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辞退员工补偿标准(哺乳期员工辞退怎么补偿)
导读:若哺乳期女职工不存在法定过错,用人单位单反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解除,其实我们应当支付赔偿金:二倍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
哺乳期辞退员工补偿标准
导读:若哺乳期女职工不存在法定过错,用人单位单反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解除,其实我们应当支付赔偿金:二倍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一、哺乳期辞退员工补偿标准
若哺乳期女职工不存在法定过错,用人单位单反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解除,其实我们应当支付赔偿金:二倍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哺乳期辞退员工补偿金怎么算
倘若所属单位无视法律规定而解雇处于哺乳期间的职员,那么他们将不得不承担双倍于经济赔偿的义务以示惩戒,具体而言即是:若职员在该单位的工龄已满一年,便需支付其两个月薪水的赔偿金;若是工作满六个月至未满一年的区间,则需支付两倍于此的赔偿金(即两个月工资);若工作时间不足六个月,则应向职员支付一个月薪水的补偿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哺乳期员工辞退怎么补偿
哺乳期员工无过错的被辞退,年满一年的单位需要支付两倍的经济补偿金,为额外支付两个月的个人工资;若员工有过错的单位就不需要支付经济赔偿金。哺乳期和怀孕期一样,单位不能有区别对待,需要得到相应的保护,劳动轻度适量减小,并按照正常薪资发放。一、哺乳期员工辞退怎么补偿?
若哺乳期女职工存在法定过错,即《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之情形,用人单位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若哺乳期女职工不存在法定过错,用人单位单反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解除,其实我们应当支付赔偿金:二倍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其实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其实我们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二、单位其实可以辞退哺乳期的女职工吗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但是,依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相关规定,劳动者有如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有权依法解除与怀孕女职工的劳动关系:
1、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2、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3.或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而且,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如果并非上述情形,用人单位辞退哺乳期女职工,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等。
因此,用人单位是不能随意解雇哺乳期女职工的。
员工在为有过错行为的前提下,单位不能随便辞退员工,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签署的劳动合同中规定,随意辞退的是违约行为。女性员工一生中有几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结婚的婚假、生孩子的产假都是需要得到单位的正确对待的,若是无视或引起争议的其实可以向法院提出劳动仲裁。