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判决书生效日期从什么时候开始算(判决书上"本判决确定给付之日"指的是哪个日期)

判决书生效日期是从判决书正式制作完成并送达给当事人的那一天开始算起。在司法实践中,生效日期的计算对于维护当事人权益、确保法律程序公正性和效率性至关重要。一、判决...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判决确定之日是哪天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判决确定之日是哪天的话题吧。

判决书生效日期从什么时候开始算(判决书上

判决书生效日期从什么时候开始算

判决书生效日期是从判决书正式制作完成并送达给当事人的那一天开始算起。在司法实践中,生效日期的计算对于维护当事人权益、确保法律程序公正性和效率性至关重要。

一、判决书生效日期的确定

在民事诉讼中,当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后,会制作一份书面判决书,并加盖法院印章。这份判决书一旦制作完成,即具备了法律效力。然而,要确定判决的生效日期,还需考虑判决书的送达情况。只有当判决书正式送达给双方当事人时,判决才被视为生效。

二、送达方式的多样性

法院在送达判决书时,会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送达方式。常见的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直接送达是指法院工作人员将判决书直接交给当事人或其代理人;邮寄送达则是通过邮政系统将判决书邮寄给当事人;公告送达则是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公告,通知当事人领取判决书。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当事人收到判决书,即视为送达完成。

三、生效日期的法律意义

判决书生效日期的确定,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生效日期是当事人申请执行、上诉等后续法律程序的起点;另一方面,生效日期也是法院执行判决、监督当事人履行义务的依据。因此,确保判决书生效日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司法公正和效率的重要保障。

四、特殊情况下的生效日期处理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当事人对判决提出异议、申请再审等,生效日期可能会受到影响。此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中止执行、暂停计算诉讼时效等。这些特殊规定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法律程序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

判决书生效日期是从判决书正式制作完成并送达给当事人的那一天开始算起。法院在送达判决书时会选择适当的送达方式,确保当事人能够及时收到判决书。生效日期的确定对于维护当事人权益、确保法律程序公正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特殊情况下,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对生效日期进行处理,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

判决书、裁定书必须写明判决、裁定结果和作出该判决、裁定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

(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八十七条规定:

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受送达人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

采用前款方式送达的,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判决书上"本判决确定给付之日"指的是哪个日期

一审判决书中,一般会这样表述“本判决生效之日起X日内给付”,这个期限内都属于该判决确定的给付日期,而给付之日,实际上是指给付期限的最后一日。举例说明:

一审判决书落款日期为2016年9月1日,并载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日内给付”。

一审判决书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的日期为2016年9月9日。

如果各方当事人都没有上诉,则一审判决生效之日为2016年9月25日(扣除最后一名当事人的15天上诉期),那么25日至27日就是判决确定的给付日期,27日为给付的最后期限。

如果案件经过二审,二审判决生效日期是2016年12月10日,那么2016年12月12日为判决确定的给付之日。

扩展资料:

公正是司法判决的灵魂。判决书的基本功能,在于为纠纷的解决提供一个合理的证明(在判例法国家还具有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以后类似案件的裁判提供一种坐标的功能)。

肖扬院长指出“要加快裁判文书的改革步伐”,“做到裁判文书无懈可击”,“裁判文书叙述事实清楚,说理充分,引用法律条文准确无误,说服力强”,强调了司法判决公正性与论理性的重要性。司法判决存在的基本价值在于体现利益分配的公正。

判决的公正性是第一位的,判决形式或实质的其他特点是第二位的、是对公正性的支持而不能替代公正本身。

对一份司法判决而言,如果其裁断结果是非理性的、不公正的,那么判决书中所体现的再严谨和高超的逻辑推理,再鲜明的规范性、创新性、公开性、法律性和准确性的形式特点也毫无价值。

通常而言,由于法律和事实的不确定性,因而裁决结果的公正性标准往往难以界定(当然,违背基本法律规则认定事实、裁断案件的不在此列)。也正因为如此,实务界才越来越重视司法判决的理性含量。裁判文书改革应从现实出发,以增强判决的论理性为着手点。

当今社会,司法民主已渗透于审判的各个环节,理性审判是法院“公正与效率”主题的必然要求,增强说理性、以理服人是司法判决的内在需要,也是理性审判意识在司法判决上的体现。

司法判决的理性化程度反映了法律文书的品位,富于理性含量的判决书,通过透彻的说理、充分的论证,保证了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知晓、理解裁判结果之所以然。因此,强化司法判决的论理性是实现判决公正性的途径与保障。

百度百科-判决书

缓刑判决确定之日是哪天

法律分析:应该是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确定的判决结果没有任何异议,也就是法院的判决结果经过独任审判员审理或合议庭评议或者审判委员会讨论确定下来并公开宣判,且过了上诉期或抗诉期,判决书已经生效,已有执行效力的情况下才可称为判决“确定”。因此,将判决确定之日理解为判决生效之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一条 死缓期间及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计算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判决确定之日

法律分析:判决确定之日”理解为“判决生效之日”,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当事人在判决生效之日前还可以行使上诉权,及时启动二审程序,对确实存在错误的判决予以纠正。然而,判决一旦交付执行,即进入刑罚执行阶段,当事人就没有上诉权了。如果判决确有错误,在刑罚执行阶段,审判程序的再次启动,只能是审判监督程序。此时,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已经遭受侵害,这就不能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三条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五十八条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六个月。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抗诉的案件,审理期限适用前款规定;对需要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应当自接受抗诉之日起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下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期限适用前款规定。

缓刑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算

缓刑时间通常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而非从犯罪行为发生日或其他时间点开始计算。

具体而言,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缓刑时间的计算是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的。而判决的确定日期通常是指判决书上注明的日期,这一天也是法院正式作出判决的日期。一旦判决书确定并生效,缓刑期间便随之开始计算。

在缓刑期间,被缓刑人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缓刑期间的各项要求。这包括但不限于不得再犯罪、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个人情况、遵守限制出境等规定。如果被缓刑人违反这些规定,可能会面临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等后果。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缓刑期间并非一成不变。在特殊情况下,如被缓刑人表现良好或有其他法定事由,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缓刑期间进行适当调整。但这种调整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批准程序,确保调整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

综上所述:缓刑时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缓刑人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确保缓刑期间的顺利执行。同时,法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缓刑期间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被缓刑人的具体情况和变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规定: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规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判决书生效日期从什么时候开始算(判决书上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判决确定之日是哪天”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