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职场中的职工下岗是什么意思?(第六个是自己 阅读答案)

在职场中我们总是能够听到职工下岗的词语之翁下岗,意思就是说职工达到一定年龄了,或者是因为单位的发展需要,然后不需要这么多职工了,然后要求一部分的职工在家里待着,...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下岗是谁决定的”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职场中的职工下岗是什么意思?(第六个是自己 阅读答案)

职场中的职工下岗是什么意思?

在职场中我们总是能够听到职工下岗的词语之翁下岗,意思就是说职工达到一定年龄了,或者是因为单位的发展需要,然后不需要这么多职工了,然后要求一部分的职工在家里待着,没有工作。这个意思就是说职工下岗的含义。

第六个是自己 阅读答案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良久()齐心合力()濒临()无非()

2、课文中所说的“末位淘汰制”指什么?为什么这个车间的“末位淘汰制“没有成功?

3、为什么大家要一起辞职?

4、辞职后的第二天,大家又聚在一起,她们会说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写出她们说话的主要意思:

5、请用短文中的事例说说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答案

1 很久 同舟共济 即将 不过

2 由员工互相打分,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前面留下,最后一个被淘汰掉。

3 不想去进行这种无情的竞争,为了把工作的机会让给别人。

4 大家都从头开始了,团结起来一起另谋一条生路吧。

5 在工厂濒临倒闭之时,为了留住工作,有的人会去竞争,抱住饭碗,维持现状,而有的人却主动放弃,放弃这种无情的竞争,转而开辟新的天地。退让并不是一味的退却,而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智慧,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退出了空间,便有了前进的方向。

国有企业改制是哪年

法律分析:开始的话是1985年就开始了。标志是《中共中央关于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央那时应该是邓小平提出了。大量国企职工下岗是在90年代中期。

从1978年底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2年,主要是放权让利,探索两权分离。第二阶段是1993年起到现在,明确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新体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条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

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当年的下岗潮是怎么回事

1、“下岗”的本质,是一次大范围长时间持续性的企业无责任解聘行动。在前后将近10年的时间内,全国超过6万家国营企业,与约2500万(2011年全国总工会公布的数据是2750万)在编员工强制性解除用工关系,并强制性取消企业担负的约90%社会保障义务。

2、“下岗”的性质,其实是一次公开性的违反契约行为。自1958年9月以后,非农业人口就业前,需要签署一份由供职单位提供的合同书,其中详细规定了个人的编制归属与权利义务。按照该合同书,单位与个人之间,是事实上的“终身雇佣”关系。单位可以根据个人表现,调动、轮换甚至剥夺个人工作岗位,但无权迫使个人离开编制。因此,在2008年,温在清华大学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座谈会上,明确表示,“90年代的下岗分流,本质上是一种违反劳动契约的问题”,对这一点“无可争议”。

3、“下岗”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即使“下岗”问题存在法律争议,也不得不进行。在本质上,“下岗”是国有资产大规模私有化的产物;在形式上,是国营企业大规模股权化、民营化的产物;在事实上,是企业利润替代行政命令,决定市场运行的产物。大量终身制、低学历、高福利的国有企业员工,是对资本重组的重大负担。在决定双轨制经济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度的关键时刻,不得不成为被牺牲的对象。这是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契约重订的必然选择。

4、“下岗”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一个经济转型国家必然付出的社会代价。“下岗”人员,其实是替代广大社会成员,承受了经济转型期的转型压力。他们通过短时期内生活水平的下降与劳动机会的丧失,换取了旧经济体制向新型产业体系转变的相对平稳、安全,同时换取了非城镇人口大规模获取城市工作岗位、进而获取城市居住条件的机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下岗”群体是一个时代的英雄,是值得被铭记的。

企业有没有权力随时要求下岗职工回原单位参加工作

当然没有权力,因为你离开那个公司已经成为即定事实,而且公司也没有继续和你签订劳动合同,并且没有履行雇佣你的任何义务,从法律意义上讲你已经不是他们单位的职工,他们也没有权力要求你回原单位工作。

你对此可以置之不理。

是谁让教师下岗

笔者所在的地区,向来以教育发达而被周边地区所推崇。但是,这里的一些教师丝毫不因为教育大气候趋好而松懈,相反,“下岗”这把悬在头顶上的剑,时刻警醒着每个人:不要让自己成为“下一个”。  让不合格的教师下岗是竞争的必然要求,尤其随着劳动用工制度市场化,教师捧“铁饭碗”的时代已成历史。但是,教育事业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必须审时度势。现在,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随着中小学生入学人数的减少,出现了教师略有富余的现象,如何处置这些教师?简单的做法就是让其中的一部分人下岗。在某些地区,还出现了新毕业的师范生不能进入事业单位编制的新问题,即让新毕业的师范生做“社会人”,而不是“单位人”。据介绍,让新毕业的师范生做“社会人”,其实质就是建立教师人才中心,根据教育局辖地内入学人数的变化,来决定教师的工作单位和工作量,一旦学生人数减少,教师就可能失业。  笔者认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社会需要有一支规模庞大、队伍稳定、素质过硬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任何按照企业化经营模式构筑起来的基础教育范式都不可能有长远的生命力,而其中的所谓创新只不过是东施效颦之举罢了,究其根源,是急功近利的产物。  基础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因此,一支稳定的基础教师队伍就自然构成了基础教育质量的根基。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无论用工制度如何灵活,失业率在经济周期的低谷期如何高,中小学教师的岗位基本上是稳定的,中小学教师的就业机会不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已得到法律保护。这样的就业保障制度,可以保证中小学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也赋予了中小学教师一份为人师表的尊严,进而可以激发他们高尚、敬业、充满爱心的职业道德。试想,一个教师如果经常要为下学期能否继续就业操心的话,怎么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怎么可能保持平静的心态而不浮躁,怎么可能保持高尚而不陷入庸俗。  再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具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这一特征也同时决定了中小学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其更换工作岗位的竞争力非常脆弱,如果教育主管部门也完全按照市场原则制定教师的就业政策,这将挫伤人们选择中小学教师作为终生职业的积极性,其结果将是降低教师素质,进而降低学生素质,降低国民素质。  有远见的教育主管部门不妨建立起教师职业保护制度,不要随意让合格教师下岗。

职场中的职工下岗是什么意思?(第六个是自己 阅读答案)

今天关于“下岗是谁决定的”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