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法律综合

责任归属及赔偿方式的法律规定 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

责任归属及赔偿方式在我国法律中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根据过错责任制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如果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也可以免除或减轻其责任同时,我国法律还规定了无过错责任制度,即使行为人没有过错,在特定情况下仍需承担赔偿责...

责任归属及赔偿方式在我国法律中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根据过错责任制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如果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也可以免除或减轻其责任同时,我国法律还规定了无...更多法律知识,小编为你整理了详细内容,欢迎浏览。

责任归属及赔偿方式的法律规定 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

责任归属及赔偿方式的法律规定

责任归属及赔偿方式在我国法律中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
根据过错责任制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但是,如果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也可以免除或减轻其责任
同时,我国法律还规定了无过错责任制度,即使行为人没有过错,在特定情况下仍需承担赔偿责任,以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在确定责任归属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证据和事实认定
赔偿方式主要包括现金赔偿、修理或恢复原状等形式,具体方式和金额应当根据损失的实际情况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64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但是,如果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或者如果有关法律有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其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65条:超过法定期限未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率可以由双方约定,也可以由有关部门规定

责任归属及赔偿方式的法律规定 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

《责任归属及赔偿方式的法律规定》相关阅读

有关工伤赔偿责任归属的认定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赔偿办法
例如,如果造成残疾,则应根据伤残等级进行赔偿
一般情况下,工伤职工可享受以下待遇: 1. 治疗工伤所需的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
2.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3.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4.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5.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6.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责任归属及赔偿方式的法律规定 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

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

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88条
该条文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与原来的《担保法》第18条相对比,该条发生了3处变化:1、将原来的“保证人与债务人“,修改为“保证人和债务人”;2、将原“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规定,修改为“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3、在债权人行使权利的前提条件中增加了一种情形,即“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
该点是实质性的修改,值得注意
连带责任保证与一般保证都属于保证的具体形态,两者既具有诸多的共同之处,也存在诸多区别
其中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是否具有先诉抗辩权
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其与债务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也即,在主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债务人没有清偿主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既可以要求债务人承担责任,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
而保证形式为一般保证时,担保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其在债权人就债务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