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箭律师网首页
  2. 企业合同

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导读:根据无效劳动合同的特点其实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撤销合同、重新订立合同、修改合同和赔偿损失三种。赔偿损失,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主体是用人单位...

导读:根据无效劳动合同的特点其实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撤销合同、重新订立合同、修改合同和赔偿损失三种。赔偿损失,无...更多法律知识,小编为你整理了详细内容,欢迎浏览。

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导读:根据无效劳动合同的特点其实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撤销合同、重新订立合同、修改合同和赔偿损失三种。赔偿损失,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主体是用人单位,不是劳动者。

一、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根据无效劳动合同的特点其实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撤销合同、重新订立合同、修改合同和赔偿损失三种。

1.撤销无效的劳动合同撤销合同的处理方式,适用于被确认全部无效的劳动合同。全部无效的劳动合同是国家不予以承认和保护的,应通过撤销合同来消灭依据该合同而产生的劳动关系,即劳动合同整体被确认无效。如正在履行的合同,要停止履行。对于已履行的部分,对劳动者付出了劳动的,用人单位其实我们应当到相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支付,参照本单位相同或相似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确定。劳动合同全部无效而用人单位对此有过错的,如果当事人双方都具备主体资格,劳动者要求订立劳动合同的,在撤销无效的劳动合同的同时,用人单位其实我们应当与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2.修改合同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修改合同的处理,适用于被确认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及程序不合法而无效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的某项条款被确认无效,该项条款不得执行;应依法予以修改。修改后的合法条款应具有溯及力,溯及到该合同生效之日。

3.赔偿损失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主体是用人单位,不是劳动者。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其实我们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根据无效的劳动合同要求另一方履行或承担违约责任。由于劳动者用以交换的劳动力的特殊性,对于无效劳动合同,不可能采用返还及追缴等办法处理。

二、劳动合同无效的12种情形是哪些

第一类是具有违法性质以及与行政法相悖的劳动合同。例如,设定的试用期超出六个月,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等行为皆属于此范畴。

第二类是利用压迫和侵害企业形象等手段,逼迫对方签署对自身权益有损害的劳动合同。例如,合同期满后施加重压强制要求续订劳动合同就是这类情形。

第三类是通过欺骗手段,故意隐瞒事实真相,使得对方在无法了解真实意图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比如,虚构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来吸引员工。

第四类是在签订过程中存在程序上的瑕疵,不符合法定程序的劳动合同。例如,双方当事人未经充分协商,或者未经相关部门批准就擅自采用特殊工时制度等。

第五类是违反劳动安全保护制度的劳动合同。例如,约定由劳动者承担所有工伤、职业病的责任,从而免除了用人单位应负的法律责任等。

第六类是违反规定收取各种费用的劳动合同。例如,强制收取培训费、保证金、抵押金、风险金、股金等。

第七类是主体资格不符合要求的劳动合同。例如,雇佣未成年人、冒充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等。

第八类是侵犯婚姻自由权的劳动合同。例如,规定在合同期限内不得恋爱、结婚、生育等。

第九类是侵犯健康权的劳动合同。例如,约定的工作时间超过法律规定,损害了劳动者的正常休息和休假。

第十类是侵犯报酬权的劳动合同。例如,加班却不支付相应的加班工资,支付的工资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等。

第十一类是侵犯自主选择职业权的劳动合同。例如,设定高额违约金、培训费,限制员工的流动等。

第十二类是权利义务明显不公的劳动合同。例如,设定无偿或不对价的竞业禁止条款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其实我们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其实我们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根据无效劳动合同的特点其实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撤销合同、重新订立合同、修改合同和赔偿损失三种。

1.撤销无效的劳动合同撤销合同的处理方式,适用于被确认全部无效的劳动合同。全部无效的劳动合同是国家不予以承认和保护的,应通过撤销合同来消灭依据该合同而产生的劳动关系,即劳动合同整体被确认无效。如正在履行的合同,要停止履行。对于已履行的部分,对劳动者付出了劳动的,用人单位其实我们应当到相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支付,参照本单位相同或相似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确定。劳动合同全部无效而用人单位对此有过错的,如果当事人双方都具备主体资格,劳动者要求订立劳动合同的,在撤销无效的劳动合同的同时,用人单位其实我们应当与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2.修改合同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修改合同的处理,适用于被确认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及程序不合法而无效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的某项条款被确认无效,该项条款不得执行;应依法予以修改。修改后的合法条款应具有溯及力,溯及到该合同生效之日。

3.赔偿损失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主体是用人单位,不是劳动者。

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一旦劳动合同无效就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其中如果是全部无效,则双方的劳动关系归于消灭,此时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支付报酬。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合同被确认无效以前的各项福利待遇。而要是部分无效的话,其实可以调整无效部分使之有效,调整的效力可溯及于劳动合同订立之时;另外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一劳动合同全部无效

1劳动关系归于消灭。

劳动合同的订立违背了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真实意思,或者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样的劳动合同被认定为全部无效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劳动关系自然归于消灭。

2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支付报酬。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无论是哪一方的过错,只要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就其实我们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但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恶意串通,共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除外。劳动报酬的数额,其实可以参考用人单位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用人单位无相同或相近岗位的,按照本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确定。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合同中约定了工资条款的,除工资条款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外,只要当事人约定的工资条款是双方真实意思的体现,劳动报酬的数额其实可以按照双方约定的条款确定。

3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一方其实我们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合同被确认无效以前的各项福利待遇。

如果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无效有过错的,用人单位其实我们应当向劳动者依法提供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以前的各项福利待遇,包括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但是劳动合同因主体不适格而无效的除外。如果劳动合同无效是因为劳动者的原因,用人单位则无须向劳动者提供各项福利待遇。

二劳动合同部分无效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是指劳动合同的部分条款虽然被确认无效,但并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在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中,无效条款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对双方当事人仍有约束力。在实务中,劳动合同无效更多地体现为部分无效。

1调整无效部分使之有效,调整的效力可溯及于劳动合同订立之时

根据法律的规定,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依法对劳动合同无效的部分进行调整,使之有效,这种效力则其实可以追溯到合同订立之时。如合同规定的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该条款无效,其实我们应当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或者由当事人双方另行约定,并且其实我们应当补足以前的差额部分,同时还其实我们应当支付相当于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部分25%的经济补偿金。

2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一方其实我们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不能光顾着最终双方是如何约定劳动合同内容的,毕竟要是劳动合同最终被认定为无效,那么即使合同中约定的内容对自己再有利,最终也是无法对双方产生约束力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就必须要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才行。


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相关拓展阅读

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 导读:根据无效劳动合同的特点其实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撤销合同、重新订立合同、修改合同和赔偿损失三种。赔偿损失,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主体是用人单位...更多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蓝箭律师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