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京都议定书》的都有哪些国家?(《京都议定书》概况)
参与国有: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 、保加利亚、加拿大、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 、日本、拉脱维亚、列支...
京都协议具体是什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它的今日更新更是备受瞩目。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京都协议具体是什么的最新动态,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参加《京都议定书》的都有哪些国家?
参与国有: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 、保加利亚、加拿大、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 、日本、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 、卢森堡、摩纳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 、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斯洛伐克 、西班牙、瑞典 、 瑞士 、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 美国 ;
介绍: 《京都议定书》(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2011年12月,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签署但后又退出的国家。2012年12月8日,在卡塔尔召开的第1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英语:2012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上,本应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被同意延长至2020年
《京都议定书》概况
地球的气候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海洋)、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构成的综合系统。近1个世纪以来,地球气候正在逐渐变暖。引起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前者包括太阳辐射变化、地球运转轨道的变化等,人类活动影响主要包括燃烧化石燃料、工农业活动等引起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可以透过太阳短波辐射,但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长波辐射,从而使地球表面和大气增温,二氧化碳等气体则被称为“温室气体”。一定程度的温室效应,为地球上生命的产生和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102]。但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迅速增加,温室气体持续加强,导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4℃~0.8℃,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的出现频率与强度显著增加,全球变暖逐渐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就有学者开始研究这一问题,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等地发生的气候异常现象的增多,人们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这一问题才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并促成了各国政府间旷日持久的气候变化问题国际谈判[103]。因为气候变化不仅仅是气候系统本身的问题,而且涉及经济、政治和环境问题,其核心是经济问题。因为减缓气候变化,就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主要是能源利用、工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变化及城市废弃物处理而排放的。所以各国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减排政策将涉及各国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全球气候模式变化后天气异常事件的发生给各国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
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联合国通过决议于1990年设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1992年5月,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在纽约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并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供与会各国签署。1994年3月21日该公约生效。截至2001年12月,共有186个国家以及欧盟成为《公约》的缔约方。我国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签署了该《公约》。
1997年12月,世界160个国家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出席落实联合国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会议,与会代表对地球“温室效应”日趋严重的现象非常焦虑。会议通过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对《议定书》附件一所列39个主要工业化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作了具体的减排规定。《议定书》规定:①自2008~2012年期间,附件一所列的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从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5%。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和技术援助。③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国际合作,促进发展和加强本国及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因为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4,所以,美国应削减7%,欧盟8%,日本6%等。当时美国克林顿政府代表签署了这个重要文件。但是2001年月3月,布什政府以对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表示怀疑为理由,拒绝批准这份协议书。
根据《议定书》的规定,超过55个缔约国正式批准后,该协议就可以在全球生效。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2005年8月13日,全球已有14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该《议定书》。截至2008年年底,共有170多个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中国已于1998年5月29日签署了该《议定书》。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执行计划,英国、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但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在稳步上升。欧盟提出到2020年,将在1990年基础上减20%。即使其他国家不减,欧盟也将采取单方面的行动。如果其他国家采取类似行动,欧盟将考虑减到30%。到2050年,欧盟希望减50%~60%。这些指标已经得到欧盟环境部长会议及欧洲议会的确认和批准。尽管美国政府未批准《京都议定书》,但美国有20多个州制定了减排温室气体的政策和措施,以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并呼吁联邦政府颁布实施减排温室气体的法案。2005年美国参议院以54票通过了《参议院有关气候变化决议的意见》议案,规定在美国设置强制性的全球变暖污染物排放总量。该议案要求美国的大企业,在2020年时把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1990年水平,到2050年,在1990年基础上再减排30%~50%。加利福尼亚州也于2006年8月31日通过了《全球温室效应治理法案》。2009年6月26日晚,美国众议院以219∶21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该法案的内容之一是设置碳排放源的总量限制,相对于2005年的排放水平,到2020年削减17%,到2050年削减80%。法案中的减排措施还包括防止热带雨林砍伐的投资计划,实现重要的额外碳减排等。其目的是降低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
京都议定书的内容和主要内容
京都议定书
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 当喜马拉亚主峰上的景观因为冰川的消融而发生改变;当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威胁到太平洋小岛上的原住民的生活时,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敲响警钟。随着“全球化”这一概念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 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给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供生存、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1992年,各国政府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又称UNFCCC)。UNFCCC自缔约之日起,已经有全球的185个国家参与,并成功地举行了8次由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然而公约中各缔约方并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1995年在柏林举行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中,发达国家承诺将在200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然而经过缔约方最终审评认定,这一承诺不足以实现公约中所预期达到的目标。 为了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预期水平,需要世界各国作出更加细化并具有强制力的承诺。于是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加强发达国家义务及承诺的谈判。历经八届会议,在1997年,终于形成了关于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成文法案。 在第三届缔约方大会上对这一法案内容的研讨、磋商成为大会的主要议题。当本届大会结束时,该公约已经初具雏形,并以当届大会举办地京都命名,始称《京都议定书》。
该议定书中规定工业化国家将在2008到2012年间,使他们的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限排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 2 0)、 氢氟碳化物 ( HFC S) 、全氟化碳 (PFC S)、 六氟化硫 (SF 6) 。为达到限排目标,各参与公约的工业化国家都被分配到了一定数量的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配额。如欧盟分配到的减排配额大约是8%。
京都协议书通过的时间是
1997年12月11日。《京都议定书》是于1997年12月由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制定的,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法规。该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百分之五点二。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京都协议具体是什么”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