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权(委员说法⑨ | 什么是“物权”?)
一、什么是物权1、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物权包括所有权和用益物权以及担保物权。我国法律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
一、什么是物权
1、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物权包括所有权和用益物权以及担保物权。我国法律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二百零七条 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二百零八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二、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1、物权是和债权相对应的一种民事权利,它们共同组成民法中最基本的财产形式。财产权的静止状态体现为物权,在运动状态中又表现为债权,物权和债权反映着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财产关系。
2、除此外,物权具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在:
(1)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债权人的请求权只对特定的债务人发生效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债权又被称为对人权。债权要成为物权必须要完成一定的公示方法。
(2)物权具有优先性,债权具有平等性。物权的优先性,首先表现在当物权与债权并存时,物权优先于一般的债权。物权的优先性还表现在,同一物上有数个物权并存时,先设立的物权优先于后设立的物权。
(3)物权能够对第三人产生效力,物权都具有追及性。
(4)在权利设定上的区别。物权设定时必须公示,动产所有权以动产的占有为权利象征。而债权只是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存在的,它并不具有公示性,设立债权亦不需要公示。
(5)物权和债权的保护方法不同。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蓝箭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什么是物权拓展阅读
委员说法⑨ | 什么是“物权”?
《委员说法》
4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正式启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法典的重要讲话精神,7月初,全国政协社法委开通“学习民法典”读书群,组织委员在群内学习、讨论、交流。
本期,我们分享全国政协社法委驻会副主任吕忠梅在群内的发言内容——什么是“物权”?
◎吕忠梅
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民法典第114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我觉得法律规定得非常清楚。
但有人问:“物权是个什么东东?能够像你说的‘物’是什么那样,说说‘物权’是什么吗?”
我回答:“物权就是法律规定的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不动产包括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
接着问:“既然是支配财产的权利,为什么不叫财产权,非要叫物权呢?你们民法书上不是也叫财产权吗?”
许多问题下来,我才感到“物权”原来是这么的“不清不楚”,还真得好好说说。
人类生活需要一种关于财产的法律制度。因为人的生活需要借助于财产,但是财产有限,人类却生生不息、繁衍不止。于是,就产生了通过法律确定财产的归属,确定财产的分界,以防止对财产的争夺、侵占的需求。建立一种法律制度“定分止争”,让特定的人只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支配外部世界的财产,不对他人支配外部财产产生威胁,从而建立起保障财产的归属秩序、利用秩序。这种法律需求,在举世各国都是一致的、共同的。但是,对于在怎样的范围内、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或手段确定人对外部世界的财产的归属关系、利用关系,则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民族传统、民族习俗,以及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法律历史等,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制度。
在民法的发源地——罗马法上,为“定分止争”,首先创造了“物”的概念,以及所有权、用益权、役权、永借权、地上权、永佃权、抵押、质押、占有等等许多与权利有关的概念。为保护财产,还建立了一种“物的诉讼”,让权利人可以通过诉讼来确认特定物的归属。一般认为,罗马法上有了“物权”的观念,但没有“物权”的概念。
欧洲中世纪,产生了专门以研究罗马法为中心的一批学者,并形成了注释法学派、评论法学派等法学流派,他们在推动罗马法复兴的过程中,分析罗马法的各种法律文献结构,致力于将罗马法“改造”成为适应封建社会条件、能够被西欧国家广泛采用,结合实际生活,创造了“物权”这一术语。
“物权”一词在民法典中正式出现是1811年的《奥地利民法典》。该法典第307条规定,“物权,是属于个人的财产上的权利,可对抗任何人。”其后,1890年,日本的“旧民法”规定了物权的定义。
十九世纪中期以后,德国制定统一的民法典获得各方面高度认同。围绕民法典的制定,出现了以罗马法为渊源的潘德克顿法学派。并创造了潘德克顿模式,即对个别法律事项所共通的部分进行高度抽象,通过“提取公因式”方式形成民法概念体系,并按照这个概念体系形成民法典的逻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对财产支配区分为物权和债权,物权针对财产的归属和利用,债权针对财产的流转和交易。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专门设立物权编,规定了物权制度及其体系。
德国的这一做法对后世制定民法典的国家产生了直接影响,日本、苏俄、希腊、土耳其、瑞士、韩国、葡萄牙等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这一基本做法。我国以2007年制定的《物权法》为基础,编纂了“物权编”,其源起和名称都来自于德国民法典。
但是,在英国、美国等国家,虽然也受到罗马法中的“物”的概念影响,却没有“物权”“债权”的概念,而是形成了与财产有关的“财产法”体系。英美法系中,“财产权”的范围,远远大于大陆法系上的“物权”,既包括了大陆法系上的债权,还包括了知识产权、股票、基金等无形财产权。
归纳一下,与财产有关的“定分止争”法律制度,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将财产权区分为“物权”与“债权”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的大陆法系;另一类是以英美法为代表的,不对财产权进行区分而建立统一财产法制度体系的英美法系。因此,物权法与财产法不是一个概念。
中国的民事立法过程中,借鉴了德国民法典的“物权”概念,制定了专门的物权法,并在民法典中有专门的物权编。但是,并没有继受德国民法典的“债权”概念,而是根据德国民法典中的“债权编”,分别制定了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在民法典中也将合同、侵权责任单独成编。
作者:吕忠梅
编辑:莫愁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物权(委员说法⑨ | 什么是“物权”?)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
劳动合同纠纷解决时间探究 如何解决债务合同纠纷
导读 : 在中国,劳动合同纠纷的解决时间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来规定一般而言,劳动合同纠纷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其中,调解阶段通常在一年内完成,仲裁阶段的审理期限为六个月,而诉讼阶段则可能因案件复杂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特殊情况下,如不可抗力或当事人有正当理由...
2025-04-01 183 -
办理监护人资格终止的地点 变更监护人去哪办理
导读 : 办理监护人资格终止的手续通常需要向当地的民政部门或司法机关提出申请具体步骤包括准备相关文件,如身份证明、监护关系证书等,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至相应的政府部门处理时间和流程可能因地区而异,建议直接联系当地的民政部门或法院获取详细信息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为其监护人,...
2025-04-01 226 -
私人债务还款协议书模板 债权债务抵消协议书要怎么写
导读 : 私人债务还款协议书是双方当事人就债务本金、利息、还款方式、时间及违约责任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经友好协商后签订的法律文件该协议通常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条借贷金额及形式;第二条还款方式与时间;第三条违约责任;第四条争议解决方式;第五条其他条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五条,借贷双方应当以书面或...
2025-04-01 499 -
房产证协议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购房合同应注意哪些内容
导读 : 房产证协议通常是指房产买卖合同,是在房地产交易中确立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该协议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双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以明确合同双方主体资格2.房产基本情况,详细描述房屋的具体位置、面积、结构、用途及附属设施等内容,以便准确界定交易标的物范围...
2025-04-01 403 -
公司法人的变更规定和实施方法 公司变更法人有哪些程序
导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规定,公司法人及其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应遵循以下步骤:1.召开股东大会或董事会,作出变更决议,并形成书面文件2.准备修改后的公司章程、股东变更协议等材料3.填写《公司(分支机构)变更登记申请书》并附相应材料4.到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变更登记申请,完成公示和备案程序5.领...
2025-04-01 162 -
房屋租赁协议解除的方式有哪些 房屋拆迁支付补偿款的方式有哪些
导读 : 房屋租赁协议的解除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双方协商一致解除:这是最常见且和谐的一种方式当房东和房客在友好协商的情况下达成一致,可以通过签订书面补充协议的形式,明确终止合同时期限以及其他相关事宜此类解除方式不需经过诉讼或仲裁程序,具有简便性,但需要双方真诚合作2.单方解除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2025-04-01 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