融街、外高桥;2。进攻性品种推荐资产安全边际较高兼具转型资质的中小市值个股:华业资本、嘉宝集团、中洲控股、广宇集团、天宸股份、天保基建等;3。国企改革题材且资产优质的个股:华鑫股份、保利地产、华侨城、中粮地产等。

银行有估值修复机会

据数据统计显示,本周前两个交易日,共有14只银行业两融标的股呈现期间融资净买入,期间累计融资净买入额约为26.54亿元,位居申万一级行业第三位。

具体来看,上述14只标的股中,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融资净买入额超亿元的标的股有8只,宁波银行期间融资净买入居首达到71110.56万元,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期间融资净买入也均在3亿元以上,分别为39095.04万元和31719.69万元,此外,期间融资净买入超亿元的标的股还有,华夏银行(29322.37万元)、中国银行(27371.77万元)、工商银行(19528.07万元)、建设银行(14528.29万元)、光大银行(10823.38万元).

市场表现方面,在上述受融资客追捧的个股中,本周共有5只个股实现上涨,招商银行期间累计涨幅居首为2.28%,中信银行紧随其后期间累计涨幅为1.09%,其他本周实现上涨的标的股还有,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

平安证券表示,现在银行板块对应2016年市净率为0.88倍,此前市场对于银行资产质量过度悲观的预期仍有修复空间,且利率持续走低的环境下,现在银行股息率较实际利率的吸引力依然明显,市场风格的转换有利于提升低估值板块的配置价值。个股方面,推荐南京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短期关注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的估值修复机会。

有色金属黄金股弹性高

据数据统计显示,本周前两个交易日,共有30只有色金属行业两融标的股呈现期间融资净买入,期间累计融资净买入额约为17.44亿元,位居申万一级行业第四位。

具体来看,上述30只标的股中,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融资净买入额超亿元的标的股有5只,分别为,南山铝业(41655.80万元)、西部资源(17519.50万元)、中金黄金(16617.79万元)、山东黄金(16102.00万元)、紫金矿业(12746.46万元).

市场表现方面,在上述受融资客追捧的个股中,本周共有26只个股实现上涨,西部资源期间累计涨幅居首为19.82%。

太平洋证券表示,今年黄金股的弹性远高于过去多年,以往国际金价与黄金股的变动并没有那么好的同步性走势,这也源于现在A股市场中可投资的品种和热点并不多。建议短期仍继续持有黄金股,如果出现回撤,逢低布局山东黄金、湖南黄金等个股。

医药生物进入结构优化时代

据数据统计显示,本周前两个交易日,共有56只医药生物行业两融标的股呈现期间融资净买入,期间累计融资净买入额约为10.79亿元,位居申万一级行业第五位。

具体来看,上述56只标的股中,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融资净买入额超亿元的标的股有4只,分别为,上海医药(16487.27万元)、天坛生物(11383.61万元)、爱尔眼科(10207.21万元)、康美药业(10132.56万元).

市场表现方面,在上述受融资客追捧的个股中,本周共有46只个股实现上涨,北大医药期间累计涨幅居首为11.12%。

东兴证券表示,医药行业已经从野蛮扩张时代进入到结构优化时代,未来5年至10年,应从行业分化大趋势中寻求投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五大投资主线:第一,医改新政推进催生的投资机会,包括一致性评价(CRO如泰格医药等、药辅如尔康制药等、制剂出口如华海药业等)、三明模式带来的处方外流(分销+零售如国药一致、连锁药店如一心堂等)、分级诊疗(第三方诊断如迪安诊断、第三方影像如华润万东、康复养老、基层刚需用药如通化东宝等);第二,泛创新,包括创新药如恒瑞医药、创新技术(精准医疗如佐力药业、丽珠集团等)、服务创新(CRO、CMO);第三,泛服务,包括医疗服务(专科连锁如爱尔眼科、区域医疗集团如信邦制药、服务医疗如医院建设的尚荣医疗)、商业服务(包括GPO如海王生物和嘉事堂等、PBM);第四,国际化,包括制剂出口如华海药业和恒瑞医药、研发国际化如恒瑞医药;第五,高景气度领域,包括血液制品如华兰生物等、儿童医疗、IVD、中药饮片如康美药业等。

A股场内资金追逐交易性机会

1、经济L型之下,平衡市成共识

未来国内经济将呈现L型走势基本已是共识,市场一致预期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但利率下行空间有限(央行须抑制资产泡沫并维持汇率),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业绩走势也将大概率呈现L型。根据经典的现金流贴现模型,股票价格取决于企业盈利前景、无风险利率以及市场风险偏好。因此,市场对于A股未来走势保持谨慎,市场风险偏好较难有趋势性变化。此外,加上“国家队”调控和政策监管导向,平衡市正在逐步成为市场共识。在这样的平衡市下,我们往往可以发现,场内资金被迫追求高抛低吸的交易性机会,因为长期持股更容易“坐过山车”。

2、高估值限制长线资金入场意愿

从估值角度来看,数据显示,现在A股剔除金融服务业整体市盈率为42倍,仍略高于历史均值的37倍,距离历史底部仍有较大距离;创业板市盈率则仍高达81倍。这反映出当前市场估值缺乏安全边际,尤其是中小创个股。在此情况下,长线资金入场的意愿逐步减弱。另外,今年A股资金面整体还呈现存量甚至减量博弈的特征。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至8月第一周银证转账资金累计减少47亿元。

因此,场内资金很难有长期持股的信心,短期价格上升推升估值后,若不及时兑现,反而会因其他投资者抛售而受损。

3、市场资金热衷追“热点”

在大盘无趋势性机会、估值缺乏安全边际的市场背景下,具备“挣钱效应”的主题行情是存量资金弥足珍贵的“交易性机会”。而各路资金在参与的过程中,则更加强化了主题行情的持续性。

年初至今,锂电池、智能汽车、半导体、物联网等主题板块均阶段性活跃。以锂电池主题行情为例,在碳酸锂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产量爆发性增长、国内锂电池动力电池目录将公布等利好的支撑下,市场选择性忽视了新能源汽车骗补、上游产能大幅扩张等利空,锂电池概念指数从3月11日的3030点涨至最高7月15日的5131点,涨幅近70%;期间,大量资金参与其中,锂电池板块整体成交金额从3月11日的68亿(约占全市场成交的2.2%),最高达到6月16日的630亿(约占全市场成交的10.6%).

不过,在存量资金博弈的局面下,主题行情仍属于中短期机会,事件性利好兑现、板块估值吸引力下降、新增热点争夺资金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板块行情面临阶段性修正甚至是终结。

4、个人投资者:短线交易者成为市场主导

去年6月至今年年初,三轮股灾导致长线持股的投资者损失惨重。笔者此前在同多家券商营业部核心大户交流过程中了解到,真正的长线投资者要么已经失去信心而退出市场,要么被迫转为短线交易。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今年两会以来每次大盘指数向上或向下突破20日均线时,当天及后续几天市场的成交量均较此前一段时间显著放大。这反映场内短线资金或有类似的入场或出场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放大了短期行情的波动。

5、基金:投资行为短期化同样严重

阳光私募:由于面临净值压力,今年以来私募基金(PE)交易风格普遍偏于保守,更多的时候是在追逐短线机会。其中,不少老的私募产品在三轮股灾之后已经逼近清盘线,风控成为第一要务;而一些新发行的私募产品同样因为净值缺乏“安全垫”,交易行为普遍谨慎;今年发行较为火爆的保本基金产品也面临类似问题。对于他们而言,选择风控较为容易且具备一定挣钱效应的“交易性机会”做好净值,成为理性选择。

公募基金:在大盘无趋势性行情的情况下,公募基金对主题交易性机会的把握,是基金旗下产品取得超额收益和排名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公募基金对于主题行情也有较强的参与意愿。

6、券商研报推波助澜

由于市场整体性机会较为缺乏,以券商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对于热点行情的机会同样“珍惜”。一旦出现主题行情的苗头,各家券商往往一致推荐,集体“刷存在感”。券商研究团队的大力推荐对于主题行情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强了短期行情的“挣钱效应”,也放大了市场波动。

以5月下旬的半导体主题行情为例,受美国半导体行业公司业绩向好影响,国内半导体行业逐步受市场关注,行情初步启动后,5月底至6月中旬,十余家券商电子行业研究团队先后发布数十篇半导体行业或个股的看多报告,而其观点也通过自媒体等社交网络广泛传播。此后的一个月,芯片国产化概念指数从4841点飙升至6079点,板块涨幅超过20%,七星电子(002371)、上海新阳(300236)等龙头个股股价更是几乎翻倍;板块整体成交由5月初的60亿左右大幅增加至170亿(6月27日)。半导体板块成为该阶段最炙手可热的主题。

综上,在各方面因素的合力下,“交易性机会”这一市场特征尤显必然性。历史上,类似的情况有:2013年初在政策宽松预期和qfii抢筹预期下的银行股行情,2012年末因《泰囧》票房超预期引发的传媒股炒作,以及2014年初美股特斯拉引发的新能源汽车板块暴涨等。因此,在未来平衡市格局和场内资金投资风格短期化的背景下,“交易性机会”这一市场特征仍将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交易监管政策收紧趋势明确,短期题材股交易性机会也受到较大影响。那么政策方面的因素会否打破现在的平衡?笔者认为,监管趋严对于市场热点主题个股的交易性机会形成较大的冲击,相关个股短期均显著下跌,同时市场成交金额转向清淡,但是场内活跃投资者完全退出股市交易的可能性较小,后期一旦监管标准明晰,这部分活跃资金仍将回到市场,交易性机会或将以新的形式重新主导市场运行。实际上,随着监管态度逐步温和,近期国企改革、举牌概念等个股已经出现活跃迹象,交易性机会主导市场的状态正在“回归”。最后,监管层对市场题材热点炒作过程中价格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有助于维护市场公平,但对于所谓部分热点题材的定向监管则值得商榷。流动性是市场存在的基础,多元化的参与者更有助于提升市场定价效率。过去几年中被资金炒作过的热点板块,也并非都是“纯概念”炒作。例如,影视传媒板块已经成为“新蓝筹”的代表,新能源汽车板块在今年也迎来了盈利大爆发,可见资金对于短期题材的炒作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行业中长期发展前景的定价过程;并且二级市场对于部分新兴产业的高估值有望反馈到一级市场投资中,实现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笔者希望监管层在保护中小投资者、维护市场公平的同时,也应辩证看待资金追逐“交易性机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真正发挥市场合理定价和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今年医改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中国确定今年医改17项任务 加快基本医保制度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从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五方面明确了17项具体工作任务,并划定了承担各项任务的责任部门。

此次《工作安排》提出的五大方面17项具体任务如下: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4.4亿,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促进失业人员参保。落实灵活就业人员、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等人员选择性参保的政策。

——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面,参合率继续稳定在90%以上。

2.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增强保障能力。

——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医保目录内药品和收取的一般诊疗费按规定纳入支付范围;积极探索职工医保门诊统筹。

明显提高保障水平。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所有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均不低于5万元。

——积极开展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以省(区、市)为单位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的试点,并在总结评估基础上增加试点病种,扩大试点地区范围。抓紧研究从医保、救助等方面对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治疗给予必要支持的政策措施。

——全面提高医疗救助水平。资助困难人群参保,资助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门诊救助。逐步降低、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探索开展特重大疾病救助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向医疗救助慈善捐赠,拓宽筹资渠道。

3.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水平,方便群众就医结算。

——继续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基本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或结报,下同)。加强异地就医结算能力建设,开展省(区、市)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探索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即时结算。做好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研究缴费年限累计计算相关问题。

——加强医疗保障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控制基金结余,提高使用效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结余过多的地区要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地区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基金平稳运行。

——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药费用的制约作用。对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在医保支付比例上给予倾斜。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大力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

——加强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强化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动态管理,建立完善医疗保险诚信等级评价制度,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服务行为。研究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依法加大对欺诈骗保行为的处罚力度。

——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鼓励地方探索省级统筹。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城乡统筹,稳步推进经办管理资源整合。做好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策和管理的衔接,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参保。积极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4.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现基层全覆盖。

——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研究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使用部分),规范各省(区、市)药品增补,兼顾成人和儿童用药需要,更好地适应基层基本用药需求。同步落实基本药物医保支付政策。

5.建立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重塑基层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包括各省区市增补品种)实行以省(区、市)为单位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

——编制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计划,确定基本药物采购的具体剂型、规格、质量要求,明确采购数量,并实行量价挂钩。暂无法确定采购数量的省(区、市)通过单一货源承诺的方式进行采购。

——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鼓励各地采用“双信封”的招标制度,只有经济技术标书评审合格的企业才能进入商务标书评审,商务标书评审由价格最低者中标。

——实行招标采购结合,签订购销合同。采购机构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授权或委托与药品供货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并负责合同执行,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货款进行统一支付,原则上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30日。

——建立完善基本药物指导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对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进行分类管理,对基本药物中的独家品种和经多次集中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且供应充足的品种探索实行国家统一定价。

——制定完善基本药物基层配备使用政策,确保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保障基本药物生产供应。由供货企业自主选择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自行配送。鼓励发展现代物流等多种手段,提高配送效率。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优化结构,实现规模经营。

——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质量新标准。加强基本药物监管,加快信息化体系建设,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全品种电子监管,提升对基本药物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追溯的能力。

6.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和医保支付政策,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合理制定调整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并在不增加群众现有个人负担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比例。

——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

——完善编制管理。加快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制定工作。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以县(市、区)为单位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各地实行定编定岗,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绩效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完成基层医务人员竞聘上岗,各地结合实际妥善分流安置未聘人员,确保社会稳定。

——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挂钩。

——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全面落实绩效工资,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村卫生室和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合理补偿。落实对村医的补助和扶持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各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给予奖励补助。

中新网2月17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从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五方面明确了17项具体工作任务,并划定了承担各项任务的责任部门。

此次《工作安排》提出的五大方面17项具体任务如下: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4.4亿,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促进失业人员参保。落实灵活就业人员、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等人员选择性参保的政策。

——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面,参合率继续稳定在90%以上。

2.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增强保障能力。

——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医保目录内药品和收取的一般诊疗费按规定纳入支付范围;积极探索职工医保门诊统筹。

明显提高保障水平。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所有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均不低于5万元。

——积极开展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以省(区、市)为单位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的试点,并在总结评估基础上增加试点病种,扩大试点地区范围。抓紧研究从医保、救助等方面对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治疗给予必要支持的政策措施。

——全面提高医疗救助水平。资助困难人群参保,资助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门诊救助。逐步降低、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探索开展特重大疾病救助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向医疗救助慈善捐赠,拓宽筹资渠道。

3.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水平,方便群众就医结算。

——继续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基本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或结报,下同)。加强异地就医结算能力建设,开展省(区、市)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探索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即时结算。做好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研究缴费年限累计计算相关问题。

——加强医疗保障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控制基金结余,提高使用效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结余过多的地区要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地区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基金平稳运行。

——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药费用的制约作用。对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在医保支付比例上给予倾斜。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大力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

——加强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强化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动态管理,建立完善医疗保险诚信等级评价制度,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服务行为。研究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依法加大对欺诈骗保行为的处罚力度。

——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鼓励地方探索省级统筹。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城乡统筹,稳步推进经办管理资源整合。做好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策和管理的衔接,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参保。积极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4.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现基层全覆盖。

——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研究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使用部分),规范各省(区、市)药品增补,兼顾成人和儿童用药需要,更好地适应基层基本用药需求。同步落实基本药物医保支付政策。

5.建立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重塑基层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包括各省区市增补品种)实行以省(区、市)为单位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

——编制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计划,确定基本药物采购的具体剂型、规格、质量要求,明确采购数量,并实行量价挂钩。暂无法确定采购数量的省(区、市)通过单一货源承诺的方式进行采购。

——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鼓励各地采用“双信封”的招标制度,只有经济技术标书评审合格的企业才能进入商务标书评审,商务标书评审由价格最低者中标。

——实行招标采购结合,签订购销合同。采购机构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授权或委托与药品供货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并负责合同执行,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货款进行统一支付,原则上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30日。

——建立完善基本药物指导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对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进行分类管理,对基本药物中的独家品种和经多次集中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且供应充足的品种探索实行国家统一定价。

——制定完善基本药物基层配备使用政策,确保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保障基本药物生产供应。由供货企业自主选择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自行配送。鼓励发展现代物流等多种手段,提高配送效率。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优化结构,实现规模经营。

——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质量新标准。加强基本药物监管,加快信息化体系建设,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全品种电子监管,提升对基本药物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追溯的能力。

6.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和医保支付政策,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合理制定调整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并在不增加群众现有个人负担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比例。

——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

——完善编制管理。加快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制定工作。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以县(市、区)为单位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各地实行定编定岗,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绩效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完成基层医务人员竞聘上岗,各地结合实际妥善分流安置未聘人员,确保社会稳定。

——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挂钩。

——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全面落实绩效工资,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村卫生室和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合理补偿。落实对村医的补助和扶持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各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给予奖励补助。

十一五规划老百姓关心的五大问题

一、看病难、看病贵,原因在哪儿?

高强解说“看病难看病贵”

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李惠子 李星)中国卫生部长高强29日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根本措施是要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高强说,卫生部进行了长期的专题研究,认真分析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从发挥政府保障群众基本医疗的主导作用、改革医疗服务体制、转换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对医疗服务行业监管、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等多方面,积极研究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有效措施。

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总体思路

中国“413”健康保险模式(原名“413”医保模式),是经近十年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已得到全国学术界广泛认可,并于2003年4月由国家科技部组织国家相关部委专家评审鉴定的国家软科学研究成果。根据该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目前医改现状,提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总体思路。

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总体思路

二、缩小收入差距

中国新五年规划体现“普惠原则”

新华网南京10月12日电(记者姚玉洁 钱荣)11日闭幕的中国***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2006年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与以往相比,新的五年规划更强调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体现了中国政府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决心和努力。

中国“413”健康保险模式(原名“413”医保模式),是经近十年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已得到全国学术界广泛认可,并于2003年4月由国家科技部组织国家相关部委专家评审鉴定的国家软科学研究成果。根据该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目前医改现状,提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总体思路。 新华网南京10月12日电(记者姚玉洁 钱荣)11日闭幕的中国***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2006年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与以往相比,新的五年规划更强调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体现了中国政府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决心和努力。

十一五规划倾向有利于穷人收入增长

网民心声:对“十一五”的期盼

林毅夫提穷人经济学 称贫富差距关键是穷人太穷

“十一五规划”,穷人有三盼

十一五规划,满足穷人多少期待?

三、反腐倡廉

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对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进行了概括,指出:“当前,反腐倡廉总的形势是好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一些方面的不正之风有所遏制,一些领域的腐败案件呈下降趋势,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程度有所提高。但也必须清醒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仍然比较突出,严重腐败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发生在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身上的严重违法犯罪案件,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就是对当前形势总的判断和估计,完全符合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

四、教育收费

教育部副部长:大学收费有点高 超经济承受能力

针对“中国大学收的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学费”这一说法,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作答:大学收费是“有点高”

清华本科生1年的培养成本约为5.2万元,现有学费只是生均日常运行成本的25%关注问题五: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占参与人数48.0% 投票数:1716票

中国养老问题:如何面对社会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建国初期中国迎来了一个生育高峰期,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6:1。然而,再过几十年,这个比例将会发生惊人的颠倒,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转型。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中国一个直接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五、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养老问题:如何面对社会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建国初期中国迎来了一个生育高峰期,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6:1。然而,再过几十年,这个比例将会发生惊人的颠倒,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转型。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中国一个直接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新医改方案的启示(宿迁医改)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新医改的五大内容是什么呢”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